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宇宙盡頭的世界

    《封神榜》又名《封神演義》,是一部中國神魔小說,其內容依託“周興商滅”的歷史背景,用武王伐紂為時空線索,從女媧降香開書,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結束。

    《盤古開天地》最早見於三國時徐整著的《三五曆紀》。據民間神話傳說古時盤古生在黑暗團中,他不能忍受黑暗,用神斧劈向四方,逐漸使天空高遠,大地遼闊。他為不使天地會重新合併,繼續施展法術。每當盤古的身體長高一尺,天空就隨之增高一尺,經過1.8萬多年的努力,盤古變成一位頂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變得厚實無比。盤古生前完成開天闢地的偉大業績,死後永遠留給後人無窮無盡的寶藏,成為中華民族崇拜的英雄。

    《精衛填海》是《山海經》記敘的一則故事,說的是中國上古時期一種叫精衛的鳥努力填平大海。《山海經》記述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精衛。精衛原來是炎帝寵愛的女兒,有一天她去東海玩,可是突然風暴襲來,她死了。女娃變成了鳥,名字就叫作“精衛鳥”。精衛鳥去西山銜來石子兒和樹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東海填平。晉代詩人陶淵明寫詩說:“精衛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後來人們常用“精衛填海”這句成語,比喻按既定的目標堅毅不拔地奮鬥到底。《精衛填海》也是38集大型古裝神話劇的名字。

    《女媧補天》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水神共工造反,與火神祝融交戰,共工被祝融打敗了,他氣得用頭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導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間。女媧不忍人類受災,於是煉出五色石補好天空,折神鱉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人類始得以安居。

    《嫦娥奔月》中國古代神話傳說,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藥後,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後,又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表現這一情節的嫦娥圖,當是世人渴望美好團圓,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寫照。另外“嫦娥奔月”還是中國航天探月工程的代號。

    《后羿射日》后羿射日是中國古代傳說,故事內容大致為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人們難耐高溫。后羿力大無比,射掉了九個太陽,剩下現在的一個太陽,使溫度適宜人們居住。後來也有以此傳說改編的電視劇。

    《神農嘗百草》神農氏是傳說中的炎帝,中國的太陽神,三皇五帝之一。又說他是農業之神,教民耕種,他還是醫藥之神,相傳就是神農嘗百草,創醫學。傳說神農死於試嘗的毒草藥。

    《月下老人》月下老人,又稱月老,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主管人間婚嫁之事。相傳唐朝時期韋固在宋城巧遇月下老人,月下老人為韋固牽紅繩指明婚嫁物件,後來韋固果然應月老之語與相州刺史王泰之女結為連理。故事流傳至今,使後人相信男女的結合乃月老牽起紅繩加以撮合,因又稱媒人們為月老。

    《白蛇傳》《白蛇傳》的傳說源遠流長,家喻戶曉,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其餘三個為《梁山伯與祝英臺》《孟姜女》《牛郎織女》)。 白蛇傳在清代成熟盛行,是中國民間集體創作的典範。描述的是一個修煉成人形的蛇精與人的曲折愛情故事。故事包括篷船借傘,白娘子盜靈芝仙草,水漫金山,斷橋,雷峰塔,許仙之子仕林祭塔,法海遂遁身蟹腹以逃死等情節。表達了人民對男女自由戀愛的讚美嚮往和對封建勢力無理束縛的憎恨。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並以此故事為原型拍攝了多部影視劇作和動畫片。

    《牛郎織女》牛郎織女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作為成語可解釋為:牛郎織女為神話人物,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另有相關傳說和故事的介紹,以及同名戲劇、電視劇等。另外,每年農曆七月七日,有百鳥到銀河搭鵲橋,牛郎織女相會的美好傳說。所以,這一天被稱為七夕、七夕節、乞巧節、少女節或女兒節,現代又被稱為中國情人節。

    《愚公移山》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湯問》裡的一篇文章,作者為戰國的列禦寇,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紀錄片大師尤里斯伊文思上世紀70年代在中國拍攝過同名的紀錄片。後導演吳家駘以其為藍本拍攝了三十集同名電視連續劇。毛澤東有名篇《愚公移山》、徐悲鴻有名畫《愚公移山》傳世。

  • 2 # 寒山遠火話文學

    中國古代神話有很多分類,每個分類下面有許多著名的篇目。

    一、創生神話

    創生神話最出名的也就是女媧摶土造人的故事,相傳人類是女媧用泥土按照自己的相貌捏造而成,後因手捏過於費時,用繩子沾泥土,甩出的泥就變成了人形。當然,後來出於某種階級意識,也有人說富貴的人是女媧摶土造的貧賤的人,則是用繩索甩出的泥行形成的。

    二、救世神話

    救世神話,與之相生的也就是,女媧補天的故事,共工一怒撞倒不周山之後,女媧為了補天而煉出五彩石,又折斷神鱉之足,充當四柱,才使天不至於坍塌下來。

    三、洪水神話

    洪水神話,與之相應的,也就是共工怒撞不周山雨與鯀禹治水的故事。共工與火神祝融起了衝突,怒撞不周山之後,導致四極坍塌,大水浩洋,後幸賴女媧補天得救。而鯀禹治水的故事則是遠古時期中原地帶洪水頻繁,堯任命鯀治水,而鯀採取了堵的方式,並且從天庭盜取了息土,他的方法失敗了,他的兒子大禹則繼承了他的治水之責,也就是這個時候傳出了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傳說,從最後大禹採用了疏導的方式來解決了水患。

    四、人的本質力量自然化(鬥爭神話)

    與這個相對應的,也就是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衛填海等。將人的力量和,自然界中所存在的一些自然現象相結合,從而使得人更具有一種自然,或者說神格。這也是鮮明在遠古時期,為了能夠和自然災害對抗所進行的一種結合和想象。

    五、發明神話

    后羿射日不僅是弓箭等工具的創造的神話,同時也是人的力量的神化的一種。后羿能夠射下九日,也是先民想象所賦予他的一種偉大之力。還有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的技術。

    六、戰爭神話

    原始時期部族之間的衝突極多,神話也是在這樣部族衝突的基礎上,衍生出了戰爭神話。例如黃帝和蚩尤的逐鹿之戰,炎帝和黃帝的阪泉之戰等。

  • 3 # QQ奶糖

    先回答問題中國古代神話有《山海經》《淮南子》《詩經》《楚辭》這些書,其中《山海經》最具有神話學價值。中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話包括:女媧補天、共工觸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

