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上善若水W

    曹魏集團內部的構成相對於蜀漢、東吳而言要複雜的多,同僚關係也千變萬化。這裡選取自身所關注的張遼進行舉例,從中亦可管中窺豹,從個案來透視曹魏的用人理念。張遼為何沒有成為曹魏軍事集團的核心?

    首先,張遼身世及早期經歷問題造成的原因。

    張遼出身於幷州沒落富戶,幽並之地漢代離中原較遠,民風剽悍,多輕俠。對中原儒家文化的學習和了解並不多,因此中原地區士人士族對於幽並之人是有一種輕視的態度的。此外東漢末雖然禮制殘破,但對於人的品質要求仍是很高的,張遼先後從屬丁原、董卓、呂布,後又投降曹操,這難免會為曹操手下士人士族輕視。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張遼與李典的矛盾還緣於呂布兗州攻伐時對於李氏家族的侵略(李典伯父李乾不配合呂布而為呂布部下薛蘭、李封所害,張遼時屬呂布,因而兗州豪族和幷州集團有著矛盾,按:張遼屬幷州集團相對獨立一支,幷州集團與李氏之矛盾是否牽涉張遼私以為還有待討論),不過,個人認為這只是一個原因,不能夠佔到特別重要的地位。

    綜上所述,張遼的出身是不好的,可以說是微寒加上政治站隊錯誤,必然不受到曹營世家大族和士人的見待。這就可以初步解釋好儒的李典和文官武周為何會與其不睦。其次是張遼的能力問題。一個出身不好的降將,本應該低頭做事,而不多過問和提出自己的想法。而張遼是具有很獨到眼光和敏銳性的優秀將領,因而他總能夠提出一定的想法和觀點。如三公山勸降、征討二袁時提醒曹操防範劉表等,這都發生在張遼降後不久。作為資歷派自然感覺張遼有一種喧賓奪主的感覺。

    其二, 從特殊性上分析。

    張遼豪邁(斬蹋頓可看出,合肥之戰的戰鬥細節)而李典儒雅,性格完全不一樣。而武周為護軍,主要是監督和管理,對於一直有自己想法的將領卻實會感到不好管理和駕馭。張遼其實早就進入了魏國核心班子了,不然也不可能列入到五良將中。只不過張遼沒有能進入到最核心的決策層、統帥層而已。

    而決策、統帥層,要進入這一級別,最重要的不是戰功,而是是否屬於領導心腹,而不是像其他帖子所說的“是否姓曹或夏侯”。像于禁,一直是曹操御用愛將,自曹操入主兗州時就跟隨曹操,且忠心耿耿,能力非凡。所以能在後期獲得假節鉞的最高殊榮,地位比曹仁、夏侯淵、曹洪等還高。

    而張遼,歸降曹操的時候就已經晚了。一個蘿蔔一個坑,于禁佔了,張遼自然上不了最核心的統帥層了。要不是于禁半途打敗戰投降被俘虜了,張遼也做不上五將合傳的第一位。

    到了曹丕時期後,張遼就更沒機會了。曹丕是太子,太子就有太子黨。曹丕一上臺,他的親信屬官以及親朋好友就分分上臺了。除了假節鉞的滿寵算是先朝老臣外,其他在曹丕時期新增假節與假節鉞的將領,均是曹丕的親朋好友(如夏侯尚),或者是曹丕的太子府屬官(如司馬懿陳群)。這種情況下,張遼遠在揚州,長期帶兵在外,根本沒機會結交太子,自然無法更進一步了。

    但另一方面,張遼的官職只是平調為前將軍,在伐吳作戰中還是受曹休的統屬,這固然有張遼重病的關係,但也說明曹丕在官職和實際上權力上仍然不敢放的太多(升官時候張遼還沒病),即便張遼是他偶像,他還是遵循了他爸的那一套玩法。也就是,要錢有錢,要名有名,但既然不是曹家的親信,那始終不能進入實權管理層。

