-
1 # 三原色yyds
-
2 # 平衡木上的魚
按您的描述,應該是手裡已經拿到了兩家公司的正式書面offer了。那麼可以分以下兩個情況考慮:
有的小公司很可能是一個大品牌集團下的子品牌,由於在中國市場發展緩慢而不為人知。這樣的小公司如果忙著網羅人才,則意味著有較大增長預期。而有些小公司由於業績突出,被大品牌收購卻鮮為人知,也容易被誤認為是沒有品牌效應的雜牌公司。事實上,只要母公司、集團公司的品牌響亮,其麾下的規模較小的有些"小公司",新BU反倒會出現強勁增勢,提供良好發展機遇。
如果屬於以上情況,薪水與行業增長趨勢是選擇時應考慮的重點。而從我的經驗看,絕大多數大品牌下發展迅速的小公司都是新趨勢、新業態的先鋒部隊。
(2)您口中的大公司是大品牌,小公司確實是名不見經傳、無品牌效應的初創企業。那麼您應著重考量該小公司的經營狀況,業績表現,創始人的特質與管理水平等。初創型小公司極少數有可能成為如馬雲般的黑馬,需要慧眼識珠搶先佔位;但絕大多數小公司則是掙扎在生存期,並無成熟發展戰略、屬於走一步看一步的業餘部隊。小公司帶來的職業風險性較高,但黑馬意味著潛在的遠期高收益,業餘部隊就很可能意味著炮灰了。
從剛畢業的狀態,減少職業風險的角度,選擇大公司將是一個較為穩妥的選擇。誠如有些朋友所說,3千塊買個平臺和長期發展,也不貴。另外薪酬福利是個整體的概念,不光包括基本工資,還有相應補貼、第13薪、年終獎,帶薪年假、病假、社保公積金、補充商業保險等福利部分,應從總體現金數字考慮。這樣算下來,可能收入差距更加不明顯。
-
3 # 大童小逸y
一定先去大公司!
1.平臺好作為一個應屆畢業生,其實能有一個較高的起點,所以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首選當然是大公司,大公司的平臺好,而且剛開始進入職場,大公司各方面都能讓你成長加速。
大公司更為規範化、流程化,這是小公司所體會不到的。
我上家公司是大公司、現在的公司是小型創業公司,兩者之間就有很大的差異化。大公司正規、做什麼都講究規範和流程。
工作上,同事工作任務分配、領導下屬之間的溝通交流,都離不開規範和流程。假使同事跨部門有工作任務、都是一板一眼記錄在案的,要麼郵件申請資源,要麼領導和領導之間溝通,這就少了很多無故背鍋的現象。出了問題,大家也不要推卸什麼責任了,責任都是有節點的,哪個節點出了問題,哪個人負責。
但是小公司就不一樣了,幾乎沒啥制度可言。而且不分什麼,你我他,就是有活一起幹,出了問題有一起負責。
雖然說團隊要互助、團結友愛,但是鍋背多了,誰也不情願啊!
建議啊,剛進職場,一定要體驗一下這種流程化和規範化的公司。而且還要一點很重要,我們在上面往下走很容易,但是從下面開始往上走,就不一定了。
意思是說,我們從大公司出來,以後多的是機會進入小公司;但是從小公司出來,就不一定有機會進大公司了。
2.發展機會大,以及大公司能為你背書大公司,升職加薪更能有期待性啊!
大公司的升職加薪都是有規範化和流程化的,你只要按著這個路線走,升職加薪就很容易了。但是小公司,都是不確定性。升職加薪什麼的,屬於未知數。
而且大公司出來,發展的機會更大。
比如說,一個從騰訊公司出來,一個從不知名的創業公司出來,可他兩實力相當,或者說前者稍微還差一點,但是更多公司肯定選擇騰訊的。
因為大家普遍認為,大公司出來的肯定是能力好、素質好。因為有騰訊做背書啊!騰訊都選擇了你,那你能差到哪裡去呢!
3.大公司更穩妥聽說過很多小公司跑路、不按時發工資,但是很少聽到大公司會幹這種事情。
畢竟大公司的現金流和業務,還是相對來說更經得起衝擊、更為穩定,大公司給的確定性也更高。
當然也不排除,一些個別公司,由於更有資源和背景,會成為老賴。不過稍微大一點的公司幹這種事情,基本上查查相關訊息就能知道。小公司,沒啥人會在意。
綜上所述呢,也還只是我個人的一個建議,具體的選擇還是看你自己!加油~
-
4 # 老鬼歸來
注意!注意!很多人給出的回答其實都搞錯了前提!說的難聽一點:很多回答問題的人都沒有這個收入!所以給出的建議往往都偏嘍!