    神話是指以故事的形式表現了遠古人民對自然、社會現象的認識和願望,是透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內容一般表現為神力和法術。包括創世神話、始祖神話、洪水神話、戰爭神話、發明創造神話,包含著憂患意識、厚生愛民意識、反抗精神。

    《山海經》是最有神話學價值,想要了解中國古代的神話名篇可以好好研究這本書。這本書是中國古代儲存神話最多的著作,共分為山經五卷、海外經四卷、海內經五卷、大荒經四卷,內容駁雜。約成書於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之間,可能是由不同時代的巫覡、方士根據當時流傳的材料編選而成,實際上是一部具有民間原始宗教性質的書。

    其中有大量的對山神形貌的描述,它們往往是奇形怪狀的動物,或者包含著動物和人兩種生物特徵,龍首鳥身或者人面馬身,包含著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的意識在裡面。在書中記錄著一些異華人的奇異相貌、習慣和風俗,如貫胸國、羽民國、長臂國、不死國、大人國、小人國等等,其中還有鯀禹治水、刑天舞干鏚等都深入人心廣為流傳。而夸父逐日、大禹、帝俊、和西王母的傳說、聖地崑崙山的神奇景象已經形成完整的故事和形象。

    喜歡中國古代神話的話,可以參考我提供的書單,上面基本囊括了我們熟知的和不熟悉的所有神話故事。

  • 4 # 星宸國象

    女媧造人、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衛填海、盤古開天、女媧補天等。

    1、女媧造人

    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創世女神女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傳的大母神。

    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並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

    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2、夸父逐日

    傳說夸父是峨嵋山上一個夸父族的首領,他身材魁梧、力大無窮。為了弄清太陽在一年四季對農作物的影響,能夠讓人們合理利用Sunny以及熟悉大自然的規律。

    夸父拿一根桃木棍兒從東至西測量日影定四季,再從黃河和渭河的漲水痕跡上標出最高洪水的水位,這樣可以對農作物提供耕種參考。

    至於為什麼拿桃木棍兒,那可能是古代人迷信,為了避邪。說起來,夸父應是中國農業科學家的鼻祖。他從東至西到達靈寶市西部,後來壽終於此。

    3、嫦娥奔月

    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講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兩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據現存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

    有關恆娥的神話傳說,見於商代至戰國時的典籍《歸藏》,其中對照卦象解釋可能為夫妻,東漢高誘註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羿的妻子恆娥,因漢代人避當時皇帝劉恆的諱,之後名字改為嫦娥(一作常娥)。

    4、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基於不同的研究視角,人們把“精衛填海”神話歸於不同的神話型別。顯然“精衛填海”神話屬於典型的變形神話,且屬於變形神話中的“死後託生”神話,即將靈魂託付給現實存在的一種物質。

    不僅如此‘精衛填海”還屬於復仇神話,女娃生前與大海無冤無仇,但是卻不慎溺水身亡,如此與大海結下仇恨,化身為鳥終身進行填海的復仇事業。

    5、女媧補天

    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創世女神女媧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傳女媧摶土造人,並化生萬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媧氏,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樣苗條,以致有些神話學家堅稱她根本就是蛇身。

    女媧補天的故事和女媧造人的故事一樣,都是華人家喻戶曉的。女媧時代,隨著人類的繁衍增多,社會開始動盪了。後人將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戰,結果共工氏因為大敗而怒撞不周山為由,銜接女媧熔五彩石以補天等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動人故事。

    在中國民族所有的古代神話傳說人物中,有些都是有其原型人物的,都是遠古時期為人類做過特別重大貢獻的部落群體和首領。後人為了紀念她們的功績,而將其神話。

  • 5 # 無韻詩翁

    中國古代神話名篇有太多瞭如西遊記丶封神演義,四遊記,八仙過海,山海經,綠野仙蹤天仙配 天河配丶搜神記等第枚不滕舉

  • 6 # 行在路上8

    答:中國古代神話主要保留在巜山海經》、巜淮南子》、巜列子》、《楚辭·天問》和其他一些古籍中。其中巜山海經》是儲存中國古代神話最多,而且也是更多地保留著古代神話原始面貌的一部分。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著名篇章有巜公共怒觸不周之山》、《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巜后羿射日》、《鯀禹治水》、《黃帝擒蚩尤》、《刑天舞干鏚》等等。行在路上。

  • 7 # 盜版記憶

    1.從文字的記載開始,出現的第一本書說起《太始天元冊》,中華文明中出現的第一本書,不知道是誰傳授,但是確實盤古氏後第一個君主。相傳在位1800年

    2第二本書《地皇內經》是太上老君傳給地皇,地皇相傳活咯36000歲。

    3第三本本應該是類似《人皇經》的,但是沒有流傳,

    4第4本應該是《易經》,為什麼是易經呢,前面三皇得搜3本經書,第四本應該是天地變化之書,所以感覺是易經

    5第五本書個人感覺應該是《山海經》,因為山海經包含山川河流,各地礦石產物,妖魔鬼怪,

    6第六本書猜測為《皇帝內經》,現在皇帝內經都是作為一本醫書來看,但是再同時期還有專門的醫書,同時期還有《黃炎異寶笈》,記錄當時的各種奇特的寶貝,其中有奎壁角軫,此寶用於監察諸天。

    這些都是上古時期的經書,後期尤其以晉朝為甚,兩晉玄學更是發揚光大,《搜神錄》,《幽明錄》《幹寶傳》等。另有一說魏晉時期出劍仙,可見那是一個專門璀璨的時代。

  • 8 # 夏陽晢煜

    中國原始社會便已產生了神話,由於當時的文學是口頭文學,沒有文字記錄,大部分年舊失傳,見於文獻的只有少數歌謠和零星神話。

    中國古代有豐富的神話,但由於是集體口頭創作,用文字記錄下來較晚,且缺乏系統記載神話的專門典籍,所以系統完整的神話儲存下來較少。收錄神話較多的古籍有:《山海經》《莊子》《楚辭》《淮南子》《列子》等。

    一、收錄神話較多的書籍

    1.《淮南子》

    由西漢淮南王劉安組織賓客集體編寫,全書共21卷,其用意在闡明政教倫,但旁涉眾多奇物異類和神靈鬼怪,因而儲存了許多神話傳說。如我們常說的“四大神話”就出自淮南子:《女媧補天》、《共工怒觸不周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

    2.《列子》

    舊題周列禦寇撰。今傳《列子》八篇,是魏晉時人採摘諸書薈萃而成,此書非真正的先秦古籍,其哲學價值不大,但書中儲存了先秦遺聞、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頗有文學價值。較為著名的神話有《湯問篇》中的“愚公移山”;《黃帝篇》中的“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

