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嗶吧嘀吧嘀吧嘀啵

    steam上打折的話也不算很貴 一款好遊戲認真玩的話也是很值得的 淘寶上有很多商家趁steam打折搞活動的時候買很多遊戲 所以就算你沒有趕上打折 在淘寶上買也一樣 steam在推廣宣傳上還有所欠缺

  • 2 # 六月40954109

    主要是匯率問題:人家賺2000一個月,花五十塊買個遊戲,你也不會覺得貴。但是你賺2000塊一個月,換算匯率後你要300多才能買這個遊戲,在你收入比例中佔成大於人家,所以會覺得貴,我覺得在他們的環境下,一個遊戲幾十是合理的,遊戲公司的開發成本是用美元算得,所以他們的售價也是幾十,說明他們覺得一個遊戲應該就是幾十塊,這是一個合理的價格

  • 3 # 快節奏蝸牛

    一個遊戲想要在國家發展起來,就必須要有良好的國家政府支援,自從中國有遊戲機禁令以來,導致單機遊戲盜版橫流,中中國產遊戲又哪來的資金支援?再加上中國的遊戲稽核太過於苛刻了,遊戲稽核應該分級,有暴力是很正常的,不應該一刀切,應該把稽核權力交回給人民,遊戲產業的束縛得到鬆綁,遊戲就會快速發展

  • 4 # 楊米多是超人

    老楊來答一發

    不講虛的和大環境,大部分遊戲價格的定價是遊戲廠商結合自己的遊戲制定的。

    你可以發現你要玩的遊戲,如果你覺得貴,那麼就是國外廠商做的。而國內在定價上還是親民的。所以你買遊戲玩遊戲成本貴,其實是因為國內的遊戲並沒有滿足你的需求。

    所以根本邏輯在於,國內遊戲如果做的不錯挺好玩的,制定的價格不會讓人看不懂,比如398元?298元?不可能的。國內的遊戲廠商會用另外的模式收費,比如48元這樣的,貼近使用者體驗。

    那麼為什麼現在體驗差,無非就是國內的遊戲做得實在不是很好。AVG還行,但是其他在STEAM上就是情懷,仙劍?古劍奇譚?你去執行下就知道了,只剩情懷。正版單機在國內要發展的舒服,自己國內的遊戲品質也要做出來,然後透過收費模式與國外3A大作和熱賣大作抗衡,否則定價權永遠在國外遊戲廠商手上,比如吃雞98元,比如光榮的遊戲普遍300以上,比如育碧的遊戲。你覺得貴,它在世界上都這樣賣。

  • 5 # 178遊戲網

    先說結論,可能這些遊戲在發達國家的收入水平下真的不算貴,但是發達國家的玩家們同樣認為這些遊戲很貴。

    如果放在具體語境下理解的話:很遺憾,與這些發達國家的玩家們相對的中國群體是根本玩不到遊戲的。

    同理,姑娘們可能覺得一支賣300的楊樹林口紅很便宜,而同樣300元的刺客信條起源簡直是貴到沒有邊了。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都明白了:這和購買能力沒有一點的關係,純粹是價值觀差異。

    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看一看那幾個主要的遊戲廠商的營銷策略來判斷髮達國家玩家的消費觀念,非常之準。

    先不談steam,看看主機,看官們可以去上著名的遊戲機資料評測網站VGchartz去看看21世紀初的主機銷售情況,再去搜索引擎去找找新聞。

    (05年之前沒有全球記錄,但是日本的資料還是可以看看的)

    你會發現21世紀以後,各大主機有一半以上的銷量都發生在價格降到200美元之後,也就是說,大部分人對一臺遊戲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是200美元。

    當然,再舉下當年Xbox One的作死栗子:主機價格300多首發還是可以的,微軟作死繫結賣500,自己玩死自己。

    另外一款遊戲機發展中期靠的是群眾安利,ps4銷量高很多就是因為朋友玩這個其他朋友也基本選一樣的。後期如果遊戲陣營弱也就很難翻身,例如onex,多好的機器,獨佔遊戲根本沒幾款

    遊戲定價:表面上這些年是越來越便宜,實際上是變貴了。拆成dlc賣(P社四萌,歐卡),內購(包含但不僅限於至尊數字豪華版這一類),數字版日益風靡,二手遊戲不停。簡單算算,如果預期賣100萬份,每張遊戲60美元就是6千萬,與平臺對半分自己有3000千萬收益,開發成本如果是系列或者大廠公用引擎的話可以儘量攤薄,外加外包流行和多人遊戲的流行,實際上即便是3a開發成本上升,也肯定賺的不少。這樣子廠商更願意一個ip出沒營養的經典續作,也沒心思想想從頭把遊戲做的真的好玩耐玩。參考業界毒瘤暴雪,不過人家還是試圖做一些新的IP的,比如守望先鋒。

    話說回來,美華人只願意付60美元,是因為他們覺得遊戲只值這個錢,就好像中國大部分人覺得遊戲就應該是免費的一樣。60美元的遊戲他們嫌貴,但是花2000美元去歐洲度假他們覺得很便宜。因為旅遊是剛需,遊戲不是剛需。僅此而已。

  • 6 # 核子漫遊客

    以美元區為例,steam遊戲的定價和主機遊戲是持平的,沒有明顯差異。

    大概就是60美元、50美元、40美元、20美元……這樣的一些價格區間。這和北美多年來的遊戲定價是一致的。

    而且由於steam打折頻繁,即使在美、日等發達國家也比其他平臺要划算。

    關於另一個問題,就複雜多了。現在我們有steam,騰訊也搞了wegame,而且來勢洶洶,儼然一副單機遊戲要復興跡象。事實是國內的單機遊戲確實有所回恢復,但還遠遠說不上覆興。

    steam遊戲眾多,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華人接受。但作為一個“海淘”平臺,它一直處於灰色地帶,說不定哪天就不能用了。

    wegame遊戲少,缺乏3A大作支援也很難徹底火起來。

    所以我認為只有當國內的製作者能夠做出高品質的大製作時,國內單機遊戲才能發展起來。不然一切都是虛的,暫時的。當然這只是個展望,目的地還遙遙無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可以投訴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