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霍霍65935164

    首先,我們應該擺正一個觀念。家長參與,特別是小學,這是必須的。因為1.孩子各方面的習慣需要培養,家長必須監督指導。2.一個老師管一個班五十個孩子,每節課只有四十分鐘,你覺得能保證每個孩子都會嗎?根本不現實,這就更需要家長的配合。3.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家長永遠是孩子培養的決定者和實施者,老師只是引導作用。不要有孩子送到學校就是老師的責任的想法,因為這是你自己的孩子。

    其次,拍影片老師也不想。但老師寧願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也要看看孩子的掌握情況,想到這,我們家長的應該心裡舒服點吧?

    不過一年級寫作文確實早了點。

  • 2 # 下相漂人

    一年級,寫作文真的太早了,除了讓家長幫忙別無它法!現在學的拼音,能基本掌握就不錯了!能認識幾個漢字啊?還有數的分成,讓背誦拍影片,孩子的圧力非常大!個人以為,一二年級主要教孩子基礎知識,培養學習習慣就好了!你看,到三年級了,還有的孩子漢字寫得自己都不認識,乘法口訣背不熟,更不會運用!看著都為他們急!

  • 3 # 接力遠航

    一年級的孩子是起步的關鍵。這步輸了,有可能滿盤皆輸。這個時候,如果孩子的作業不能自己完成,有條件的家庭,就應該輔助孩子,儘量使孩子過好這一重要關卡。沒條件的家庭,也應該儘量創造條件,以免孩子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

    其實老師也是無奈之作:領導以成績考核老師,老師只能各顯神通。如今學生在校做作業的時間嚴重不足。孩子到校後,打掃、做操、晨話、早餐、早讀、上課、課間操、中午離校…直到下午臨近上課時才能進校,之後很快上課。課畢立馬放學,驅趕學生離校。孩子在校幾乎沒時間做作業。為了適應考試,老師佈置的作業,就會“量多難度大”了。在此背景下,會利用家長的老師,就成為有能耐的老師,有條件的家庭,孩子就成為成績好的學生了。

    我們無法改變學校的做法。家長們該如何面對,也只能是各盡所能,各顯神通了。如果放任不管,或者無能為力,也只能是“無可奈何花落去”哦!

  • 4 #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1234

    在這裡我想說說一年級就讓孩子寫作文的做法,這是拔苗助長的行為。

    一年級的孩子才認識幾個字,才會寫幾個字,孩子的小手寫字的速度本來就不快,寫一句或幾句話得耗費多少時間,我們算過嗎?一年級的孩子一次堅持寫太多字合適嗎?他們手部力量夠嗎?這些都是我們教育者要考慮的問題。因為每一個有良知的教育人都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都會考慮孩子的身心發展。

    而一年級的孩子口頭語言發展的速度是比較快的,我們可以適當地佈置一些口頭表達的作業。比如,把當天在學校做的遊戲講給媽媽聽,把當天幫助別人的事情告訴媽媽聽……

    一年級的孩子記性相對來說是比較好的,為了豐富孩子的語言,我們可以多講些故事給孩子聽聽。孩子如果能堅持每天聽故事,那麼孩子的語言積累比每天寫所謂的作文收穫要大得多。孩子的語言積累豐富了,到了識字夠大寫字量夠多時再寫作,那不就水到渠成了嗎?

  • 5 # 悠閒白雲K4

    現在小孩讀書,家長已變成教師了,因為老師佈置的作業,要求家長輔助小孩完成作業,當家長的壓力太大了,每晚都要堅持完成,否則,遭到了老師的指責,老師的這樣作法是對的嗎?

  • 6 # 花家的女人

    一年級寫作文不符合教育綱要。學前教育注重思維邏輯的開發,學前教育要求對孩子0教育,也就是說每天在玩中開發智力,在遊戲中成長,真正讓孩子拿筆寫作用的不多,雖然有些幼兒園會私底下偷偷摸摸教一點拼音之類,頂多孩子可以看著故事書把大概情節看明白。對於一個剛剛上小學基本上還沒有寫過字的孩子來說,她們無法用文字來表達。不過一年級可以先嚐試看圖寫句子,先從一句話開始,或者每天寫日記,隨著孩子詞彙量的增多,孩子的寫作能力自然也會提升了。

  • 7 # 手機使用者54831876527

    沒啥對錯,都這樣,我家三年級,天天十一二點才睡。這樣合適嗎?沒辦法!現如今孩子成績好了,自由快樂少了!減負天天喊,沒啥口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 8 # 潤芬芬

