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薔薇語絲
-
2 # 逍遙派掌門人——侃爺
曾經的人們,重情!重孝!
而今的人們,唯利是圖!
如果老人稱個百八十萬的,肯定爭相伺候!可農村的老人,養了兒子拉了磨,有幾個手裡還有錢的?!沒錢了,就等於等死了!有個好兒媳那就好說了!可萬一不幸是個向錢看的兒媳,那有壞兒媳就有壞兒子!老人有的受了!
我姥姥姥爺為什麼在我家養老而不去我小舅家呢?就是因為沒錢!兒媳不待見!怕老人因為受氣而生氣,所以大舅二舅他們才讓姥姥姥爺住在我家!(大舅二舅都家在外地!沒辦法伺候!)
-
3 # 舒言136
經濟壯況好了,贍養老人倒成了一個十分嚴肅的大問題。養兒防備老,可在時下真正兒養老的在農村只是少數,更多的是女兒孝敬父母!農村老人疼愛子女,總覺得要為孩子用盡最大心力,而長時間的關愛,縱慣了子女的惰性依賴心理,加之素質文化的的緣故,造成了對父母贍養方面前義務缺失。
-
4 # 一拽先生
農村養老問題也是三農問題重點關注之一,農村老年人的基本狀況就是沒有退休工人一樣的養老金,沒有定時的檢查身體,而現在我們國家的老人都是六零、五零的老人,甚至歲數更大,這些老人以前都是在莊家地裡奮鬥了一生,為了扶養自己的孩子艱苦奮鬥,省吃儉用等等,到歲數大以後沒有了經濟來源,而自己的孩子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他們的生活要承擔自己的孩子、兩邊的父母,甚至社交開支,或者是車貸、房貸,生活已經是捉襟見肘了,對於老人的關心和扶養可以說是力不從心。
現在國家給每個年齡段的老人有補貼,雖然是杯水車薪,但是,對於他們的生活上是有一定的補貼,很多老年人得病以後不只是金錢上的需求,更多的是子女的陪伴,“久臥床前無孝子”,這句話就說明了一切,孩子也需要生活,現在不管是上班還是做生意都沒有長時間來陪伴老人,這就對老人的飲食起居關心不夠,這也是社會問題,但是,怎樣來解決,確實個大問題,就算是顧保姆在當今社會也是不小的開支。
很多人說,有的老人孩子很多,但是照樣沒有人養老,我想有的孩子是不孝順,但是,相信很多人是孝順的,但是,時間上無法做到孝順,可以給老人錢,但是人到不了,人上了歲數就像剛落地的嬰兒,你給他們錢,他們也不知道怎麼合理的利用,何況他們比嬰兒的思想成熟,也許捨不得用,所以,現在的人在空閒的時間多陪陪父母,至少讓自己不至於留下遺憾,不要等父母病了在去找時間,及時有時間也是可以望到邊的,不要讓“子欲養而親不在”這樣的話發生在你的身上!
-
5 # 飛絮989
這句老話在我們家鄉也聽說過,倒是實情,但也有一定的侷限性。過去沒有政策,大家生養多,有三五個兒女的家庭比比皆是,含辛茹苦把兒女們都養大了,面對養老確是個難題! 過去大家普遍物質條件差,特別是在農村,多數老人六七十歲了,還都在地裡勞動,自食其力。等到幹不動活了,基本上幾家兒女商量著,湊些糧食和零花錢供養老人。 糧食基本上是固定的,比如說每家每年平均出多少斤小麥,零花錢則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孝敬。一般嫁出去的女兒也會出錢,但不需要提供糧食。 等到老人年紀再大一些,身邊需要人伺候時,往往接到兒女家,每家過上一個月或者半年輪流贍養。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兒女們已經分家另過,各家的經濟情況也不同,很容易產生矛盾,相互指責推諉,讓老人無法安度晚年,會出現“十兒難養一母”的情況! 當然,不孝子女到處都有,但相對來講還是少數。更多的體會是子欲養而親不在。 隨著日子越來越好過了,各種養老醫療保險完善,希望將來老來難不再難! 我祝願天下的老人都可以健康愉快的安享晚年!
-
6 # 竹搖根茂
養兒防備老,栽樹圖乘涼。這句古語已被越來越多的事實所顛覆。取而代之的是活著不孝,死了不葬。究其原因,都是社會歪風壓倒了傳統美德,社會上為了孩子高額投資的人多,為父母保障生活幸福的少。為什麼在法治逐步建全的今天,仍然有人我行我素,就是犯罪成本低,沒有震攝力。道德教育缺失,人生觀扭曲。放鬆道德教育,是社會公德混亂的根本。
-
7 # zc榮
就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深思,也值得探討,真的是個難題,但更亟待/需要儘快解決!
說來較為複雜,也不太好說的清楚,但總得說點吧!
“子欲養而親不待”!從古到今都是如此,我覺的,作為兒女,確實需要盡孝,孝順,如今更需要順啊!畢竟,老人都那麼大歲數了,讓其開心順心很重要!
再說農村老人養老問題,其實吧,這個問題需要有關部門探討研究,最後由國家出面方能徹底解決!你說那一個人能行麼,最多僅可以多做善事罷了!
我相信,國家正在調研或探討,甚至已行進在路上了;估計逐步會解決的,鑑於華人口眾多,需要時間;從古到今,沒有那個皇帝能解決這個難題,如今國家正在探討進行中。但需要有耐心,畢竟,國家那麼大,從沒有做個這事業!縱觀一些跡象,國家已經在做了!
在國家沒正式出臺之前,不能等靠要,兒女們必須盡孝的,就算國家有政策,兒女們也不能懈怠啊!
以上個人看法僅參考!