    3.《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古代儲存神話資料最多的著作,約成書於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應是由不同時代的巫覡、方士根據當時流傳的材料編選而成 。《山海經》是中國一部最古的地理書,主要記載古代傳說中的地理知識,成書於春秋戰國之際,秦漢間又有附益。現有晉郭璞注本,全書共18卷,約3萬多字。全書共分山經五卷、海外經四卷、海內經五卷、大荒經四卷,內容極其駁雜,書中記述各地山川、道理、部族、物產、民俗等情況,亦有神話傳說、宗教祭儀的內容,多涉及異物靈怪,是“神怪之淵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寶庫。

    二、神話的型別

    神話的主要型別包括:創世神話,始祖神話,再創神話,洪水神話,英雄神話,戰爭神話。下面結合神話的主要型別舉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神話故事。

    (一)中國的創世神話,以盤古開天闢地最為著名。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於天,聖於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數極深,盤古極長。後乃有三皇。(《藝文類聚》卷一引徐整《三五曆紀》)

    1942年湖南長沙子彈庫發現了戰國楚帛書,“中間八行一段文章,講的是開天闢地的創世神話,這是我們所見到的時代最早的創世神話文獻。”帛書所載伏羲生四子,即春、夏、秋、冬四時之神,四神從一團混沌中開天闢地,使日月分明和四時執行,而日神與火神祝融奉天之意及炎帝之命統率四神,進一步完成創世工程,使天象由混亂到有序,這是南方楚文化所傳開天闢地的創世神話,伏羲是開天闢地的始祖。

    從這些創世神話中,可見中國先民已經在探索自然之物的本源問題,並將它與人類的關係聯絡起來進行思索。

    (二)始祖神話是關於人類起源問題的神話,中國的始祖神話是女媧摶土造人。

    人類不僅對萬物起源感興趣,而且對於自身是如何產生的也努力探究。原始社會探索人類起源與祈求子孫繁衍、人丁興旺觀念相一致。新疆呼圖壁巖畫中心就是一高於真人的雙頭同體人像,其左右上下皆為裸體男子像及男女交媾圖,表現出人們持有一種始祖觀念和生殖崇拜思想。除此之外,中國傳統文化中記載著伏羲與其妹女媧兄妹成夫妻而繁衍了人類的傳說,大量少數民族傳說以及考古發現的漢畫像磚畫也證實了這一點。漢畫像磚上伏羲與女媧人首蛇身,或異體交尾,或同體異首,是人類的始祖。此外還有女媧摶黃土造人之說。

    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絙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絙人也。(《太平御覽》卷七十八引《風俗通》)

    這是母系社會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狀況遺留下的觀念,是對女性生育作用的肯定,至於說貧富貴賤的產生是女媧造人時精心製作與粗製濫造的結果,則是後代階級社會中命中註定天生貴賤觀念的附會之說。

    有關女媧的神話主要應是產生於母系氏族社會,女媧補天和造人的不朽功績,既反映了人們對女性延續種族作用的肯定,同時也是對女性社會地位的認可。

    除了人類共同的始祖外,各部族又有自己的始祖神話。商民族始祖契是簡狄吞食燕卵而生,周民族始祖后稷的誕生和經歷更具傳奇色彩。后稷神話記錄在《詩經•大雅•生民》中:姜嫄因踩到天帝的足拇指印而受孕,順利的產下稷(jì),姜嫄覺得不祥,便把他丟棄在窄巷、樹林、寒冰等處,但稷分別得到牛羊、樵夫、鳥的奇蹟般的救助,成活下來,並迅速表現出種植農作物的天賦,最終成為周人的始祖。這類神話幾乎各部族皆有,而且不少在情節或結構上有相似之處。它們反映了部族成員對自己祖先的追念,表現出民族自豪感。

    (三)女媧煉石補天是中國再創神話的代表作,見於《淮南子·覽冥訓》。

    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島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爛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四)中國洪水神話以鯀禹治水最為著名,見之於《山海經·海內經》。

    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島。

    以洪水為主題或背景的神話,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學術界對洪水神話的成因也提出了種種解釋。曾經有過的洪水災害是如此的慘烈,在人類心靈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成為一種集體表象,伴隨著神話一代一代地流傳下來,提醒人們對自然災害保持戒懼的態度。

    國外的洪水神話,大多是表現這樣一個主題,即天帝對人類墮落的失望,洪水是對人類的懲罰,而洪水之後人類的再造,反映了對人性的反省和批判。而保留在中國漢民族古代文獻中的洪水神話,則主要把洪水看作是一種自然災害,所揭示的是與洪水抗爭、拯救生民的積極意義,看重人的智慧及鬥爭精神。在這些洪水神話中最傑出的英雄當數鯀禹父子。

    鯀為了止住人間水災,而不惜盜竊天帝的息壤,引起了天帝的震怒而被殺。他的悲慘遭遇也贏得了後人深切的同情和尊敬,如屈原作《離騷》就為他鳴不平:“鯀婞直以亡身兮,終然殀乎羽之野。”鯀由於志向未竟,死不暝目,終於破腹以生禹,新一代的治水英雄由此誕生了。

    禹繼承了鯀的遺志,開始也是採取“堙”(堵)的方法,但仍難以遏止洶湧的洪水,於是改用疏導的方法。為疏通水路,禹不辭辛勞到處控察河道、地形,據《呂氏春秋》載,他向東走到海邊,向南走到羽人裸民之鄉,向西走到三危之國,向北走到犬戎國。在治水過程中,“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疏河決江,十年未闞其家”(《屍子》孫星衍輯本捲上),“股無胈,脛無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於外”(《史記•李斯列傳》),可謂歷盡千辛萬苦。除此之外,他還要和諸多惡神展開艱苦的鬥爭,如誅殺相柳(《山海經•大荒北經》,《山海經•海外北經》)、擒服水怪無支祁(《太平廣記》卷四六七“李湯”條)等。他的精神也感動了諸多的神靈,傳說河伯獻出河圖(《屍子》孫星衍輯本卷下),伏羲幫助他丈量土地,還有一條神龍和一隻靈龜幫助他從事勞動(《拾遺記》卷二,《楚辭•天問》)。總之,瀰漫天下、禍害人間的洪水終於被大禹制服了,而一個不辭辛勞、為民除害而又充滿智慧的英雄形象在中國文化史上樹立起來。洪水神話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然作鬥爭中所積累的經驗和表現出的智慧。

