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浪裡說車
-
2 # 非常平常之人
大約是我八九歲的時候吧。每年的七八月份,我們這裡(雲南的)山上出雞樅的季節。而我老家出的雞樅是分窩(或叫雞樅塘)的。一個雞樅窩至少有四五年出雞樅,時間長了搬家了。我們認識的雞樅窩數多,每年都能找到很多雞樅。都是自己吃,那個時候賣不了,沒人買的一一現在新鮮的野生雞樅每市斤40元到80元不等。有一年的7月份,我和我三哥去找雞樅,結果看完了所有知道的雞樅窩,一朵沒找到。兩個人垂頭喪氣準備回家。當時正好是瓜果伸藤的時節,我三哥砍一棵小松樹做架子。我因為褲子被露水打溼了有些冷,站在一邊烤太陽。因沒找到雞樅心有不甘,於是拿著一根木棍在我周圍邊戳邊說,明年這裡出一塘雞樅,明年這裡出一塘雞樅……這樣邊轉圈邊自言自語,說了好多遍一一突然,那松毛地上看到一朵小黑雞樅,馬上彎腰去抓開旁邊的松毛、亂草,啊呀呀呀,看到剛剛冒出土的一大塘雞樅。我那唸唸有詞真的馬上對現了一一這是什麼感應?!
-
3 # 李子沐沐沐
小時候我和表姐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那時候農村不比城裡天天有肉吃,一個星期吃一回,外公會把肉切的很大片做滑肉面,一片一片的分到每個碗裡很公正,雖然沒什麼調料但是我們吃的也很香,放暑假了表姐就走了,有一次我和小夥伴去他爺爺的西瓜地偷兩人搗鼓好久才摘下來剛吃幾口,爺爺午覺就醒了,嚇得我倆趕緊把西瓜丟了就跑,現在回想好浪費呦,就算爺爺發現了最多罵兩句,西瓜還是可以吃的嘛,真的就是做賊心虛膽都嚇破了
-
4 # 愛050638
那時候,沒有玩具,我們只有自己製作,那時,我們玩的遊戲都是因地制宜,有一種記憶深刻。那就是脫人模。所謂人模,就是一個和碗底大小的圓瓦片,上面有人物或景物。人模有凸凹兩種形式,和好了膠泥就開始“脫”,脫好了的人模曬乾,再放到鍋底灰下燒,這樣就和買的一樣了。我們再去交換。
-
5 # 齊
七十年代初,年齡約十二三歲,讀小學,星期六下午都是提早放學可以幫家裡幹些農活,每到秋天同村的小夥伴就會不約而同的一起去砍矛柴,名義上是去砍柴,其實是為了一種美食,燒豆莢。到達目地的就分工,幾人去砍豆莢,幾人去砍矛柴,幾人搭架。一切準備就緒,首先把矛柴均勻的在架子上鋪好,上面碼放上豆莢,豆莢上面再鋪一層矛柴就開始點火,幾分鐘後矛柴燃燼豆莢也就熟透了,一陣陣的豆香氣隨著秋風撲面而來,這時所有的小夥伴圍在一起席地而坐開始享用又香又甜的豆子了,一個個吃得嘴唇黑不溜秋的,在灰燼裡扒拉的一顆不剩,這時,一群小夥伴才急急忙忙的去砍兩小捆矛柴挑回家。
生產隊長和大人也知道,他們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那時候的我們根本就沒有嘗過什麼香蕉蘋果,有燒豆莢吃就覺得相當美味了。
-
6 # 小強強608
每個人都有一個美好的童年,那也是人一生最深刻的記憶,抹之不去!