一、您剛剛畢業,您錯誤的定義了公司的“大與小”!你所說的“小”公司,基本可以斷定:不是小公司!
你一個剛剛畢業的學生,能夠得到月薪一萬五的薪水,怎麼可能是一家小公司?!您所說的“小”,只是與您所說的“大”公司對比而言來談的!
幾乎國內各地區(或許北上廣深除外),能夠給畢業生一萬五薪水的,都不是什麼小公司了!因為你才剛剛畢業!無論你是什麼大學畢業的,能夠出得起這個價錢聘用你的,不會是真正的小公司!只是相對於您說說的那個“大公司”而言規模可能小而已。
這個前提很多回答者都沒有注意到!但這一點是要命的!也決定了給出的建議合理性與否!
二、能給出畢業生一萬五薪酬的公司,企業在管理、運營、發展、系統化建設等等各個方面不會差!您只要稍微理智一點就會想明白的!
或許這家企業的規模、年營收額等等,比不上您所說的“大”企業,但這也是一個相對而言不算小的公司了。或者說生存能力、盈利能力很強的公司。
搞明白了這一點,您才能做出更為理性的分析。
您不是一個月薪只能拿到兩三千、三五千的求職者。如果是在這樣一個薪水水平,那就要非常慎重的選擇所謂的大企業、小企業了。因為提供三五千月薪的,有可能確實是小的不能再小的企業!
謹記:題主所說的那個所謂的“小”企業,並不小!
三、我們需要清除的是題主所說的大、小企業可能存在的差異即可!這才是我們做出選擇的各種參考因素!題主所說的“小”企業,很可能是在該行業中處於發展過程中的企業,也可能是該行業、領域中專業度、細分程度更高的一家企業。這些都會導致這家企業相對於那家企業而言是“小”的!
這種內心的企業中,可能活力更強,可能升職的潛力、空間、機遇要比那家大企業更大。
由於兩家企業確實存在規模大小的差異,因此在管理體系、管理機制、升遷提拔機制、未來發展前景等等各個方面會存在差異。
但具體差異多大,這個不好猜測,這需要求職者自己去調研、瞭解才好。
這裡面最大的前提是:其實兩家企業都不錯!這基本是可以肯定的。都是在管理、運營等等方面表現不錯的企業。
四、老鬼提供幾個可供調研、參考的專案吧1、這兩家企業給您提供的具體崗位上的差異
雖然薪酬上面差著三千塊,但對於一萬多塊的“大數”而言,這不算什麼!您能要靠具體的崗位上有什麼差異。自己更擅長、更喜歡哪個。這一點了非常重要!
2、這兩家企業的晉升機制、通道
自己畢竟是剛剛畢業的學生,一定要考慮自己未來的發展。既然有機會進入兩家都不錯的公司,那就要了解這兩家企業在晉升、提拔幹部方面的相關資訊。有機會進入這樣的企業,很可能要長期工作的!這方面應該考慮!
3、這兩家企業的人才培養機制、培訓體系
剛剛畢業,雖然有實力進入這樣兩家企業,但畢竟自己才開始了真正的職業生涯。自己的職業能力、素養、實力是需要提升的。別指望單單靠自己的悟性哦!
4、這兩家企業的文化氛圍
老鬼說大白話:這一點是最要命的!企業中的文化、風氣、氛圍等等對人的影響非常大!這一點不去做調研、瞭解,自己很可能吃大虧的!有時候,錢雖然掙的多一些,但其中的環境,能讓你鬱悶死了!
