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飛鴻鳴春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給“文化”“漢服”下一個確切定義。

    什麼是文化?要給文化下個精準的定義其實很難,無論它的內含抑或外延之廣都不是一兩句語言所能含概的。籠統的說,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

    漢服指代的範圍是什麼?漢服的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等。漢服定型於周朝,傳承於秦朝。漢代衣冠直接繼承自秦朝,如漢蔡邕《獨斷》卷下:“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漢朝形成完備的,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

    這樣一來,答案就很明顯了,漢服只是中國文化眾元素中的一部分,只是文化的一個表象,如果用它來代表中華文化,只能算是揭開了冰山的一角,並不能達到窺斑見豹的總體目標。

    我們傳承中國文化,是傳承五千年的博大精深,是歷史和人文的融會。即使是對漢服的研究也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進步,漢服也在推陳出新。試想今人穿上寬衣大袖投入各行各業繁忙的工作崗位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因此,我認為不能把漢服固化到秦漢時期的模式上一成不變,而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研究它所包含的深層內容。

    現在有許多漢服社利用一些傳統節日進行推廣漢服的宣傳,讓大眾從外觀上認識漢服,瞭解漢服的美,從而宣傳國學。漢服在進步,它所涉及的文化也在發展,如何讓民族的精華走向世界,絕不能靠簡單的表象,要做更深入廣泛的研究宣傳和推廣。

     

  • 2 # 九五就是我

    我覺得不能。現在穿漢服的大多都出於新奇,外表即使你留著漢朝的髮型都不能。

    我不反對穿漢服,但目前穿的人多數都不懂漢文化。一出口就感覺到是憤青。

    客觀的說對漢文化保留最好的是日本。不管從服飾著裝,還是文明禮儀,就連忠孝也比不過人家。

    日本的人口連中國的零頭都不到,卻被中國認為是最大的宿敵。說明什麼?我們還有很大差距。

    日本歷史也很長,但日本從來不挖墳考古。中國很多卻挖我們的祖墳為榮。考古難道非要挖祖墳嗎?對的起自己的祖先嗎?漢民族的忠孝哪去了?

    居然還有人再次提議挖秦始皇的皇陵。秦始皇雖殘暴,但歷史功績也是首屈一指的。人家日本從不挖,日本落後了嗎?毫無意義的考古,踐踏漢民族的靈魂。

  • 3 # 塞北閒人大羊

    漢服,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時期到明末清初,漢族的主要服飾。

    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源自黃帝制冕服。定型於周朝,並透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成為神道設教的一部分。因此後來各個華夏朝代均宗周法漢以繼承漢衣冠為國家大事,於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輿服志。漢服還透過華夏法系影響了整個漢文化圈,亞洲各國的部分民族如日本、北韓、越南、蒙古、不丹等等服飾均具有或借鑑漢服特徵。

    滿族入關後,清朝統治者為了達到去漢化削弱漢人民族認同感以便於滿清統治,下令漢族剃髮易服,“衣冠悉尊本朝制度”。服漢衣冠束髮者治重罪。致使漢服在滿清統治時期基本消失殆盡,只有僧道少數民族及邊遠地區尚有部分漢服傳承完整保留下來。

    漢服的形制主要有“深衣”制(即今天的連體衣),上衣下裳”制“襦裙”制(襦,即短衣)等型別。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朝服為帝王百官的正式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漢服是華夏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華夏子孫對漢衣冠的認同是民族意識的一部分,是華夏儒家王道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漢服做為漢民族傳統儒家王道禮儀文化,在今天意義和影響遠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大,首先傳統漢服規定了嚴格的製作等級及穿戴制度,根據人的不同等級採用不同款式不同面料嚴格區分,決不可僭越。充分體現了封建王朝極其不平等的封建等級制度,在今天這種理念是決然不能被人們所接受的。其次傳統漢服寬大肥碩不利於訓練勞作,且製做清洗整理都比較麻煩,和今天快節奏的生活不合拍,很難被現代人所認同。中華文化繼承發展並不是一味的追求復古,傳統文化也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逐漸變化發展完善,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王道!第三漢服做為現代傳統節日活動祭祀祭祖的表演服飾,還是能很好的弘揚漢民族傳統文化,提振漢民族認同感,歸屬感自豪感的!

