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當時巴山月

    賞詩應懂“詩家語”。

    一,懂得詩歌的基本知識

    1,瞭解詩歌體裁演變,詩——詞——曲,注意古體詩與近體詩的區別

    2,把握結構章法

    近體詩中的絕句,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抒情;律詩,前四句寫景,後四句抒情

    宋詞,上片以寫景為主,首句渲染氣氛,主體寫景,尾句過渡;下片以抒情為主,承接上片,表達主旨

    3,掌握近體詩歌知識,注意分類,結構,押韻,對仗

    二,瞭解幾個基本點

    1,改變詞性

    2,改變語序

    3,詞語壓縮省略

    三,掌握詩歌的時代特徵

    1,初唐,風神初振,注意時代特徵作品風格及代表詩人王勃宋之問陳子昂

    2,盛唐,風骨兼備,注意時代特徵作品風格及代表詩人岑參王昌齡高適孟浩然李白杜甫

    3,中唐,創新求變,注意時代特徵作品風格及代表詩人劉長卿白居易韓愈劉禹錫

    4,晚唐,餘暉尚存,注意時代特徵作品風格及代表詩人杜牧李商隱溫庭筠

    5,北宋,格高韻遠,注意時代特徵作品風格及代表詩人林逋柳永蘇軾黃庭堅晏幾道

    6,南宋,極工極變,注意時代特徵作品風格及代表詩人陸游趙師秀辛棄疾文天祥

    四,掌握閱讀詩歌的常見方法

    1,讀標題,瞭解相關資訊

    2,讀註釋,瞭解蘊含資訊

    3,讀作者,知人知史論詩

    4,讀正文,是關鍵所在。抓關鍵字詞,定情感基調;抓景,事,情,推測詩歌主旨;抓結句,揣摩詩歌詩人情感

    五,熟悉詩歌的題材

    1,詠史懷古

    2,詠物言志

    3,羈旅思鄉

    4,送別懷人

    5,邊塞征戰

    6,山水田園

    7,即景(事)抒懷

    總之,多閱讀,多積累,注意鑑賞物件和答題步驟,腹有詩書氣自華。

  • 2 # 良笙寫小說

    學好古代詩歌,在高考中拿下高分。需要做到這幾個方面:

    一.學會讀懂詩歌。

    詩歌是抒情言志的,任何一首詩讀完都要追問,作者抒的什麼情,言的什麼志,因為這是詩歌主題,是詩人的寫作意圖。只有抓住了這個根本才能算讀懂了詩。

    那麼,怎麼抓詩歌主題?

    我們可以先把詩人情感分成三個區間:悲、喜、閒適

    然後去梳理詩歌內容:

    1.抓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所以抓景語可以推演情語。

    這其中要注意情與景的關係:正襯與反襯。

    2.抓人

    特別是書中對人的動作心理外貌等的描寫。人也是情感的載體。

    3抓典故

    典故是詩人委婉傳意的載體

    4.抓直抒胸臆的字詞

    透過以上方法,讀懂詩歌。

    二.儲備知識:

    詩歌涉及這些方面知識:內容、主題、手法、語言、結構

    這一系列知識必須形成系統儲備在大腦中。

    三.熟悉題型與解題思路

    1.賞析題

    2.作用題

    3.理解題

    4.概括題

    5.評價探究題

    其實解題思路與現代文主觀題差不多。

    四.大量練習,提升運用遷移能力和表達能力。

  • 3 # 李小汪老西

    讀不懂,是很多人學習古詩詞面臨的最大問題

    在高考中,考試大綱對古代詩文的要求,是考生能夠鑑賞、評價,其中包括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因此,大部分老師都會給考生整理出詩歌鑑賞的答題技巧,有些老師還會針對不同的題型,歸納中各種答題思路和答題模板。

