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閒雲堂主人
-
2 # 關山_劍
關於中國畫是否走到了盡頭這個問題很多人都這麼想過,但是我所回答的是”中國畫永遠不會走到盡頭,因為事物沒有絕對的,在對立統一中去觀察問題就會看到中國畫的發展還有永遠也走不完的路。
那麼怎麼樣發展?下面我總結幾點,,,!
一,杜絕復古反覆去追求古人那幾筆,古人那幾筆只是基礎,,!
二,杜絕千篇一律的一個師傅教的東西重複的去表現你師傅的東西去繪畫,
三,杜絕沒有自己筆墨的用筆,造仿它人的東西去東拼西湊,
四,杜絕不合乎中國畫三要素的一切作品,利用中國畫的散點透視,但不是透視,,
觀其以上四點,我們要以古人的筆墨宣紙的理念去到自然中學習,之後充分體理各個人的個性去創作才是出路,中國畫是什麼?不就是誇張合理,求簡,表現主體嗎?中國畫的三要弄明白了,你任意創新,比如山水畫,表現的是大氣,,大氣從那來?那就靠你自己琢磨了,,,,在不違背中國畫屬性的前題下你可以去探索,探索中路還很遠很遠,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有更大的突破,,,,,,,,
-
3 # 濃淡任由冰雪中
有人說中國畫走到盡頭了,這是無知的講法。我認為,中國畫正是春天的開始,我預言,中國畫5年後,全世界很多人都喜歡學中國書畫。
中國畫,特別是文人畫,是藝術的高峰,但現在很多畫都不是文人畫。主要現在的人浮躁,不喜歡沉靜下心來讀書,作品無內涵,朝學畫,晚暮便自稱為大師或立派。還有一部分人,畫出的中國畫,象西洋畫,沒中國畫那意韻。
畫中國畫,不讀書,不學文,不會寫詩,不練書法,你可想象,這樣的畫能配叫中國畫嗎?
中國畫難學,難在學養,難在詩書,難在金石,難在書卷的氣韻上。如果怕難,那你去畫油畫吧,油畫好學,也簡單。
中國畫是靠文化支撐的藝術,要想國畫高雅而書卷,金石而厚重,是非常難的,所以,中國文人畫之所以珍貴,非學者型的畫家才可畫好。否則,不俗即匠。
誰說中國畫走到盡頭了?如果你的作品達不到書卷氣,金石氣,山林之氣息,那麼證明連高峰期都沒達到,又何來盡頭呢?正相反,我認為,中國畫(書畫),春天的花蕊正在含苞待放。完
個人觀點,不得抄襲。
-
4 # 墨韻軒書畫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人類社會在文明程序中,圖畫就一直伴隨到現在,國畫也是伴隨著中華文明在不斷髮展,並且分門別類,產生了工筆、寫意,衍生出花鳥、山水、人物等類別,也出現了一大批繪畫大家,創作了很多膾炙人口,聞名於世的佳作,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為了人類生活的美好而出現的,國畫美化了人們的家園,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所以現在及將來都會繼續發揚光大,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適應人們對美的追求。
-
5 # 石千石519
怎樣才是中國畫的發展方向,從中國畫的訓練方式方法去挖掘;從學習中國畫的正確方法上去挖掘;從生活裡去挖掘;從大自然中去挖掘;從人的頭腦裡去挖掘;從藝術理念裡去挖掘;從實踐中去挖掘!!!
離開了正確的理念、離開了探索、求知、認識精神、勤奮深入精神,任何事物都是窮途末路!!!
如果僅僅是停留在:好大喜功、沾沾自喜、賺錢而已,任何事情都是沒有前進方向的。
中國畫是需要有點犧牲精神的!是需要有點勇敢精神的!吃不了苦中苦,創新是不會不請自來的!
