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少三番愛釣魚
-
2 # 生活巷
今天我們來看看這個農村俗語,我想這句話的意思已經被詞語表露的很明顯了,“公公怕進兒媳房”的意思就是公公不能夠隨便進入自己媳婦的房間,同樣的道理用到“大伯不坐弟媳床”,大伯也不能夠隨便進入弟媳房間,更別說做在他的床上了。眾所周知,中國是禮儀之邦,從古代開始,我們就特別注重倫理道德,而這句話就是告誡大家不可以逾越倫理的底線。公公,雖然名義是媳婦的父親,可是他們是沒有直接血緣的關係,不能夠在輩分親近之餘有其他更進一步的親密,這樣是不被允許的,而且會極大影響整個家庭的正常秩序。大伯雖然名義上也是弟媳的哥哥,但是他們也同樣沒有血緣關係的,又是異性,也要注意互相相處中的距離。在農村,很多男性年輕人都會選擇外出打工,家裡留一下公公婆婆和媳婦等等,夫妻長距離的間隔可能會帶來兩者感情的一些變化,以及這樣的家庭的環境也容易導致不倫理行為的發生,所以就出了一句俗語來告誡和提醒大家。公公和媳婦,以及大伯和弟媳發生關係都是非常不合理的,會收到外人的唾罵之餘,甚至會帶來一個家庭的解體,因為最親的人都背叛自己,這是一種難以承受的痛苦,這也是一種極大對於理論道德的跨越和破壞,這是整個社會都不恥和堅決壓制的,最後也會帶來可怕的後果。
-
3 # 君清傳媒
我們都知道中華民族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曆史的國家,在中國農村因為組成人員比較固定,流傳著許多古老又平凡的大智慧。這些文化有的是以書籍文字的形式流芳百代,有的卻是透過口口相傳的模式一代一代的流傳至今,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民間俗語。在這些俗語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教導人們在為人處世上的一些禁忌與規矩。今天這句"公公不進兒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
第一次聽說這句話的時候,我還是個小孩子,在村頭的幾位鄰居阿姨坐在一起聊閒話,我在無意當中聽到他們說起"公公不進兒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可是當我問阿姨這是什麼意思的時候,幾個阿姨卻以我太小不懂事為由把我打發回家了。回到家裡,壓抑不住好奇心的我把這句話講給奶奶聽,一向慈祥的奶奶就慢慢的想我講起了這句話的由來。
"在我們國家一向都是很講究男女有別這種禮儀的,在比較保守的農村更是如此,在農村人的眼中除了親人之間的關係,其他的一律都是男女授受不親,這句話,就是在教人們如何避諱呢!"奶奶說到這裡,我更好奇了,都是親人之間,為什麼還要避諱呢?
奶奶一邊忙活一邊繼續跟我說:"傻孩子,兒媳雖然叫公公為爸,但是歸根結底兩個人是沒有血緣關係的,所以有時候該回避還是要回避一下。如果沒什麼要緊的事兒,就不要隨便出入兒子兒媳的房間,一來,給孩子們的生活造成不便,二來,被外人知道了還容易說閒話!"
的確,在農村常常容易滋生很多的流言蜚語,尤其是兒子常年在外打工,公公如果再不注意一下自己的言行的話,傳出去會被人笑掉大牙的。再經過農村這些七大姑八大姨的添油加醋,那時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
"這下半句,大伯不坐弟媳床,其實和上半句是同樣的道理。弟媳婦和大伯也沒有血緣關係,自然要避嫌。"說完奶奶又告訴我:"孩子,別看這些農村俗語聽起來不太好聽,但是話糙理不糙,以後你再聽到什麼俗語,也要好好想想這其中到底有沒有什麼道理!"
雖說,人們現在的思想已經逐漸開放,很多的話都不再適用了,但是這些大多數也是在勸誡我們要堂堂正正的做人,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也不可無。從那以後,我也謹記著奶奶交給我的道理,凡事三思而後行!
-
4 # 範正娟
五千年上下文明史,這個帽子要戴正,方能遠遠流長,兒媳必竟不是女兒,弟媳不是姐妹,所以男女必保持一定距離,守住規矩一大家子方能平安。不然拔灰之類醜事難免不出
-
5 # 月含2
本來公公進兒媳婦的房間就是不方便,那是兒媳婦的私密場所,沒人會進,除非另類,大伯哥同理所以也不進,小姑小叔進就進了,看見了點什麼也無所謂了,就是平常人去親戚家,一般也不會進人家臥室,那是對人家的一種尊重。
-
6 # 使用者158599719481
公公怕進兒媳婦房,不是怕進兒媳婦房,這句說的是公公有事找兒子,鹹是找兒媳婦時要在外邊叫她們一聲,不能隨遍進兒媳婦的房間,大伯也是如此。
-
7 # 農村俗語解說
“男女授受不親”自古以來就是人們一貫的作風,這種思想在封建社會尤為嚴重,直到改革開放之後這種思想逐漸被人摒棄,如果現在你還說什麼“男女授受不親”別人只會說你迂腐,但是受到封建思想影響較為深遠的農村,對於男女關係還是很保守的,在農村就有這麼一句俗語“公公怕進兒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有什麼道理嗎?