5、這兩家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與前進
老鬼上面說過,很可能雖然兩家企業都處於同一個行業,但可能涉及到了細分領域、專業細分、市場佔有率、企業生存週期、企業帶頭人等等各種因素的差異。
當然了,因為我們剛剛畢業,很多問題可能考慮不全,或者資訊獲取的渠道有效,調研、瞭解的不那麼全面。但這並不要緊!要緊的是你有沒有認真的去做!能做多少是多少!做的越多,對自己的評估幫助會越大一些。——記住這個原則就好。
以上供參考吧,希望對處於此境況的職場新人朋友們有些價值。
-
5 # 喻德武
以公司的大小來劃分,說明你進入了一個誤區,以給的工資多少來選擇工作,說明你是個唯利是圖、只看重眼前的人。
你要記住,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學生,如果企業真能給你15,000或者是12,000,不是沒有可能,只是說按照市場行情,需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之一:
一、你本科必須是985畢業,最好是清華北大。二、如果你本科不是985,那你必須是碩士甚至博士學歷。等你滿足了這兩個條件,我們再來說你所應聘的兩家公司,如果僅僅是以大小來比較,真不好說,因為太籠統,最好是說出這兩家公司的名稱,才能給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很簡單,不同行業的公司,大小規模是不一樣的,不能放在一塊兒比。打個比方,富士康規模大吧,上百萬號員工,比BAT、華為規模都要大,但是你會選擇富士康嗎?(這裡絲毫沒有看不上富士康的意思,恰恰相反,富士康像一個帝國),再比如,對於鋼鐵公司、汽車公司而言,幾千人的公司,在行業內絕對是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公司,同樣,對於新媒體行業來說,一家超過百人的新媒體公司,絕對是一家大公司。
我說的這個,應該沒有毛病吧。所以我很納悶,對於一個應屆畢業生來說,月薪能拿到1萬多,想必也讀了不少年的書,難道不懂得什麼叫參照系嗎?
純粹以公司大小來比較,必須要滿足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在同樣的行業甚至說在同樣的細分行業,否則這樣的比較毫無意義,很容易把你帶進溝裡。
如果純粹按公司規模大小來選擇工作,那我可以告訴你,無論是華為中興,還是BAT、TMD,以及很多新興的網際網路公司,都沒辦法招到最優秀的畢業生。很簡單,比這些公司規模大的多、人數多得多的公司有不少,我簡單拿幾家中字頭的企業來舉例,例如“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建築”、“中國電網”,這是能源建築行業,更別提銀行、地產業了。從規模上來說,很多都是航母級的。事實上很多這種公司的總部,招的人也是非常優秀的頂尖人才,但不是總部的基層崗位,未必就有這麼大的競爭力了。而且不同的城市和地區又不一樣,沒辦法一刀切。
所以你該怎麼選擇呢?而且這裡也說到了,你在超大型公司的總部與分部,你在相對規模小一點的公司擔任中層儲備幹部還是普通員工?這都是有區別的,絕不能一概而論。
除此之外,薪資多少也不能作為最主要的比較方式,3000塊錢的差異不能說明什麼,對於應屆畢業生來說,你不僅要看重眼前的月薪,更要看綜合收益。打個比方,月薪15,000的一年發14薪,而月薪12,000的一年發16薪,你又如何選擇?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不一樣的福利。有的還有各種津貼、補助,雜七雜八算起來並不少,逢年過節還會發過節費和各種禮品。根據我的經驗,像國有性質的企業,各種津貼福利更完善,私營企業除了幾家大型知名的以外,其他大部分中小公司,除了工資,沒有太多額外收入,因為小老闆們比較摳啊。
所以說選擇在哪家公司工作,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做足功課,然後再作出選擇:
一、在待遇方面。除了看月薪,還要看年度綜合收入,看津貼、看補助,看綜合福利,看社保、公積金的繳納基數,看人才獎勵政策,看有沒有股票和期權拿;
二、在發展方面。看安排在什麼樣的崗位,與自己是不是對口,看有沒有上升通道,是什麼樣的發展通道?能不能發揮自己的專業和長處?
公司有沒有系統的培訓?會有什麼樣的培訓?