-
6 # 龍公知
質疑“中國畫是否已走到盡頭?”的華人肯定大有人在!正是因為深入藝術殿堂深處才會有如此質疑。誠然他們的質疑也不無根據。他們的質疑也同樣基於《中國美術史》,《美學概論》,《中國畫技法概論》等理論基礎。認為中國畫已到盡頭的觀點不外乎兩大侷限————繪畫形式與繪畫內容。果真是這樣的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中國畫不但沒有走到盡頭,反而具有新生表現力。中國畫已自成體系在歷史程序中不斷完善與發展具有生生不息的藝術生命力!
那接下來肯定就會問:國畫未來出路在哪裡?這才是今天問題的重點。答案不外乎兩個關鍵詞:“繼承”與“創新”。
在談到中國畫的繼承與創新時不得不提到中國畫難在哪裡?
一:難在技法,中國畫難在
1.意在筆先,
2.胸有成竹。
3.氣韻生動,
4.渾然天成。
1,2兩句講的是中國畫的不可修改性和作者畫前儲備。繪畫者要諳熟表現物件與國畫技法。3,4句講的中國畫的精妙意趣和意境,是中國畫的畫面效果最高倡導。這簡約4句“4字真言”,道出了中國畫的靈魂,呵呵上下邏輯連貫自成章理。學中國畫的同仁們有沒有這樣一個發現?(認知)———感覺寫意畫反而比工筆畫更難畫。
這裡本人想提兩個人一是:南齊謝赫早早提出寫意6法:
a氣韻生動
b骨法用筆
c經營位置
d隨類賦彩
e應物象形
f傳移模寫
“氣韻生動”是生動地反映作者精神狀態和性格特徵作為藝術表現的最高準則。就是畫面上表現的東西要有韻律,有生命,有思想感情,總而言之就是要“神似”,有一種感人的力量打動每一個觀賞者。如何達到這種境界呢?要看畫面所表現的“骨法用筆”如何,即線條勾勒是否得體到位,整個形象是否顯出骨力等等。如果用筆不當、失度,違背規律,就會使畫面失去精神。用筆從何而來的呢?是來自客觀物象本身,並非臆造。所以要“應物象形”。就是看它輪廓是否正確如實,神采是否一致,不能畫虎類犬。做到了這點還要看“隨類賦彩”如何。要看畫面的顏色是否合於該物象應有的色彩,就是必須以自然為師才行。“經營位置”是看看畫面上的整體結構佈局是否合適,是否疏密得體、輕重適宜、大小合度、遠近得法。這就需要依據客觀實際,又要從內容出發,合乎規律的進行構圖才行,使物體互相聯絡成為一個主題突出、個性鮮明的完整作品。“傳移模寫”,是指除了以上師法自然外,還要以古人為師和吸取別人的好經驗,對優秀作品進行臨摹和複製,這是任何從藝者藝術道路上不可或缺的。“6法”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氣韻生動”是畫品的最高美學準則,謝赫把它視為“6法”之首,其他五法是達到“氣韻生動”的必要條件。
另外特別想提本人導師唐教授的言簡意賅的書畫理論“8字訣”———書求畫意,畫求書會。不難看出,國畫的難難在書法!