  • 2 # 大賤天君

    當關羽北伐威震華夏之際,曹操第一時間嚇的想要遷都,而他冷靜下來之後,立刻調動他最信賴的張遼前來支援。

    雖然張遼還沒到來,曹魏就取得了勝利,但這大概也可以看出,張遼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 3 # 總豬大哥

    很簡單,要成為軍事核心,要符合以下條件。1,特別能打仗。2,曹家人,或者夏侯家族。3,特別擁護皇帝。張遼因為不是曹家人,自然排除在外。

  • 4 # 愛看影視的小哥

    首先張遼一開始跟隨丁原,隨後效命於董卓,在呂布殺死董卓後,又跟隨呂布,在呂布集團裡恪守盡職,擔任著重要角色,最終呂布兵敗被曹操所殺,跟隨了曹操。1、首先張遼屬於降將,即使軍功再大,能力再強,最多許他很多賞賜和爵位,不會讓他在核心位置任職的。

    2、張遼不是夏侯家,曹家的人,不屬於曹操核心統治集團,同時也不是當時名士或者世族大家,畢竟但是還是世族大家的天下,曹操一開始起兵都是靠這些人的。縱看曹操統治地區一些重要職位以及一州之主,都是以夏侯家曹家來擔任的,或者是一些名士文人,不會是張遼徐晃于禁這五子良將的。

    3、曹操以及後面的曹丕等魏國皇帝,掌握本國軍政大權的,都是曹家人或者是夏侯家的人,他們更相信自己家的人,永遠在提防別人。

  • 5 # 關於一個大洋芋

    我認為張遼已經是曹魏軍團的核心之一了,怎麼說呢,曹魏後期分為四大軍區,四個軍區司令其中一個就是張遼。于禁有假節,這個是其它人比不了的

  • 6 # 6別無選擇6

    曹魏的武將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外圍宗室,比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這些人,第二種是比較早就追隨曹操,而且是帶資入股的,比如許褚典韋李典,這些人都是地方豪強,投奔曹操的時候都是帶著一些人馬的,第三種是降將,也就是曹操在歷次消滅其他人的過程中招降納叛收羅來的,比如張遼徐晃張郃這些人。

    這三種類型所能夠得到的信任也是依次下降的,外圍宗室去最受信任的,獨自領兵獨當方面的基本上都是這些人,其次是比較早就帶資入股投靠曹操的,最後才是那些降將。至於從普通士兵升上來的將領,幾乎不存在。像王平姜維黃忠魏延這種人,在曹魏陣營基本上得不到什麼機會。

    當迫不得已需要用降將來獨當方面的時候,曹魏採用的辦法一般有兩個,第一個是用文官監軍,進行牽制,要麼是提前給他安排一個更值得信任的人打下手。比如張遼在鎮守合肥的時候,他手下的兩個副將李典和樂進一直和他關係不和,但是卻仍然安排在一起,這就是明顯的防範張遼的意思。

    第二個辦法則是儘可能的讓外圍宗室的大將們充當戰區最高負責人,比如夏侯淵在關中的時候,張郃就是他的手下。夏侯淵被黃忠斬殺後,張郃也不是自己站出來接替,而是當時還是文官的郭淮站出來說服其他人,擁戴張郃暫時領軍的。而且,很快曹操自己就來了,張郃也不獨立領兵了,後來又是曹真個司馬懿先後充當張郃的上司。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在關中和淮南,荊州三個方向上領兵的大將分別是曹真,夏侯尚和曹休,張遼張郃徐晃他們依然沒有什麼機會獨當方面,也還是外宗室大將的手下幹活。甚至見蔣濟逗得到了護諸將的機會,久經考驗的降將們依然沒有得到信任。

    曹睿時期,由於曹魏宗室個二代們中間出現了一個短期的人才斷層,曹真曹休又死的太早,所以曹睿迫不得已才啟用了司馬懿開領兵。但在曹睿臨死時安排後事的時候,考慮的第一個輔政大臣名單就是一個典型的二代共和的局面,其中除了曹爽,還有秦朗等人,但都是外圍宗室二代。到曹爽專權時期,更是二代們集體上位,其他的普通人劉很少能有什麼機會了。