除此之外,這個平臺有沒有發展前景,公司的商業模式性不性感,也非常關鍵。
三、在僱主口碑方面。所應聘的公司在網上的口碑怎麼樣?文化氛圍如何?裡面的員工和已經離職的員工如何評價公司。
除此之外,你還要了解,給你面試的人,以及未來將要做你上司的人,是否好相處,能不能做你的導師?把這些情況摸得越清楚越好。
所以你說你去哪家公司呢?題目當中根本沒有給定充分的資訊,所以無法作出選擇。如果你實在太窮又狠愛錢,又等不及,那你就選擇給你工資高的,如果不是這樣,那你就選擇對的,就這麼簡單。
我已經說的夠清楚了吧,如果這樣你還無法作出選擇,那就不能怪我了。
-
6 # 耕然夫
剛畢業的學生,在選擇公司的時候,首先要確定的不是去哪家公司,比如大公司還是小公司,而是先確定自己的職業路徑、職業目標,或者自己到底追求什麼,再確定到底是去什麼樣的公司。公司大小有什麼關係呢?回想一下當年阿里巴巴、微軟、華為還沒有發展壯大的時候,那時候的畢業生怎麼選?當時認為他們是小公司而沒有選,現在豈不是後悔?
一、確定自己的職業路徑和目標,或自己的追求。畢業生先確定自己的職業路徑和目標,或者自己在職場上到底要追求什麼。比如,你是追求一種奮鬥的環境,還是安逸的環境;是準備掌握全域性的職業路徑,還是在一個獨特的職業上有所成就;是準備掌握創業的流程和商業選擇的方法,還是掌握管理的流程和戰略的思考能力;是做一個職場的“武林高手”,還是做一個“武林高手”的大管家。這些選擇,都會在一開始就影響今後的職業走向。小公司的崗位職責不是特別清晰,大公司的職業分工則很細;小公司的職位交叉性比較強,做人力的,也要做行政,也要做後勤,有時候還要與客戶打交道,還要當兼職司機,還需要一定的靈活性,而大公司人力就是人力,行政就是行政,客服就是客服,司機就是司機,營銷還要分市場部和銷售部;小公司流程、制度比較簡單,說買什麼招呼一聲就買了,而大公司每一根針,也要走採購申請流程,還要逐級審批;小公司人少,很多東西比較透明,大家互相之間和兄弟姐妹一樣,家裡有事,說一聲就離開,不用提交什麼申請,大公司則資訊封閉,各是各的,有些還有派系,更有甚至還有“江西幫”、“安徽幫”,制度流程估計要裝好幾箱,家裡有事,請完假家裡的事黃花菜都涼了。
要學靈活性,就去小公司;要學制度流程,就去大公司;要想升職加薪塊,就到小公司,要想穩定加牢靠,那就去大公司。
二、公司大小是動態的。世界變化太快了,今天的大公司明天可能就沒了;今天的小公司一夜之間就上市了,而且是去美國納斯達克敲鐘上市了。大和小之間的轉換在現在這個時代極其迅速。所以,你今天選了大公司,明天它或許就成了小公司;你今天選了小公司,明天可能就成了一家上市的公眾公司。大和小又怎麼樣呢?
不選擇大小,選擇發展的前景。
三、選擇老闆。選公司,最應該考慮的是公司的老闆。
跟對老闆,是一個人一輩子的福;跟錯老闆,會耽誤自己多年的青春。
要跟一個能督促你進步的老闆,要跟一個有格局、有胸懷的老闆,要跟一個有遠見和戰略眼光的老闆,要跟一個有理想的老闆,要跟一個大氣的老闆。反過來,千萬別選一個目光短淺、喜歡蠅頭小利、眼光如井底之蛙一樣、素質、素養低下的老闆。
至於題主的問題,到底選擇高薪的小公司,還是薪水少一點的大公司,你只能自己做出選擇了,因為我不清楚你的追求和人生理想。但以上的選擇規則,可以作參考。
-
7 # 職場火鍋
作為資深HR,真想弱弱地問一句,一畢業能拿到一萬二的工資,除了金融投資、網際網路、高科技、新媒體等少數幾個行業外,一般傳統行業,很少能給應屆生開到這個工資,除非你是985名校碩士及以上學歷。這個學歷的人,應該有清晰的職業規劃定位的,不應該對這個問題再問東問西了。假設是我看錯人了,那麼,還是提三點建議:
