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會哆來咪

    大年初一,在內蒙西部地區部分旗縣有一種民俗,稱為“把齋”。所謂把齋,就是大年初一要戒葷,轉而吃素。其實這也算是一種迷信,因為誤吃葷了要喝泔水,從某個意義而言,這雖然是一種比較落後的迷信,卻也在無形中為身體健康出了一份力。在春節的大魚大肉中,我們的胃都有些超負荷運轉了,而那些油膩的東西更是難以消化,透過吃素不僅可以調節我們胃的運動,更是在大魚大肉中的一股小清新。

  • 2 # 小小紫菀

    這是莊氏後人的習俗。

    相傳古代,有個姓莊的,是個有名的屠夫,人們稱他為“莊屠”。莊屠的刀工非常歷害,你要稱一斤肉,他一刀下去,不多不少正好一斤。有一天,來了一個尋龍先生(陰陽師的別稱),說要買一斤肉,莊屠一刀下去砍下一塊肉遞給尋龍先生,對方見他沒過秤,就問,你怎麼不稱一稱?莊屠說,我莊屠賣豬肉從不帶秤,要是少了斤兩,我補你一頭豬。尋龍先生這才知道原來他就是有名的莊屠,於是他便在一邊等莊屠賣完肉後,到他家吃晚飯。席間,尋龍先生問莊屠祖上可葬下墳墓,莊屠說,三餐難度,墳地都沒尋,更是沒錢建墳墓。尋龍先生說,那沒關係,我教你一個地方,你只要把金瓶甕埋在地裡頭就可,得了此地,明天正月初一你出村時遇到的第一個女子便是你的妻,日後家道更是興旺。莊屠半信半疑,便也按尋龍先生意思做了。 第二年的正月初一,莊屠途經一尼姑庵,被一尼姑從門裡潑出來的盆水淋了個落湯雞。正月初一被人潑了一身水,是極不利的,正要發怒,突然想起尋龍先生的話來,雖然此人是我出村後遇到的第一個女人,但此地卻是尼姑庵呀,先不理會這麼多,進去評個理再說,正這般想著,住持出來了,得知莊屠被庵中的尼姑潑了水後,便喚出倒水的尼姑來,莊屠見此尼姑生得端莊秀麗,不免將尋龍先生的話說與住持聽。住持一時為難,便問那個潑水的尼姑,此尼早時也是迫於家中無親才出家,莊屠為人忠厚她也早有耳聞,正月初一潑了人家的水,又聽了莊屠的一番話,便生了返俗之念,但是出家已好幾年,一直吃素,總不能說斷就斷了佛家的齋戒吧,如何是好?住持見此姻緣許是天定,也就不反對她返俗了,對於齋戒,她說,你以後只要正月初一吃一天素便可抵一年。從那以後,莊氏後人正月初一吃素相沿成俗。

  • 3 # 每日三分鐘

    #丁酉新春# 據說新年第一天吃素,為新年第一天增添喜慶與祥和,預兆著一年的平安如意。

    海南初一習俗:吃齋祭祖,寓意吉祥

    新年到,掛紅燈、貼對聯,海口的大街小巷真熱鬧!春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重大節日,它是一年四季中的第一個節日,故特別被人們看重,在海口,大年初一有兩件特別的習俗:吃齋和祭祖。

    海口人說的“齋”,從廣義來說就是素食。海口齋菜煲的製作方法非常講究,先將腐竹、粉絲、黃花菜、冬菇、黑木耳等乾菜分別浸髮漂洗乾淨,在開水中過一下,濾幹,再分別用熱油炒勻,入味煨熟待用;把黑豆芽、甜菜、水芹等分別洗淨切好,煸炒入半味;黃豆腐乾切成長條狀,熱油略炸成黃色,再加味料至入半味。接著淨鍋燒熱,油熱後將全部菜料放入,下清水,調入適量生抽、味精、麻油,慢火煮透。然後將煮好的齋菜分別按其原料的顏色間隔擺放入砂鍋中,用中火煮開即可上席了。

    “海口初一吃齋是祖上留傳下來的春節習俗,初一是不吃葷的,必須得吃齋,意思來年不殺生,乾乾淨淨;初九吃"齋",圖日子平安吉利。初一凌晨,無論老少都得起床吃“齋飯”(即為清淨潔白以懷念祖先)。“齋飯”不但類似於伊斯蘭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過年必吃魚(年年有餘)一樣,吃的東西還須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話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與“勤”諧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勞勞)、長粉絲(寓意過日子細水長流)、黃黃的像金元寶狀的豆腐乾(寓意招財進寶)……

