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沿海漁民已經普遍使用了,一條140字的衛星簡訊3毛錢。具體情況非常精彩,我是最會講這個故事的人,請聽我慢慢道來。
80年代初期,以“兩彈一星”元勳成芳允院士為首的專家團體提出了雙星定位方案,這是當時公認的最優方案,但因經濟條件等種種原因又擱置了十年。1991年是個重大轉折點,海灣戰爭把華人打醒了,美國的GPS在作戰中的應用非常成功,決策層深刻意識到以後打仗沒這東西是真的不行,被擱置十年的雙星定位方案於是馬上啟動。
為啥不像美國那樣搞30顆衛星的系統呢?當時的國情是又沒經驗又沒錢,剛起步可得悠著點,從小打小鬧開始吧,上來就玩大的容易搞砸鍋。一定會有網友問,在空間中三個座標才能定位,兩顆衛星不夠用啊?這是個好問題,雙星定位方案中有個高度儀,使用者需要自測高程,並將結果作為第三個座標,這就好比是在地球中心裝了一個虛擬的衛星,這就實現了三星定位。那為什麼不乾脆發射三顆衛星呢?原因很簡單,高度儀很便宜,這個方案更省錢。
只有兩顆星,當然不能像美國GPS那樣搞中軌道的,軌道低了覆蓋面就小,兩顆中軌道衛星多數時間會在中國上空以外的地方飛行,那中國大陸還咋用呢?因此只能搞高軌道的,而且還得是靜止的,這樣才能妥妥地停在中國大陸的上空。
靜止高軌道是雙星定位的必須選擇,既然中國的這兩顆衛星是靜止軌道的,自然可以與國際通訊衛星一樣完成通訊任務,於是既能定位又能通訊就被設計成為了北斗一代的技術特點,而GPS等其它定位導航系統都是不支援通訊功能的。
美國GPS不具備北斗這樣的通訊功能,這真不能說人家技術落後,因為人家的衛星系統是各司其職的,定位衛星和通訊衛星兩套系統的效能都很優異。而中國北斗一代是身兼兩職,聽起來功能更加全面,其實是中國把定位衛星打到了通訊衛星的軌道上,自然能收穫了通訊這個副業。
畢竟定位才是北斗一代的主業,大部分的通道資源都必須讓給定位資料的傳送,所以留給通訊的通道資源就很少,它無法完成實時的話音通訊,只能完成簡訊功能。
由於這兩顆星的軌道很高,導致了地面被測物體與衛星的相對速度很低,於是多普勒效應就不明顯,其定位精度自然遠遠比不過GPS。因此雖然官方宣傳的北斗一代既能通訊又能定位是獨特優勢,其實是通訊功能比國際海事衛星差得多,定位功能比GPS衛星差得多,通訊和定位雖說啥都能幹,但啥效能都不行。
平心而論,北斗一代已經達到了設計指標,工程是非常成功的,畢竟就只有兩顆星嘛,咋能跟幾十顆的海事通訊衛星和GPS衛星相比呢,好比是你花了800塊買了部雙卡雙待的山寨機,罵它不如蘋果手機好,這其實並不公平。
不妨做個假設,假如沒有國際海事衛星和GPS衛星的話,那既能定位又能通訊的北斗一代就是光芒四射的,但問題是北斗一代問世時,這兩種衛星系統已經相當成熟了,在它們的對比之下,北斗一代簡直就是一坨翔,而且是國家花了大價錢造出的一坨翔,當然是各種被罵,研發人員們灰頭土臉不敢吭氣。
北斗二代計劃在2020年前發射35顆衛星,形成全球性的定位導航系統,比GPS還多5顆。多出的這5顆是在赤道上空的靜止高軌道衛星,主要是完成簡訊任務的,其它30顆跟美國GPS的30顆一樣,都是中軌道的運動衛星。
雖然現在還沒有把35顆衛星打全,但亞太地區的北斗二代定位導航網路已經建起來了,並已投入了使用。GPS和北斗的中軌道運動衛星都是30顆,它們各在太空上織就了一張網,GPS網眼最密處是在美國上空,北斗二代網眼最密處在中國上空,為本土提供服務是第一要務,這個道理當然很好理解。加拿大和墨西哥當然會選擇GPS,而對於亞太國家來說,北斗卻比GPS更有優勢。
北斗的首次成功應用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甭看我們平時的通訊非常方便,電話、簡訊、網際網路等手段很多,但其實都是高度依賴光纖和基站的,當這些基礎設施遭到大面積損壞時,你會發現QQ、微信、微博、簡訊…..所有平時很方便的通訊手段全都完蛋了,除了靠吼之外簡直就沒有一點辦法。