第一,選擇公司發展,首先要遵循自己的職場發展方向,何況1.2萬與1.5萬差距不算大,為了2千元差額,就糾結了嗎?畢業生選擇工作,如果面向企業的話,一般就兩種企業:一種是可以幹一輩子的企業,一種是可以幹一陣子的企業。
幹一輩子的企業,就是央企和大型國企,只要你不辭職,一般沒人開掉你。
幹一陣子的企業,就是其他各類企業。
據說90後第一份工作平均時間為7個月,也就是說,第一份工作,一定不是最後一份工作。
既然,第一份工作,一定不是最後一份工作,那麼,你還糾結工資高低嗎?所以,你選擇公司,首先要看這個公司的業務是不是符合自己的職業發展定位,而不是哪家公司大,哪家公司小,更不能因為2千元差額,忘記自己的職業初心。
第二,不要單純地以公司大小為劃分標準,要看平臺、前景和自己的人生追求。舉一個例子:一些鋼鐵、煤炭等大型企業,個大很大,但發展前景黯淡。一些當年都是小個體戶的小網際網路公司,如今已發展成了集團公司型別的巨無霸公司。哪個有發展前途,大家其實一目瞭然。
假設你說的這兩個公司都符合你的職業發展方向,都是行業內的公司,只是單純從員工規模和經濟總量上劃分為大小公司。
我建議還是選大公司。大公司,名氣大、平臺高,接觸的專案多、專案大,得到的鍛鍊機會多。哪怕你將來要跳槽了,大公司的經歷也是一張靚麗的名片。新東家還是比較看重知名大公司的履歷的。
舉個例子。我們同學當年五湖四海,有的人在大公司,有的人在小公司。大公司的同學明顯感到氣度要大一些、氣場要大一些。因為他手上的專案很多都是上億元的。小公司一年經營額也不到一個億,小公司的同學手上的專案都是零散小活。兩人的專業格局,已經拉開了差距。
第三,不管你選哪家企業,我始終建議一條:先低後高,先上後下。應屆畢業生不要好高騖遠,一畢業就想進總部進機關,指揮別人,管理別人。我們就這裡叫做“出家門、進校門、出校門、進機關門”的“三門”人才,這樣的畢業生後十年發展都不太好。
不管你選哪家企業,建議你從最基層的做起,熟悉一線的工藝、執行、經營、隊伍管理的情況,在基層一線錘鍊兩三年之後,就要在各種條件下表現自己,讓自己脫穎而出,向上走,爭取去總部鍛鍊幾年。然後在下派到子公司當副職或正職。
舉一個例子:我有一個同學,大學畢業不爭不搶,先在集團公司下屬一個公司基層工作,幹了幾年,透過寫總結寫新聞當先進做經驗介紹等方式,調到了集團總部。又幹了三四年,返回這家公司擔任副總經理。目前看,年內轉為總經理的機率非常大。
如果這個大公司是央企,我建議你優選央企。
一是,央企開出的1.2萬工資,其含金量要遠遠高於小公司的1.5萬。
二是,央企平臺大,發展機會多,接觸大專案多,視野開闊,專業深度和廣度兼顧,很容易鍛鍊成業務能手。如果你嫌工資低,還可以拿著這張“名片”跳槽啊。
三是,即使你選了央企,肯定把你安排到基層去工作,不要生氣,不要抱怨,不要羨慕別人,這是一把雙刃劍。你在基層鍛鍊好了,就要奮力向上走。一旦走出來,發展起來比純機關的人要快。
-
8 # 梁朝月
我覺得去大公司比較好啊,因為大公司在職業技術上比較專業,更加接近職業前沿。在小公司磨練不就是為了去大公司嗎?
小周所在的公司是個小公司,剛來的時候同事就告訴她,你年輕,有學歷,你的未來不應該在這裡,你可以現在這裡幹,然後去整車廠,然後去主機廠,這是你這個崗位的工程師走的道路,趕緊學東西,別再這裡浪費時間。
小周瞭解了一下,他這個崗位人員想要發展得更好,就是一步一步的去大公司。
你可以瞭解一下你職業的發展路程,如果想要更好,最終需要去大公司實現,何不一步到位。
當然各個崗位的情況不一樣。
但大公司也有弊端,比如分工比較細化,術業有專攻,平時要想辦法擴充套件自己的知識範圍,寬度。更好的發展。
要想做出好決定,選擇最適合的公司,去做一些調查研究,瞭解這個行業,確定自己的發展路線。比較好。
以上是我覺得去大公司的理由。大家認為呢?