    廣東注重初一吃素,祈福增壽

    關於初一為何要吃素,通常的說法是:大年初一吃了素,就等於一年都吃了素,意在祈福增壽。

    從現代飲食的發展趨勢來看,先人們留下的這個習俗,得以讓豐衣足食的人們在歡慶新春之餘,讓疲勞的腸胃得到休養,因而這一傳統習俗顯得越發時尚。

    廣東人尤其注重初一吃素,當中又以客家人最為尊崇。據客家食客回憶,兒時每逢初一,一日三餐都要吃素,鍋裡、碗裡半點油星都不得殘留,連吃一包泡麵都算是破戒。老一輩廣東人堅信:年初一吃素,可帶來整年的素淨、平安。

    在素食館裡,各種年飯素菜賣相精緻,且大都有著動人的名稱———竹報平安(板栗燒腐竹)、萬事如意(空山松子落)、歲歲有花紅(淮山釀杏鮑菇卷)……對“肉食動物”來說,這是鬧春之際一次獨特的美食體驗。

    山東大年初一要吃素餃子

    餃子是中國北方廣大地區春節期間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大年初一,到底是吃葷餡餃子還是素餡餃子是大有講究的。

    大年初一早晨第一頓飯是要吃素餡餃子的,其意是指第一天“肅(素)靜”了,這整整一年也就肅靜了,反映了人們祈求平安無事的心理訴求。

    過去的農村大家庭,聚族而居,往往都有十幾口人甚至幾十口人,妯娌之間難免有口舌之爭,但家庭和睦是家族興旺的重要標誌之一,為求家庭和睦“肅靜”,達到“家外無官司,家內無糾紛”之境,所以講究大年初一要吃素餡餃子。

    “於具體是臘月三十還是大年初一吃素餡餃子,各地稍有差別,但其意都是‘求一年肅靜,沒有煩心事。

    魯東南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大年初一“不動葷”。一是因為“動”寓意“動盪”,而且“不動葷”也意味著不動怒。其二在於大年初一吃素餡餃子是祈求新的一年裡能過上肅靜日子,也就是一年到頭都清靜,無憂無慮。

    各地各民族素食習俗

    ◆滿族——過年初一至初五吃素

    在滿族的習俗中,從新年的第一天至第五天都要吃素。這些素食,大多是模仿寺院的齋食精製而成。

    ◆客家與閩南人——正月初一吃素

    許多地方的客家人與閩南人,在正月初一的早餐都要吃素。據說年初一吃一天素等於全年吃素,但這只是一種一廂情願的想法。有些地方的客家人與閩南人,則會在除夕的29日晚上就開始吃素。

    ◆俄羅斯族——帕斯喀節前一週吃素

    帕斯喀節屬於俄羅斯族的節日,帕斯喀節就是基督教的復活節。復活節是東正教的主要節日。居住在新疆的俄羅斯族群眾主要信仰東正教。帕斯喀節就成了他們的主要節日,過帕斯喀節與漢族過春節一樣隆重。帕斯喀節一般是在春分後月圓的第一個星期天,即在四月上中旬。帕斯喀節的前一週,他們不吃葷,只吃素,也不開展各種娛樂活動,據說是因為這個時期耶酥還釘在十字架上的緣故。

    ◆水族——端午節吃素

    水族在端午節有吃素的習俗。據傳水族的遠祖從江西遷到貴州三都地區,在此開荒種地,創家立業。某一年的秋後,遠祖的四個兒子來探望,遠祖上樓取肉款待他們時,不慎失足墜樓而身亡。自此以後,水族從端午節的第一天開始,只准吃素,直至端午節結束後才能吃葷。

    ◆蘇州——農曆六月廿四起,吃雷齋素一個月

    相傳農曆六月二十四日是雷尊生日。雷尊,即雷公,是神話中專司打雷的神。吃雷齋素,就是為了崇奉雷尊而吃素。據說,吃了雷齋素可以消災避疫保平安。蘇州人吃雷齋素,一般從六月初一開始至雷尊生日結束,歷時將近一個月。

    ◆九華山——居民初一至初三吃全素

    在佛教聖地九華山一代的居民,在臘月三十過所謂的素年,當日闔家一起吃素宴,飯後燒香祭拜祖先,大年初一到寺廟拜佛,吃素則是吃到初三。

    ◆臺灣北管戲班——農曆九月一日至九月九日齋戒吃素

    在農曆九月一日至九月九日齋戒吃素,是北管戲班子特有的習俗。據說西秦王爺(又稱“郎君爺”,相傳指的是唐玄宗皇帝,名隆基,為北管戲班尊為守護神。唐玄宗生前酷愛音樂、戲劇,其人風流文雅,於後宮建築戲臺演戲,網羅天下藝人,並建立“梨園”,用以訓練樂器演奏、表演的人員。被戲劇界尊為開山祖師,後世尊為西秦王爺,當作從事音樂行業神供奉。)之好友南鬥星君、北斗星君、水德星君、關星帝君、九天玄女、王母娘娘、玄天上帝及觀世音菩薩,於此期間與西秦王爺相偕至戲班巡視、遊玩,並替戲班“解罪”。所謂“解罪”者,演員由於演出需要,責罵天地或神明,須由西秦王爺或其祂諸神為演員解釋,方能卸除災禍。

