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有營養的書蟲

    曹操真的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嗎?還是擁天子以令不臣?還是真去袁紹所說的:挾天子以令我?眾說紛紜,我個人認為,曹操擁迴天子,還是想作為一個忠臣的。致死不敢稱帝篡位,足見其心中還是不願違背作忠臣的初心。曹操一卒,其子曹丕即可篡位,廢漢改魏,可見曹氏家族有足夠實力自立。可能會有人說這是奸詐,不是真心扶漢,說的對!但是這很大程度因為天子的抵抗激怒曹操。簡單來說天子,覺著曹操勢力過大,想要剷除,事情敗露,如董承之禍,吉平之毒。因為扶持自己的人勢力過大,加之對其不信任,就要偷偷搞死人家,曹操能忍住沒有當即把天子宰了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君臣關係再也回不到以往的和睦。曹操的心態也慢慢改變。我是一世梟雄,不再是原來年輕的,勵志要扶漢的忠臣。

  • 2 # 小太拾

    三國演義美化和劉備和孫權,醜化了曹操。

    而且很多劇情都太過神話,尤其有一點,筆者研究不少正史發現,周瑜是在赤壁之戰後功高蓋主,受孫權猜忌而死,而三國卻寫成了被諸葛亮氣死。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也並非真心,而是耍了各種套路,三國演義裡面就有些敷衍了事了。

    諸葛亮六出祁山,其實從來就沒有收復中原一統天下打算(因為以當時蜀漢實力連孫權都打不過,還想滅曹操定中原,可能嗎?六出祁山不過是以戰止戰,負偶頑抗而已),三國演義裡面就有點吹噓過頭了。

    所以從劉備打算入蜀開始,就已經做好偏居一偶苟且求安的打算了,劉備當時也根本就沒想再真心滅曹操平孫權恢復漢室。

    包括關羽,張飛之死,不過都是劉備早已經策劃好的一場陰謀而已。

  • 3 # 良人執戟2

    不同的地方很多,比如,諸葛亮三氣周瑜、陳宮恨死曹操的歷史真相,周瑜的真實形象,劉備究竟是假仁假義的窩囊廢還是一個圓滑的政治家?趙雲是否被過度演義?魏延的“反骨”寃案應該平反,老實人魯肅其實不但嚴肅、而且是雄才大略,歷史上根本沒有貂蟬,孫尚香只是曇花一現的人物,羅貫中對她實在無法自圓其說,乾脆來個“墜江”結局。而三國中死得最悲壯的莫過於典韋,其實他是為正在與張繡叔叔的寡妻鄒氏飲酒作樂的曹操力戰而死的。本‬文‬專‬注‬於正‬史中‬‬的劉‬備‬與‬“演‬義‬”小說的‬不‬同‬之處。‬

    ‬劉備真的有那麼窩囊嗎

    《東坡志林》(雜說史論)載:“聚作聽古話,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蹙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這段記載活生生的體現了“從宋至清初的“平凡的陋儒”的共同作品。”(胡適語)

    這些“陋儒”就是下層文人,他們一代一代將三國故事人物和情節逐漸完善和清晰起來,終於成就了羅貫中為集大成者。

    近年來,有許多研究《三國演義》的人對劉備的仁德之心抱有懷疑,尤其是網路上的評價,認為他是“沒‬落‬的皇‬室‬遠‬房親戚,‬雖‬割‬席‬賣‬履‬而‬不‬失‬抱‬負‬,‬以‬仁‬當‬劍‬,‬以‬哭‬為‬戲‬,‬混‬跡‬天‬下‬,‬延‬攬‬人‬才‬,‬偶‬得‬大‬勢‬,‬竟然混‬得‬了‬“先主‬”“先‬帝‬”之稱‬呼‬!‬”

    尤其是《‬三‬國演義》‬長‬坂‬坡‬之‬戰‬的‬描述,‬那‬常‬山‬趙‬子‬龍‬只‬身‬殺‬回‬曹‬軍‬,‬浴‬血奮戰救‬出‬阿‬鬥‬,‬藏‬於‬懷‬中‬,‬苦‬戰‬脫‬單。‬

    當‬趙‬雲‬見到劉‬備‬交‬還‬阿‬鬥‬時‬,‬劉‬備‬竟‬將‬阿‬鬥‬一擲‬於‬地‬,‬說‬:‬“為‬汝‬孺‬子‬,‬幾‬損‬我一‬員‬大‬將也‬!‬”