-
9 # 勵變演講思維課
首先,你要對好職業的定義有一個瞭解。什麼是好職業?簡單點就是我們在把這份職業做到極致,從而滿足我們的需求,包括物質需求和精神需求。
人們在從事職業過程中,總在為自己尋覓好職業。有的人很幸運,找到了自己理想的職業。而有些人窮盡一生也未必能夠找到。那麼什麼是好職業呢?透過近8年的職業規劃工作摸索,我總結出了好職業的標準。好職業的標準主要有以下幾個階段:
能養活自己人們透過從事一定的職業,來獲取一定的報酬,從而滿足自己的物質需求。物質需求是我們的第一需求,是其他所有需求的基礎。沒有物質需求的滿足,其他需求的滿足就無從談起。
所以一份好的職業,第一標準就是能夠養活自己,當成家了以後,能夠養活我們的家人。
有發展性的職業的發展性指的是一個職業發展的深度和寬度。深度是縱向發展,是這個職業的向上發展通道;寬度是橫向發展,是這個職業的水平發展通道。一個好的職業,必然是深度和寬度的綜合發展。
例如人力資源管理職業,這個職業,從深度來講,可以從專員-----主管-------經理--------總監------總經理這樣一個向上的發展通道發展;從寬度來說,可以往培訓師-------諮詢師-------獵頭-------勞務派遣--------人才測評師等這這樣一個水平的發展通道發展。
所以一個人只要從事了這個職業,他就能夠有很多選擇,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在人力資源管理這個職業上的知識、能力、經驗等都在不斷積累,從而他能夠往專家的方向去發展。
所以看你的職業是不是一個好職業,發展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
有技術含量的雖然職業不分貴賤,但人們總還是懷著一點點技術崇拜的心態。能夠成為工程師自然以為你擁有著較高的教育背景和技術水平,這些都代表著你在這項職業上的前期投入足夠多,自然也就引起對這項職業的產出預期。
判斷技術含量的一個簡單標準就是准入門檻。人人都可以當小商販,所以小商販比百貨公司經理的技術含量低;很多人都可以當IT工程師,但能進微軟亞洲研究院的只有800多個。
一個職業有技術含量,說明它是有門檻的。例如人人都可以做清潔工,做保安,因為沒有什麼技術含量,自然就不是一個好職業。
從業者稀缺的職業一個職業如果人人都能做,或者從業者數量眾多,那你將面臨巨大的競爭。但其實這種職業比較少。像前幾年出現的旅遊體驗師這個職業,就是從業者稀缺的職業。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在從事幾乎人人都能做的職業,要從這些職業領域脫穎而出,唯一的辦法就是提升你自己,讓你變得不可替代。
有意義的職業每個職業的存在都有它的價值。但不是所有職業的價值都一樣的。職業的價值跟美譽度有關。一般美譽度越高,說明這個職業價值越大,價值越大,這個職業獲得的物質和精神回報就越大。大學教授顯然比中學教師更有美譽度,而工程師自然比技術員聽起來更好聽,影星比電視劇明星高階,CEO要比廠長更現代。
職業的美譽度包含了人們對於這項職業的無盡想象,這其中有道德因素、風光程度、職業形象的優雅與否等等,還受著當時社會環境的影響,同樣一項職業很有可能在短時間內經歷美譽度的幾起幾落。
與自己價值觀吻合的職業價值觀是一個人做一切決定和選擇的基礎。它決定了我們生活,社交,娛樂的方式。不同的價值觀,對於同一件事,可以作出截然相反的決定和選擇。好的職業是真正照著自己的價值觀來生活。因為放棄了自己認為重要的事,就會失去生活的方向和意義。
當然人有很多價值觀。例如:成就、正義、利他、忠誠、權利、財富等。可能一個人都有這些價值觀。但我們的職業一定要符合我們最重要的價值觀。
能發揮自己優勢的職業一個人如果做著自己擅長的工作,往往會做得很有成就感。因為擅長,所以容易出成果。容易出成果,就能得到別人的認可,職業成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成功就是一點點成功的積累。
自己擅長的工作分為現在擅長和未來擅長。現在擅長的工作指的是我們現在就能夠做得很出色的工作。未來擅長的工作,是指未來一段時間經過我們的知識技能經驗的積累,我們能夠做好的工作。
要強調的一點是,一個人是否擅長一份職業是可變的。因為人的潛能是無限的。所以我們在做職業規劃的時候,不要侷限於個人現在的知識能力和經驗。在50年前,沒有人相信人類100米可以突破10秒,但美國著名短跑名將突破了;到現在,100米世界紀錄已經被突破到9.58秒,相信以後還會有人不斷重新整理世界紀錄。