  • 7 # 百代千秋史

    這反映出了曹魏集團令人無奈而殘酷的真相:因為他既不姓“曹”,也不姓“夏侯”。如果用今天的語言講就是:名將張遼,因為血統的原因,只能做享有很高榮譽、但無法分得股權的高階經理人。

    我很理解為什麼這麼問,因為以張遼的功績、威望和人格品質,是足以進入到那個核心的。而與形成鮮明對比的,與他同時或相繼之後,那些位列大司馬和大將軍進入核心的,無論哪個方面跟他相比都相形見絀。可這就是來自歷史的嘲諷!以此為折射,我們也可以看清古代中國很長一段時間內權力遊戲的規則。

    首先,我們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軍事集團的核心,相當於“天下兵馬大元帥”或“武裝部隊總司令”。所問的“曹魏軍事集團的核心”,指的應該就是擔任這個職位,享有總管軍事力量的權力。據洪飴孫《三國職官表》(《後漢書三國志補表三十種》,中華書局,1987)考證:“魏大司馬上公一人,第一品,掌武事。…黃初二年始置,位在三司上。魏大將軍上公一人,第一品,掌征伐背叛。魏國在三公之上另設大司馬,為上公,第一品,位在大將軍之上,一般由大將軍升遷而來。具體到曹魏,所謂進入“軍事集團的核心”,就是大司馬和大將軍。很可惜,這兩個職位真沒有張遼什麼事。因為在曹魏,據洪飴孫《三國職官表》考證:“(大司馬)前後居是官者三人——曹仁、曹休、曹真。(大將軍)前後居是官者八人——夏侯惇、曹仁、曹真、司馬懿、燕王宇、曹爽、司馬師、司馬昭。”

    那張遼的職務呢?張遼(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古今六十四名將之一。他歷任:歷任官職:郡吏,騎都尉,北地太守,魯相,中郎將,裨將軍,行中堅將軍,蕩寇將軍,徵東將軍,前將軍。後面的“將軍”,都是有具體的軍事行動,得到魏王(當然是指曹操了)和之後的皇帝的詔命和上級(即“大將軍”)的授權,才享有調動兵馬和指揮作戰的權力。

    對於張遼這樣的名將而言,即便不以今天的標準,以當時人的眼光和當事人:他自己的感受而言,是多少有些無奈和尷尬的。

    其次,有些尷尬的職業生涯:有功有品行,卻不得其位。

    加入曹操陣營後,張遼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勸降昌豨、從攻袁氏、擊破烏桓、智平叛亂、平定陳(蘭)梅(成)叛亂和守衛合肥等等戰功,如曹操所評價的:“武力既弘,計略周備”。同時,個人品質俱佳,堪稱楷模。勇往直前、張遼止啼、公私分明和顧全大局等等典故和成語都出自他身上。然而即便如此,他還是未能獲得掌管兵馬的權力。他53歲就早早病逝,也許是心病。

    再次,有些尷尬地職業生涯:有榮有尊位,卻不享其權。

    在曹魏陣營,張遼備受尊崇、備享榮譽。從攻袁氏之後,曹操親自出城迎接,邀請他同乘一輛車,並且封侯。守衛合肥大勝孫權之後,“太祖大壯遼”。引軍救援曹仁時,曹操乘車出來慰勞。曹丕對他更是尊崇,除了再次封侯(晉陽侯)、增邑千戶外,更是賜輿車予其母、並派兵馬送其家人至軍營。張遼病了,曹丕遣侍中劉曄帶著太醫審視其疾,並令虎賁衛士們往來傳病況;病逝之後,曹丕為之流涕,諡曰剛侯,並子承其爵。並且張遼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然而與之形成反差的是,他始終未進封大將軍,離大司馬之位更是遙遠。

