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家味道創始人
-
2 # 凌小明的日常
我覺得,主要是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性所導致。
西方人的飲食和地理位置有很大關係,靠海也是,魚肉和麵包,靠近草原則是乳製品,牛肉為主。
華人的人口,以及以前的農耕文化,對於土地資源,食物等方面的利用率更高,而且從古至今的食物問題,饑荒讓人口眾多的中國不得不想方設法把有限能吃的食物變得更好吃。
對於像淡水魚一類的食材也就有了更多處理手段,你看外華人處理一些海鮮手法還是比較簡單,直接用水煮的有,或者煎和烤,這樣的處理的菜品,一般還是沾醬汁吃,或者之後再進行調味如加入鹽,胡椒一類,這類手法,海鮮當然可以,沒什麼腥味。
但是鯉魚和黑魚它們不行,黑魚和鯉魚都是低層游魚,黑魚雜食性魚類,鯉魚的話吃苔蘚,一些沉積物,有一股土腥味,就現在人工養魚也極少養鯉魚,去市場買魚,有幾檔賣鯉魚?
華人這麼擅長料理的民族,都把鯉魚放入冷板凳。
更何況外華人他們處理都不行,又怎麼吃呢?
簡單的來說是華人口眾多,吃飯是個巨大的問題,農耕文明薰陶下人很勤勞,再加上華人五千年的文化積澱源遠流長,所以不同的地域就幻化出不同的美食,逐步形成官方承認的九大主流菜系,其實中國的菜系遠不止這麼點,就是一個地區也不一樣,南甜北鹹,東辣西酸不一而足。
而外華人一來是資源充足,福利優厚,所以造成飲食比較單一,比較挑剔,比如大家知道人家大多不吃動物內臟,不吃淡水魚類,大家聽說德國的螃蟹氾濫了,美國的亞洲鯉魚氾濫了,澳洲的龍蝦氾濫了……你什麼時候聽過中國什麼東西氾濫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