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軍情導航
-
2 # 漩渦鳴人yy
本來一開始清政府是要求設計六點八口徑的步槍的,但是說1000道1萬還是三件事情惹得禍,而且這三件事情,無一例外都跟德華人有關。
第一件事情就得扯到我們當時中中國產的一件制式裝備,這就是漢陽造。
我們都很清楚,漢陽造這個完全是當時向德華人引進的生產線和步槍,口徑是傳統的7.92口徑,
說起漢陽造,我們得提到一個小故事,當時有一位法國計程車兵從自己的軍隊裡面判逃,逃到了德華人手裡帶給德華人一個比較秘密的武器,這就是無煙火藥子彈。
當時的德華人欣喜萬分,尤其是德國內部對於毛瑟兵工廠可以說是痛恨至極,因此他們立刻委任德國步槍協會生產一款能夠抗衡德國毛瑟軍工廠的一款步槍,德國步槍協會雖然製造出來了,但是在質量上一直都不過關,出於無奈,德國軍方只能夠繼續選擇德國毛瑟兵工廠的步槍兒這一套生產線,總得找一個冤大頭來買單吧,此實此刻清政府站了出來。德華人可以說是大方地將整套步槍的生產線,還有生產裝置全部轉讓給了清政府,同時這一套生產線還有生產裝置也全部歸了張之洞手底下的武漢兵工廠,造出來的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漢陽造。
如果不是因為當時德國步槍協會生產出來的步槍質量不合格導致會面臨退貨的風險,德華人是死活不願意將整個一套生產線全部轉讓給中國的,也正是因為這一套生產線全部轉讓給中國以後,這款步槍可以說在產量上是有保障的,至少來說,不用擔心跟國外交惡以後,你買不到步槍的尷尬。
因此,這款步槍可以說是可勁的生產,直到抗日戰爭時期漢陽造仍然是中國中中國產裝備的制式步槍,張之洞也看到了這個情況,因此他根據漢陽造步槍後坐力太大的危險,跟清政府打了一份報告,說要求清政府重新規定製式步槍的口徑,清政府覺得這東西可行,因此也去採購相應的新式步槍,但是後來遇到的問題就是錢不夠了,人家好心好意將步槍設計了出來,最後清政府說我自己沒錢,然後人家鳥都不鳥你,直接把你給踢了出去。
後來,第二件事情也發生了,後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德國戰敗大批次的德國武器裝備需要拆解,或者說需要銷燬。此時此刻,銷燬還是拆解這東西都需要資金。這個時候,大英帝國還是法蘭西帝國都沒錢,他們想套現,此時將德國的一系列淘汰下來的步槍賣到中國,換取大量的現金,這一點就成了可行之策,因此,第一次誰大戰結束以後,德國大量淘汰的步槍湧入中國國內,德華人用的口徑一直都是7.92mm口徑。
接著第三件事情也是徹底奠定7.92mm口徑子彈在中國佔據統治地位,這就是國民政府成立以後,跟當時的納粹德國政府展開軍事合作,中正式步槍,可以說是這個時期中德之間合作的軍事結晶。
對於這個時候6.8mm口徑子彈和7.92mm口徑子彈,究竟哪一個更加符合中國,所有人都選擇了7.92mm口徑,這也是一個無奈之舉。
-
3 # 深度工場
本來是清末民初的時候,定的標準口徑是6.8毫米。在考察了7.9毫米和日本人喜歡的6.5毫米口徑步槍以後,中國認為6.8毫米子彈最適合華人。
兼具射擊精確性,後坐力小和威力適合的優點。為此專門引進了德國的毛瑟M1904式6.8毫米步槍,準備在全國範圍進行仿造,同時稱之為元年式步槍。這種步槍重量輕,後座衝量小,精度高,結構合理,動作可靠。
裝藥量比7.9毫米子彈少了五分之一,後坐力減小的同時,威力卻沒有多少下降,而且整個步槍有1.245米長,很適合進行白刃戰。
但是清朝滅亡以後,中國立刻就進入到了軍閥混戰的階段。各個地方的軍閥開始全力搜刮財富,購買各種外國武器。特別是一戰結束以後,中國更加成為了歐美傾銷武器的主要市場。
特別是德國,捷克的大批舊步槍被引進中國,這些舊步槍都是7.9毫米口徑。為此7.9毫米子彈和步機槍開始在中國佔據了主導地位,而6.8毫米子彈和步槍並不是主流,而是非主流,在外國很稀少。
既然有大批次便宜的二手毛瑟步槍,那個軍閥還會去自己生產6.8毫米口徑步槍?更何況,他們也沒有足夠強的軍工生產能力。
還有當時軍閥們生產的子彈效能也不如進口子彈,一旦打進人體,7.92尖彈在前胸開個洞,後背血肉模糊撕開一大片,威力確實更大,對人的心理震撼也更大。當時全國有大大小小上百個軍閥,還談什麼武器制式化啊!