    有些小女孩穿起褥裙還是挺漂亮的!試想滿大街華人都穿回漢服……這世界會是什麼樣?先不說會憑添多少浪費,就說那些遛狗的,騎電動車的,玩滑板的,開出租車的,掃大街的,拉腳的,送快遞的,開公交地鐵飛機的,放牧的挖煤的採油的出海打漁的……工廠的醫院的種地的……想想都辣眼睛!

  • 4 # Guyver6

    必須能啊,漢族佔總人口的90%多,你說漢服能不能代表? 難道占人口總數不到1%的滿族的旗裝馬褂、旗袍能代表中國?這是什麼道理?SB道理? 現在大多數人都醒過來了,目前依然不承認漢服的人基本上都是漢族裡面的文盲!你願意承認自己是文盲????

  • 5 # 奚譽賢

    什麼是文化?用四個字簡單的來概括一下,“衣食住行”既為文化。 當然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所表達的主體思想與方式就是,延續與傳承。

    “漢服”指華服夏裝,“漢服”是近代代稱之一,所謂漢族也是近現代稱之一。

    明朝初期是沒有漢族或漢人這一稱謂的,明朝中後期至民國才逐步形成這一稱謂,新中國建立以來繼承了這一代稱。

    既然要區分咱們就區分一下吧!不然很多網友不服氣。

    很多解釋是完全錯誤的,比如漢服是漢民族傳統服飾,那麼請問明朝初以前叫漢族嗎?漢服嗎?對不期不叫漢族,也不叫漢服,

    叫華夏人或者華夏族,叫華服夏裝既華夏服飾。華夏服飾、華夏族指全體中華民族成員為華夏族,華既指中也指國,夏與華同意,夏也指國。華夏就指古代中國。古中國根本就沒有區分族群,很多學者錯誤認知,認為四方九夷或者四海九州為少數民族,我說簡直就是放屁。都為華夏族裔人通為華夏族後裔,何來少數民族?大多都為躲避戰亂而四處遷移演生而來的族氏,憑什麼叫他們少數民族?中國幾千年來經歷過多少戰爭?至於為什麼後來有區分本人不得說了,聰明人一定會想到。

    區分漢,我認為這些人目的不純。製造內部矛盾和分裂分子買國無疑,民族認同文化認同,通為中華民族是所有同胞的共同心聲,為什麼要炒作?

    建議以後以華服夏裝來提問,請記住華夏指整個中國。

  • 6 # 古城金地140787426

    服裝只是裝飾,不是文化。所以不能代表中國文化。

    什麼叫文化?就是文字化。

    你把事物轉化成文字儲存起來這就是文化。

    我認為的文化就是文字化。像資訊化,數字化就是一個系統。

    把事物使用文字化後的資訊傳遞。

    通常說粗話的人大家認為沒文化,其實不完全是這樣。

    文化是什麼?就是文字化。把一切事物變成文字的表達,你善於哪方面的表達,就是你在這方面注重學習專業文化。

    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有的人沒有上過學,沒有被文字化過,用文字表達事物和自己內心思想的時候,表達不出來就容易發火,說粗話,特別是在和人有爭議的時候。

    修養不代表文化,修養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進扶植修改。

    每個人受到的教育不同文化水平也不同。主攻的方向也不同,也許他主攻的是別人不知道的專案。隔行如隔山,所以別人不能理解他的專業。

    不同的文化注重於不同的特長,在某些領域精通,就是某種文化水平就高。有文化不是全面的掌握各方面的知識,不一定對每一行都精通。在這一行有文化,到了別的專業就不一定有文化了。就像一個醫生給人看病他有文化,但是給機器看病就無能為力了。同樣道理機械師給機器看病手到病除,給人看病就不行了,因為他們被文字化的專業事物不一樣,學習的方向掌握的文化不一樣。

    他們相互之間的論文交流也會有這個現象,誰都看不懂誰。如果他們相互之間,一個聊病理,一個聊機械,他們誰也聽不懂誰在說什麼,因為在他們的腦海裡就沒有被對方的專長文字化過,他們都有文化,誰能說他們沒有文化。只是他們對事物用文字化資訊表達出來的東西不熟悉,在一方面文字化了,在另一方面沒有文字化。