    (左為趙雲)

    於是中國民間的竭後語:“劉備摔娃娃一一收買人心。”

    這一幕至今仍然深深地影響著人們對劉備虛偽的道德評判。

    當然,這是巜三國演義》的描寫,而《三國志》則是完全不同,後者對長板坡一役的描寫是這樣的:

    二月,曹操遠征烏丸,先主勸劉表乘機襲擊許昌,劉表不敢動手,沒有同意。等到曹操徵劉表時,憂鬱成病的劉表恰好死了,其子劉琮立,遣使降曹,......諸葛亮勸劉備進攻劉琮曰:“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

    曹操大軍壓境,劉琮左右及荊州有錢人和普通老百姓都畏懼曾經“屠城徐州”的曹操,劉備無形中成為荊州士民的主心骨,都要追隨劉備南撤。

    這是一個龐大的人流集團,總數達到十幾萬,輜重車輛幾千,每天僅能行走十幾里路。左右謀士都勸劉備:“宜速行以保江陵,今雖擁大眾,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

    劉備答:“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如果說‬劉‬備‬的行為是“收‬買人心”,‬這樣“以‬人‬為本”的‬收‬買‬人心,‬問‬,‬天‬下‬有‬幾‬人‬能夠做到?‬

    ‬劉備的眼淚

    在巜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中,劉備的眼淚浸溼了幾個章節。我們可以回憶一下劉備的眼淚一一

    悲傷的眼淚是流星

    快樂的眼淚是恆星

    滿天都是誰的眼淚在飛

    劉備的初淚一一劉備的猿臂緊緊抓住趙雲雙手不放,“人生若只如初見”,二人“一見如故”,相見恨晚,分別時“執手垂淚,不忍相離。”

    劉備的次淚也是為趙雲而流,徐州解圍,趙雲辭別,劉備揮手再淚。

    劉備的第三次流淚是留給關二爺的,在“斬蔡陽兄弟釋疑,會古城主臣聚義”一回中,對千里單騎、掛印封金的關羽“迎門接拜,執手啼哭不己。”

    劉備的第四次流淚應該“嚎啕大哭”,最不該離去的徐庶卻因故離開,劉備“淚如雨下,凝淚而望。”

    第五次流淚應該有點春晚“小品”的味道了。巜三國演義》中的兩大主角上場,久居隆中的諸葛亮年己27歲了,卻始終無緣“龍飛在天,利見大人”,眼見劉備三顧茅廬,卻始終端著架子,“猶抱琵琶半遮面”,當然,處於弱勢地位的諸葛亮當然要試一下劉備是否真心,否則“男怕入錯行”的古訓諸葛亮也是清楚的。劉備失望之下,淚沾袍䄂,衣襟盡溼。

    當然,接下來的趙子龍單騎救主,血沾白袍,一個半跪姿勢呈上熟睡中的阿斗,劉備又哭了!

    對以下人物都哭過:劉琦早逝,該哭。

    魯肅上門三次討要荊州,劉備搶先哭出聲來!

    在荊州大酒樓宴請潛伏益州的說客,劉備對著矮小的張松哭了!

    驚悉龐統將軍在白馬關的落鳳坡殞命,劉備大慟,淚飛如雨!

    在一系列的神操作下,諾大的益州被劉備兵不血刃的情況下接盤,明明是“鳩佔鵲巢”,劉備卻搶先一步握著宗親劉璋的雙手,眼淚又忍不住噴湧而出曰:“非吾不行仁義,乃勢不得已也!”真的應了那句話:“又要吃魚,又要避腥臭。”

    關羽兵敗殉難,張飛死於非命,火燒連營、白帝託孤,劉備更是淚如雨泉湧、淚如雨下,瞬間,誰的眼淚滿天在飛?