童年是在我的故鄉度過,四周群山環抱,而我生活在這其中的流域盆地,老宅前不遠處是南水北調的丹江河,蘊藏著無限的生機一年到頭滔滔不絕的流著,滋潤著腳下的萬頃良田。
夏季河灘上青草就成了放牧的絕佳去處,周圍十里八鄉的耕牛匯聚在這裡,好不熱鬧。牛鈴不時在耳邊叮噹作響,小牛的哞哞聲也在呼叫著原始的子母之愛。踩著鬆軟的草甸,翻開草甸下軟軟的沙子,捉幾隻沙蟲,也成了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
秋天碩果累累的季節,去幾公里外的山邊,拿筷子做的夾子,翻開一塊塊石頭,尋找下面藏匿的蠍子,時不時摘幾顆紅透的野山棗,酸酸甜甜的,可口又解渴。每每捉到一隻蠍子,除了小夥伴們收穫的喜悅,還有開心的尖叫。
冬天萬籟俱寂,最期待的就是一夜醒來,萬里雪白。這時候就可以提上油漆桶自制的小火爐,放上木炭引燃,提著它去找小夥伴滑雪,滾雪球,打雪仗。小手即使凍的冰涼發紫,也擋不住一把一把雪的喜悅。
春姑娘來的無聲無息,連綿不絕的春雨下的一發不可收拾。村後的小溪恢復了它往日的歡快,白天黑夜不停的唱起了歌。老人家在這裡涮洗捶衣,小朋友就在溪邊嬉鬧起來,溪潭裡面的小魚是哪種渾身透亮的,我們就用白麵揉上香油,竹竿綁上針彎制的魚鉤在這裡垂釣,清晰透徹的溪水能看到魚一口一口的嘬食魚餌。
童年有趣的事太多了,那麼遙遠又彷彿就發生在昨天,恍然之間人已中年,生活在城市,日子也日趨平淡。
-
7 # 逍遙地人344
小時候,自己做玩具,火材槍,紙船,彈弓,用冰糕的小木片做船,做扇子,玩泥巴,彈溜溜球(彈珠),用舊紙做方舒(麵包),用煙盒做三角等等
-
8 # 歡歡姐589
90後的我,小時候在農村有玩過捉迷藏,踢毽子,丟沙包,還有每次約村裡同齡的小夥伴一起到小河裡抓魚,放牛,打豬草,還有到山裡找蘑菇,比起現在的小朋友們,感覺我們的童年過的有滋有味,無憂無慮,現在想想還真的特別懷念那時候的我們……
-
9 # 80後範
我是農村娃。我的童年是割草,同伴步行一起接班上學,小河溝、池塘內游泳、秋季收貨的解決能吃的食物變著法的各種吃,堵、捉板倉(田鼠),放牛、割麥、掰玉米、割豆子、砍玉米杆,收高粱……等等。一去不復返了
-
10 # 天上雨6
小時候在農村生活至初中,童年還是開心快樂,童年的趣事很多,如:偷瓜摸果,村裡的果園菜園及鄰村的果園菜園三五人一夥沒少光顧,偷的瓜果也是幾個人吃吃而已,沒人敢捎回家,讓家裡人知道了輕則捱罵,重則捱打。夏天河裡摸魚,游泳,那是的游泳家裡人也不反對,多是問問一起去有沒有大人或者是比自己年令大很多的,那樣有人保護不會岀問題,大人在河裡拿小孩子開心玩,小的也依賴大的有安全感,真有不測任何一個大人都會奮不顧身的救助。捅馬蜂窩,晚上捉知了,那個時候農村的學生放三次假,收麥,收秋,春節,夏秋季假多是參加生產隊的拾麥等活動,秋季則是摘棉花,給生產隊的牲口割草,這些都是以多少斤計工分制,等力所能及的事,總之童年的農村生活非常有趣開心快樂,我在初中一年級時去了城市上學,在城市有不一樣的樂趣,但是沒有農村的童年豐富有趣!