    文化就是文字應用變化的組合。文字象相片,文化就是把一個一個相片組合起來的影片。組合起來的文章就是一部電影故事。這就是文化。

    好的文化能夠明確表達自己所要描述的事物,傳遞明確的資訊。讓人一看就明白。有的人對文化本身就迷迷糊糊,不懂裝懂還要東拉西扯一些不相干的東西來拼湊,讓看的人一頭霧水。這是不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使用規律邏輯性很強,中國文字使用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字的前後順序不一樣意思就變了,結果就不一樣。

    文化是用來傳遞資訊的。邏輯性不強傳遞的的資訊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中國的文化是從農耕開始的。一年四季種了收,收了種,反覆迴圈,年復一年,經久不變。所以,中國的文化是一種守舊的複製文化,守著古老的文字不變。自古至今都是在複製,一代一代的傳下來。

    文字化就是學習文字變化運用,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文字化的運用方法,就是自古傳下來的傳統組合變化的方法。

    精神.物質.工藝.藝術.技能.風俗.習慣.服飾.城市風格.酒.茶......都要文字化叫文化,它們是事和物。它們被起的名字叫文化,要用文字表達出來。它們就是它們本身,酒就是一種液體起的名字,這個字叫酒就是被文字化了。精神也一樣。如果非要和文化硬拉在一起,那就要在後面加上文化兩個字,把這些事物用文字表達出來。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等,他們也要文字化,不加文化兩個字他們該是什麼家還是什麼家。這些都是被文字化中的一個派系。中國文化不是哪一家的。少了哪一家中國文化的根還在。

    考古時曾經挖出一種酒是綠色的液體,能說它是酒文化嗎?不能,它只是液體,它可以‘被’酒文化,酒後面要加上文化兩個字,才叫酒文化。它背後的故事也是酒文化。它是哪裡生產的,用的什麼材料,它賣給了誰,當時誰喝了,喝酒時猜不猜枚,有什麼規矩。這些才是文字加工過的酒文化。

    文物沒有文字不代表文化 ,它只有某種特徵。把古代文物骨笛資訊用文字組織起來,只能證明當時的音樂藝術的程度。韻律達到了幾個音節的運用。玉石文物證明當時的雕刻和審美觀。青銅器如果沒有文字,也只能證明當時的冶金技術水平和鑄造工藝技術,就像原始人的石斧石碗石器一樣不是文化。發明不是文化,是技術改革創新。城市遺址是人類的生活痕跡,也需要文字化。根據那些痕跡證明了誰在那生活,他們的生活習慣是什麼?,生活來源是什麼?只能證明那裡有人生活的痕跡,它們必須要用文字化表達出來以後叫文化。

    風俗習慣不等於文化,各國有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相同的風俗習慣,相同的風俗習慣不能說是文化相同。很多動物也有習慣但不能叫文化。要用文字化表達出來叫文化。

    口口相傳是文化口頭上的傳遞。說話的人發出來聲音和文字,聽的人也在接收每一個文字。這種方式容易失真比如端午節,傳來傳去就不知道是誰的風俗習慣了。

    確實端午節就是一個人們慶祝豐收的節日,按時間計算才能知道它產生的地方,哪個地方剛剛收割完,人們開始慶賀。最好的方法是文字化,寫成文章記錄下來,這就是文化。像有些經書就記錄了很多事。

    好的文化要深入淺出,淺顯易懂。不能神神秘秘,故弄玄虛,東拉西扯,顯示知道的很多。要能夠表達清楚你的思想,這就是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五千年賈湖文字就是證據,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優點是:文字簡練表達清楚的象形文字。這樣的文字組合起來的文化表達能力強,文字像照片,把文字的照片組合起來就是電影影片,怎麼組合變化,這是祖傳方法。

    世界上聯合國開會,同樣內容的演講稿,放在桌子上最薄的那份就是中國的。外華人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中國文化太神奇了。