    (五)夸父逐日是英雄神話的代表作,見於《山海經·海外北經》。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夸父逐日的故事展現了他堅持不懈、不屈不撓,探索自然的精神。

    (六)戰爭神話如《淮南子·天文訓》所載共工與顓頊爭帝。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

    黃帝和炎帝是活躍在中原的兩個大部族的首領,分別興起於相距不遠的姬水和姜水,他們在向東發展的過程之中發生了嚴重的衝突。

    《史記•五帝本紀》載: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鹹歸軒轅。軒猿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 其志。

    這一則神話中所言“諸侯”、“修德”等,很明顯是出於後世儒者的附會。但黃帝和炎帝在阪泉之野確實發生過一次殘酷的戰爭,《新書•益壤》稱當時的 戰場是“流血漂杵”。而黃帝居然能驅使熊、羆等猛獸參加戰鬥,為這次戰爭增添了神奇的色彩。這些猛獸可能是某些部落的圖騰,它們分別代表不同的部落跟 隨著黃帝參加戰鬥。阪泉之戰以黃帝的勝利而告終,它導致了炎黃兩大部族的融合,華夏民族由此而正式形成,並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的主要成分。這則神話實際是對一次歷史事件的記錄和解釋。

    炎黃匯合後,另一次著名的大戰是發生在黃帝和蚩尤之間:

    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 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殺蚩尤。(《山海經•大荒北經》)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霧彌三日,軍人皆惑,黃帝乃令風后法 鬥機作指南車,以別四方,遂擒蚩尤。(《太平御覽》卷十五引《志林》)

    蚩尤屬於南方的苗蠻部族,他有八十一個銅頭鐵額的兄弟,這可能是暗示他們 的軍隊已經裝備了金屬盔甲,一些文獻上提及蚩尤冶煉金屬作兵器,這與當時冶金術的發展程度是相適應的。這場戰鬥十分激烈,涉及風伯、雨師等天神,而風、雨、旱、霧等氣象也成了相互進攻的利器。這兩則神話不僅涉及古代的祈雨、止雨巫術,還涉及一些具有重要文化意義的發明,內涵較為豐富。

    黃帝正是在對內兼併和對外抗禦的兩場戰爭之中,大顯神威,確立了他作為中華民族始祖的形象。出於對中華民族始祖的愛戴,後世又把許多文化史上的發明創造,如車、陶器、井、鼎、音樂、銅鏡、鼓等,歸功於黃帝,或是黃帝的臣子。黃帝在神話中又成了一個善於發明創造的文化英雄。

    總之,神話是文學藝術的淵源。

    神話中樂觀進取的精神、不屈不撓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氣概,對後世文人及文學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神話是中國非寫實文學的源頭,想象、誇張、擬人化的表現手法成為非寫實文學的基本特質。

    神話是中國古代文學素材和文學形象的寶庫。

  • 9 # 孫彥博

    中國古代神話名篇有:

    《女禍補天》;

    《精衛填海》;

    《后羿射日》;

    《夸父逐日》;

    《嫦娥奔月》;

    《山海經》;

    《女禍造人》;

    《封神演義》;

    《西遊記》;

    《白蛇傳》。

  • 10 # 繾綣風鈴

    一、盤古開天劈地

    盤古是中國古代傳說時期中開天闢地的神,是中國歷史傳說中開天闢地的祖先,他竭盡殫精,以自己的生命演化出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為千秋萬代的後人景仰。盤古是自然大道的化身,在開天闢地的傳說中蘊含了極為豐富而深刻的文化、科學和哲學等內涵,是研究宇宙起源、創世說和人類起源的重要線索。而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獻身精神,更是人類精神的至高境界,歷來為仁人志士所效尤。千百年來,盤古文化在這片他以自己的生命所化的熱土上,流傳不息,不斷繁衍,延續古今,傳播中外,成為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五運歷年紀》這樣記載:“盤古之君,龍首蛇身,噓為風雨,吹為雷電,開目為晝,閉目為夜。死後骨節為山林,體為江海,血為淮瀆,毛髮為草木”。

    二、女媧造人

    創世女神女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古老相傳的大母神。相傳女媧以泥土仿照自己摶土造人,創造並構建人類社會;又替人類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兩性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也被傳為主職姻緣與情愛的皋禖古神。女媧是中華民族的母親,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創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顧生靈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母神。

    三、伏羲畫卦

    伏羲所畫的八卦,以“一”表示陽,以“--”表示陰,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畫開天,打開了人們理性思維的閘門,將困苦中掙扎的人們送上了幸福的彼岸,從而博得了人們永生永世的懷念和尊崇。《易·繫辭下》說:"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四、神農氏嘗百草

    神農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個石洞裡,傳說他牛頭人身。由於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勞勇敢,長大後被人們推為部落首領,因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熱的南方,稱炎族,大家就稱他為炎帝。有一次他見鳥兒銜種,由此發明了五穀農業,因為這些卓越的貢獻,大家又稱他為神農。他看到人們得病,又到都廣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園取瑤草而遇天帝贈神鞭,神農拿著這根神鞭從都廣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農嘗百草多次中毒,都多虧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嚐遍所有的草,最後因嘗斷腸草而逝世。人們為了紀念他的恩德和功績,奉他為藥王神,並建藥王廟四時祭祀。在中國的川、鄂、陝交界傳說是神農嘗百草的地方,稱為神農架山區。

    五、雷澤華胥

    "華胥氏生伏羲、女媧;伏羲、女媧生少典;少典生炎、黃二帝。"華胥因此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母,是華夏之根、民族之母。作為上古時期華胥國的傑出女首領,華胥在八千多年前,在面臨重大危機的時刻承擔起了延續氏族生存的重擔,帶領遠古先民們不斷的遊徒,足跡遍及黃河流域,創造了中國的漁獵、農耕等文化。

    六、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是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故事出自於《山海經·海外北經》。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夸父族其中一個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裡面,於是就開始逐日。他口渴的時候喝乾了黃河、渭水,準備往北邊的大湖、或大海去喝水,奔於大澤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鄧林,成為桃花園;而他的身軀化作了夸父山。

    七、西聖王母

    王母娘娘,另稱九靈太妙龜山金母、太靈九光龜臺金母、瑤池金母、西王母、金母、王母、西姥等,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掌管不死藥、罰惡、預警災厲的長生女神。在道教神話,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的崑崙山,是女仙的首領,主宰陰氣,相對於男仙之首東王公。是生育萬物的創世女神。全真教的祖師。