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不完全統計,目前涉及崗位已近4000個,但每個崗位均有相應的職業要求或技能要求。人雖然可以擅長多個職業,但總有一種職業是你最擅長的。如果你能做一份自己擅長的職業,你會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其實我們做職業規劃,認識自己現在的能力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激發自己的潛能,變不擅長為擅長。
自己感興趣的職業有一份職業,它未必能夠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能帶給你金錢,甚至你都不能養活自己。也有可能不是你一開始就擅長的。沒關係,關鍵是這個職業你在做的過程中,你是否能夠感到快樂?如果你感到快樂,你會非常投入地去做好與這個職業有關的每一件事,你會想辦法去提升,讓自己可以擅長。
最終的結果是,當你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這個職業上,你會發現,很多東西都來了,你變得擅長了,你能做出成績了,慢慢地你也喜歡了這個職業。物質方面的收穫就會越來越多,能養活你自己和家人就更加不是問題。這一認識思維上的轉換,就是心智的斥物積結果。
所以工作符合自己的興趣很重要。
因此,如果你選擇職業,不僅僅是從工資,還可以從以上幾個方面去考慮。
當然,大公司和小公司是相對而言的,沒有絕對的大公司和小公司,除非你說的小公司只有幾個人幾十人。但是小公司如果有前景,也會快速成長為大公司的。
所以我的建議是,選擇工作,儘量選擇工資高的,而且是你喜歡且擅長的就好!
-
10 # 風哥聊歷史
畢業了,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相信多數人的建議是大公司。我基本上也贊同這個觀點,但並不絕對,畢竟我自己就做出了不一樣的選擇。
大公司也有缺陷選擇大公司的優點很多,比如舞臺大,起點高,人脈廣,規範化,穩定性好等等,就不多講了。
不可否認,大公司確實有著太多的優點,可大公司的優點也可能是缺點。我一個在萬科工作的朋友曾跟我講過他的一次遭遇。有一次,他們和一個民企談合作。無論是規模還是影響力,這個民企根本無法與萬科相比,不是一個量級的。在合作的過程中,我朋友卻發現,民企的那些負責人能力都很全面,一個人能搞定很多事情,而他們萬科的人少了其他團隊的支援就很難完成任務。
我朋友跟我感慨道,在大公司待久了,真的就像一顆螺絲釘,擅長的東西比較侷限。一旦失去這個平臺,競爭力陡然下降。
在小公司最大的問題是發展空間有限,但並不絕對,特別是在網際網路行業。
21世紀初,在各大名校的校園招聘會上,在微軟、雅虎等知名國際大企業的展臺前可謂人山人海,投的簡歷也是堆積如山。當時某企業的一位負責人抱怨道,我們壓根招不到TOP10的學生。因此我們只能招那些微軟他們挑剩下的,帶領這些二流甚至三流的兵來跟他們打仗。
10年後,進入微軟等企業的優秀人才,想跳到那家企業也難了。對了,那家公司叫騰訊。
不要忽視小公司的發展潛力。
小結不要誤以為我是在倡導小公司比大公司好,我只是想說沒有絕對的事情。
一萬二還是一萬五,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不是最終的衡量標準,還得看你自己更適合哪種公司氛圍,公司還有多大發展潛力等等。選大公司選的是選平臺,而選小公司選的是老闆和未來。
-
11 # 點爸進化論
這裡小公司薪資多,更大可能是為了招聘被迫的,並不代表他們的薪資水平更高
其實只要用邏輯推理一下大概也能知道,同行業大公司小公司之間的競爭力差別當然是大公司要競爭力大多了。大公司管理體系各種制度都要成熟很多,很多時候大公司薪酬也往往比這種小公司初創公司要有競爭力的,也更容易吸引聚集優秀的人才,小公司是很難吸引優秀人才的。
為什麼這裡小公司開工資15000而大公司只給12000,不就是因為小公司要吸引同樣的人才,只有透過提高薪資這個方式了麼,這個只是為了吸引人才而沒辦法的辦法。
進去了之後你或許會發現,除了薪資多了3000以外,其他的各種福利獎金啥的都是沒的。
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區別到底在哪裡,大公司好在什麼地方?
