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百花爭豔只為你

    分封制

    西周初年號稱八百諸侯。周王分封天下諸侯,最尊貴者為公國,如魯公(魯國)、衛公(衛國)。其次為候國,如齊候(齊國)、燕候(燕國)、晉候(晉國)。最後為伯國,如鄭伯(鄭國)、宋伯(宋國)、楚伯(楚國)。

    周王地位最高 ,為天子,其次是諸侯、卿大夫、士。其爵位從公侯伯子男依次排列。

    西周的爵位等級為公侯伯子男和西方的相差無幾,大同小異,並無太大差距。

  • 2 # 高傲公子

    中國的封爵制度,自古就已經存在,這是古中國皇族,貴族用來表示身份與地位保持權利的象徵。

    在《通典.職官.封爵》裡有記載,從堯帝到舜帝和夏朝,一共分五等爵位,分別是公、侯、伯子、男。而到了商朝,只剩三等爵位:公、侯、伯,沒有子男兩爵位。但是事實究竟是怎麼樣的,並沒有確切的記載以及實物考證。

    到了西周的時候,爵位還是分為五等,公侯伯子男。這些爵位都是世襲制度,封地都建國,就是所謂的諸侯國。在各個諸侯國內,諸侯有自己的統治權,有卿大夫等官爵。在下面的卿大夫也有自己的封地,聽命於諸侯。

    到了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普遍廢除了卿大夫的封邑制度,而採用郡縣制度。這個時候出現了不同於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徹侯、君等。我們熟悉的平原君,孟嘗君等都是這個時候出現的。他們的封地叫做食邑,大部分不能世襲。

    到了秦朝之後,秦始皇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加強中央集權制度,徹底廢除了分封制,只設公卿士大夫,全國實行郡縣制。

  • 3 # ACGER

    公侯伯子男是中國西周時期創立的五等爵位制度。先秦爵制,與世襲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為表裡,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權力的標誌。秦以後的爵制(分賜爵與封爵),與先秦爵制的性質有所不同。爵不具備行政職能,主要用來確定皇親、功臣世襲的政治名位和經濟權利。

    我們發現西方,尤其是英國的爵位大致也是五級,也就是說,其是中國根據本土的習慣說法給出了這樣的翻譯。所以二者之間是有所區別的。

    如公爵(Duke)、侯爵(Marquess)、伯爵(Earl,在英國以外的伯爵稱Count)、子爵(Viscount)、男爵(Baron)。

    除了這五等爵位之外,還有親王(或王子)、從男爵、爵士、騎士等貴族封號。也就是說遠遠不止這五個。

    英國5級貴族大致定型於13—15世紀。它與中國周初的5級貴族分封制不同。不是在某一特定時刻一次建立起來的,而是在漫長的歲月裡逐漸形成,最終成為定製的。

    舊制度下法國並沒有像英格蘭一樣的五等爵制度。在一般情況下,公爵、伯爵等稱呼都只是慣例上的稱呼。在法國,貴族只有三種。分別是王族、法蘭西貴族和一般貴族。

    其中王族由國王的親戚組成,法蘭西貴族則是授予法國最高貴和強大的諸侯,而一般貴族則是指各類下級的貴族。

    這些貴族的頭銜的稱呼之間只是按照約定俗成的規矩進行稱呼。比如圖盧茲伯爵是熱沃當伯爵的領主,但是這兩個領主在稱呼的時候都會被稱作伯爵。

    而蒙彼利埃男爵的地位就高於熱沃當伯爵等領主,因為蒙彼利埃男爵是法蘭西貴族之一,而熱沃當伯爵只不過是一個普通貴族。

  • 4 # 歷史興趣

    古代公、侯、伯、子、男這五個爵位,準確的來說是西周朝創立的。皇帝為了表揚那些國家功臣及皇親國戚,封賜他們對應的爵位。而且這種爵位是可以繼承世襲的。有自己的封地,在封地內世代掌握著統治大權,只要定期朝貢述職就好,還要承擔兵役等義務。

    西方的爵位最早是羅馬帝國出現之後才使用的,比起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晚了太多。所以說西方的爵位和中國古代的爵位沒有關聯性,如果有也是抄襲我們的。當今社會為了便於翻譯互相交流,才有了統一稱呼。

  • 5 # 話說清末民初掌故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應產生在春秋戰國時代或更早一點的時期。王者之後稱公,其於大國稱侯,小國稱伯、子、男。和西方國家的爵位沒有可比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年了,你們那做這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