    我們這裡一班75個學生,老師佈置作業讓家長參與,我覺得家長參與孩子的學習挺好的,這樣可以及時瞭解孩子的學習狀況,查漏補缺,指望老師一個一個給孩子檢查也不現實。讓天天發影片,就像作秀一樣,學習是一個長期系統的事情,還是踏踏實實的好。一年級寫作文,長篇大論孩子一般寫不來,我覺得一句話兩句話作文也可以練習練習,不會寫的字拼音代替,我對女兒說,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就是作文,簡單清楚就好。孩子一年級,家長把玩手機的時間騰出來,沒事多看看孩子的教材,和孩子一起學習成長真的挺好。家校共育,自己的孩子自己多下點功夫,全方位多角度引導栽培孩子,幼苗終會長成棟樑。

  • 9 # IT技術白支援

    個人認為家長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是非常有必要的,至於是否拍影片有待商討。教育不光是老師和孩子的責任,家長在教育方面起到的作用是老師不能代替的。老師和家長相比較,老師的專業度肯定是高於家長的,但老師存在的現狀是一對多,精力和關注度是沒有辦法和家長相提並論的。因此家長參與學習過程是必然的,也是重要的輔助手段。至於拍影片這個情況,如果是記錄學習過程大可不必,如果是為了跟蹤學習進度追溯學習情況,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一年級寫作業對錯的問題,我本人不提倡評論對與錯,只有適合不適合的問題。寫作文要從小培養這個是沒有問題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一年級的學生處於認知階段,直接練習寫作文不太現實。但看圖說話、看書複述故事或是用拼音寫短句等等一些練習形式,還是需要的。不然光看書不實踐,也達不到練習的目的。

  • 10 # 米媽談教育

    “現在的小學老師佈置作業,非要家長參與,天天拍影片,一年級寫作文對嗎?”這是兩個問題,我分別作答。

    首先,孩子的學習,特別是老師佈置的作業,需要家長參與。並不是現在才有的事。我們小時候也有需要家長參與的部分,比如說:給孩子聽寫、監督背誦、檢查作文並簽字。現在也在做這些事。只不過是換了下形式啊,為什麼就有很多家長感到受不了了呢?不過要求家長天天拍影片,這倒是可以和老師溝通一下,能否減少拍的次數。把拍影片調整成其他形式。

    我認為家長配合老師,參與到孩子的學習輔導和監督是應該做的。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人,在教育方面首先是父母的責任,學校和老師只是階段性的輔助。所以,就這個問題家長需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舉個例子:

    就我的實際情況來說,目前孩子在上幼兒園的幼小銜接,每天都有家庭作業,同樣老師也是在微信群佈置好,以及需要上交的時間都會說清楚,每週也有需要背誦的內容,並且要求拍影片發到群裡。如何看待,真的是要看個人如何理解。如果覺得這是一種負擔和麻煩,從內心裡就產生抗拒和牴觸,很難把事情辦好,也會把這種情緒傳染給孩子,使得他們也產生厭學情緒。有的家長配合老師,積極應對。有的家長偷工減料,敷衍了事。在背誦方面,我的出發點是為了鍛鍊孩子的記憶能力,表達能力。但是班裡起碼有一半的家長就拿孩子指讀的影片敷衍了事。他們敷衍的並不是老師,而是孩子的未來。人一輩子都要學習,以小見大,對學習不認真,其他事還能做好麼?

    關於孩子的教育,我的觀點是:

    1、一個對自己沒有要求的人,只能是跟在別人後面。

    2、好的學習習慣應該從學齡前就開始養成,而不是等到上小學後。

    3、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父母是主要責任人。

    再來說說第二個問題,一年級寫作文對嗎?我認為不是很恰當。一年級孩子詞彙量才多少點啊,而且書寫不熟練,非常慢。如果再增加寫作文的壓力,每天都在應付寫不完的作業,哪裡還有時間做閱讀呢?所以我認為寫作文最好等到三年級以後,一是孩子詞彙量有了一定累積,閱讀也有了一定累積,寫字速度也有所提高之後再進行。一年級的孩子,如果實在要安排寫,可以安排寫小週記,每週寫一篇兩三百字的週記就可以了。當然,我不是老師,這只是能是我作為一個家長的一點建議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考第十九次落榜的72歲老人,有人說他“瘋子”,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