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山居士說

    中國書法的確源遠流長,從商朝的甲骨文算起,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中國的書法也經歷了篆隸楷行草五種形態的變化,直到現在還有人搞出了所謂的江湖書法或者醜書。其實也算是中國書法的一種形態吧。幾千年的書法歷史,那為啥獨獨王羲之被後人稱之為“書聖”呢?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對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一種敬仰和讚美之詞吧。

    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師從當時卓有聲譽的書法家衛夫人,從小開始練習書法,遍學先秦大小篆以及漢隸書,經過多年的臨池學書,終於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風。憑藉一貼《蘭亭序》而名流千古。他也被世人稱之為“書聖”。為啥王羲之能取得這麼高的成就呢?

    1.勤奮好學是第一要素。王羲之的勤奮是人所共知的,傳說當年他每日學書完後,就在家中後院一個水池裡洗毛筆,一段時間後竟然把整個水池都染黑了。可見其用功之深。

    2.善於觀察取法自然是其成功的第二要素。王羲之之所以能寫出《蘭亭序》這麼偉大的作品,靠的是他從生活中觀察感悟到的獨特筆法。傳說,他曾經從鵝嬉戲水面這個場景領悟到了獨特的中側鋒共同運用的筆法,難度極高,但是美不勝收。

    3.後人不斷地推崇是王羲之流傳千古的第三個要素。自王羲之後近兩千年的中國書壇,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書家直接或者間接學過王書,堪稱王羲之的徒子徒孫。我們知道一個很著名的故事,唐代的李世民曾經非常喜歡王羲之的《蘭亭序》,死後下葬時還把《蘭亭序》帶著一起埋了。

    由此,王羲之不稱“書聖”誰能稱書聖?當然,凡事都有多面性。王羲之的書法是極好的這沒有錯,但是,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才是春,我們要理性地看待。中國書壇幾千年除了王羲之還是有很多的名人,我們熟悉的張芝,鍾繇,顏真卿,歐陽詢,懷素,張旭,柳公權,趙孟頫,蘇軾,黃庭堅,孫過庭,董其昌,吳昌碩等等,一路下來,沒有幾千也有好幾百吧。

    我認為“書聖”這個名稱是對王羲之取得極高書法藝術成就的敬仰和讚美。王羲之確實是中國書法界的巨擘,千百年來的扛鼎之人,名副其實。他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此後再也無人超越過,就是他自己後來再寫也沒有超越過,當真是神來之作。

    因此,重視書法藝術的中國後人用“書聖”來尊稱王羲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也表達了對王羲之的一種尊敬和肯定。後來人也從王羲之的的作品中學到了很多繼承了很多。可以肯定的說,王羲之為中國書法藝術不斷髮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書聖”一詞就是這種審美文化的集中體現。

  • 2 # 勇搏逆流

    王羲之是一位實力派的書法大師,他的手筆與書法簡直出神入化,蕩氣迴腸,氣勢磅礴,他的作品就是靈魂與精神的完美結合,驚天動地,泣鬼神哭,是大自然最完美的表白。

  • 3 # 骨頭無畏牛刀

    不知道為什麼一提起王羲之我就會想到毛筆在紙上游動。我想可能是王羲之這個名字跟他順暢的字型風格有關。王羲之字型遊動自如在人們心中亙久不忘,是他成為書聖的原因。

  • 4 # 愉悅的楓葉Lp

    代代都有王羲之,但一代一代的疊加推崇效應使得王羲之更加神聖不可跨越,他的錯字都變成經典,甚至墨坨子都有人臨摹……

  • 5 # 長安美髯公

    總要樹立一個典型,比如焦裕祿,王常喜或者拿音樂說有鄧麗君,劉文正都是里程碑式人物學習榜樣,任何行業都有學習的榜樣,只有超越他你才能取代他名流千古

  • 6 # 郭發洪

    因為王羲之把個人的才情看作最珍視的物件,他在創作書作時專心致志,關心的是個人存在的終極意義。魏晉時代是書法藝術的門上鼎盛時期,王羲之在這時期得到藝術的灌溉,成為了古今書法藝術的一位巨匠。這時候的書法早已脫離了單純的書面文字的功用,變為傳達書家個人魅力的理想載體,這時王羲之的出現,可以說是開闢了表現個人風格的新紀元他的書法藝術則順應書體發展的趨勢,引入了時代審美意趣,在精研鍾,張書體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革。將前人在書法理論和實踐上所取得的成就加以總結,消化,吸收,創新,形成了一整套書法枝法,理論內在規律的美學藝術思想和體系。

