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消費者報道

    作為塑膠微珠的新增者,化妝品企業是較早意識到塑膠微珠與海洋汙染之間關係的群體。2012年,聯合利華成為第一家宣佈逐步淘汰塑膠微珠的跨國公司。歐萊雅、寶潔、漢高等企業均加入其中,開始調整產品配方,淘汰或者用礦物質、水果仁粉或天然蠟等來替代塑膠微珠。

    一些國家也開始紛紛制定“微珠禁令”。2016年起,美國、法國、英國、紐西蘭、瑞典、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紛紛開始禁止銷售和生產含有塑膠微珠的洗去型個人護理品,包括洗面奶、沐浴露、牙膏等。

    南韓甚至從2017年7月起,全面禁止在化妝品中使用塑膠微珠。

    印度亦表示,其“微珠禁令”將於2020年生效。

    就在“微珠禁令”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時,也有環保組織發現了不對勁。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贊助的Beat the Microbead(擊敗微珠)表示,由於工業上常常將微塑膠狹隘地定義為聚乙烯顆粒,因此,當化妝品行業開始逐步淘汰塑膠微珠時,有的企業只是放棄聚乙烯,轉而選擇了其他微塑膠。因此,由化妝品對水域帶來的塑膠汙染並沒有停止。

    Beat the Microbead希望,能立法禁止所有國家的化妝品中的所有5毫米甚至5毫米以下的微塑膠;公司、生產商和品牌公開宣佈其產品100%不含微塑膠。

    目前為止,這一激進的倡導還沒有泛起特別大的水花。但從2018年各國針對個護產品中塑膠微珠的約束或禁令態度來看,這一天的到來應該為時不遠。

    面對塑膠微珠,我們可以做什麼?

    作為供需鏈條中的重要一環,消費者在面對塑膠微珠時,可以做的有什麼?

    首先,當然是拒絕使用含有塑膠微珠的個人護理品,包括且不限於牙膏、磨砂潔面乳、磨砂身體乳、去角質產品。除了可以肉眼判斷產品是否含有塑膠微珠,留意產品成分是否有“聚乙烯,聚丙烯,聚乳酸(PLA),聚苯乙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字樣,也可以進行判定。

    對於已經購買的含有微珠的產品,Beat the Microbead給出的建議是,直接將產品寄回給生產商,並表明自己拒絕使用和購買的理由,敦促對方停止使用塑膠微珠;或者將手中現有產品全部擠進垃圾桶丟棄,以被送去填埋或焚燒,使之不會流入海洋。

    Beat the Microbead甚至出品了一款同名app,持續記錄個護產品的微塑膠使用情況,並提供掃描產品條碼服務,以幫助消費者甄別其是否含有塑膠微珠。

    這一切看起來並不難,重要的是持之以恆付出的行動。身為消費者,我們不能忘記,自己所花的每一分錢,都是在為我們想要的世界投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一個30+的已婚男人天天刷手機看影片,而不思進取?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