-
8 # 風跡雲痕五線譜曉歌
謝謝您直邀。說心裡話,每當一看到這個問題時,有心酸和札心感。因為某是從農村長大的。現在接觸到的也大多為農村的親友和一起打工的正宗農民工。農村獨生子女的老人逐年增多。老人們為子女脫離農村環境,大多數人舉債為兒女在城裡買房購車。自已在農村過著不富裕的生活。一起的老年工友(60歲以者)怕老闆因長不要,也想出了不少沒辦法的辦法。某雖然已經63週歲,因思維比較單一,身體健康!外表與年齡差較大(少則5歲)不愁沒活幹。
根據某瞭解到情況,結合當前農村老年的實際。個人認為較好辦法是:
①將需要並自願參加集體養老的人員的承包地,實行政策性的調整,統一規劃集中為統一區塊。
②公開招標流轉。讓有經營能力的能人開發(以農作物主)經營,可完成土地經營結構性調整,讓土地產生增值空間。實現區域性產業化經營。
④按相對合理的標準(儘量統一)為土地轉讓者(老人)發放養老基金和醫療保障基金。基本消除老年人對養老和醫療保除的後顧之憂。
⑤……,……。
……。
可否進行先試點?……。
-
9 # 多點Sunny燦爛
伴隨城鎮化水平與近十年的經濟高速發展,農村的觀念也劇烈改變著,確切的說措手不及。就說說農村的老人問題、養老問題。
一、現狀
1、70歲以下的老人照顧小孩且下地幹活的不少,每月領著不到100元的農村養老金。
2、養老人一般是兒子責任,獨子家庭相對矛盾少些,因為責無旁貸,而多子家庭加上成家後女人的參與,就變得複雜,造成好多老人還是自理的局面,對於一部分在城裡而一部分在農村的多子家庭,矛盾複雜了。
3、每月給老人的生活費不多,有些不給直到逢年過節給一些,顯得生活緊張。
4、對於兄弟不和的家庭,有些老人更指望不上了。
二、根源
1、社會環境衝擊著傳統道德觀念,劇烈的生活成本開支有時無暇顧及到老人。
2、道德素質下滑。在經濟大環境影響下,優良品德受到挑戰。
3、子女心態問題,反正幾個子女都是老人的子女,憑什麼我多付出,幾他人少付出。
4、進入70歲後的老人,各種行動不便、疾病纏身,醫療開支,甚至臥床的,需要開支,需要精力,需要時間等,因此使得老人不受待見。
5、這也跟優良的家族傳統有關,畢竟有些能夠傳承下來的。
三、解決
1、今年的個稅與家裡贍養老人掛鉤也是不錯的。
2、農村老人曾為我們國家經濟建設貢獻過青春,不能虧待,因此農村養老金、醫保應逐步加大,這為政策保證。
3、營造良好社會道德氛圍。
4、養老主力還是在子女身上,不容怠慢,與一部分的激勵與懲罰措施並用。
-
10 # 農民田大伯
生產隊時人窮物質短缺,一家都是5,6個子女,還可以養活。現在生活好,反是老人養老難是個社會普遍問題,老了既沒存款又沒退休金,兒女各自成家後壓力很大,都怕輪著養老人(影響工作,甚至辭職),願意出錢,國家應該拿出一個適合農村養老的方案。
-
11 # 水城郝哥
以前我們對金錢沒有現在這麼重視,對親情比較重視,這是主主輩輩傳下來的美好傳統,可是由於現在社會發展迅速,你不努力就會被別人拉下,大家都向錢看了,思想觀念發生改變,把錢放在了第一位,殊不知中華五千年的愛老敬老的美德在不斷的被淡化,被遺忘。
回覆列表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西漢戴聖在《禮記》上所倡導的,但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富裕的人多了,空巢老人也多了,尤其是農村,養老問題越來越突顯。
當今農村養老現狀如何呢?據調查,能得到兒女眷顧,幸福安康的老人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老人是得不到兒女的妥善照顧的。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情,中國是禮儀之幫,為什麼有這麼多的老人不能頤養天年呢?
首先,是觀念問題。一母能養十子,十子卻難養一母,這是一個社會問題。當今社會經濟發達了,但傳統教育卻得不到很好的重視。古人把孝道看得很重,懂得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而如今好大一部分的人把錢看得高於一切,知恩圖報被銅臭所遮蓋了。
其次,是人的素養所為。很多人愛兒女,愛孫子,愛自已,就是愛不起父母。冰心奶奶曾說過朝陽一定比夕陽可愛,是的,老人老了,話多了,容顏蒼老幹癟了,腿腳不利索了,也不懂得愛乾淨了。有些做兒女就開始嫌棄了。有報道稱有老人被四個兒子拒之門外,喝藥自殺的;有當兒子的因病母晚上呻吟,擾其睡眠,揚言要打死母親,為兄弟姐妹除害的;更有老人久病,子女毒死父母的。這些畜牲臉上無不在寫著一個大大的“慘”字。當父母失去行動能力,需要護理的時侯,才能最好地看破一個人的為人,如果是不懂孝道,僅僅礙於輿論的壓力的話,那他一定不會盡心。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他會把盡孝看成是一種負累,能躲則躲,能遠則遠。感恩是靈魂上的健康,這種人的靈魂是不健康的。
其次,是攀比心理。只要兒女中的一個有其他原因,別的就以此為藉口推諉,拒絕贍養老人。白頭老母遮門啼,挽斷衫袖留不住,人常說:一飯之恩,當永世不忘。你們可知父母的養育之恩大過天啊!要知道:沒有天,哪有地?沒有父母,哪裡有你?
誠願普天之下的老人都老有所養,企盼所有的兒女的孝子孝女的頭銜是在父母生前的口碑上,而不是寫在父母去世的石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