那時候北斗還是一代系統,雖然因為效能指標比不過GPS和海事衛星而被罵出了翔,但北斗一代在地震時卻發揮出了不受地面影響的優勢,它的定位和簡訊能力充分發揮了作用,成為了救援指揮部隊和前線救援人員最得力的通訊助手,最大限度地保證了“72小時黃金搶救時間”的有效利用,彰顯了北斗服務民生的技術優勢。
遠洋漁業是個充滿危險的行當,遇到風險時能得到及時得到救助非常重要,再節省的漁民都會備齊兩樣電子裝置,一是GPS二是海事衛星電話,以便遇到風險時能及時求助。
遇到風險需要求救,首先要用GPS定好位,然後用海事衛星電話通知岸上的救援隊,告訴他們我遇險的GPS座標,以便他們來救我。當然也有用電臺的,但電臺的可靠性不如海事衛星電話,生死攸關時通不上可就抓瞎了。但是,養一部海事衛星電話是很貴的,但為了關鍵時刻救命又不敢不養,很多漁民對此很糾結。
北斗二代在亞太地區佈網後,漁民有了一個新選擇,那就是裝北斗衛星船載終端,北斗的雙向簡訊功能在漁船救險方面得到了完美應用,遇到險情後一鍵求救,終端會自動把附帶著定位資訊的求救簡訊透過衛星發給岸上的救援隊,實現了GPS 海事衛星電話的功能,而且更加方便。
那這個終端貴嗎?政府大力推廣,將之列為安全機械裝置,享受農機補貼政策,政府額外拿出了1個億,免費為遼寧、山東、浙江、海南的1萬艘漁船安裝的北斗終端,後續再安裝的直接補貼九成,漁民只需要象徵性的出一成的錢就可以安裝。
海事衛星電話很貴,那北斗衛星簡訊貴不貴呢?答案是一條三毛!這是有史以來最便宜的衛星簡訊了,為啥這麼便宜,有政府補貼唄,其實根本就沒考慮成本,收費是象徵性的。本來有專家建議免費,但怕漁民們沒事就發段子,過於浪費衛星通道資源,乾脆就定一條三毛吧。
漁業省份在岸上大建基於北斗二代的漁業資訊服務基礎設施,透過衛星給漁船傳送實時的天氣、海浪、赤潮、魚汛訊息,甚至還有當日漁市價格,幫助漁民決定捕撈哪種魚,漁民在海上就可以把漁獲資訊傳到岸上,提前聯絡好了賣家。
總結:北斗的短訊息通訊功能在全球四大導航定位系統中是首屈一指的,不止在軍方而且在民間發揮著重大作用,特別是在手機基站沒有覆蓋的地域,會是一種救命的通訊手段,北斗通訊大有作為。
東南沿海漁民已經普遍使用了,一條140字的衛星簡訊3毛錢。具體情況非常精彩,我是最會講這個故事的人,請聽我慢慢道來。
80年代初期,以“兩彈一星”元勳成芳允院士為首的專家團體提出了雙星定位方案,這是當時公認的最優方案,但因經濟條件等種種原因又擱置了十年。1991年是個重大轉折點,海灣戰爭把華人打醒了,美國的GPS在作戰中的應用非常成功,決策層深刻意識到以後打仗沒這東西是真的不行,被擱置十年的雙星定位方案於是馬上啟動。
為啥不像美國那樣搞30顆衛星的系統呢?當時的國情是又沒經驗又沒錢,剛起步可得悠著點,從小打小鬧開始吧,上來就玩大的容易搞砸鍋。一定會有網友問,在空間中三個座標才能定位,兩顆衛星不夠用啊?這是個好問題,雙星定位方案中有個高度儀,使用者需要自測高程,並將結果作為第三個座標,這就好比是在地球中心裝了一個虛擬的衛星,這就實現了三星定位。那為什麼不乾脆發射三顆衛星呢?原因很簡單,高度儀很便宜,這個方案更省錢。
只有兩顆星,當然不能像美國GPS那樣搞中軌道的,軌道低了覆蓋面就小,兩顆中軌道衛星多數時間會在中國上空以外的地方飛行,那中國大陸還咋用呢?因此只能搞高軌道的,而且還得是靜止的,這樣才能妥妥地停在中國大陸的上空。
靜止高軌道是雙星定位的必須選擇,既然中國的這兩顆衛星是靜止軌道的,自然可以與國際通訊衛星一樣完成通訊任務,於是既能定位又能通訊就被設計成為了北斗一代的技術特點,而GPS等其它定位導航系統都是不支援通訊功能的。
美國GPS不具備北斗這樣的通訊功能,這真不能說人家技術落後,因為人家的衛星系統是各司其職的,定位衛星和通訊衛星兩套系統的效能都很優異。而中國北斗一代是身兼兩職,聽起來功能更加全面,其實是中國把定位衛星打到了通訊衛星的軌道上,自然能收穫了通訊這個副業。
畢竟定位才是北斗一代的主業,大部分的通道資源都必須讓給定位資料的傳送,所以留給通訊的通道資源就很少,它無法完成實時的話音通訊,只能完成簡訊功能。