    許多古籍及傳說中都有關於西王母的記載。商代的《歸藏》對照西周的《周易》,可知王母擁有不死神藥。《竹書紀年》中,西王母的形象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山海經》中的形象則是:"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現多將西王母奉為婚姻、生育、保護婦女的女神,並大量出現在民間傳說、小說戲曲中。

    八、精衛填海

    《山海經》: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九、北冥鯤鵬

    《莊子·逍遙遊》: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齊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十、千年應龍

    應龍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又名飛龍,亦作黃龍,另有學者推測應龍以庚辰為名;本居於天,曾作為黃帝大將斬殺蚩尤、夸父,曾以尾畫地成江,助大禹治水,擒獲無支祁。應龍於五方主中央、五行司土,為雲雨雷霆、溝瀆河川之神,亦是天龍之神,天神太一之妃,號曰順天佑畿輔時應龍神。而應龍分有兩種,一為毛犢與羽嘉所生,生鳳凰、麒麟; 二則是龍修煉一千五百年所化,龍五百年為角龍,角龍千年為應龍。

    十一、羲和御日

    羲和,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太陽女神與制定時歷的女神。羲和的原始形態來源於遠古神話,在時代的更迭中她由最初的"日母"演變成"日御",在後來的不斷演化發展中,羲和又作為太陽神話、天文史官的代表人物,明確地承擔了文化的功能載體,並集中表現在古詩詞文化環境中的運用上。中國部分學者認為:羲和、常儀是通為一人,"羲和、常羲,亦同一人名,同一故事之變也"。 羲和也是一位日月女神。

    十二、常羲沐月

    《山海經》中,常羲又被稱為“女和月母”,因為常羲生十二月,所以稱之為“月母”,而所謂“女和”,則大概是因為她擔當著調和陰陽的重任。為什麼月神要調和陰陽?這是由中國曆法的特點所決定的。由於太陽的週而復始的公轉決定了寒暑冷暖的推移迴圈,所以要根據太陽的執行確定曆法的季節,中國傳統曆法中的節氣就是典型的節氣;另一方面,由於月相的晦朔弦望的變化十分明顯,可以據以紀日子,所以中國傳統曆法又根據月亮的執行制定月份,由此就形成了典型的陰陽合曆。

    十三、后羿射日

    后羿,又稱"夷羿",相傳是夏王朝東方族有窮氏的首領,善於射箭。當時夏王"啟"的兒子"太康"耽於遊樂田獵,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後,后羿立太康之弟仲康為夏王,實權操縱於後羿之手。但后羿只顧四出打獵,後來被親信"寒浞"所殺。神話傳說"后羿"是"嫦娥"的丈夫。后羿在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燒得草木,莊稼枯焦,后羿為了救百姓,一連射下九個太陽,從此地上氣候適宜,萬物得以生長。他又射殺死了猛獸毒蛇,為民除害。民間因而奉他為"箭神"。

    十四、嫦娥奔月

    嫦娥被逢蒙所逼,無奈之下,吃下了仙藥西王母賜給丈夫后羿的兩粒不死之藥後飛到了月宮的事情。有關恆娥的神話傳說,見於商代至戰國時的典籍《歸藏》,其中對照卦象解釋可能為夫妻,東漢高誘註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羿的妻子恆娥,因漢代人避當時皇帝劉恆的諱,之後名字改為嫦娥。

    十五、吳剛伐桂

    傳說吳剛的妻子與炎帝之孫伯陵私通,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陽神炎帝,被髮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樹。但月桂樹隨砍即合,吳剛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葉就會長回樹上,經過了這麼久,吳剛仍然沒能砍倒月桂樹。吳剛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個兒子分別變成蟾蜍、兔和蛇飛上月亮陪伴吳剛。為了幫助父親早日砍倒桂樹,玉兔便不停的把砍下的枝葉搗碎。《山海經·海內經》雲: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鍾,為樂風。

    十六、東聖王公

    東王公又稱木公、東皇公、東華帝君等東王公於漢代有記載,跟漢代的陰陽觀念有關,是代表"陽"的男神。漢代記載的東王公,可能與先秦楚地的東皇、太陽神東君等神有關。東王公在道教被認為常常在丁卯日登臺四處觀察天下修道學仙之人的情況。所以凡是得道入仙之人,都得先拜東王公.然後再拜見西王母,然後才能飛昇進入九天,再入三清境謁拜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

    十七、刑天斷首

    又稱刑天。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 刑天原是一個無名的巨人,因和黃帝爭神座,被黃帝砍掉了腦袋。"刑天"這個名字的意思就是:天者,顛也;刑者,戮也。天就是天帝,"刑天"就表示誓戮天帝以復仇。《山海經.校注》雲:"刑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葬於常羊之野。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鏚而舞。"

    十八、共工觸天

    共工,為氏族名,又稱共工氏。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中國上古奇書《列子》中記載,傳說共工素來與火神祝融不合,因"水火不相容"而發生驚天動地的大戰,最後以共工失敗而怒觸不周山。另外還有一種說法,共工氏是軒轅裔黃帝王朝時代的部落名,把共工與驩兜、三苗、鯀列入四罪。《列子·湯問》:"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之足以立四極。其後共工氏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折天柱,絕地維,故天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滿東南,故百川水潦歸焉。"

    十九、女媧補天

    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創世女神女媧是華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傳女媧摶土造人,並化生萬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媧氏,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麗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樣苗條,以致有些神話學家堅稱她根本就是蛇身。

    女媧補天的故事和女媧造人的故事一樣,都是華人家喻戶曉的。女媧時代,隨著人類的繁衍增多,社會開始動盪了。後人以兩位英靈人物,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戰,結果共工氏因為大敗而怒撞不周山為由,銜接女媧用五彩石補天等一系列轟轟烈烈的動人故事。

    二十、臾區劃五行

    臾區又作鬼容區,號大鴻。傳說上古醫家,黃帝臣,曾佐黃帝發明五行,詳論脈經,於難經究盡其義理,以為經論。

    二十一、火正祝融

    《晉書》有記載:"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祝融"。這句話明確的告訴我們祝融是夏官的官名。除了《晉書》以外《左傳》也有祝融是夏官官名的記載。《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說:"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裡面提到的木正即春官,火正即夏官,金正即秋官,水正即冬官。所以《左傳》所說的火正曰祝融,意思就是夏官的官名叫祝融。