  • 7 # 方圓居文化

    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為什麼書聖是王羲之?要說明這個問題,還得先從“聖人”一詞說起——

    聖人是人們心目中道德高尚、智慧超常的人

    縱觀中國歷史,大凡被稱謂聖人的人,不外乎有以下幾類:一是佛界的大德,比如如來、觀音等這些神通廣大、潛力無邊的仙人;二是專指孔子,大概自漢代以後“孔聖人”在中國就已經形成共識,根深蒂固了;三是古代帝王的別稱。從周朝以後,就有後世君王加封自己的老子皇帝為聖人的先例,這大概也是為了證明自己出身非凡,也為自己被其後人封為聖人做個鋪墊吧。

    由此可見,“書聖”應該是在書法領域道德高尚,智慧超常的人物,細數中國的書法大家,恐怕也只有王羲之堪稱此名。

    唐以前的書法名家,沒有超越王羲之的

    王羲之被 譽為“書聖”除了自身的書法水平以外,還與皇家的推崇有直接關係。唐太宗當時自封為“天可汗”,他十分推崇王羲之,不僅自己日日臨習《蘭亭序》,甚至死前還哀求兒子將這篇墨跡帶入棺中陪葬,可見其對王羲之的崇拜程度。

    在李世民的時代,書法得到了空前發展,在他的帶動和推進下,唐朝其實是一個全社會推崇王羲之的時代,那時出現的書法泰斗,如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禇遂良等,都是在王羲之書法體系內獨領風騷,創出自己書法風格的。其中的禇遂良也是王羲之書法的最大粉絲之一,他摹寫的《蘭亭序》目前是最好的、最接近原帖的範本。

    在這樣一個被當朝皇帝崇拜、全國文化人都學習的大環境下,王羲之想不成為“聖人”都難。

    就書法成就而論,王羲之是承前啟後的大家,其開創了“今書”的先河

    秦漢時期的書法,根本上說還是在小篆和隸書基礎上的古體書法。在漢末開始出現類似鍾繇、皇象這樣的楷書、章草書法家,但他們卻不是集大成者,也沒有那麼大的社會影響力。

    王羲之是在書法文化史上第二次隸變時期最活躍的書法大家,他在隸書向楷書和草書過渡期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在那個時期,王羲之的小楷、行草書獨樹一幟。加之王羲之當時的社會地位,他完全可以說是當時社會的書法家協會主席,在他的倡導和組織下,全國最優秀的書法家在一起喝酒娛樂,交流研習,書法在那個時代得到了長足發展,楷書和草書也成為取代篆書和隸書的“今書”。

    這個成就是劃時代的,引領這個劃時代書潮的王羲之當之無愧成為“書聖”,也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今天的書法向“藝術化”發展,更應該繼承“書聖”精神,倡揚正統書法

    王羲之是中國書法的聖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今天,書法已經不再是實用工具,取而代之的是書法的“藝術”屬性。人們學習書法,更多的是娛樂、養生層面,而專業的書法家多是追求書法藝術的多樣性。

    書法向藝術方向發展,必然會帶來美醜之爭,雅俗之論。但無論如何,中國的書法不能偏離了正宗,必須以王羲之書法為靈魂。切不能將主流文化向醜怪方向引導和發展,那樣真的會使這個三千年文化精粹走向不歸。

  • 8 # 凌霄居士

    為什麼書聖是王羲之,而不是別人?比如歐陽詢,趙孟,字也都很好,雖然稱他們為楷書四大家,但也不能和王羲之的書聖稱號相比。

    王羲之到底高在哪裡?這是很多書法愛好者最想要問的問題。我們不能盲目崇拜,得刨根問底,到底為什麼?

