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百曉生

    關於民諺俗語,民間有很多,各地又因地域環境差異而說法不一,使得一些老說法只能作為一種參考借鑑,並不一定準確,還需要因地制宜,結合當地今年實際情況和氣象預測來預判三伏天和立秋相關的天氣變化和農業生產利弊!而對於題主這句農諺,下面結合所瞭解情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一、伏包秋和秋包伏的理解。從字面意思上,其實就是伏天和立秋節氣之間的關係,而這裡伏天可以指末伏。即:如果過了立秋節氣後才迎來末伏,那麼稱為“秋包伏”;反之,若是立秋節氣出現在末伏期間,那麼則稱為“伏包秋”。

    不過,末伏具體時間是從立秋節氣後的第一個庚日開始,因而意味著“伏包秋”的年份時,末伏第一天便是立秋的第一個庚日,也就是說末伏第一天與立秋節氣同一天的時候便為“伏包秋”!

    二、2020年是“秋包伏”,按理說:熱得哭。說到今年三伏天,前後經歷40天,具體時間為初伏(7月16日~7月25日,共10天)、中伏(7月26日~8月14日,共20天)、末伏(8月15日~8月24日,共10天)。而今年立秋時間為8月7日,正處於中伏期間,離末伏開始時間還有7天,故而2020年為“秋包伏”!

    至於為何說“秋包伏,熱得哭”,這主要是因為:三伏天期間,中國正經歷東南、西南季風和Sunny最強烈的時候,使得烈日炎炎,而東南和西南風會把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暖溼氣流吹到大陸上,造成一種蒸桑拿的感覺,由於中伏正值最核心時刻,因而也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悶熱潮溼的酷熱階段,而立秋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3個節氣,一般意味著一年氣溫由升轉降的轉折點,但並不意味著酷熱的立刻結束!

    所以說,今年立秋節氣處於中伏期間,自然表示立秋過後還要繼續熱上一陣子,故而“熱得哭”!雖說夏天酷熱難耐,但對於此時農作物來說,卻需要足夠光照和水分,往往更利於秋收時節大豐收!另外,過去消暑方式很簡單,效果不佳,也在一定程度上讓人家對三伏天長短會有一定恐懼,畢竟以前時間觀念以二十四節氣為主,並不清楚還需要多久才能度過酷暑時期!而現如今則不同,隨著電風扇、空調等消暑方式增強,以及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發展,使得三伏天並不那麼煎熬,因而至於今年是“秋包伏”還是“伏包秋”,已經無所謂了!(以上僅為個人見解)

  • 2 # 鄉村波比

    現在已經是炎熱三伏天了,現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開始持續高溫,而且華南、華中多地白天氣溫最高可以達到38℃。持續悶熱天氣來臨,伏天期盼有雨能夠帶給人們一絲絲涼意。而三伏天當中人們也更加關注農業,特別是很多農作物現在正處於生長階段,天氣變化對於農作物生長影響很大。

    在以前農村人們經常透過農村諺語來表達對於氣候的預測,這些都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那麼農村俗語“伏包秋涼嗖嗖,秋包伏熱得哭”,什麼意思?

    秋包伏,這裡的秋指的是立秋,而如果立秋出現在末伏到來之前。那麼就是屬於“秋包伏”的年份,反之如果是立秋處在三伏天期間,那麼就是“伏包秋”。

    農村老人常說,如果是秋包伏的年份,那麼這個三伏天就會沒那麼熱,相對氣溫比較低。而如果是“伏包秋”的年份,那麼天氣會持續很熱,熱得人們受不了。那麼我們看看今年到底是屬於哪一個年份。

    今年的三伏天時間段為:初伏:7月16-7月25日;中伏:7月26-8月14;末伏:8月15日-8月24日。而今年立秋是8月7日,即農曆六月十八。它處在三伏天的中伏階段,那麼今年就屬於“伏包秋”的年份。

    伏包秋熱得哭,根據農村的俗語,那麼今年天氣會比較熱。其實從科學角度來說,目前中國受到副熱帶高壓影響,同時多地強對流天氣頻繁。

    進入三伏天以後各地氣溫迅速升高,而且空氣中水分比較多,潮溼又炎熱的天氣混合在一起讓人感覺很難受。

    現在三伏天已經過了幾天了,相信人們也能充分感受到這種酷熱。這期間就需要做好防暑降溫工作,同時多喝水、多鍛鍊,保持一個良好的精神和姿態迎接三伏天的到來吧!