    二十二、金正蓐收

    據《淮南子·天文篇》載“蓐收民曲尺掌管秋天,也就是說他分管的主要是秋收科藏的事,所以望河樓前有“蓐收之府”牌坊。少昊與蓐收,既是父子又是君臣,故兩座牌坊同時在西嶽廟出現。《山海經》又說∶“蓐收住在泑山”。這山南面多美玉,北面多雄黃。在山上可以望見西邊太陽落下的地方,那時的光氣乜是圓的。管太陽下去的神叫紅光,據說這就是蓐收。

    二十三、水正玄冥

    《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故有五行之官,是謂五官,實列受姓氏,封為上公,祀為貴神,木正曰句芒 ,火正曰 祝融 ,金正曰 蓐收 ,水正曰 玄冥 ,土正曰后土。

    二十四、鯀布息壤

    鯀,中國上古時期的歷史人物,黃帝的後裔、玄帝顓頊的玄孫,是夏朝開國君主大禹的父親。息壤:傳說中一種能自己生長、永不耗減的土壤。《山海經·內經》記載:“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侍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腹生禹,帝乃命禹率布土以定九州。”

    二十五、木正句芒

    句芒,或名句龍,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木神,主管樹木的發芽生長,少昊的後代,名重,為伏羲臣。太陽每天早上從扶桑上升起,神樹扶桑歸句芒管,太陽昇起的那片地方也歸句芒管。句芒在古代非常非常重要,每年春祭都有份。他的本來面目是鳥——鳥身人面,乘兩龍,後來竟一點影響也沒有了。不過我們可以在祭祀儀式和年畫中見到他:他變成了春天騎牛的牧童,頭有雙髻,手執柳鞭,亦稱芒童。

    二十六、金睛無支祁

    中國神話中的水怪,形狀像猿猴,塌鼻子,凸額頭,白頭青身,火眼金睛。他的頭頸長達百尺,力氣超過九頭大象,常在淮水興風作浪,危害百姓。大神禹治淮水時,無支祁作怪,風雷齊作,木石俱鳴。禹很惱怒,召叢集神,並且親自下達命令給神獸夔龍,擒獲了無支祁。無支祁雖被抓,但還是擊搏跳騰,誰也管束不住。於是禹用大鐵索鎖住了他的頸脖,拿金鈴穿在他的鼻子上,把他鎮壓在淮陰龜山腳下,從此淮水才平靜地流入東海。

    二十七、誅除相繇

    相繇是傳說中水神共工的部下,相繇蛇身而九首。所到之處皆被他吃的一乾二淨,並且將土地化為沼澤,這種沼澤的水有毒、無法飲用,因此相柳所到之地都變為無人區,連動物也不能生存。在共工被禹消滅之後,相柳繼續危害人間,禹數次將它擊敗,相繇被大禹殺死後,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化成了蛇。但是相柳的血卻汙染了土地,使莊稼不能生長。相柳的傳說象徵著大禹治水工作的反覆性和水災給古代人帶來的危害。

    二十八、玄鳥生契

    在遠古的黃河之濱,一隻“玄鳥”唱著歌兒從空中飛來,帶給人們無窮無盡的遐想――它是天的使者,原始部落的人們一個個對它頂禮膜拜。一個叫簡狄的女人,吞服“玄鳥”下的蛋後,懷孕生下一個兒子叫契。契,即是閼伯,就是傳說中的商之始祖。《詩經·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就是“玄鳥生商”的美麗故事。

    二十九、倉頡造字

    傳說中倉頡生有“雙瞳四目”。目有重瞳者,中國史書上記載只有八個人,虞舜、倉頡、項羽、重耳、高洋、呂光、魚俱羅。還有李煜相傳,倉頡“始作書契,以代結繩”。黃帝時是上古發明創造較多的時期,那時不僅發明了養蠶,還發明瞭舟、車、弓駑、鏡子和煮飯的鍋與甑等,在這些發明創造影響下,倉頡也決心創造出一種文字來。倉頡的字都是依照萬物的形狀造出來的。倉頡首創文字的事後來被黃帝知道了,他大為感動,乃賜倉姓。其意是“君上一人,人下一君”。

    三十、燧人鑽木取火

    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的方法。讓人們享受到光明,讓人們無須生活在黑暗中,他的事蹟是對人類最初征服火的一曲頌歌。人征服了火,火磨鍊了人,人成了星際間的萬物之靈。

    三十一、炎帝耕播

    上古時代頻繁的遷徒,繁重的勞動,先民們疲憊不堪。為了讓部落能夠休養生息、安居樂業,炎帝決心改進耕播種和種植方法。《易經·繫辭》說,神農“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禮·含文嘉》說,神農“始作耒耜,教民耕種”,都講到炎帝神農製作耕播工具------耒耜。

    三十二、蠶馬獻絲

    黃帝在戰勝蚩尤以後非常地高興,於是命令手下的樂官演奏樂曲,讓戰士們隨著音樂跳起雄壯威武的舞蹈,以此來慶祝自己的勝利。就在黃帝作樂慶功時,天上下來了一位神仙。她手裡拿了兩捆細絲。一捆顏色像金子一樣燦爛,一捆顏色像白銀一樣耀眼。女子自稱是蠶神,特地把精美的蠶絲獻給黃帝。蠶神是一個美麗的女子,惟一讓人覺得奇怪的是,她身上披著一張馬皮。這馬皮就好象長在她身上一樣,而不是穿在身上,根本不能取下來。如果蠶神把馬皮左右收攏一些,那麼馬皮就整個地將她包圍,女子就會變成一條白色的蟲,長著馬一樣的頭,人們稱為蠶。

    三十三、嫘祖始蠶

    嫘祖,一作“累祖”。傳為西陵氏之女,是傳說中的北方部落首領黃帝軒轅氏的元妃。《史記》提到黃帝娶西陵氏之女嫘祖為妻,她發明了養蠶,為“嫘祖始蠶”。

    三十四、有巢構木

    莊周說:“古者禽獸,多而入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慄,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莊子·盜蹠》韓非說:“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本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韓非子·五矗》有巢氏是傳說遠古發明巢居的人。這一傳說反映了中國原始時代由穴居而進入巢居的情況。

    三十五、隸首作數

    隸首,黃帝史官,始作算數。黃帝統一部落後,先民們整天打魚狩獵,製衣冠,造舟車,生產蒸蒸日上。物質越來越多,算帳、管帳成為每家每戶每個人經常碰到的事。開始,只好用結繩記事,刻木為號的辦法,處理日常算帳問題。隸首於是窮盡智慧,用龜殼和珍珠,發明了最早的“算盤”。