    ‬劉備真英雄 羅貫中騷編

    滿天飛的眼淚是羅貫中的忽悠。《三國志》暨其他史志均無流眼淚的記載。

    移花接木是歷史演義小說的手法,不足為奇。但是,過度的渲染,將引來無數異議。很容易造成劉備的虛偽的惺惺作態。

    巜三國演義》中張飛鞭抽督郵(鄉鎮幹部)的故事,幾乎人人皆知,但是,歷史上的劉備是因為鎮壓黃巾起義有功,升級為一個縣尉(副縣長),這個鄉鎮幹部到了縣城,劉備去拜訪,門衛可能是沒得搞頭,難求得給你通報,劉備血湧上頭,一個輕功漂移已經到了郵督面前,一頓狠揍,臉上頓時猶如開了綢緞鋪,一臉的鮮血鼻涕眼淚,劉備解下那個撈什子銅印,掛在郵督脖子上,然後拴到下馬石上,自己棄官而逃。

    《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這是相當精彩的“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羽賺城斬車胄”,而巜三國志》記載的是“建安五年,左將軍劉備殺胄,據沛以背太祖。”

    這樣的例子還有,限於篇幅,略。最後聽聽漢末三國時期著名人物對劉備的評價: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夫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將生憂寡人。”

    郭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關羽、張飛者,皆萬人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之患,宜早為之所。”

    孫權:“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

    陸遜:“劉備,世之梟雄。”

    結語

    《三國演義》與正史有很大的不同,這是因為體裁不同所致,關鍵是內容與正史相去甚遠,人生們在《三國演義》和巜三國志》中艱難選擇品味人物和故事,所以岐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 4 # 夜羅郎

    大家瞭解的三國史多是從《三國演義》看到的,其實小說與正史有很大的出入,比較大的不同是:正史不存在桃園三結義,劉備與關羽、張飛只是主帥與下屬的關係,並非結義兄弟。

    歷史上的“赤壁之戰”,劉備和諸葛亮根本沒有參與,主角是曹操與周瑜,但小說偏要把諸葛亮摻和進去,還作法借東風才促成了周瑜成功,真是讓人笑掉大牙。期間諸葛亮還弄出草船借箭等名揚後世的事蹟。要注意,這些全是小說編排出來的,正史從來沒提過。

    小說裡還提到劉備建立蜀漢後,封了關羽、張飛、馬超、趙雲和黃忠做五虎上將。可是,正史里根本沒有五虎上將,全是假的。

    除了上面所說的幾點,小說裡造假的還非常多,簡直不勝列舉。所以,小說是小說,歷史是歷史,大家要分清楚,講三國史,不應該拿三國演義做參照,而要拿“三國志”。因為“三國志”記載的比較可靠。

    再者,三國演義並沒有中立說史,而是偏向劉備一方,把劉備說成正統,把曹操說成奸雄,憑這一點,三國演義根本不能當作歷史,只能作為文學小說來看待。

    (說得簡明扼要,希望大家喜歡)

  • 5 # 今古講堂

    翻遍整個《三國志》,歷史上呂布的真實武力值,和《三國演義》 中的描寫最為接近。但歷史和演義有兩點大大不同。

    呂布是歷史中真正存在過的一員猛將,其真實戰鬥力十分驚人。

    歷史上的呂布,是一名實戰高手。

    他在歷史上號稱飛將軍,驍勇過人。歷史上,其武力值在三國時期是一個天花板一樣的存在,並非演義杜撰。

    史載: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驍武給幷州。……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

    呂布經常憑藉個人的武力,衝鋒陷陣,大破敵軍:

    “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燕精兵萬餘,騎數千。布有良馬赤兔。常與其親近成廉、魏越等陷鋒突陳,遂破燕軍。”

    歷史上的呂布,有一匹赤兔寶馬。他騎著赤兔馬,率領一支精銳的騎兵,組成強大的突擊隊,衝鋒陷陣,以少勝多,大敗張燕的大軍。

    呂布轅門射戟的故事,在歷史上也是真實存在的。呂布的箭術高超,堪比漢代飛將軍李廣和春秋時期的神射手養由基:

    “布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言:‘諸君觀布射戟小支,一發中者諸君當解去,不中可留決鬥。’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諸將皆驚,言:將軍天威也!”

    呂布可以在一個很遠的距離,直接準確地命中一個極小的目標,如果放到今天的奧運會上,他絕對可以獲得射箭專案的金牌。

    古代的戰場武藝,最主要的就是:射箭、馬步槍術。呂布在這方面是頂尖的存在,

    呂布不僅馬上功夫非常了得,在馬下赤手空拳與人作戰,也是一等一的搏擊高手。史書記載他:“布拳捷” ,說明他拳腳功夫相當厲害,精通中國傳統武術殺人技。

    《三國志》記載,呂布在陣前和敵將一對一單挑,並在一招之內ko對手:

    “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呂布在兩軍陣前,雙方約定,一對一單挑,堂堂正正,勝敗完全取決於主將的武力值。不讓雙方計程車兵作無謂的犧牲。

