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迦祥時空
-
2 # 晴月浩新雪
第一,客觀指標比主觀指標更準確。比如詢問病人的病情,即便發病部位、病因和病情完全一樣,每個病人對疼痛和病症的主觀感受也是不同的。所以,在透過主觀指標有初步判斷縮小範圍後用客觀指標具體驗證和排除一些罕見病、減少誤診率,還是比較合理的。
第二,在媒體煽動醫患對立製造醫患關係緊張局面的今天,無論醫院還是醫生為了保護自己和加強管理,都得嚴格要求診療過程更加標準化、客觀化、資料化,以便留下足夠的客觀證據來證明醫療服務中沒有醫療過失。所以,這也就相當於少數醫鬧和不良媒體訛了錢、賺了錢,最後卻是廣大患者要掏腰包買單。可惜,即便這樣也堵不住別有用心的謠言傳播,只能稍微緩解醫療監管的壓力、在專業上自證清白罷了。
第三,盈利和成本因素。其實血常規這類普通化驗對醫院來說應該沒有多少利潤空間,人工、場地、裝置、耗材、資訊整合都算起來的話,醫院不倒貼錢就不錯了。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那些大型檢查裝置。國內分級診療制度實施不成功,很多醫院間存在裝置重複投資、資源浪費、檢查結果互不承認等問題。可是普通醫院採購一臺這樣的裝置的費用是天文數字,再考慮到維護費,如果沒有足夠的病人做檢查,估計連裝置成本都賺不回來。所以,一些規模小、病人不算很多的醫院就動起了歪腦筋(當然無法無天的民營醫院可能就更離譜了)。而一般大型綜合醫院就要稍微好一些,因為就診病人多、檢查要排長隊,成本、盈利的壓力相對要小很多。
第四,即便有上述情況存在,也並不是所有醫生都但凡開處方前都必須先做檢查。病情穩定的慢性病定期複診開藥、症狀比較輕的普通感冒等等,正規醫院的醫生一般是不會要求你做什麼檢查的。
總體而言,建議患者儘量去管理較好的大型正規醫院就診,相對來說這類問題要好很多。如果懷疑有過度醫療,可以去監管部門投訴。如果屬實,醫院和醫生都是要擔責任的。過度醫療不僅僅是檢查,包括不必要的輸液(特別一些雜牌醫院動不動上激素)、不必要的用藥(不對症藥品的濫用)甚至不必要的手術。此外,患者朋友還要留意住院期間,有的黑心醫院會虛報耗材和藥品數量等。碰到這種情況,掌握確切證據後,不要手軟更不要私了,直接上告到監管部門。
-
3 # 第十四使徒-ZEREL
這是一個智障的問題。
過度醫療一直都是患者的感覺。對於患者而言,不花錢哪怕做兩百個專案的檢查他也只會覺得醫生貼心。如果花錢很高哪怕一個,他都會覺得醫生過度治療。
這種說法完全是被慣出來的。
-
4 # zcsm
每個行業都是這樣的一開始都是沒有規範,但是隨著行業競爭和技術進步很多規範也就確定下來。像醫療方面就是叫做指南,指南上面都寫了什麼檢查是有證據表明有用是哪類推薦,最好的就是I類證據,A類推薦,即有很多臨床試驗證實有益並強烈推薦。有的檢查是基礎檢查也是必須做的,有的是有針對性性檢查是強烈建議做的,有的檢查對疾病診斷和治療獲益不大的那就得看醫院和醫生了,一般私營的會喜歡往大的貴的做公立相對好一點。比較糾結的就是病情屬於臨界情況,檢查和治療屬於可做可不做這個很多要看醫生的臨床經驗和患者的意願。還有有的檢查隨著儀器的進步,以前不建議做的現在也是可以做的,比如肺癌超聲不如CT,但是纖支鏡下的超聲現在對於肺癌的淋巴活檢就非常有益處。
回覆列表
西醫藉助現代儀器,的確很仔細,各種資料,但是也存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因為西醫不可能全面到各個細節,也不能進行全面的分析。這就造成了過度醫療的問題。老西醫就可以做一些比較全面的分析。
特別是現在醫院為了利潤,本來只是一個感冒,非要做各種檢查,造成了患者的意外花費。有的甚至承受不起。對於這種問題,建議成立由公眾選舉的比較公立的醫療諮詢或者信訪類的系統,對於認為不合理的,可以去諮詢或者上訴,然後去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