-
4 # 木秀於林158446343
因為……從漢陽造開始,就是7.92……舊中國第一種無煙火藥步槍,原型88委員會是第二種……此外,馬克沁也是買的德國造……
槍支保有量大,生產線也是德制……於是……就跟新中國,改成了7.62蘇制差不多……
-
5 # 史論縱橫
這個是先有槍,後有彈的問題,什麼樣口徑的槍就有什麼樣的子彈!
子彈口徑的大小關係到槍械的威力以及殺傷力,正常來說,子彈越細,打出去越穩定,精準度越高,距離越遠,但是缺點是殺傷力小,以日本三八大蓋6.5毫米口徑的步槍來說,經常是打穿人的身體,如果不是要害部位,可能產生不了致命傷;子彈越粗對槍械的效能要求越高,殺傷力也就越強,一個子彈出去,往往打的是血肉模糊,非死即重傷。
舊中國應該指民國,民國時期中國武器是典型的萬國造,各種口徑,各種規格的子彈數不勝數,從來就沒有過制式槍和制式子彈,相對來說,7.92毫米口徑的槍械最多,使用的子彈也最多。
中國從洋務運動時期就開始大量從西方引進火槍以及仿製,當時中國從德國採購裝備最多,包括中國獨具特色的抬槍就是仿造毛瑟步槍,變成了毛瑟步槍PLUS版。正是因為清朝從德國採購大量裝備,李鴻章訪德的時候,德國秉承客戶就是上帝的理念,李鴻章受到了德國最高規格的接待。
隨著清朝軍工的進步,到1899年已經可以生產製造德中中國產的1888式步槍,也就是我們中國的漢陽造,該槍在當時的清末具有重要的影響力,據說辛亥革命打響的第一槍就是漢陽造打出的,從辛亥革命一直到解放戰爭,漢陽造一直在戰場上發揮作用。
可以說,漢陽造是清末民初最主流的武器之一,而漢陽造的口徑就是7.92毫米子彈。
國民政府時期老蔣當時興致勃勃要師德,打造60個德械師抵抗日本的侵略,因此也購買了大量的德國槍械。除此之外自主研發的第一款步槍,中正式步槍一樣延續了毛瑟家族血統採用7.92毫米口徑的子彈。
在老蔣外購的大量裝備中就包括大量的機槍,機槍是武器中最省子彈的槍,在機槍方面中國曾經仿造和購買總數超過10萬挺7.92毫米口徑的捷克式輕機槍,在重機槍方面金陵兵工廠以馬克沁重機槍為藍本仿造的7.92毫米口徑的二四式重機槍。
可以說,正是因為中國比較得意德國造,因此7.92毫米口徑子彈逐漸成為主流。
-
6 # 歷史軍魂
近代中國的武器裝備大多購買自外國,因此造成槍炮的口徑不統一,這就給後勤保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清末編練新軍時,練兵處奏定的陸軍槍械的口徑為“快槍,槍支口徑擬用六密裡八,槍筒長一百十五倍口徑。子彈初出槍口速率須六百五十密達以上,用無煙藥,其燒化之速,以子彈將出槍口藥始化盡為度”。這裡所說的六密裡八就是6.8毫米口徑,但是這種口徑的步槍在中國並沒有大規模生產。
張之洞創辦的湖北槍炮廠(後來更名為漢陽兵工廠)引進了德國所謂的“毛瑟步槍”的全部生產線,實際上引進的根本不是毛瑟步槍,而是德國步槍委員會的M1888式步槍,該槍使用的是7.92毫米口徑的無煙火藥彈藥,德國軍火公司欺騙清政府購買了這種步槍。中國購買了這種步槍的全部生產線之後,並加以了一些改進,就是在中國使用了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漢陽造”步槍。正是由於“漢陽造”作為中國批次生產的步槍,它使用的7.92口徑的彈藥的技術相對來說比較成熟,而且“漢陽造”步槍的子彈口徑和德國的毛瑟系列步槍、捷克式輕機槍、馬克沁重機槍的口徑是一樣的,這樣就能夠減少後勤的壓力。
-
7 # 薩沙
很簡單,主要是清末尤其是民國將德制步槍定為主要的輕武器。
大家都知道清末著名的老套筒,漢陽造步槍。