    不同的老師整理的答題思路,答題模板,基本都大同小異,這些只需要自己在網上搜索下,都能夠搜尋到。

    當然,在任何考試中技巧和方法都非常重要。即便是你基礎非常牢固,如果沒有答題技巧,沒有答題思路,在考試中想要拿到高分是非常困難的。

    但根據我的觀察,大部分學生害怕文言文,害怕古詩詞,並不是因為他們不懂得答題技巧,沒有掌握老師總結的做題方法,而是因為懂不懂古詩詞。

    畢竟這些答題技巧,答題方法,如果把它列在A4紙上,一共也不超過5頁,對於一個積極上進的高中生來說,依靠死記硬背也能夠把這些內容背下來。

    (答題技巧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

    大部分考生都不懂古詩詞,當然和讀的少,背的少,時候有很大的關係,因此多讀多背,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途徑,但實際的情況是,大部分考生的時間都非常有限,並且最近幾年,古詩詞的考查分值和難度都在下降。

    因此,如果你不是對古詩詞非常感興趣,以後有志於選擇文學類專業,那麼你真的沒有必要為了9分,花大量的時間去培養自己的語文素養和鑑賞能力,沒有必要把名家名名篇,甚至是不常見的古詩詞,讀讀一遍,歷代的時評家的評論都看一遍,而你真正需要做的是要弄清楚古詩詞的語言邏輯和寫作思路。

    很多人都知道,白居易的詩歌風格平易近人,也聽過他的故事。

    他在寫詩的時候,都會把自己的詩歌分發給農夫和僕人閱讀,如果自己的僕人不能夠理解,一首詩他很有可能會重新寫,直到別人能夠理解為止。

    你也可能聽說過南宋的學者葉夢,對柳永的評價是:“凡有井水處,皆能歌柳詞。”

    也就是說,有很多古詩詞,就有點類似於當代的流行歌曲,在當時,即便是這些人沒有受過太多的教育,他們也能夠讀懂這些詩詞。

    而為什麼我們現在讀古詩詞,覺得都不懂,即便是讀柳永、白居易的詩詞,讀起來也覺得非常困難了,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語言表達體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古詩詞最大的特點就是語言比較凝鍊,不論是唐詩、宋詞,還是律詩、絕句,字數基本都是固定的,要想在有限的字數內,表達更深刻的思想,更濃烈的情感,那麼自然就要遵循嚴格的表達習慣,甚至要用各種表達技巧。

    否則,這些詩人寫出來的詩歌很有可能就和乾隆的“傑作”一樣,基本都成下面的形式:

    一朵兩朵三四朵,五朵六朵七八朵,九朵十朵十一朵,飛入花叢都不見。

    這樣的詩歌的確很通俗,但不會有任何影響,也不會有任何價值。

    因此,想要讀懂古詩詞,就要弄清楚古詩詞和現代漢語的不同。

    讀懂古詩詞的三個要點

    第一,古詩詞多用修辭。

    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會告訴你,要想讓語言變得優美,就要多用修辭手法。

    比如,排比可以語言更有氣勢;比如讓語言更形象、生動;擬人人描寫更逼真、傳神等等。

    但在古詩詞中,修辭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讓有限的文字,能傳達更多的“內容”。

    這也是為什麼用典這種修辭,會多出現在古詩詞中,因為典故是那個時代人的共同文化記憶,這些典故是連結詩人和讀者的思想和情感紐帶。

    這些典故就相當於是現在,你朋友給你說:“檸檬精”“北漂”一樣,這些內容不需要解釋,你就能理解這些詞語傳達的含義。

    第二,古詩詞有其獨特的語序結構和表達習慣。

    我們在學習一門新的語言時,老師都會講解這門語言的表達習慣、語法結構等。

    但在學習古詩詞時,很少有老師會讓學生詳細分辨古詩詞的語序結構,和現代漢語有什麼不同。

    我們平時的說話習慣是,先主語,再謂語,然後賓語,而古詩詞為了音韻的和諧,詞義優美深遠,有可能會調整句子的順序,或者增加一些虛詞。

    比如,下面這句話:

    別人笑我太多情,我笑別人太薄情。

    這個句子完全符合我們正常的表達習慣,主語、謂語、賓語順序完全符合常規的句子結構。

    但下面這句,你讀起來朗朗上口,優美至極,可仔細一看總感覺那些怪怪的。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為什麼是”多情應笑我“,難道是用了擬人修辭,但仔細一想,又不符合擬人的特點。

    按照現代漢語的表達習慣,這個句子的順序是“應笑我多情”。

    連起來就是,故國神遊,應笑我多情,早生華髮。順序調整之後,是不是就很熟悉了?