由於這兩顆星的軌道很高,導致了地面被測物體與衛星的相對速度很低,於是多普勒效應就不明顯,其定位精度自然遠遠比不過GPS。因此雖然官方宣傳的北斗一代既能通訊又能定位是獨特優勢,其實是通訊功能比國際海事衛星差得多,定位功能比GPS衛星差得多,通訊和定位雖說啥都能幹,但啥效能都不行。
平心而論,北斗一代已經達到了設計指標,工程是非常成功的,畢竟就只有兩顆星嘛,咋能跟幾十顆的海事通訊衛星和GPS衛星相比呢,好比是你花了800塊買了部雙卡雙待的山寨機,罵它不如蘋果手機好,這其實並不公平。
不妨做個假設,假如沒有國際海事衛星和GPS衛星的話,那既能定位又能通訊的北斗一代就是光芒四射的,但問題是北斗一代問世時,這兩種衛星系統已經相當成熟了,在它們的對比之下,北斗一代簡直就是一坨翔,而且是國家花了大價錢造出的一坨翔,當然是各種被罵,研發人員們灰頭土臉不敢吭氣。
北斗二代計劃在2020年前發射35顆衛星,形成全球性的定位導航系統,比GPS還多5顆。多出的這5顆是在赤道上空的靜止高軌道衛星,主要是完成簡訊任務的,其它30顆跟美國GPS的30顆一樣,都是中軌道的運動衛星。
雖然現在還沒有把35顆衛星打全,但亞太地區的北斗二代定位導航網路已經建起來了,並已投入了使用。GPS和北斗的中軌道運動衛星都是30顆,它們各在太空上織就了一張網,GPS網眼最密處是在美國上空,北斗二代網眼最密處在中國上空,為本土提供服務是第一要務,這個道理當然很好理解。加拿大和墨西哥當然會選擇GPS,而對於亞太國家來說,北斗卻比GPS更有優勢。
北斗的首次成功應用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甭看我們平時的通訊非常方便,電話、簡訊、網際網路等手段很多,但其實都是高度依賴光纖和基站的,當這些基礎設施遭到大面積損壞時,你會發現QQ、微信、微博、簡訊…..所有平時很方便的通訊手段全都完蛋了,除了靠吼之外簡直就沒有一點辦法。
那時候北斗還是一代系統,雖然因為效能指標比不過GPS和海事衛星而被罵出了翔,但北斗一代在地震時卻發揮出了不受地面影響的優勢,它的定位和簡訊能力充分發揮了作用,成為了救援指揮部隊和前線救援人員最得力的通訊助手,最大限度地保證了“72小時黃金搶救時間”的有效利用,彰顯了北斗服務民生的技術優勢。
遠洋漁業是個充滿危險的行當,遇到風險時能得到及時得到救助非常重要,再節省的漁民都會備齊兩樣電子裝置,一是GPS二是海事衛星電話,以便遇到風險時能及時求助。
遇到風險需要求救,首先要用GPS定好位,然後用海事衛星電話通知岸上的救援隊,告訴他們我遇險的GPS座標,以便他們來救我。當然也有用電臺的,但電臺的可靠性不如海事衛星電話,生死攸關時通不上可就抓瞎了。但是,養一部海事衛星電話是很貴的,但為了關鍵時刻救命又不敢不養,很多漁民對此很糾結。
北斗二代在亞太地區佈網後,漁民有了一個新選擇,那就是裝北斗衛星船載終端,北斗的雙向簡訊功能在漁船救險方面得到了完美應用,遇到險情後一鍵求救,終端會自動把附帶著定位資訊的求救簡訊透過衛星發給岸上的救援隊,實現了GPS 海事衛星電話的功能,而且更加方便。
那這個終端貴嗎?政府大力推廣,將之列為安全機械裝置,享受農機補貼政策,政府額外拿出了1個億,免費為遼寧、山東、浙江、海南的1萬艘漁船安裝的北斗終端,後續再安裝的直接補貼九成,漁民只需要象徵性的出一成的錢就可以安裝。
海事衛星電話很貴,那北斗衛星簡訊貴不貴呢?答案是一條三毛!這是有史以來最便宜的衛星簡訊了,為啥這麼便宜,有政府補貼唄,其實根本就沒考慮成本,收費是象徵性的。本來有專家建議免費,但怕漁民們沒事就發段子,過於浪費衛星通道資源,乾脆就定一條三毛吧。
漁業省份在岸上大建基於北斗二代的漁業資訊服務基礎設施,透過衛星給漁船傳送實時的天氣、海浪、赤潮、魚汛訊息,甚至還有當日漁市價格,幫助漁民決定捕撈哪種魚,漁民在海上就可以把漁獲資訊傳到岸上,提前聯絡好了賣家。
總結:北斗的短訊息通訊功能在全球四大導航定位系統中是首屈一指的,不止在軍方而且在民間發揮著重大作用,特別是在手機基站沒有覆蓋的地域,會是一種救命的通訊手段,北斗通訊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