    先來說說王羲之的字。不管是資深書法家還是普通人都看著舒服。他的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你稍微一變動——比如加粗,或者變瘦,或者讓其結構緊湊一點,都會覺得不合適 。所謂“增一分則肥,減一分則瘦”。

    這就是王羲之的高明之處,把中國審美的“中庸”之道發揮的淋漓盡致。中庸不是指平庸,而是指恰到好處。王羲之的字,不論筆畫還是結構,都能做到恰到好處。所以他的字,你沒法改進,一改就不妥。

    沒有特點,就是王羲之字的最大優點。或者說沒有優點,就是王羲之字的最大優點。聽起來有點不通,其實你想啊,沒有優點是指全是優點,沒有敗筆。全是優點,就使得優點顯得平平了。

    所以王羲之的字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一般般,沒什麼突出的特點。但如果你臨他的帖多年,就會有體會,這人功力了不得,無出右者。而別的書法家,比如趙孟字圓筆多一些,柳宗元字剛硬無比,特點鮮明讓我們一下能記住他們,可是如果你是研究書法的,你會發現最難做到的是王羲之這種字型——不柔不剛,恰到好處。

    所以王羲之的字當之無愧是書聖這個級別的。

    說完了王羲之的字,再說一說王羲之有書聖這個稱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王羲之很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喜愛。唐太宗李世民喜愛王羲之的字甚至有點瘋狂。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親自帶領群臣臨寫王羲之的書法。就連死後,也不忘把王羲之的《蘭亭序》帶進墓裡。給了王羲之很高的評價。

    可想而知一個皇帝對一個書法家都如此的喜歡,還有比這更好的廣告嗎?放在現在,炒成書聖爺爺都有可能,當然了王羲之的字確實厲害,有資格稱為書聖。只不過唐太宗李世民是他的推手罷了,其他的書法家就沒有王羲之這麼“走運”了。書聖非王羲之莫屬。

  • 9 # 方舟漫話

    在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東晉偉大的書法家王義之,成為書法藝術璀璨的星空中最耀眼的星辰。

    王義之(303~361)出身於兩晉名門望族,七歲開始學書,師從衛夫人,十二歲看《筆論》並由其父傳授。其書法雖有家學,卻非師法一門之長,而是博採眾家所長。在繼承傳統書法藝術基礎上,王義之一變漢魏古樸書風,創造了妍美流便之體,從而達到了“貴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庚肩吾《書品》)的高度,贏得了“書聖”的美譽。

    王義之對真、行、草諸體造詣具深。他的真書勢形巧密,開闢了一種新的境界;他的草書濃纖折衷;他的行書遒媚勁健,人稱他的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王義之書法代表作,除號稱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外、還有《快雪時晴貼》、《平安貼》、《黃庭經》、《十七貼》等。另有由懷仁集字的《聖教序》。該貼跨越南北朝、隋唐兩個朝代,傾注了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懷仁三位書法大家的心血。字是王義之的,成功卻是眾人的。這在世界藝術史上,亦極為罕見。足以說明了王義之在書法藝術上的影響和貢獻。王義之書法已無真跡,現存皆為後人摹寫,這無形間也使其書法平添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王義之以畢生的精力,在書法藝術的殿堂上豎起了一座“盡善盡美”的豐碑而永遠為後世所景仰。冠以“書聖”,實至名歸。

  • 10 # 哥讀書

    在王羲之以前,人們仍然在"象"的格局裡摸索著,西晉的索靖雖然開創了隸書草寫的書體章草,可謂是隸書到草書承前啟後的人,但他的"銀鉤蠆尾"依然沒有擺脫"象"的束縛,這種追求象形的趣味直到王羲之開始才有了新的解放。

    "須得書意轉深,點畫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得其妙者,事事皆然。"(王羲之)這是王羲之對其書法的一種理解和解釋。其大意就是說自己對書法的意味有更深的理解,寫出來的每一個點畫都有一種意味,這種意味是不能夠用語言來表達的。這就是說,王羲之已經不拘泥於"物象"的具體概念,而是拋開這些具象,在書法的意味上有所追求。

    如果說"象"是物質的具體再現的話,那麼"意"則是屬於精神方面的,它是人的主觀的思想、意趣、意味的表現,這也是藝術的最終追求。"意"和"象"是一對對應關係,前者強調人的心理活動,後者則是自然物象的美。王羲之在他的書法創造活動中,拋開了物象的追求,而在書寫意境和趣味方面進行了大膽探索,形成了書法藝術的意趣之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的富豪和美國的富豪有什麼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