    這種以主將的勝負來決定戰爭勝敗的方式,我們一般只有在評書演義中才能看到。真實的戰爭中極少發生。

    呂布隨即單挑郭汜,並一招破敵,用鐵矛將對方刺傷。郭汜這一方的人趕緊上前相救,呂布一擊得手,並沒有繼續追殺,致對方於死地,而是任由對方逃走。

    被打敗的郭汜一方無話可說,甘拜下風,從而避免了雙方士兵大規模作戰流血。

    《三國演義》中,呂布的武功存在短板。

    《三國演義》中的呂布,可以一人抵擋劉關張三人的聯合進攻,也可以同時抵擋曹操營中六員大將的進攻。但是,當他和張飛一個人單挑時,似乎並不佔上風。

    關於三國各位戰將的武力值,我在深入研究的基礎上,之前多次專題分析,這裡不展開講,大家感興趣可以關注。

    呂布之所以奈何不了張飛,這是因為,根據《三國演義》的設定,三國中的一流戰將,其攻擊能力是有一個上限的。這個上限可以參考張飛。也就是說:《三國演義》中所有的武將,包括呂布,其攻擊能力不可能超過張飛。

    而呂布如果想殺了張飛必須攻擊能力超過張飛才有可能做到。可惜呂布雖然武功很高,但是他的突擊斬殺能力並非超一流的存在,甚至有可能比不上關羽的前三刀。

    但呂布之所以能和張飛、關羽兩個人的聯手打平,是因為他的防守能力太厲害了,呂布是整個《三國演義》中防守力無敵的存在,已經超過張飛和關羽兩個人防守力的總和。

    而正史中,呂布是一名攻守平衡的戰將。其久經沙場,具有高超的殺人技,是一名真正的高手。

    呂布的感情生活,正史和演義相差很大。

    關於呂布的感情生活,正史中和《三國演義》的描寫,相差非常大。正史中呂布有一妻子,可能是魏續的姐妹魏氏。

    魏續是呂布帳下名將。與呂布是姻親關係,呂布對他非常信任。漢獻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率軍攻打呂布,魏續與侯成、宋憲縛住了陳宮,率眾投降了曹操,從而導致呂布被迫投降,被曹操縊殺在白門樓。

    據裴松之注引《英雄記》:

    以魏續有外內之親。

    而小說《三國演義》中,呂布妻妾為正妻嚴氏。後繼配曹豹女,娶妾為貂蟬。

  • 6 # 夏雨風

    《三國志》是正史,陳壽是蜀漢人,其父被諸葛亮革職,但他仍敬重諸葛亮為人。在晉朝時作《三國志》。

    《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是明代羅貫中的作品。

    正史主要依據史實,演義是歷史小說再加工。兩者對主要人物和三大戰役丶三國鼎立丶三家歸晉的描述較一致。但演義在人物細節上有移花接木丶張冠李戴,凸顯了劉備丶諸葛亮匡扶漢室的正統觀。

    比如草船借箭丶空城計等本來不屬諸葛亮,但都按在諸葛亮的身上。周瑜在正史中是器度非凡丶軒昂儒雅的文武全才,在演義中卻成了心胸狹窄的人:既生瑜,何生亮。三氣周瑜氣絕身亡。

    演義中漏掉了許多名人將領,但也創造了貂蟬等角色,正史中不見貂蟬,只是王允其他歌女。而貂蟬卻成了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正史中,沒有桃園結義和五虎將之說。演義上演了桃園結義和五虎將牌位,正史將關張趙馬黃列在一章,趙雲是做警備司令,其餘四人是分守一方的前將軍丶後將軍丶左將軍丶右將軍鎮守大員。

    演義上演了五虎上將排位,還有關羽傲視群雄的傲慢,諸葛亮巧妙地化解了。

    演義描繪了諸葛亮神機妙算和鞠躬盡瘁丶死而後已的忠義賢良,刻劃了關雲長恩怨分明丶義薄雲天的忠義威勇,都給後人留下了深刻形象。關羽誅文丑是真的,而演義中斬華雄和顏良是虛構,華雄其實是死於孫堅之手。

    事實上,諸葛亮和關羽,早在唐宋就深入人心,諸葛是十大武侯之一,關羽忠勇千里走單騎和"月下斬貂蟬"等評書丶地方戲盛行。經過羅貫中的妙手回春,更加豐富了人物,竟讓關羽後來居上替代了岳飛上了武帝廟一一關帝廟。

  • 7 # 草原大拿

    演義,演義,和正史那可是相差太大了,基本把正史,野史的大事件一合併,然後進行演義和杜撰形成,尤其是,只要是人寫的,就會有主觀喜好和自己的思想,比如,《三國演義》演的,基本大部分人都喜歡劉備治下的蜀國,喜歡諸葛亮,不喜歡曹魏,至於孫吳?不免讓人覺得,嗯?赤壁之戰後還有這麼一個勢力呢?奧,原來三國還有東吳!