  • 3 # 悠然見東山

    還真沒想到,今天是頭伏第三天,我們膠東半島沒有迎來如同蒸爐般的高溫天氣,反而有點立秋後的涼爽愜意,這樣的氣溫剛剛好。

    單單從這幾天來看,初伏第三天,天氣涼爽,伏天如果能夠如此些許日子,也算是老天格外照顧我們了,之所以天氣不冷不熱,那是因為前幾天氣溫剛開始上升時,一場淋伏頭的大雨及時下來,把熱空氣全部給澆灌沒了。

    往年天氣總是在還沒入伏時就比較熱了,一進伏天就給人一種入了蒸籠的感覺,很少有像今年這樣涼爽的氣溫。所以如果對比現在的清涼,根據俗語來看:伏包秋涼颼颼。秋包伏熱得哭。我們分析今年立秋的話,那就應該是伏包秋涼颼颼。

    然而今年倒底是秋包伏還是伏包秋呢,我們得先弄明白什麼是秋包伏,什麼是伏包秋,得根據這些來分析到底是怎樣的立秋。

    什麼叫做秋包伏?

    一般立秋是在中伏裡,哪怕是立秋後,後面還有中伏的一段時間,以及整個末伏,天氣還是會悶熱比較長的一些日子,所以中伏立秋就叫做秋包伏,立秋之後那些伏天也是秋老虎時間段,是一種燥熱天氣,於是就有了秋包伏熱得哭這樣的俗語。

    什麼叫做伏包秋涼颼颼?

    如果立秋日期在末伏裡,也就是說立秋之後的三伏天只有末伏的幾天了,氣溫將開始逐漸涼爽下來,只不過伏包秋的時候很少,一般立秋都在中伏裡,也就是說立秋後的伏天還有不少,熱得哭是形容立秋後面對高溫人們的態度。

    今年立秋是在8月7日。今年的中伏是從7月26日數到8月14日,所以立秋在中伏,立秋到三伏天結束還有17天這麼多。因此今年屬於秋包伏,應該是熱得哭的高溫天氣。

    目前初伏天氣還很涼爽,後期立秋以後肯定會是高溫最熱天氣,我們還要面對挺長一段桑拿天氣。

  • 4 # 紀錄鄉土

    進入伏天以後在我們當地有這樣一句話老話“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炒雞蛋”其含義就是指進入伏天的飲食文化,然而問題中提到的這句“伏包秋涼颼颼,秋包伏熱得哭”那麼這句話是對天氣變化的智慧總結,那麼今年是“伏包秋”嗎?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伏天,也就是說伏天包含頭伏二伏和三伏,要說最熱的就數三伏天。

    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頭伏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然而今年的伏天和往年的伏天日期大不相同,因為按照往年的伏天日子來看,一般總天數在25天左右,但是今年由於立秋早的原因,導致立秋期間其伏天還未結束,換句話來講就是在立秋的時候還是伏天,而且透過對照萬年曆上的顯示來看,今年從進入伏天到伏天結束一共有40多天的日期。

    然而今天是七月十八日,那麼如果從今天開始算頭伏日期到三伏天結束的話,“立秋正好在第二十天”那麼剛才我們講到今年的伏天有40多天,所以透過這些現象得出今年是“伏包秋”因此我們根據這種現象可以分析出伏包秋涼颼颼,當然對於這一點想必大家也都感覺到了,今年的高溫天氣確實很少。

    往年的夏季讓人大汗淋漓,然而今年的夏季總是感覺溫度不高,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句老話的經驗總結還是有道理的,至於說秋包伏熱的哭這句話當中的“秋包伏”其實就是指立秋比較晚,因此熱天相對來說就長一些,所以才會用這句秋包伏熱的哭來形容。

  • 5 # 科技三農科普

    雖然今天剛剛是入伏後的第三天,但是因為這伏天的天氣實在是太炎熱,人們早已經開始盼望秋天的到來。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階段,熬過了三伏,涼爽的秋天也就到來。在農村中關於三伏天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下面要說到的俗語“伏包秋涼颼颼,秋包伏熱得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今年是伏包秋還是秋包伏呢?