    “又開始傷春悲秋了,小心得了抑鬱症”,後面還帶一串笑臉。

    再比如,“染柳煙濃,吹梅笛怨”。

    在宋詞中,還有會句子順序的調整。不過,高考不太常考宋詞,在這裡就不詳細贅述。

    除了句子順序調整之外,古詩詞中還有一些特殊的虛詞。

    現代漢語中也有虛詞,但我們現在常用的虛詞和古代漢語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2019年全國卷試題中的這句詩:眾木俱含晚,孤雲遂不還。

    在翻譯時,你可以按照現代漢語習慣,把每個字都增添成片語。

    眾(眾多)木(樹木)含(蘊含、包含)晚(傍晚),孤(孤零零)雲(白雲)不(不願)還(歸還)。

    但有兩詞,俱、遂,是很難想到常用的片語。俱、遂你能想起更多是,這個詞的解釋,或者和他相關的成語。那就表明,這兩個字有特殊的含義或者用法,並且這兩個字不太符合現代漢語習慣。

    俱是全、都的意思,而遂在文言文中,多表示連詞,於是的意思,也可以不翻譯。

    把所有的片語連起來,就是眾多的樹木蘊含在傍晚中,孤零零的白雲還不願意歸還。

    這句話有點不太像人話,按照自己的語感,把這句話進行潤色,調整為地道的現代漢語之後是,樹木映照在夕陽的餘暉中,孤零零的雲朵還沒有落下去。

    除了上面的兩點差異之外,古詩詞和現代漢語在表達內容上也會有不同。

    第三,古詩詞的內容有別於現代詩歌、散文。

    雖然,有作家在呼籲文學應該脫離當下,但任何文學都不可能真正的脫離當下。

    考試中的古詩詞,多是詩人對他們所處時代的生產生活、活動交際、意識思想的描述。

    古代文化人的一生,大約要面臨這些事情:打仗、想象、流浪、中榜。

    舊傳《四喜詩》雲:“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古代讀書人最開心的時刻之一,就是中榜,中榜意味著可以光宗耀祖,可以過上“驕奢淫逸”的生活。

    中榜,既然是讀書人的集體追求,那麼圍繞科舉考試的詩歌,就有了應酬詩、干謁詩、唱和詩等。

    應酬詩,顧名思義就是官場應酬;干謁詩,在全國卷中高考中,考過好幾次,就有點類似今天的自薦信,干謁的意思是懷著某種目的的求見,科場中,當然是讓考官、上司發現自己,重用自己。

    古代除了文官之外,還有武官。武官最重要的工作當然是打仗,和打仗相關的有邊塞詩、戰爭詩,當然也有一部分懷古詩和送別詩。

    如果科場失意,官運不順,自然免不了抱怨幾句,這就有了諷喻詩。

    除了參加考試、當官、打仗之外,當然也要休息,也要娛樂,而古人最主要的娛樂方式,是文人雅士一起舉辦宴會,和朋友一起遊玩(流浪)。

    在宴會上免不了要“秀”一下,來個才藝大比拼,因此就有了應酬詩。比如,鄭谷的《席上贈歌者》。

    宴會的應酬除了有歌舞、美食、美酒,還有可能會有即興作畫。

    比如,2019年全國卷語文題目《題許道寧畫》,就是詩人專門為朋友的一幅畫寫的一首詩歌。

    這類應酬的詩歌,當然是各種”猛誇“。

    在古代也有”開房車“旅行,在旅行的過程中,自然會有山水詩、懷古詩,當然還有詠物詩、送別詩。

    男人在外面建功立業,享受大好河山,那麼女人呢?在等男人回家,畢竟有你的地方,才有家,於是就有了閨怨詩、抒情詩。

    可是當男人閒下來,他們又會開始想象。他們在月夜想著遠方的家鄉,想著久未謀面的親人;在雨夜想著久未謀面的知己;在睡夢中,想著自己的前途和未來。

    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只有弄明白,古人在寫什麼,以及通常如何來寫自己的所思所想,你才能真正的讀懂古詩詞。

    因此,這就要求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除了要掌握老師總結的基本做題技巧和方法之外,還要做好以下三點。