    ◆天主教——守齋日吃素

    天主教法典1251條規定:全年每週星期五應守小齋,不食肉類,或主教團所規定的其他食物,但星期五遇到節日不在此限。聖灰禮儀星期三及耶穌受難節則應守大齋及小齋。1252條規定:凡滿14歲者應遵守小齋法;凡成年人而未滿60歲者應遵守大齋法。按照本地習慣,如聖灰禮儀日遇到農曆新年初一至十五日以內,大小齋則免守。其實,守齋在西方也是一種古老的習俗,例如猶太教有梅瑟守齋,厄里亞守齋等。

    ◆佛教——在家信眾學出家人生活在每月六齋日受持八關齋戒

    佛教有所謂八關齋戒,《增一阿含經》中,稱之為賢聖八關齋法或八關齋法,指的是: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不妄語、不飲酒、不非時食、不坐高廣床、不香華脂粉塗身。八關齋戒是一日戒,受持的時間是一日一夜,一般都在每月六齋日受持,即農曆每月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三十日(如逢小月,可改為廿八、廿九日)。這是根據《優婆夷墮舍迦經》中說:佛陀考慮在家信眾為經營家計,不能日日受持八戒,因此有每月六齋日受持八關齋戒的規定。

    說起年初一吃素習俗的由來,卻有個發人深省的故事。

    傳說,以前客家某山村,有對夫婦,一生艱苦創業,含辛茹苦養育了三個兒子七個孫子,真是兒孫滿堂,全村人都誇讚他們是“好命阿公”、“好命阿婆”。斗轉星移,三個兒子各自成家立業,留下兩位老人相依為命。不久,老伴又先他而去,剩下年邁的“好命阿公”一人,兒孫們卻各顧各家,對老人的起居飲食不聞不問,常常忽略。

    按照傳統,大年三十夜,家家團圓吃年夜飯。有一年的年三十,大兒子早早便去請父親到他家吃年夜飯。二兒子也說請父親到他家吃年夜飯,小兒子聽到兩個哥哥都去請了父親,便也去請父親到他家吃年夜飯。

    做父親的很高興,決定到時候誰先來喊,就到誰家去吃。不料,食飯時,大兒子以為父親到弟弟家吃了;二兒子又以為父親到大哥或小弟家吃了;小兒子更以為兩個哥哥先請父親,父親肯定不會來自己家吃的。所以,大家都沒有再去請父親。做父親的餓得肚子咕咕叫,便問在門坪玩耍的小孫孫:“你們都吃了飯麼?”小孫孫說:“大年三十誰還沒吃,連我家的小花狗都吃得飽飽的。”阿公聽了不禁自嘆:“這就是好命阿公!”

    第二天是年初一,小孫孫們到阿公房間,要向阿公拜年討紅包。到處尋找阿公,也不見阿公蹤影,只見房間書桌留有一張紙條,紙條上寫著:

    三子七孫枉自多,不敬不孝又如何?

    除夕捱餓不如狗,情願出家念彌陀。

    兒孫們看到後個個悔恨不已,為了記取這一教訓,懲罰自己並警示後人,決定每年大年初一戒葷吃素。這一習俗慢慢傳開,被不少客家地區的人們仿效,直到現在一些地方還在延續傳承。

  • 4 # 江湖一壺酒

    #丁酉新春#

    通俗來講大概有三個原因。

    其一:這是因為佛教的傳承,佛教的俗家弟子講究在初一十五吃素,而初一十五吃素的其中一個作用就是可以代表整個月都吃素了,而民間為了討一個好彩頭就在初一這天吃素,以示自己對佛的信仰,代表全年都有吃素嗎,並且也體現了祖先們憐惜萬物的仁愛之心。

    其二:因為齋與災同音,吃齋等於祛災避兇,,而華人信奉在春節期間要取彩,所以吃齋(客家人的說法)

    其三:吃素是指第一天“肅(素)靜”了,這整整一年也就肅靜了,反映了人們祈求平安無事的心理訴求。魯東南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大年初一“不動葷”。一是因為“動”寓意“動盪”,而且“不動葷”也意味著不動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會在動畫方面超過日本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