    三伏天一般出現在小暑節氣到處暑節氣之間,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是10天的時間,而中伏在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則是20天。中伏是10天還是20天,和夏至到立秋之間出現庚日的次數有關係,如果出現4次庚日,那麼今年的中伏天數便是10天,如果出現5次庚日,中伏的天數便是20天。今年夏至到立秋之間有5個庚日,所以今年中伏便是20天,也就是說,今年的三伏天共40天。

    秋包伏涼颼颼,秋包伏熱得哭的意思是,如果立秋和進入三伏是同一天的話,那麼當年便是伏包秋,相反如果立秋和三伏不是同一天,便是秋包伏。今年立秋節氣的時間是8月7日,而進入三伏的日期是8月15日,所以今年並不是伏包秋,而是秋包伏,所以今年在立秋節氣後,天氣還會再熱一段時間後才會變得涼爽起來。

    那麼這句俗語有道理嗎?農村中關於節氣的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所以這句俗語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三伏天的計算方式和庚日有關係,末伏是從立秋後出現第一個庚日時算起,共10天的時間。末伏雖然是三伏天的尾巴,但是氣溫和中伏相比已經慢慢開始下降,所以當末伏和立秋是同一天的話,最熱的一段時間已經過去,出伏後天氣會變得更加涼爽。相反如果在立秋後一段時間再進入末伏,那麼整個立秋時還在一年之中最熱的中伏,所以立秋後天氣並不會立馬變得涼爽起來,而是要再熱一段時間。

    今年立秋的時間是8月7日,而末伏是從8月15日開始,到8月25日結束,整個立秋節氣都是在三伏天中度過,所以今年在立秋節氣後天氣會依然很熱,並不會立刻變得涼爽起來。

  • 6 # 言者青青

    “伏包秋涼颼颼,秋包伏熱得哭”是農村俗語,是老百姓在勞動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節氣預報,很準!很準!

    “伏包秋” 是指節氣立秋到來時,出現在末伏第一天。立秋這個節氣來了,伏天包圍著涼爽的秋風包不住了,被秋風沖淡了,那秋風涼颼颼地好受多了,可謂:“伏包秋涼颼颼”。

    “秋包伏” 是指節氣立秋到來的當天剛好進入末伏。這個時間是立秋後第一個庚日,只有立秋在庚日時,才會出現“秋包伏”的情況。它包含著初伏和中伏(此時中伏延長了10天)。天,熱上加熱!真可謂:“秋包伏熱得哭”。

    今年是“伏包秋”嗎?不是,而是“秋包伏”。為什麼這麼說呢?

    伏天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這“三伏”每伏10天。中伏是初中末“三伏”中最熱的10天。而今年的中伏卻延長了10天。為什麼?因為中伏從夏至日到立秋日之間,有了5個庚日。也就是說,今年的中伏在原本10天的基礎上,又加了一“伏”,變成了20天!

    人,在最熱的中伏遇到剛剛到來的與初伏重疊的中伏,再延長10天,加上秋天酷熱的Sunny,怎麼可能不“熱得哭”呢?顯然,這是“伏包秋”與“秋包伏”兩幅不同情景的畫面。一個是“伏包秋涼颼颼”,一個是“秋包伏熱得哭”。

    綜上所述,立秋出現在中伏還是末伏第一天是關鍵。如果立秋節氣出現在一年之中最熱的中伏,似“秋老虎”,那麼,這就意味著立秋後天氣還會再酷熱一段時間;如果立秋在末伏的第一天,那麼,這就意味著立秋後的天氣會立馬變得涼爽起來了。

    今年立秋時間是8月7日,正好是中伏。那麼,立秋7天之後才能結束中伏進入末伏,然後,再經過10天的時間,三伏天才能結束,所以今年註定是“秋包伏熱得哭”。

  • 7 # 鄉巴佬話三農

    在我們農村有句老話,叫做:“伏包秋涼颼颼,秋包伏熱得哭”;現在已經進入了初伏,很多人都想知道,今年到底是伏包秋,還是秋包伏。

    其實要想判斷這樣的情況,非常簡單,我們首先需要知道伏包秋,以及秋包伏到底是什麼意思。然後根據今年的伏天和立秋日期,看下立秋有沒有在末伏天,這樣就能夠判斷到底是伏包秋,還是秋包伏了。