大公司特別是知名的公司為什麼能做大,不就是因為公司有很多做的好的地方麼,所以才能變成大公司而在同行競爭中勝出。
這些公司整體薪資福利往往在市場中都是有一定競爭力的,各種管理制度都比較成熟,比較遵紀守法,所以選擇大公司,是有個非常高的下限保證的,至少不太容易被坑。
選擇小公司那麼上限一般不太高,下限卻是可以無限低的。
更重要的是選擇大公司,就意味著你周圍會有一大批和你同樣優秀的人,有很多優秀成熟的職場前輩。我們經常說年輕人要多學習,進入職場學什麼,除了一些公司有比較好的培訓機制以外,更重要的不就是學習周圍的人麼。而這兩點小公司你覺得可能具備麼,和這種知名的公司比更是會差了十萬八千里。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你會發現到你未來可能面臨新的職業選擇的時候,你擁有大公司的經歷那是多麼加分的事情。
就像你畢業後你會發現學歷有多麼重要是一個道理,有時候甚至是不可或缺的,沒有好學歷有一些公司簡歷關都過不了,沒有好的公司經歷也是一樣的。
現在的職場的社會招聘裡,不少公司其實也有這個問題,我服務過比較多的房地產行業公司,這行業裡有不少公司就有一個風氣,社會招聘幾乎只看前20強公司背景的人。
想象一下如果你剛畢業的時候沒有選擇排名靠前的公司而選了靠後的公司,那麼之後的機會選擇會少多少。雖然這些不同的經歷不代表兩個人差距真的有這麼大,甚至在小公司你要做出同樣的業績,需要的付出需要的要求反而會更多,但是社會的現實就是如此。
不要被少數去了小公司的成功案例迷惑,這是個小機率事件,求職的時候不能假設這種自己被餡餅砸中的可能
小公司在吸引人才的時候總是會舉出一些例子,激發候選人的激情,畢竟這些年我們是可以看到不少成功的案例,誰都希望自己也可能成為阿里巴巴的十八羅漢,但是這種機率有多高呢?時間真回到那時候,馬雲的話聽起來就像一個騙子,真給你機會你又會接受麼?
或許你還會說,在小公司你可以獨當一面,會要做很多事情,是對自己能力很大的鍛鍊。話雖如此,但是這些只有當你把公司做好了,做成功了,才是有用的,如果小公司沒做好,你之後要再出來求職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經歷了這麼多事情,還不如大公司待了幾年的經驗更有價值,更在求職市場受歡迎。
那時候或許你就只能在小公司之間不斷的流動了,再要進入好的平臺很難了。
剛畢業就能拿到1萬多的收入,相信是非常優秀的畢業生,不是名牌大學生就是碩士以上學歷的人了。我的個人經歷應該也是可以有一些說服力,同樣作為名牌大學畢業生,我就選擇了小公司,在我工作若干年後要再進入好的平臺就困難了,相比較之下,走知名公司的發展路子是要穩妥多了。也正是因為個人的經歷,對於同樣好學校畢業背景的畢業生,我都是勸先積累一下大公司的經歷,在好的平臺積累經驗還能積累很多人脈,這些都是無窮的財富。
回覆列表
我有個朋友去年找工作,當時手裡拿到兩個可以考慮的offer,一個是一家小公司,工資高一些,另外是一個大的集團公司下的小公司,工資低一些。小公司特別熱情,極力邀請他加入,甚至為了讓他更多的瞭解公司文化邀請他參加年會。但我這個朋友最終還是選擇了加入那個大集團公司下的小公司。
至於原因,第一是他覺得大公司管理更規範,除了工資外,社保公積金都合法繳納,國家法定節假日也能正常休假。小公司在這方面做的就不是那麼好了,週六上海,清明五一什麼的也不能休夠。
第二是抱著背靠大樹好乘涼的想法,畢竟小公司的經營風險還是挺大的,由於行業特點,小公司的業務量不穩定,說不定什麼時候就發不下工資了。
還有第三點就是大公司的發展空間更大一些,公司之間的橫向調動比較正常,向上往集團公司發展也是有機會的。而小公司基本丁是丁卯是卯,沒有太多變化的空間。
不過哪家大公司不是從小公司發展起來的呢,如果眼光獨到抓到一個幾十年前的阿里巴巴呢。那麼你可以問問自己,能不能判斷一家小公司的成長性,以及自己是否具有創業精神,還有萬一失敗是否有足夠的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