    第一,總結並熟悉古詩詞中常見的句法結構和表達習慣。

    第二,熟悉課本中常見典故的內容,以及其對應的思想情感。

    第三,根據古人常見的活動軌跡,按照詩歌內容,對詩歌進行分類,每一種型別的詩歌,都找幾首有代表性的詩歌,正確把這些有代表性的詩歌弄透,背會。

    在此基礎上,然後再結合老師總結的答題技巧、答題方法, 在學習詩歌時,才能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是“升學與考試”---分享學習方法,關注教育時事,指導升學規劃。期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幫助。

  • 4 # 生態語文自媒體

    我是一名一線的高中老師,很樂意與您分享我的一些經驗和具體做法:

    古詩文閱讀鑑賞是對學生語文能力考查的一個重要維度,對學生的記誦積累、理解領悟、分析鑑賞等方面的能力都有較高要求,各類考試中都會有2—3篇古詩文,在分值上則佔到了整份試卷的20%~30%。下面分享如何做好古詩文閱讀鑑賞題。

    一、準確解讀文字

    在瞭解“詩家語”多省略、多倒裝特點的基礎上,抓關鍵點:

    (1)上看:看詩歌題目,圈出題眼,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再看作者,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

    (2)下看:看註解提示,瞭解詩歌的背景,尋找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線索

    (3)中看:看全詩主體,每句圈出句眼,特別注意表現情感的形容詞和副詞。後部分一般運用議論、抒情手法,是詩的主旨。

    二、明確答案構成要點(即給分點)

    (1)採用的寫作手法

    (2)手法揭示內容:結合詩句,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麼特點,或抒發(突出了)什麼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該寫法在內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

    三、根據題目型別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答題方法

    第一種型別:分析意象類

    注意詩歌中有固定含義的意象:

    1.離別類:雙鯉、尺素(遠方來信),月亮(思鄉或團圓),鴻雁(遊子思鄉懷親或羈旅傷感),寒蟬(悲涼),柳(喻離別留念或代故鄉),芳草(離愁別恨)南浦(送別之地)等

    ⒉情愛類:蓮(音同“憐”表達愛情),紅豆(男女愛情或友誼),紅葉(傳情)等

    ⒊人格類: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殘敢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潔),松(傲霜鬥雪堅守節操)

    ⒋悲情類:梧桐(象徵悲涼),烏鴉(衰敗荒涼),杜鵑鳥或子規(象徵淒涼哀傷或思家思歸),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滅),猿(悲傷)

    ⒌其它類:崑山玉(人才),折桂(科舉及第),采薇(隱居生活),南冠(囚犯),柳營(軍營)。東籬(高雅,潔身自好)

    第二種型別:分析意境類(意境=意象+情感)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恬靜安謐,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淒寒蕭條繁華熱鬧等

    思想感情術語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閒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第三種類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義)

    對詩歌題材(內容)進行分類,瞭解詩歌主旨:

    ⑴詠史懷古詩⑵託物言志詩⑶邊塞征戰詩⑷羈旅思鄉詩⑸送別留念詩⑹田園山水詩⑺即事感懷詩⑻閨怨閨愁詩

    第四種類型:表達技巧類(著眼於全篇整體或區域性)

    寫作手法(技巧)大致包括4類:描寫景物的方法;描寫人物的方法;抒情方式;結構(構篇)方式

    第五種型別:語言煉字類

    煉實詞:動詞,表顏色的詞,擬聲詞,疊詞,形容詞和副詞等修飾語(自,孤,獨,冷等)。化動為靜或化靜為動。

    煉虛詞:數詞,連詞,副詞等。

    煉押韻(平仄):調換詞序

    俗、自然、清新、優美、質樸。

    第六種型別:分析詩眼類

    常式問:詩中哪一個詞語(句子)在全詩中起什麼作用?

    變式問:詩中的哪一個詞語(句子)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詩中的哪一個詞語(句子)在全詩中具有統攝(總結)作用?為什麼?