    咱透過大事記和人物來說一下演義和正史的不同(肯定有很多不周全的,因為太多了,不能一一列舉)這裡正史,以陳壽的《三國志》和一些野史中記載的可能發生的事情論:

    1.曹操刺殺董卓,這件事正史沒有,而且那時候的曹操也沒法接近董卓那麼近,但是曹操不滿董卓逃跑是真的,當然中間有個插曲就是殺呂伯奢一家那句經典的話讓陳宮心寒走了,但真實情況,陳宮並不是因為這件事情離開的曹操。殺呂伯奢也不是因為心疑,而且真因為他兒子要報官,也是野史記載。

    2.桃園三結義,這個事情,沒有,至於他們三怎麼成為好基友的,好像沒啥具體的事件。這裡說一下,形象的問題,張飛是三人中最有錢的這個毋庸置疑,但是張飛是不是那種凶神惡煞的屠戶樣子,有疑問,有很多地方都寫張飛應該是一個瀟灑的公子小生樣子,但是這沒得到證實。

    3.官渡之戰,袁紹多少人?70萬?而實際上袁紹加上後勤保障,一共才11萬人,但是這還是非常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因為曹操更少,三四萬的樣子?這裡要說,三國演義裡面關於軍隊數量的描述,都極大的誇大了,三國時期由於連年混戰,人口才多少,登記在冊人口千萬之數,加上流民等,兩三千萬撐死了,老幼病殘和後勤和支撐軍隊的農牧排除,還要分別駐守邊疆(三國時候邊疆少數民族可一點不穩定),又分三國,哪裡可能有那麼多軍隊投入作戰,所以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都誇大了很多倍的兵力。

    4.關於關羽,沒有溫酒斬華雄,沒有殺文丑,沒有殺管亥,沒有過五關斬六將,斬蔡陽,關於沒那麼厲害,斬了這麼多人,把他神話了。

    5.陶謙很有心機,如果年輕點也是一方梟雄,真像三國演的那麼憨厚,能據守徐州?

    6.草船借箭也不是赤壁之戰,但是確有其事,但是不是諸葛亮主意,是孫權。

    7.刮骨療傷,219年華佗都死了十年了,不過確實是曹操殺的,當然也不是因為要給曹操開顱。

    8.空城計和諸葛亮沒啥關係,或者沒有記載。蜀漢只有趙雲有過空營計,但是趙雲沒演義裡面那麼厲害,東吳和曹魏但是都有過空城計,這裡說一下,西蜀其實那時候應該是漢,不是蜀。

    9.諸葛亮,沒空城計,沒舌戰群儒,沒死諸葛氣死活仲達,諸葛亮治國和管理很厲害,但是軍事才能沒演義那麼神。

    10.龐統死的時間不對。很多人物死因和時間都不對。

    11.孫劉聯盟是魯肅和周瑜的功勞,周瑜也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雖然曹操赤壁之戰敗了,但是還是收了幾個戰略要地,只是無力南進了。

    12.劉禪很聰明。

    13.沒有三英戰呂布,光看看劉備的裝備就知道了,那個時候劍根本沒法這麼戰鬥。

    14.作戰方式,不是像演義上那樣,都是武將先上,一方敗了就士氣大落,很多都是直接雙方衝鋒,所以很多武將也是死在亂軍之中,就包括上面很多關羽啦,張飛啦斬殺的人物。

    15.上面說了趙雲沒那麼厲害,也就沒有趙雲七進七出救劉

    16.五虎將的叫法,是曹操的。

    三國演義主要是捧劉備,但是三國志更偏重於曹操,因為按理來說當時曹操實力更強而且是盤踞中原地區,不管是孫權,曹操和劉備都有過人之處,沒有過人之處也不能在群雄並起的年代,資源一般的情況下,兼併各個諸侯,攘出各種外患,博弈那麼多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炒黃金中的限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