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款自產的制式先進步槍,1895年那個時代,漢陽造在當時世界上可以說是最頂尖。
漢陽造由於出色的效能,一直使用到北韓戰爭的50年代,時間長達半個多世紀。
而漢陽造就是德國委員會1888步槍,採用毛瑟7.92毫米圓頭彈。
根據統計,漢陽造生產總數高達100萬支以上,比後來更先進的中正式要多很多。
可以說,從民國開始各派系軍閥部隊,大多裝備漢陽造。
漢陽造也成為中國第一種全國範圍裝備的制式步槍。
可以說,從中國決定將漢陽造作為主要仿造的步槍後,中國步槍口徑就鎖定為7.92毫米。
如果說漢陽造是老舊的步槍,但1935年投產的中正式步槍就很先進了。
它源於著名的毛瑟M1924步槍,同毛瑟98k是一母同胞。
中正式是抗戰時期,中國的制式步槍,生產總數高達60萬支。
誠然,這個數字放在世界上不算多,就中國來說已經驚人了。
當然,中正式也是7.92毫米口徑,發射尖頭彈。
這兩種步槍總產量高達160萬到180萬,要知道1928年至1949年間,中國各大兵工廠共生產各式步槍不過180萬餘支。
換句話說,這兩種步槍總產量已經佔全國步槍的三分之二,那麼口徑自然也就固定為7.92毫米。
事實證明,中國選擇7.92毫米德國步槍是完全正確的。
我們不扯別的犢子,大家想一想,就憑漢陽造能夠使用五六十年,到抗戰也能和日軍三八式步槍不分勝負,就說明這款步槍設計有多麼優秀。
至於中正式,就更為出色。它的一母兄弟毛瑟98k,直到今天也被認為是上世紀最出色的單發步槍。
更重要的是,7.92毫米口徑彈藥的威力很巨大,一旦擊中敵人非死即傷,也符合中國士兵訓練不足的特點。
訓練不足那麼命中率一定很低,好不容易擊中卻打不死,豈不是搞笑嗎。
-
8 # 天龍論史
在舊中國的時候選擇7.92毫米作為步槍的口徑,是因為中國是在漢陽兵工廠仿製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也就是非常有名的漢陽造,它的口徑正好是7.92毫米。再加上後來的中正式步槍,口徑也是一樣的。這兩種步槍在當時中國佔絕大多數,所以舊中國的步槍主要採用7.92毫米。
說起漢陽造,人們在小說中還有影視劇中都可以看到,只不過很多都被為視為是落後的代名詞。那主要是在民國的時候那麼說,因為漢陽造是在清朝末年,也就是1895年在漢陽兵工廠開始製造的。在當時,漢陽造步槍確實算得上是世界先進的步槍,仿自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也算得上是世界名槍。
不過後來因為德國強佔膠州灣,中國出現過抵制德國的現象。而且當時經過各方面分析,認為7.92毫米口徑過大,不適合於中國的國情,所以晚清和北洋初年曾經議定的統一口徑是6.8mm。因為當時認為小口徑步槍有很多優點,初速高,彈道平穩,後座力也小。而且子彈輕,利於後勤補給運輸。當然也有一定的缺點,就是威力小。
但是想法是好的,現買情況卻沒有那麼簡單,因為清朝不久就滅亡了,後來軍閥混戰,不同的軍閥進口了多種制式的武器,當時中國被稱為萬國武器博物館,這樣就導致步槍口徑非常混亂。而且漢陽造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自始至終都在中國佔據極大的數量。在國民政府統一中國後,又開始仿造7.92毫米的毛瑟1924式步槍,就是大名鼎鼎的中正式步槍。
當時,7.92毫米的步槍佔全國步槍總量的85%,可謂是佔了統治地位。所以,最後國民政府為了統一口徑,便於管理,所以以7.92毫米子彈作為制式彈藥。
-
9 # 和煦齋書屋