    一、什麼是伏包秋、秋包伏

    伏包秋是指,立秋的日期處於末伏中,因為末伏屬於三伏中的最後一伏天。在立秋以後,氣溫也就會慢慢的將下來,畢竟伏天已經接近了尾聲,所以人們才說“伏包秋涼颼颼”。

    秋包伏是指,立秋的日期正好處於中伏階段,在這樣情況下,即便已經立秋,氣溫也不會隨著立秋而將下來。

    因為在中伏之後,還有一個末伏存在,末伏也稱為三伏天;這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所以這樣的情況,很多地方也叫它“秋老虎”。

    二、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

    今年從7月16號入伏,一直到8月24號,整個伏天才算結束。也就意味著,我們將要被炙烤長達一個多月。

    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請大家出門帶上椒鹽、孜然和辣椒粉,準備隨時應對被烤熟的自己和同伴。今年的伏天時間表如下,請各位準備迎接酷熱: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7月16日(農曆5月26)-7月25日(農曆6月初5)

    中伏:7月26日(農曆6月初6)-8月14日(農曆6月25)

    末伏:8月15日(農曆6月26)-8月24日(農曆7月初6)

    立秋時間:8月7號(農曆6月18)

    三、今年“秋包伏”註定熱得哭

    今年的夏天才剛剛開始,可能我們大家都已經感受到了秋天的氣息。不僅傳說中的高溫天氣沒有出現,反而氣溫還有所下降。相比往年天氣預報,地圖一片飄紅的景象,今年是一片藍色。

    最近因為有很多地方都普降暴雨,使得全國的氣溫都呈現出,非常涼爽的溫度。在入伏以來,不僅沒有出現高溫天氣,還反倒讓我們有了一種秋天來臨的感覺。

    如果你以為今年的夏天,都會這麼涼爽,那就大錯特錯了。在我個人看來,這樣的涼爽是暫時的;隨著降雨天氣的結束,高溫勢必會捲土重來,然後將之前所欠缺的溫度給補回來。

    我之所以會這麼說,都是根據了“伏包秋涼颼颼,秋包伏熱得哭。”這句老話。透過上面的三伏天時間,以及立秋的時間,可以清晰的看出立秋的那天,正好處於二伏天中期。

    而距離三伏天也還有一星期的時間,所以今年即便是立秋,也不會迎來涼爽的氣溫,秋老虎將會持續到三伏天結束,溫度也才會慢慢的降下來。

    所以綜合上面的情況看來,今年立秋之後,有一隻“秋老虎”在等著我們。小夥伴們,千萬不要被眼前的涼爽給麻痺了,還是要做好持續備戰高溫天氣的準備哦!

  • 8 # 樹德漢碩

    伏包秋涼颼颼,秋包伏熱得哭。涼颼颼,熱得哭好理解,什麼是伏包秋,秋包伏,有的人就不理解了。這是說末伏與立秋的關係。

    夏至三庚數頭伏,伏有三伏,頭伏,中伏,末伏,伏是一年中最炎熱時期,頭伏一般在小暑後,中伏在大暑前後。立秋見庚算末伏。頭伏十天,末伏十天,中伏卻不固定,有十天的,有二十天的。如今年頭伏是從五月廿六庚申日起算,到六月初六第四個庚日即庚午日就算入中伏了,到六月十六第五個庚日,即庚辰日,還未交立秋,所以不能算是末伏,再到六月廿六第六庚日,即庚寅日,此時已交立秋,是秋後頭庚,這日才算進入到末伏,末伏到七月初七第七個庚日,即庚子日結束,這樣中伏就有二十天,三伏共四十天。凡過了立秋一天以上才迎來末伏的是秋包伏,秋包伏的特點是中伏有二十天,末伏在立秋後一天以上,即立秋時還處在中伏裡面。伏包秋,就是末伏與立秋同在一日,即立秋日遇庚日就是,其特點是末伏巧遇立秋逢庚日,中伏僅有十天,三伏天數相等,各十天。秋包伏,伏包秋,是正好相反的。秋包伏,是立秋包在中伏裡,伏包秋,是末伏包在立秋這一天裡。

    伏包秋涼颼颼 ,秋包伏熱得哭。這一說法,可準可不準。伏熱是肯定的,涼就要有雨水解,下雨多,熱就變涼,雨少,就熱上熱,這涼熱與下雨多少有關。各地下雨多少又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涼熱也就不同,不同地就有不同涼熱了。這說法是不十分靈驗的。舊時人會以伏與立秋關係說事,是憑經驗而斷的,經驗也靠不住的時候。

  • 9 # 科技農場

    農村俗語:伏包秋涼颼颼,秋包伏熱得哭,今年是“伏包秋”嗎?