回覆列表
隨著時間飛快的流逝,轉眼間就到了2021年清明瞭,我這個80後的農村孩子也不入四十歲門檻了。四十歲的年齡是挺尷尬的,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壓力都很大。回想兒時的趣事,還歷歷在目。
80後的南方小夥伴估計都會記得這麼幾個有趣的事情。
1、掏鳥窩。
以前環境好,到了初夏的時候,在蘆葦裡,大樹上,只要你留心細找總會發現有些鳥窩。哪個時候,男孩子是特別活潑的,上能爬樹,下能入水。掏鳥窩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小時候,村子裡的樹上有很多鳥窩,鳥窩裡還有鳥蛋。運氣好的時候,就能抓到剛出生的小鳥,然後帶回家,精心伺候它長大。記得村裡面有片沼澤地,裡面常滿了蘆葦,走進去需小心翼翼的,因為不小心就會陷進去。聽說村裡面一頭牛跑進去挨陷進去就沒了。哪個時候也不知道什麼危險的,心裡只惦記著能不能摸到鳥蛋。我們小心翼翼的走在長草的地方,在還未站好腳跟的時候,先用力晃晃,如果沒有下陷才會走第二步。就這樣子,每次都有所收穫。如果摸到鳥蛋,一般都是給老人煎著吃,我們有習俗,小孩吃鳥蛋會變傻。如果是摸到已經孵化的小鳥,就帶回來精心照料,夢想著成為好夥伴,帶我們飛翔。
2、下河抓魚。
下河抓魚是技術活,不是每個小夥伴都會。大家都知道魚是很狡詐的,聽見有動靜就跑的沒蹤跡了。所以要想抓到魚,除了摸它們的老巢外,就得講究方法和考驗耐心了。如果是小溪裡面水淺比較好抓,要慢慢的走動,儘量不要出太大的聲音,看到有魚後先把它趕到角落或者石頭底下,再伸手迅速的抓。但是即使最厲害的小夥伴一天也抓不了多少,後來,我們利用雨傘的枝條,一頭磨鋒利,再拿橡皮筋綁再竹子上做一個標槍,發現有魚拿這個去射,效果好很多。不過因為抓魚被家長罵,打的也不少。
我覺得最有趣的當屬抓泥鰍。我們南方一到秋冬季雨水就少很多,很多河水都會斷流,魚塘裡也就沒有水了。這個時候是抓泥鰍的最佳季節。
記得我們村子中央有一口大水塘,每到這個時候,水已經方幹了,可是在泥巴里面有很多的泥鰍,相當的肥,金黃金黃的。我們也不用看有沒有洞這類的,反正下去,找好一片地方就開始從頭挖,用兩個手挖。有時先挖都頭,這個時候它就會往裡面縮,你就一把挖大點的泥巴,就可以連同泥鰍挖起來了。有時候先挖都尾巴,你就要挖快點不然有時候,它往裡鑽,一下就不見了影子。
每每這個時候就會弄得一身的泥巴,回家少不得家長的罵。
3、“打仗”遊戲。
哪個年代電視很少,玩具也少,除了泥巴也就是石頭可以玩了。沒到晚上基本就沒有什麼可以玩的了。所以,一到晚上,特別是夏天的晚上,吃過晚飯,大人們坐在打穀場上聊家長,小孩子就開始分敵我雙方開始開打了。每個人的武器不一,順手拿一個木頭,你就可以給起個名一下是機關槍,一下是步槍,只要你願意。滿村子的跑,滿是笑語。
4、放牛
農村每家每戶都有田地,每年種兩季稻穀。所以幾乎每戶人家都會養牛。
到了我們能放牛的年紀,一到傍晚,我們就會約上一群小孩到山上或田間一起放牛。
放牛倒挺簡單,只要看著它不跑去田地偷吃糧食就好。而我們可以放開手腳,在山上摘野果,有時還玩遊戲。等太陽下山,再把牛牽回家。
有時候也會有特別危險的事情發生。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在田裡放牛。要回家了,於是我貪玩,爬到牛背上去,想讓他馱我回家。你可以想象是多麼有詩畫,夕陽下、一牧童、一牛。剛開始好好的,可是不知道什麼回事,我家牛像瘋了一樣,跑了起來。80後的夥伴都知道,騎牛不像馬有馬鞍 ,牛是沒有的。嚇得我只能用力抓牛的脖子,剛好經過村裡的矮房子,我就準凸出的樑子,一把就抓住了,才躲過一劫。
從那以後,放牛我再也不敢騎了。
80後的農村趣事遠不止這些,你有覺得哪些比較有趣呢?
結語:
80後的我們,哪個時候生活條件貧苦,但我們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現在回想起來依然很甜。
現在的孩子呢?生活條件優越,活動也豐富多彩,為什麼覺得生活無趣呢?
說到底,還是孩子們來自各方的壓力太大,而真正屬於自己的時光太少。
所以,父母們要給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走近大自然,感受天地饋贈給我們的Sunny雨露,讓心情變得愉悅,才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