在中國民國的時候,選中了7.92毫米子彈作為中國製式彈藥。這主要是因為當時這種口徑的步槍在中國佔了很大一部分,再加上新引進的步槍也是打算用這種口徑的,所以最後中國的制式彈藥就變成了7.92毫米。
尤其華人造武器就不得不提清朝末年最大的兵工廠,漢陽兵工廠。漢陽兵工廠是當時由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他和漢陽鐵廠一起可謂是中國洋務運動的標誌性企業之一。而漢陽兵工廠當時仿造的主要是德國1888式委員會步槍,口徑正好是7.92毫米。這款步槍在漢陽兵工廠開始是從1895年開始製造,到清朝末年產量非常的巨大,佔據當時中國製式步槍的80%以上。
後來華人經過研究發現,7.92毫米口徑的步槍並不太適合中國的國情,因為7.92毫米的子彈重量比較大,會給後勤造成一定的負擔。加上後來德國又強租膠州灣,導致中國跟德國的關係變得差起來。所以在清朝末年當時,經過一番研究,準備把6.8毫米的子彈作為中國製式彈藥。不過由於漢陽造的數量的巨大,短期內想用6.8毫米的子彈全部替代,是不大現實的,這需要一個長期逐步的過程。
不久,武昌起義之後滿清王朝很快就滅亡了,所以統一口徑這種事情自然變得遙遙無期了。而且當時在中國大地上出現了眾多的軍閥,每個軍閥都各自透過不同的渠道引入了不少的武器,這使得中國步槍口徑更加混亂。那段時間中國有來自於各國的武器,因此中國被稱為萬國武器博覽館。
直到國民政府北伐統一中國之後,這才把統一步槍口徑提上日程。當時經過幾十年的生產,漢陽造步槍的數量在中國佔據絕對的統治地位,再加上國民政府新的兵工廠生產的中正式步槍,這個步槍仿製德國的毛瑟1924步槍,口徑正好也是7.92毫米。這兩種步槍的數量在當時中國武器中佔據了90%左右,所以最後7.92毫米口徑毫無爭議地成了中國製式彈藥。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
10 # 山騾
從洋務行動開始以西方為目標,師西夷之技!考察後結論,海軍英國第一,陸軍德國第一。海軍請英顧問,陸軍新軍請德顧問。當然德國哪一套幾乎全盤接手,顧問們也會給母國創造生意機會,二國統一口徑標準是必然。
-
11 # 博學的博學柑桔
題主問:為什麼舊中國選擇了7.92毫米子彈作為制式彈藥?回題主問題:那時候是仿製別人的。中國軍隊以繳獲為主、在加仿製,就是從無到有、由弱變為強大!才有今天!
-
12 # 深藍Roy
清末時期,清政府在對比了英國的7.7/德國7.92/日本的6.5口徑後,覺得華人身材更適合日式小口徑步槍,為區別於日本就定下6.8mm口徑的標準,然而沒兩年清政府就被推翻,歐洲也正經歷一戰,戰後中國各方勢力割據,德國因戰敗遭英法肢解,同時被大幅裁軍,德軍二手步槍就超低價出售,正適合貧窮的中國軍閥武裝……於是幾乎全傾銷到中國,然後又是為了配合這些二手步槍又大量購買和生產7.92口徑的子彈……彈藥和便宜步槍二者相互成就,於是乎中國絕大部分軍隊步槍都用7.92mm口徑為標準了。
回覆列表
從19世紀末洋務運動開始,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中國軍隊的主力步槍始終都是7.92毫米口徑的德式步槍。對於舊中國計程車兵而言,雖然其威力相對較大,但其後坐力也很大。特別是舊中國的軍人普遍營養不良,難以承受如此巨大的後坐力,對戰鬥中的效果影響較大。而反觀日本方面,其就根據東方人的身體特徵設計了6.5毫米口徑的武器,雖然停止作用較差,但後坐力小,精度高,實戰中的使用效果並不差。那麼,為什麼中國軍隊沒有使用類似的口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