    中國文化的組合排列前後順序,和別的國家文化也不一樣。主謂賓的用法也不一樣。姓名的順序也不一樣。表達方式也不一樣。這就是中國的文字化使用方法。這就是根。

    中國文化細膩邏輯性強簡練明瞭。

    人的智慧進步就是人類文字的出現,用文字儲存資訊。

    有了文字,人類脫離了動物世界成為了人。

    沒有文字之前人和動物是平等的。

    人和動物都是隻有一個腦袋,用腦袋記錄往事。

    有了文字之後人比動物多出個腦袋,記錄的東西比動物多出很多倍,記錄經歷的一切事物思想經驗。

    有了文字人的資訊傳遞成幾何形式成倍增長。而動物依然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

    文字記錄了過去現在和將來。文字可以傳遞全世界人類的智慧,可以相互之間交流學習。

    這就是人獨立於世界智慧的頂端的文字發明。

    有了文字人類智慧開始迅速起步。

    現在已經出現了電腦,它也許不屬於人類的大腦,有可能有一天取代人類的智慧。超越人類,統治世界。

    人把經歷看到的事物轉化成文字儲存起來就是文化。

    人看到的山水經歷的事情不可能用實物儲存起來。

    只有用轉化成文字的方法記錄下來,這就是文字化——就是文化。

  • 7 # 彼岸秋奈何展

    如果一件衣服能代表中國文化,那漢字要來幹什麼呢?

    如果任由某些人以偏概全,斷章取義,思謀以華服行苟且提倡種族主義,那這件衣服是傳承還是邪惡呢?

    不是危言聳聽,現在好些文章唯漢族中國論很危險。

  • 8 # 孤舟釣江雪

    中國有56個民族,連漢文化都不能代表中國文化,而漢服只是漢文化的一部分(漢服連漢文化都代表不了),所以漢服肯定不能代表中國文化的了。

    我認為,充其量,漢服只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而已。

    現在有一種觀點,隨著中國國力的增長,我們的民族自尊心似乎越來越強,因此很多人提出恢復漢服,尤其是在學校,我覺得倒大可不必。

    首先,漢服有很多種,達官貴人和平民百姓的服裝必然不同,每個朝代的也不同。如果提倡穿達官貴人的衣服,又不太合適,因為這種服裝在古代穿的人很少,不具有廣泛性。如果提倡穿平民百姓的衣服,說實話,這種很粗糙,穿的也不是很舒服,行動及其不方面。所以選哪一種漢服都不太合適。

    其次,經過五胡亂華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加上後來蒙古與滿清的統治,漢人與少數民族之間的聯姻是越來越多,這種聯姻不僅在於達官貴人之間,更多的是在底層人民之間。因此,現在的純種意義上的漢人幾乎沒有了,大部分華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多個民族的血統,因此單單強調穿漢服,似乎有點狹隘了。

  • 9 # 柳生神嚴

    漢服不過是一個時代的象徵而己!!!至於說要代表中華文明的傳承那就有點過了,如果說要代表中華文明的傳承那就非漢字莫屬了!!!

  • 10 # 靈石蘊

    走在美國街頭,如果不去看膚色,看到穿和服的,會下意識的認為,啊,那是日本人;看到頭白紗巾的,身穿大長袍的,啊,那是阿拉伯人;看到黑禮帽,燕尾服,手拿文明棍的,啊,那是英國騙子;看到穿草裙,拿法杖的,啊,那是印第安人……

    那我們華人呢?如果不看膚色,不聽說話,估計很難認出來吧。這就是文化識別度問題,相比於其他國家,我們做的太少,估計現在還有西方人認為,長衫大辮子,才是中國形象吧,因為清末勞工的大量輸出,一直影響到現在……

    當改革開放,我們第二次走出國門時,一個個又都是西裝楚楚,這到底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呢?

    在國際上,我們服裝裝飾,缺少識別度。但是中國底蘊深厚,作為從未斷絕的文明古國,我們不缺少識別裝飾,比如漢服。聽說南韓在抓緊考古,已經把粽子弄去了,為了爭取國際識別度,他們會不會花個幾十年把漢服也弄過去呢?日本的和服,不就是那麼弄過去的麼……

    至於說漢服能否代表中國文化,如果漢不中聽,改成華服也行。中國的底蘊雖深,但也防不住人家那麼的挖呀,自己不珍惜,真等哪天成別人的了,漢服改名韓服,那真就窩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三生。每天疲於應付作業,沒有絲毫的時間進行學科的培養,眼看高考一天天接近,我應該怎麼做來打破這個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