    三十六、風后指南

    風后是黃帝的第一任宰相。發明了指南車,又稱司南車,是中國古代用來指示方向的一種機械裝置。它利用差速齒輪原理,它與指南針利用地磁效應不同,它是利用齒輪傳動系統,根據車輪的轉動,由車上木人指示方向。不論車子轉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終指向南方,“車雖回運而手常指南”。

    三十七、常先制鼓

    常先發明瞭很多狩獵工具。有一次,常先捕殺了一頭野牛,把剝下的牛皮隨手搭在一個木墩上。這個木墩是空的,有一摟粗。野牛皮經過長時間暴曬後便收縮了,把空木墩裹得緊緊的。有個名叫賈齊的年輕人,無意發現一張野牛皮蒙在木墩上,手隨便拍了一拍。誰知這一拍竟發出咚咚的響聲。賈齊用勁再一拍,聲音更大。賈齊覺得好玩,便尋來兩根木棒,雙手使勁擂了起來,結果發出聲音像雷鳴一般。這時,常先趕來,問明瞭情況,才恍然大悟。原來,賈齊敲的就是他早先曬的那張野牛皮。

    三十八、伶倫造律

    倫,黃帝樂官,是發明律呂據以制樂的始祖。《呂氏春秋·古樂》有的一段記載,說伶倫模擬自然界的鳳鳥鳴聲,選擇內腔和腔壁生長勻稱的竹管,製作了十二律,暗示著“雄鳴為六”,是六個陽律,“雌鳴亦六”,是六個陰呂。《古樂》篇還記載了伶倫制樂的傳說。記載中對黃帝以前氏族社會的樂舞,只列其內容,而名之以氏族名稱;氏族社會進入父系之後,自伶倫作《咸池》起,始有專用樂名。

    三十九、嫫母磨鏡

    嫫母,中國古代傳說中黃帝的次妃,西陵氏之女,貌醜而賢德,《呂氏春秋·遇合篇》載:"嫫母執乎黃帝。黃帝曰:厲汝德而弗忘,與汝正而弗衰,雖惡何傷"。傳說嫫母是中國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另外三人是無鹽、孟光、阮氏女(阮共的女兒)。

    相傳,人類使用第一面鏡子就是嫫母發現製作。嫫母貌醜,從來不去水邊梳妝,整天勞作。有一次,彤魚氏和嫫母一起上山挖石板,嫫母發現石頭堆裡有一塊明光閃閃的石片,Sunny一照非常刺眼。取出一看,自己丑陋的面孔全照在這塊石片上。她悄悄把這塊石片藏在身上,回到黃帝宮裡乘周圍無人,又把石片取出來,發現石片的平面凹凸不平。嫫母到製作石刀、石斧的廠房,找了一塊磨石,把石片壓在上邊反覆磨擦,石片表面上全部磨平了。她用來一照,比剛才清晰多了。

    四十、共鼓鑿舟

    共鼓,黃帝賢臣,一次山洪暴發原來,有棵大樹和共鼓被洪水一直衝下山,捲進一條大河裡。他抓住這棵大樹,始終沒有放開。當他兩緩過氣來發現洪水不論怎樣上漲,這棵大樹始終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原來,這棵大樹半面子都是空的。於是靈感泉湧,鑿木為舟。

    四十一、岐伯修醫

    岐伯,中國傳說時期最有聲望的醫學家,《帝王世紀》:“(黃帝)使岐伯嘗味百草。典醫療疾,今經方、本草、之書鹹出焉”。宋代醫學校勘學家,林億等在《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表》中強調:“求民之瘼。恤民之隱者,上主之深仁,在昔黃帝之御極也。乃與岐伯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垂法以福萬世,於是雷公之倫,授業傳之,而《內經》作矣”視今傳《素問》基本上乃黃帝問,岐伯答,以闡述醫學理論,顯示了岐伯氏高深的醫學修養。中國醫學素稱“岐黃”,謂“岐黃之術”,岐伯當屬首要地位。

    四十二、鹿女降龍

    傳說黃河上游仙洞之中,有一鹿仙女,心地善良,好濟困扶危。聽聞下游黑龍潭中,潛伏一條黑龍,經常興風作浪,驚擾行人,還溯河而上傷害鹿群,鹿仙女為百姓及鹿群安危,降服黑龍為其坐騎。後邂逅唐堯,誕下丹朱後,因與黑虎仙之爭,為天地所迫隱居深山。人們感念鹿仙女功德,在南仙洞黑龍洞左旁的一個小洞窟中為鹿仙女塑像紀念,千百年來香火不絕。

    四十三、皋陶造獄

    傳說中國的第一部《獄典》就由皋陶製定,他把《獄典》刻在樹皮上,呈給大禹,禹看後覺得很好,就讓皋陶實施。《獄典》歸納了搶劫、殺人等多項犯罪的輕重,給予不同的量刑。東漢《論衡·是應》有記載,漢代衙門裡供奉皋陶像、飾獬豸圖,後被傳神話為“獄神”。

    四十四、塗山女嬌

    塗山氏,大禹之妻,傳說為九尾狐狸精。中國上古神話中,夏族的始祖神為塗山氏,夏族就是日後建立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的一個部落集團。據《淮南子》記載:"禹治洪水,鑿轘轅開,謂與塗與氏曰:"欲餉,聞鼓聲乃去。"禹跳石,誤中鼓,塗山氏往,見禹化為熊,慚而去。至嵩山腳下化為石,禹曰:"歸我子!"石破北方而啟生。"女嬌,塗山氏的女兒,禹妃子。

    四十五、彤魚石烹

    彤魚氏,黃帝妃。上古之民,皆食生食,於民不利,彤魚氏于山火過後取石板上百獸之屍而食,味甘鮮,遂取石片切肉,或烙或炒,取竹木取食,而成筷。

    四十六、軒轅黃帝

    黃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古華夏部落聯盟首領,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被尊為中華“人文初祖”。據說他是少典與附寶之子,本姓公孫,後改姬姓,故稱姬軒轅。居軒轅之丘(今河南新鄭),號軒轅氏,建都於有熊,亦稱有熊氏。也有人稱之為“帝鴻氏”。 史載黃帝因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黃帝以統一華夏部落與征服東夷、九黎族而統一中華的偉績載入史冊。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