    詩歌鑑賞選擇題常見設誤方法

    1.語言語風類錯誤:或故意譯錯實詞虛詞;或對詩歌的語言風格判斷錯誤。

    2.意境意象類錯誤:對詩歌的意象的含義判斷錯誤;或對意境的概括錯誤。

    3.技巧手法類錯誤:對詩歌運用的寫作技巧的型別或作用判斷錯誤。

    4.思想情感類錯誤:拔高情感(對詩歌中描寫的情感故意妄加引申,添上某種光圈);或轉移情感。

    5.觀點內容類錯誤:擴大範圍(把作家的某一具體作品風格用其整體作品風格來代替)

    詩歌鑑賞的8種模式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託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描述時一要忠實於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造,語言力求優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一般用兩個雙音節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淒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答題示例1:

    春行即興 李 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古人在談到詩歌創作時曾說:“作詩不過情、景二端。”請從“景”和“情”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了作者“春行”時的所見所聞:有草有水,有樹有山,有花有鳥,可謂一句一景,且每個畫面均有特色(步驟一)。但詩又不是純粹寫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驟二)。詩中“花自落”“鳥空啼”之景都顯出了山中的寧靜,從中更透出一絲傷春、淒涼之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遊月陂 宋·程顥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臺。

    萬物已隨秋氣改,一樽聊為晚涼開。

    水心雲影閒相照,林下泉聲靜自來。

    世事無端何足計,但逢佳節約重陪。

    (1)這首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結合詩歌內容分析。(3分)

    [參考答案]詩人寫了百尺高臺、美麗的水光月色,樹林和泉聲,(1分)營造了寧靜(或靜謐、幽靜等)(1分)的意境,表達了詩人閒適(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聲靜自來”一句詩用什麼表現手法?請簡析其效果?(3分)

    [參考答案]反襯(以動寫靜,以有聲襯無聲)(1分)。淙淙的泉聲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靜。(2分)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4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李 白

    樓觀岳陽盡,川迥洞庭開。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後涼風起,吹人舞袖回。

    對第三聯“雲間連下榻,天上接行杯”所運用的藝術表現手法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第三聯運用了誇張手法(步驟一)寫出岳陽樓高聳入雲的情狀,同時這兩句詩想象神奇,在雲間連榻,在天上“行杯”(步驟二),寫出了詩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醉落魄·詠鷹 [清]陳維崧

    寒山幾堵①,風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無今古。醉袒貂裘,略記尋呼處。

    (1)這首詞的上片主要是用什麼表現手法來寫鷹的?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①主要運用了襯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曠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場景,來襯托鷹的形象。(把“襯托”答成“烘托”也算對)

    (2)結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詞人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①“男兒身手和誰賭?老來猛氣還軒舉”,表達了猛氣猶存、老當益壯的情懷。②“人間多少閒狐兔。月黑沙黃,此際偏思汝”,表達了期待施展抱負、建功立業的志向。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

    4答題步驟:

    (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

    (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來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請簡要分析這首詩突出的語言特點。

    [參考答案]清新、自然、質樸(步驟一),描繪的清江、樑上燕、水中鷗構成了一派恬靜優雅的自然田園景象;老妻畫紙為棋局的痴情憨態,望而可愛;稚子敲針作釣鉤的天真無邪,彌足可愛(步驟二)。不作雕飾,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驟三)。

    第四種模式 煉字型

    1提問方式:這一聯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麼字?為什麼?

    2提問變體: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裡?

    3解答分析:古人作詩講究煉字,這種題型是要求品味這些經錘鍊的字的妙處。答題時不能把該字孤立起來談,得放在句中,並結合全詩的意境情感來分析。

    4答題步驟: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1 :

    華子崗 裴迪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晞。

    雲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請談談“侵”“拂”兩個字的妙處。

    [參考答案]“侵”字寫夕陽餘輝逐漸消退的過程(步驟一),展現了詩人在夕陽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動情景(步驟二)。“拂”字運用擬人手法,增強了動感(步驟一),也使人想見山色的青翠可愛、柔和多姿(步驟二)。這兩個動詞寫雲光山翠對詩人的眷戀不捨之情,折射出詩人對華子崗的喜愛與留戀(步驟三)。

    答題示例2 :

    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問:結合作品簡析《旅夜書懷》第三聯中的兩個虛詞“豈”“應”使用的妙處。

    [參考答案]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譽哪裡是因為文章而顯揚呢?(我的)官位也真該因年老多病而罷退”。(步驟二)詩人本是以詩文自負的,而一個“豈”字說,表達了內心的憤懣之情。詩人本是想建功立業的,而一個“應”字反其意而用,表達了受排擠被罷官的無可奈何的情緒。“豈”“應”二字,將一個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現得頗為準確、精煉、傳神。(步驟三)