“公公怕進兒媳房”在農村公公如果沒有什麼事情是不會輕易進入兒媳房間的,主要是為了避嫌,都說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可能一家人不怎麼在意這個,但是在外人眼裡可就一樣了,他們會認為公公進兒媳房間肯定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此時各種什麼難聽的話都出來了各種閒言碎語接踵而來而且農村人有一個特點就是有事沒事就喜歡聚在一起嘮嗑,你一句我一句鬧得全村人都知道,這時候你是百口莫辯啊,即使白的也會被他們說成黑的。所以說在農村為了避嫌公公最好還是不要隨便進兒媳房。
”大伯不坐弟媳床”大伯與弟媳的關係其實是比較敏感的關係,在一些農村人的觀念裡一個女人的床除了自己的丈夫可以躺和坐之外是不允許另外的男人坐在上面的,大伯作為老公的哥哥更應該以身作則絕不能給自己的弟弟和弟媳帶來閒話,畢竟同在一個屋簷下能避嫌的儘量避嫌千萬不要做出過分親密的舉動否則很容易召來別人的非議使自己和家人蒙羞。
雖然一些農村俗語可能帶有一些落後性,但是它們揭示的很多道理往往都是現代社會所要遵循的,“公公怕進兒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可以說這句農村俗語即使放在現在也還是很有道理的。
-
8 # 一株吊蘭
是避“瓜田李下”之嫌。
這裡有一個故事。說的是古時候有一個年輕的寡婦想改嫁,可丈夫家族的人加以阻撓,不准她改嫁。一個老塾師替她寫了一份狀紙告上縣大衙。狀紙上面寫道:“豆蔻年華,失偶孀寡,翁尚壯,叔已大,正瓜田李下,當嫁不嫁?”
話雖不多,卻盡述改嫁的理由。為何改嫁?公公正值壯年、小叔子已經長大,大家在一起生活極其不便,為避免瓜田李下之嫌,所以要改嫁。
知縣接過狀紙,閱畢不禁拍案叫絕,大筆一揮:“準嫁!”
題主所問的問題的意思,也正是如此。
不知對我的回答滿意否?
-
9 # 吉祥如意
“公公怕進兒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這句話的核心就是作為長輩生怕落下說不清,道不明的閒話。
過去人們結婚年齡小,自然生孩也早。農村曾有男性十五六歲就當爹的,如此推算一下,待孩子到十五六歲又結婚,此時的公公也就三十來歲。從某種意義上講,同為年輕人,但從輩分上可是兩代人。所以說公公怕進兒媳婦房就不難理解了那個“怕"字了。
至於大伯不坐弟媳床,這裡的大伯是指比弟年長的兄長們。其道理和公公怕進兒媳房是一樣的。
這句話所涉及的就是倫理道德問題。過去講究大家族的和睦相處,四世同堂。在一個大家庭當中,叔侄同歲,爺孫同庚是很常見的現象。人們為了避免矛盾的產生和顧及家庭的名聲,從文化到民俗對人的各種行為進行約束。最有名的應該是宋代的程朱理學,把儒家思想發展到三綱五常。
總之,無論過去現在或是將來,做人應該強化自我道德約束,雖然說男女授受不親已不合時宜,但講究男女有別還是作人須堅守的底線。(2019/07/20)
-
10 # 南極冰火
以前不論城市還是農村,人們之間是很注重禮貌和禮儀的,一些俗語就是人們的行為規範。俗語“公公不進兒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就是其中之一。父母與子女大多數住在一個四合院中,回合院主房是北屋,父母住,西屋東屋南屋及偏房,由兒子兒媳及女兒居住,父母的房子是公共場所,吃飯都在一起吃父母是一家之主。兒女的房間是子女的私人場所。
都是在一個院子主住著,公公是長輩,有什麼事喊一聲,兒子媳婦就會過來問候,長輩要有長輩的樣子,平白無故不會到兒媳婦屋裡去的,大伯和弟弟、弟媳是平輩,年齡差不多,互相可到對方的屋裡,床是睡覺休息的地方,屋裡有桌椅,有桌椅不座而座在床上,是沒有理由的,晚輩小孩可以座床沿。
不僅僅是大伯,就是平時上別人家裡去,長輩都是坐在椅子上,如果有事人多坐不開,拉開桌子,搬凳子做,也不能坐在晚輩的床上。
以前一個家庭中都是男人當家,上別人家去找人時,如果男人不在,光女人在家,成午時男性也不能進入別人家屋裡去的。
回覆列表
農村俗語“公公怕進兒媳房,大伯不坐弟媳床”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的很多俗語那都是以前舊社會或者說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或許是非常有道理也非常正常的。畢竟社會背景和開放程度不一樣,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就有天壤之別。
在古代思想封建的時代背景下,你聯想一下,在皇宮中,一到晚上,後宮就不能有男性,除了皇帝和太監。所以即使是皇后的父親要看女兒,那都是絕對不允許的事情。這從正面反應當時社會男女有別的現象是多麼重視,不管是多麼親的人,尤其是兄弟媳婦這種,更容易一起別人說閒話。
公公怕進兒媳房公公跟兒媳婦在現在社會,那就等於父女關係一樣,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古代,如果公公經常在兒子不在的時候走進兒媳房房間,那讓人會怎麼想,萬一傳出去,不然毀了兒媳房名聲,還讓自己兒子沒顏面,這樣一個家庭都得毀了。所以一個好的公公,是不會在兒子不在的情況下,隨意接近兒媳房的。
大伯不坐弟媳床在古代思想保守的年代,大伯與弟媳肯定是不能隨便接近彼此的,不然容易引起兄弟反目,更何況是坐床上,那還了得。
在古代農村,思想保守那是相當嚴重,不想現在這麼隨便開化。也許這俗語在當時有道理,但是放在現在就不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