    四十七、九黎蚩尤

    蚩尤,中國神話傳說上古時代九黎氏族部落的首領,驍勇善戰,是兵器的發明者,始祖。相傳蚩尤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氏族的首領,和炎帝同屬一個部落。他有兄弟八十一人,都有銅頭鐵額,十指十趾,個個本領非凡。黃帝戰勝炎帝后,在今河北涿鹿縣境內,展開了與蚩尤部落的戰爭——涿鹿之戰,蚩尤戰死,東夷、九黎等部族融入了炎黃部族,形成了今天中華民族的最早主體。亦有人認為,蚩尤即炎帝。

    四十八、涿鹿之戰

    涿鹿之戰,指的是距今約4600餘年前,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與東夷集團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縣一帶所進行的一場大戰。“戰爭”的目的,是雙方為了爭奪適於牧放和淺耕的中原地帶。涿鹿之戰對於古代華夏族由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四十九、麟狗盤瓠

    盤瓠,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物。傳說遠古高辛帝時,“時帝有畜狗,其毛五采,名曰盤瓠”。因戎吳將軍作亂,高辛答應誰能斬下吳將軍之首級,就能封邑賞金,把公主嫁給他。盤瓠咬下吳將軍首級而歸。後“帝不得已,乃以女配盤瓠”。盤瓠死後,“其後滋蔓,號曰蠻夷”,成為中族,大家都尊奉他們共同的祖先。這個故事在中國南方瑤、苗、黎族民族中也廣為流傳,據說那時原人民都非常虔誠地祭祠盤王。後“盤瓠”音轉為“盤古”,成為中華民族的祖先。

    五十、唐堯仁政

    堯帝名放勳,號陶唐氏,通稱帝堯或唐堯,是“五帝”(顓頊、帝嚳、堯、舜、禹)中傑出的帝王。母為陳鋒氏,名慶都,出生於伊祈(又稱依耆)部落,是帝嚳的王妃。帝嚳的長子名摯,是王后澉訾氏所生。帝嚳駕崩,摯即帝位,無德,不善理政,不久死去,堯得以即位。堯帝是黃帝的曾孫,蟜極之孫,帝嚳次子。其先,黃帝原配螺祖生長子玄囂,次子昌意,三子蟜極。玄囂和昌意因黃帝長壽而不能接位,三子蟜極自知德薄,不肯即位,故黃帝禪位於昌意之子顓頊。顓頊不忘黃帝之德,晚年又禪位於蟜極之子高辛,史稱帝嚳。帝嚳次子即堯帝。

    五十一、虞舜孝行

    相傳舜在二十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過了十年,堯向四嶽徵詢繼任人選,四嶽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幹和高尚的人格力量。

    五十二、少昊佈德

    少昊,相傳少昊是黃帝之子,是遠古時羲和部落的後裔,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同時也是東夷族的首領。中國五帝之之首,中華民族的共祖之一,從伏羲到少昊的羲和部落到皋陶、伯益的東夷部落聯盟,一直是中國早期華夏族的主幹部分,為早期華夏文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華夏文化傳承自羲和文化,羲和文化是華夏文化的主要源泉。

    五十三、帝嚳厚恩

    帝嚳,《山海經》等古籍載其名俊,號高辛氏,華夏上古時期一位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今人考證為河南商丘人,春秋戰國後,被列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即黃帝的曾孫,前承炎黃,後啟堯舜,奠定華夏根基,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五十四、大禹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十三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五十五、魑魅魍魎

    約四千多年以前,炎黃二帝爭天下,炎帝的下屬蚩尤被俘後,做了黃帝的一名隨從,後來找機會逃了。回到炎帝的身邊去,力勸炎帝重起戰事,洗雪阪泉之恥。但是,炎帝已經年邁力弱,又不忍因自己發動戰爭而讓百姓遭殃,沒有聽從蚩尤的建議。蚩尤只好去發動他的兄弟們,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澤間的魑魅魍魎等鬼怪,率領大軍,打著炎帝的旗號,向黃帝發起了挑戰。黃帝聽到蚩尤發動大軍也不禁大吃一驚,他想施以仁義感化、招降蚩尤,但蚩尤並未被感化、招降,雙方在逐鹿展開了大戰。蚩尤使用術法,擺出了毒霧陣,把黃帝的軍隊圍困起來。但是,黃帝駕著謀臣風后發明的指南車,指揮軍隊衝出了毒霧陣。蚩尤又派魑魅魍魎去作戰,黃帝則叫兵士們用牛角軍號吹出了龍的聲音,嚇跑了這些鬼怪們。

    五十六、杜康釀酒

    杜康,字仲寧,相傳是夏代人,為釀酒之祖,稱酒聖,他造的杜康酒名揚華夏。距今已有4700年左右的歷史,被譽為中國酒界鼻祖、白酒之源。相傳,杜康為了造出好酒,絕心尋找天下最好的泉水,後來他終於找到了“千里溪山最佳處,一年寒暖酒泉香”的河。杜康高興極了,釀造美酒。他釀造的酒,香噴噴,甜滋滋,味美可口。天子飲後,宣封杜康為“酒仙”。

    五十七、玄女賜書

    玄女,或稱九天娘娘、九天玄女。道教神仙之一。人頭鳥身。道教謂黃帝與蚩尤戰於涿鹿,帝不能勝,嘆於太山之阿,感於王母,乃命九天玄女下降,授帝以遁甲、兵、符、圖、策、印、劍等物,併為制燮牛鼓八十面,遂大破蚩尤而定天下。

    五十八、愚公移山

    愚公家門前有兩座大山擋著路,他決心把山平掉,另一個“聰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認為不能。愚公說:“我死了有兒子,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的,又何必擔心挖不平呢?”後因感動天帝,所以天帝命誇娥氏的兩個兒子搬走兩座山。比喻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五十九、顓頊分天澗地

    相傳,顓頊帝本姓姬,軒轅黃帝之孫,十五歲時輔佐少昊,治理九黎地區,二十歲登上帝位,是一位有文治之功的帝王。在位期間創制九州,劃定華夏諸邦版圖;建立統治機構,定婚姻,制嫁娶,排長幼;禁絕民間巫教,推行天地正道;改革甲歷,定下四季和二十四節氣,被後人推崇為“歷尊”,尊為華夏五帝之一。

    六十、姜嫄生稷

    姜嫄:中國上古人物,漢族人,周朝先祖后稷之母。姜嫄本姓姜,陝西省武功縣人,是炎帝后代有邰氏女兒,後來成為黃帝曾孫帝嚳的元妃,姜嫄踩巨人足跡而生下后稷,后稷教人務農,成為中國農耕始祖,也是周人始祖。

    編輯整理:清風劍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項羽當年被劉邦所滅中國大多數人都稱為漢族,如果項羽滅劉邦今天我們會不會是楚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