    答題示例3:

    葛溪驛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來照秋床。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淒涼。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1)本詩首聯描繪了一幅畫面,請為這幅畫面擬一個小標題。(2分)

    [參考答案]驛站秋夜難眠圖

    (2)詩人的心緒集中體現在“亂”字上,全詩是怎樣表現的?請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本詩以“亂”為詩眼,情景交融,抒寫了詩人的家國之思。首聯借殘月、滴漏、昏暗的燈光暗寫詩人心煩意亂。頷聯直寫身體之病、羈旅之困、懷鄉之愁,點明“亂”的部分原因,為進一步寫“亂”蓄勢。頸聯用襯托手法,借疏桐蟬鳴將詩人的煩亂渲染到極致。

    答題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餘思,日暮尚溪亭。高樹月初白,微風酒半醒。

    獨行芽落葉,閒坐數流螢。何處漁歌起?孤燈隔遠汀。

    (1)詩人運用了哪些反映時間變化的意象來表現其情感?(2分)

    [參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這兩個意象,表現時間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變化,表現作者的孤獨寂寞情感。

    (2)請結合全詩,評析第三聯中“穿”、“數”二字的藝術效果。(4分)

    [參考答案]“獨行穿落葉,閒坐數流螢”句中“穿”字寫出了在蕭蕭落葉中穿行,而無人相伴的孤獨。一人獨坐而無聊,一個“數”字表現了主人公的動作神態,更表現出閒極無聊的寂寞情感。

    如果您有其他問題,可以在山東商報高考交流群裡提問。我們一定會認真回覆。還沒有進群的親,如果想加群,請直接加三群,咱們大群、二群不進新人。進群驗證資訊為:“孩子所在學校+高考年份+文理科”。

    我們在高考群裡等您來。

    第五種模式 一詞領全詩型

    1提問方式:某詞是全詩的關鍵,為什麼?

    2解答分析:古詩非常講究構思,往往一個字或一個詞就構成全詩的線索,全詩的感情基調、全詩的思想,抓住這個詞命題往往可以以小見大,考出考生對全詩的把握程度。

    3答題步驟:

    (1)該詞對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從該詞在詩中結構上所起的作用考慮。

    答題示例1: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折柳”二字是全詩的關鍵,“折柳”寓意是什麼?你是否同意“關鍵”之說,為什麼?

    [參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別懷遠”,而詩歌的主旨正是思鄉之情(步驟一)。這種思鄉之情是從聽到“折柳”曲的笛聲引起的(步驟二)。可見“折柳”是全詩的關鍵。

    答題示例2:

    江陰浮遠堂 戴復古

    橫岡下瞰大江流,浮遠堂前萬里愁。

    最苦無山遮望眼,淮南極目盡神州。

    [注]戴復古,字式之,號石屏,南宋後期詩人。

    前人認為,“最苦無山遮望眼”在本詩中最具表現力,你對此有何看法?請作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這首詩寫作者登江陰浮遠堂遙望中原時,因國土淪陷而產生的憂愁和痛苦,“最苦無山遮望眼”一句對此表現得最為強烈和集中(步驟一)。該句一反常人登高時希望極目遠眺的慣常心理,在寫法上別出蹊徑,透過詩人望之則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達了國恥不報、國土不歸的極度悲憤之情(步驟二)。

    答題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質

    浮雲在空碧,來往議陰晴。

    荷雨灑衣溼,蘋①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種水草。②酲:chéng,酒後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

    (1)詩的首聯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是如何統領全詩的?(3分)

    [參考答案]擬人手法(1分)。由首聯浮雲不定議“陰晴”領起,頷聯寫“荷雨”、“溼”——下起雨來;頸聯寫“日出”——太陽又出來了。(2分,合情理即可給分)。

    (2)頸聯所描寫的景物有什麼特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心情?(3分)

    [參考答案]借喜鵲的喧聲表現對“日出”的喜悅;雨霽日出,波平如鏡,愛水的“鷗”盡情地玩樂。有聲有形、有動有靜,具體形象,生動活潑,富有情趣(2分)。詩人精神愉快、神清氣爽(1分,意思對即可給分)。