    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步入了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氣,到了這三伏天,酷暑難耐,大家最關心的自然也是什麼時候才能涼快下來。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伏包秋涼颼颼,秋包伏熱得哭”,這句話講的其實就是三伏天的氣溫問題,那麼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伏包秋”和“秋包伏”是什麼意思

    秋包伏指的是立秋在中伏,立秋包著末伏,為秋包伏,此種情況十有八九;

    伏包秋則非常少見了,指的是立秋當天也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包著立秋,為伏包秋,此種情況十分少見,平均十年才會出現一次。

    為什麼會出現如此極端的情況呢?主要和數伏的方法有關係,俗話講:“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過後的第三個庚日是頭伏的第一天,頭伏總計十天;立秋過後的第一個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總計十天;而中伏則要看頭伏和末伏中間有多少天了,有時是十天,有時是二十天,時間不固定,今年中伏就有二十天。

    上面的“庚”指的是庚日,是干支紀年法中出現的,老祖宗把10天干和12地支依次排列組合,形成了干支紀年法。這“庚”就是10天干之中的第七位,10天干分別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所以“庚日”每10天一輪迴,立秋正好和“庚日”重疊的機率也就是十分之一,所以平均每10年才會遇到一次“秋包伏”。

    在這裡小編多說一句,是關於數伏演算法的,夏至與立秋節氣之間有45天,而庚日每10天一輪迴,相除以後正好餘5,所以中伏10天或是20天的機率是相同的,都是二分之一,也就是說有一半的年份三伏天有30天,一半的年份三伏天有40天。

    “伏包秋涼颼颼,秋包伏熱得哭”

    知道了伏包秋和秋包伏的區別,這句話就容易理解的多了,意思就是伏包秋的情況下,立秋以後天氣會慢慢變得比較涼爽,涼颼颼的;反之,如果是秋包伏的情況下則還會熱一段時間。

    2020年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7月16日(農曆5月26)-7月25日(農曆6月初5)

    中伏:7月26日(農曆6月初6)-8月14日(農曆6月25)

    末伏:8月15日(農曆6月26)-8月24日(農曆7月初6)

    立秋時間:8月7號(農曆6月18)

    很明顯今年屬於秋包伏,而且今年的三伏天有四十天,屬於長伏,所以按照這句俗語來講的話,今年的天氣應該是“熱的哭”。

    那麼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呢?

    這句話還真有一定的道理,農村老人們經常講“秋老虎”,說的就是這立秋以後大部分的年份都是會熱一段時間的,也是最難熬的,所以被稱為秋老虎。而“伏包秋”的年份理論上來講確實是最涼快的。

    因為出現伏包秋的年份三伏天必然是30天(庚日出現在立秋當天,向前推導,三伏天必然只有30天);

    而且伏包秋的年份,立秋以後的伏天時間是最短的,只有10天,(末伏的時間是根據立秋後第一個庚日算起,除了伏包秋這種庚日和立秋重疊的年份,其他年份立秋後的伏天必然超過10天)。

    所以說,三伏天只有30天,立秋以後的伏天天數最少,這樣的年份理論上也是最涼爽的。

    結語:這句話到底準確與否,其實真的說不準,因為各地區的天氣變化莫測,氣候不一,只能說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完全準確肯定是不現實的。

  • 10 # 平安是福152552271

    一般情況下都是末伏在立秋之後,俗稱“秋包伏”,在立秋之後還有十八九天在伏裡熱得時間會長一些,所以說:“秋包伏,熱得哭”。如立秋那天正好是末伏,也是說立秋跟末伏是同一天,則為“伏包秋”。

    今年的未伏在立秋之後,立秋是農曆的六月十八,立秋之後還有18天的伏天,看來真的是要“熱得哭”了。

    讓我們看看今年的三伏時間:

    初伏2020年7月16日__2020年7月25日,共10天,

    中伏2020年7月26日__2020年8月14日,共20天,

    末伏2020年8月15日__2020年8月24日,共10天。

    想必2020年又是一個高溫年,立秋之後天氣才是真正的熱,由此可見,今年不是“伏包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您至今為止所做的工作與奮鬥,是否對得上您所擁有的智慧和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