    最後,以“張遼”的尷尬為切入點,窺見曹魏集團的權力遊戲規則。

    張遼有輝煌的職業生涯,有堪稱楷模的品行並且備享尊崇和榮譽,但沒有進入軍事集團的核心,除了他的血統以外,還和曹魏集團的人事路線、用人制度和原則相關。

    曹操的人事路線是“唯才是舉”,曾多次頒佈唯才是舉令。所以無論張遼之前有過什麼經歷,哪怕曾經敵對,只要表現出能力和素質,依然被重用、封侯、鎮守一方。然而他因血統,存在天然的天花板無法進入核心。

    曹丕的用人制度就是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又稱九品官人法,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官吏選拔制度。220年,曹丕用陳群建議,立九品官人之法。它的主要內容是,在各州郡選擇賢有識見、有名望,善識別人才的官員任“中正”,查訪評定州郡人士,將他們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為授官的依據。而究其實是曹丕與世族大家利益相互妥協的產物。很可惜,張遼來自北方邊陲的馬邑,並非大族豪強,自然難居上品。

    再進一步說,這透視了曹魏集團的權力遊戲規則,那就是繞不開、鬥不過的世族豪強。曹丕之所以能受禪稱帝,是因為得到了北方世族大家的支援;曹魏之所以亡於司馬氏,是因為司馬氏本身就是世族大家,取而代之、豪族直接上位而已。

    總之,可惜了張遼,縱使天縱其軍事之才,即便逢亂世、有施展拳腳的大舞臺,但非世族大家出身,註定無法進入軍事集團的核心。穿越歷史的迷霧,那是一個出身決定前途的時代,既不光榮也不進步。

  • 8 # 凝沙學史

    三國時期,張遼在呂布死後,加入了曹操陣營,此後,張遼勸降昌豨,攻袁氏,斬蹋頓,擊破烏桓,平定新軍叛亂,大戰合肥,威震東吳,併成為五子良將之首,是曹魏陣營中重要將領之一。

    在曹魏陣營中,雖然,張遼戰功如此顯赫,但是,張遼卻一直被邊緣化,並長期處於東吳前線作戰。

    為何張遼沒有進入曹魏軍事集團的核心呢?所謂核心就是能影響決策的人,成為這樣的人物,不僅僅需要戰功,往往關係,信任和機遇更加重要。

    首先,張遼既不姓曹,也不姓夏侯,關係上不如曹氏或夏侯氏,受到了看不見的排斥。曹操並非出生門閥士族,所以對士族自然不信任,因此,曹操在曹魏陣營任用了大量親戚,用以對抗士族。於是,曹氏的曹仁,曹洪等將領和夏侯氏的夏侯淵,夏侯惇等將領,自然排在了曹魏陣營的第一梯隊,張遼只能排在了第二梯隊。

    其次,曹操對投降過來的張遼並未完全信任

    當年,曹操安排張遼守合肥,先帶走大部分軍隊,然後給了毫無作用的錦囊妙計,最後,派了樂進,和張遼有仇的李典一起守合肥,這一切安排,明顯是曹操不信任張遼。

    最後,張遼生不逢時,在曹魏陣營中,一直沒有遇到好機會,無法擠進曹魏核心。

    在張遼投奔曹魏之前,曹操已經有了御用愛將於禁。于禁在兗州時就開始跟隨曹操,不但忠心耿耿,而且能力不錯,深受曹操信任。因此,張遼歸降曹操的時候,已經沒有機會,于禁佔了先機,張遼自然而然排在了于禁之後,根本上不了曹操的核心名單。

    曹丕上臺後,張遼更加沒機會。因為曹丕有一大批親信,即太子黨,曹丕一上臺,曹丕的太子黨也紛紛上位,如夏侯尚,司馬懿,陳群等。而張遼遠在對抗東吳的一線揚州,由於長期在外打仗,根本沒機會結交曹丕。

    總而言之,張遼在曹魏陣營中,拼關係比不過曹氏和夏侯氏,因半路投降未被完全信任,甚至地位比不過於禁,與曹丕又無交集,因此,張遼一直處在邊緣,無法成為曹魏集團核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王者連跪,如何調整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