    第六種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問方式: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的主旨是什麼

    2.提問變體:這首詩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這首詩表現了怎樣的情趣?或者結合意境提問,或就某一句某一聯發問。

    3.答題步驟:

    (1)詩歌各句(或相關的句子)分別寫了什麼內容

    (2)運用了何種表達技巧

    (3)抒發什麼情感

    答題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陰重,天寒雨意濃。

    數枝幽豔溼啼紅。

    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

    人間辛苦是三農①。

    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注]①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試分析下闕的內容,以及作者在詞中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參考答案]描寫了農民不避風雨、辛勤勞作的生活,發出了“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步驟一)(因為沒有什麼特別的表達技巧,所以步驟二跳過)表達了農民盼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心情。(步驟三)

    答題示例2:

    邯鄲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鄲驛裡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節氣之一,唐朝時是一個重要節日。

    作者是怎樣寫“思家”的?

    [參考答案]冬至夜深時分,家人還圍坐在燈前,談論著自己這個遠行之人,(步驟一)作者主要是透過這幅想像的畫面,(步驟二)來表現“思家”的。(步驟三 題目已經說明情感)(想像1分,畫面描繪2分)

    第七種模式 評價題型

    2這種題型酷似政史考試中的判斷說理題。其實這類題型只是前六類題型的變體,沒有直接提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分析問的是內容、主旨,還是表達技巧,然後結合問題和詩歌進行恰當的表述。

    3答題思路:

    (1)認真審題

    (2)深入閱讀理解詩詞

    答題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有人曾引“一粒沙裡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來概括這首詩的藝術特色。你同意這種觀點嗎?請作簡要說明

    [分析]這是一首典型的詩詞評價題型。詩歌本意很明瞭,但命題者借用西方一句詩來概括其藝術特色,回答時思維要稍稍轉個彎。所謂“一粒沙裡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就是以小見大,管中窺豹的寫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吳國二女——二喬來展現三國時期的政治風雲變幻。

    [答案參考]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但詩人卻透過“小物”“小事”來表現的。詩由一個小小的文物“折戟”,聯想到漢未分裂動盪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中的英雄人物,可謂說是“一粒沙裡見世界”。後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三國鼎立的大主題聯絡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可謂’“半瓣花上說人情”。

    第八種模式 比較評價題型

    1提問方式:給出兩首或幾首詩詞,要求學生比較閱讀後,對其異同進行分析評價。

    2答題思路:

    (1)要通讀這幾首詩詞,把握其思想內容和主要的寫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識。

    (2)要結合題幹中的比較角度(思想內容、感情、藝術手法、寫法、修辭方法等)來尋求詩詞的差異性。

    (3)要注意點面結合,既有總體分析,又有具體分析。表述時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答題示例:

    齊安郡中偶題 杜牧

    兩竿落日溪橋上,半縷輕煙柳影中。

    多少綠荷相倚恨,一時回首背西風。

    暮熱遊荷池上 楊萬里

    細草搖頭忽報儂,披襟攔得一西風。

    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

    這兩首詩都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刻畫“荷”的形象?請指出兩首詩中“荷”所表現出來的不同情感特點,並作簡要分析。(4分)

    [分析]題目有兩問,第一問是問表現手法上的共同點,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寫出表現手法就可以,當然如果具體說明,也沒錯。第二問要求分析這兩首詠物詩表達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題時,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兩方面的內容。

    [答案參考]都用了擬人表現手法。‚前一首的“綠荷”有“恨”而“背西風”,(步驟一)含有詩人之恨,表露了傷感不平之情,基調悽怨低沉。(步驟二)後一首的“荷花”被西風吹動而躲藏於荷葉之中,似是“愁熱”,卻呈現嬌羞之態,(步驟一)表露了作者的憐愛喜悅之情,基調活潑有趣。(步驟二)

    [特別提示]不論回答何種問題,都應儘量涉及三方面的內容:詩歌相關內容、表達技巧、詩歌主旨。例如第五種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內容和主旨兩方面的內容,如果加上“‘折柳’運用了雙關修辭,既指聽到的折柳曲,又指聯想到的現實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場景”,那麼就萬無一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要一個適合13歲女孩的QQ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