二:逸品中國畫難在意境
畫中國畫如同做學問,這裡本人想借用大學問家王國維的三境界加以詮釋!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不畏艱難 目標高遠,領悟。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一—堅定不移 孜孜以求,追求。
3、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
——千錘百煉 終成正果。
寫了這麼多,最想用一句來回答中國畫出路在哪裡———面向文化 + 面向生活 +面向中國畫。
-
7 # 筆墨青春
中國畫是否走到盡頭?我可以這樣說,中國畫是不可能走到盡頭的。首先我們來看看國畫的起源。國畫這一詞語主要起源於漢代,因為當時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中間,所以把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主要是指畫在宣紙、帛的畫,並加以裝飾。
中國畫歷史悠久,在戰國時期出現了帛畫。春秋戰國時期則有《御龍圖》也是屬於帛畫的一種。兩漢時期,主要是以宗教繪畫為主。到了隋唐時期。由於當時的經濟發達,文化也呈現出繁榮的景象。主要是以人物畫,山水畫,還有宗教畫為主。到了明朝,廢宰相。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社會的安定和生產力的不斷髮展,使得經濟文化趨於繁榮昌盛,所以明代繪畫流派各領風騷,多數以風俗畫和文人畫為主。
新中國成立初期,文化界呈現出繁榮的景象。素有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國畫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並不會保守自封。每一個時代都有一份屬於每一個時代的景象,而國畫則正是見證了那個時代的輝煌與繁榮,我們應該更加珍惜我們的傳統藝術,更好的傳承下去。
-
8 # 折騰生活去油膩
我的老師,國畫大家戴衛提出的“回望傳統,繼承創新”或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他給出這八個字以概。看似簡約,實則厚重。當我們回望傳統時,才感覺我們是具有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唯一古國,如沒有這底氣,就談不上大國擔當和美好願望。我們要找到在世界上應有的位置。特別是文化,文化是傳承,沒有這個傳承關係,文化無從談起。
中國畫的未來,正如戴衛先生所言:“如果中國畫要比寫實,比不了西方的古典作品,唯獨用毛筆寫意這一點無人可比,有這個精神,中國畫才有未來,他的未來就在實與不實之間。”
-
9 # 左煥磊
想起了三本書《沈從文散文選》(案頭書)、《比我老的老頭》(作者黃永玉,三年前讀過)、《範曾散文選》(在讀),隨之對兩位畫家黃永玉和範曾的性格作為了個對比,兩人有很多不同之處,相同之處就是一個比一個牛逼,誰也不服誰,文人相輕,筆墨為刀劍。其實兩位以前也是有莫逆之交的,如黃畫的“貓頭鷹”被批判時,曾去看他;如黃去探望曾父時,考慮到曾父行動不便,特買夜壺送之。兩人針尖麥芒主要為性格所致(也包括Z的人品原因)。他們是這樣牛逼的,舉個例子:兩學生考上清華後接受採訪,一個說:我做了充分準備,考前又秉燭夜習,認真答卷;曾也。另一個說:突發之想,考前夜遊煙花巷,不知所云,胡亂一答,竟中;玉也。現實一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兩本書,盡顯牛逼之本色,黃的書《比我老的老頭》寫的那些老頭誰呢,有李可染、李苦禪、黃苗子等等,他將這些人排隊,又將自己列在其中,豈不--------?曾的書《範曾散文選》,寫自己潑墨鍾馗如何如何,在”八大山人論”中對石濤、吳昌碩、齊白石的功力否定,此書字裡行間的顯擺,卻也有才,也在--------。
-
10 # 小號哥
恰恰相反,中國畫簡稱國畫即水墨丹青。它與西洋油畫有著本質的區別。西洋油畫側重於寫實-即真實地反映所畫物件的本來面目,而國畫在寫實的基礎上對所描繪物件特徵的進一步昇華,從而形成了自己獨道的畫風與眾多的派系。這都是西洋畫所不具備的,它的欣賞價值遠高於西洋畫,並且它的收藏價值也超過西洋畫。近幾年來在國內外的商業拍賣行中所售出的著名國畫大師的作品均創造了天價。由此可見中國畫不僅沒有衰敗,而且隨著中國國運的曾長而不斷髮揚光大。最終走向世界。
-
11 # 哥是前衛
中國傳統繪畫的未來,這是一個文化自信問題。我們已經有一百年對傳統繪畫沒有足夠的重視了。
如果持續一百年還是不去重視,中國傳統繪畫的地位肯定會低於油畫地位的。
目前,看繪畫發展的勢頭,油畫的普及速度大大高於中國畫的普及速度。
據我個人直觀的看法。現在學習繪畫的,起碼百分之八十是學習西畫體系開始的,加上學習繪畫的人可能只有百分之十還會堅持繪畫,那麼,這百分之十畫畫的,起碼百分之七是畫油畫而不是中國畫。
我們再看看對外文化傳播。
由於中國經濟的崛起,中國走向世界各地的青年人越來越多了。
那麼對外傳播文化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我們目前文化輸出地,主要是非洲國家。如果是培訓非洲畫家,那麼,也是以油畫為技術條件的,而不是以中國畫為技術條件的。
在普世技術化繪畫中,中國畫有一定的技術難度。除了直接學習中國畫有比油畫難度大的技術問題,同時,中國畫還需要裝裱,這個技術因素,又比油畫的裝飾難度大了一些。
所以,中國畫自身的文化特點,也是難以具有較大普世傳播的便利性的。那麼,中國畫走向世界的地位,首先在技術層面就被隔閡了。
我們再從中國國內來看中國畫的發展,yes。不盡如意的。首先,中國畫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產生一位以中國畫作品影響世界的大畫家,在中國崛起的時候,我們的藝術卻沒有崛起,也沒有給世界創造震撼,這就失去了一定的歷史機遇。
在國內內部呢?我們應該檢討一下,到底是在創造?還是在模仿?
如果沒有創造,我們拿什麼應該下一代人,以中國畫為榮呢?
所以,中國畫的未來是比較危機的,需要引起中國畫家足夠的重視。
-
12 # Freedom20180214
只要國家強盛,文明延續,中國畫一樣會延續下去並且還會出現巔峰。中國畫在唐以前是重彩,宋以後的主流是文人畫,文人畫的內涵需要哲學思考,文化修養等等,更多是畫外的功夫。以後怎麼發展,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探索,而非一個人的主觀臆斷。
-
13 # 畫家才子
藝無止境且有盡頭之說!現在畫者不夠踏實,輕浮之舉泛之、急於求成不擇手段,目的不純急於撈錢,作品自然成了次品,藝術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刻苦鑽研,精藝求精,取人之長,避已之短,求藝不求名!才能進取。
-
14 # 畫馬名家鄒牟南
中國畫市場,我的答案,肯定沒有走到盡頭,這是不必致疑。現代社會,中國經濟正迅猛發展,新的高襠樓宇,不斷在全國各地豎立。百姓們,房買了,車買了,再閒餘的錢,那裡去?應該是投向文化了。假定每家每戶,家中牆面上,都懸掛名人字畫,哇塞,這將是多麼宏大,令人振奮的,一箇中國書畫市場!由此,現代中國書畫家,中國畫的創作方向,應當,開始全面轉向了,不再追求曲高和寡的所謂高雅,不再迎合,少數富人權貴的審美趣味。而應該,書畫藝術,為廣大人民服務,為萬千普通勞動百姓服務,去創作,符合他們審美,接地氣的美術作品,即具有,雅俗共賞藝術品味的作品。讓萬千普通家庭的人民,用自己的血汗錢,心甘情願的,把畫家的書畫作品,請進自己居室的牆面,得以提升,自己家居的,藝術審美品味和情調。果真如此,怎還會出現,中國畫己走到盡頭的奇談怪論?做就做,一個人民的藝術家吧!光榮且偉大!我們的各級美協,我們的萬千畫家,加油,榮譽和希望,與你們同在!
回覆列表
2、保持中國畫的民族性,才有中國畫的獨立性,特色性、世界性。除非民族亡了,文化、藝術也就末日之路了。
3、文化、藝術只屬於他的民族性,中國畫屬於東方民族性,西畫屬於西方民族性。文畫界線不分,要麼被同化,要麼被山寨。所謂中西或西中結合,就是把別民族藝術語言,消化轉換成自身民族語言,才算融會貫通的有機結合。比如,敦煌壁畫異族文化融合、近代任百年、吳昌碩的中西融合,凡高、畢加索、趙無極等西洋畫家接受中國畫改造,都是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