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梅167061540
-
2 # 老張簞食瓢飲話教育
先勵個志,烘托下氣氛
前兩天才看到一個報道,講的是一個當年高考並沒考好,然後上了一所三本學校專科(劃重點)孩子的勵志經歷。大概的過程就是雖然自己上了個三本,但是沒有放棄自我,反而在學習上投入了極大地熱情,三年後這孩子專升本考入了一所綜合排名600名開外的二本學校,但是人家繼續努力學習,兩年後人家考入了北京一所一本高校的研究生,又過了兩年人家又獲得了碩博連讀的機會讀了博士,四年後(這四年期間因為為優秀被送往美國訪學)人家又上了清華大學的博士後……
怎麼樣?
勵志不?
我這個人不太喜歡講勵志故事,因為勵志故事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聽得挺過癮、挺熱血,但是等到自己去做的時候就是另外一回事兒了——總是能夠給自己找到很多不去做、做不好的理由,而且總是能夠說服自己“我說的對!”
顯然,我說的這個例子有點“極端”了,對於大都數學生而言恐怕不是很容易走出來這條路的。但是就在這個孩子的同一所學校的同樣也是專科的一名學生(比上面這個學生晚兩級)他最終最後到目前為止的學歷也是北京某一本高校的研究生畢業,目前人在某500強工作。還有我曾經在別的回答裡也講過另外的兩個三本學校畢業學生不放棄自己分別在學業、事業上取得優秀成績的真實案例。
說真的,我雖然不太喜歡講,但是我見過不少這樣的事情。
在這裡我之所以還是講給你聽聽,是因為我想告訴你:再過去,也許你是有的選沒有珍惜,也許是你沒得選你已經做得很好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未來你會怎麼去選!
“高考”不是結束,是下一個新的開始接下來的大學生活,儘管你依舊還是會進入“考場”去檢驗你各個學科的學習情況,但是你有必要知道一個原本可能是你工作很多年後才會意識到的問題——從現在開始,你的人生“考場”就已經不再侷限於各種學科考試現場了。
你的所有選擇、嘗試、努力已經不再是影響你的一個學科學習了,而是會直接影響到你未來幾十年的工作以及生活。
對你來說,上了大學你馬上就可以面對三個選擇:
1、放飛自我,做自由自在的自己。
這種方式代價比較大,一般來說能爽一兩個學期,到後面一般都會“死”的比較難看,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說的就是這類情況。
別以為這種人少,985、211大學一樣有!
我當年上學那會,那麼難考的情況下,還不是一樣,幾乎每個系部、每個專業都會有這麼幾個人。
2、學習過得去及格萬歲, 生活還是以享受、體驗為主
這是幾乎大多數大學生的尤其是普通高校學生的生活狀態。
課外生活非常豐富,比較low的可能就是沉迷個遊戲,比較“雅”一點的可能會談個戀愛、跟朋友到處玩、職業體驗甚至是嘗試創業等等。
說大學生活“美好”的其實一般指的都是這類人。
“生活”相當充實,“學習”混過即可——這也是拜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都是“嚴進寬出”所賜。
無所謂好與壞,因為雖然專業上整體可能稍微弱了一些,但是並不影響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可以從事某個領域的專業工作,也不妨礙他們轉行從事其他工作,因為他們對生活的的態度往往還是比較積極的,唯一的比較令人詬病的就是其中會有一些人“心比天高”,體現在就業上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不過我們很難說這些人未來一定不會取得多大的成就,事實上尤其是在一些普通學校裡很多時候那些工作多年後在收入上比較高的還真的可能就是從這類人中冒出來了。
3、繼續努力學習的
這種人越是在一些好的學校比例就會越高。
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人肯定都是主動學習的,因為在大學幾乎沒人會逼你去學。
他們的發展很多時候已經不能夠用金錢來衡量了,因為他們很多時候能夠創造出來的價值已經遠遠不是用金錢這個俗物來衡量的。
只是很多社會上的人受制於專業、領域的認識,所以不太清楚這些,反而容易用比較簡單直觀的“收入”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是成功的。
這點上我認為會隨著時代的進步慢慢得到改變的。
所以你看你是有很多選擇的,高考結束並沒有代表你的學習、求知生涯的終結,反而是一個更加包容、自由的新開始!你一直都在路上,至於走向何處,從來都是你自己的選擇!
你把“普通高校”當成自己的“終點”,那麼你會有一種生活的狀態、未來的可能;如果你把它當成你的下一個征程的開始,那麼就會使另外一個狀態。
它不過就是目前能夠給你的一個“平臺”,至於你能做什麼,更多的時候還是取決於你自己。
至於“差不差”的問題,如果你覺得已經對你產生了嚴重的影響,那就去看看心理醫生,如果你覺得這不過是給自己不作為找的藉口,那麼我只能告訴你——除了你的家認,沒人在乎!因為你的人生是你自己去經營的,所有的選擇都需要你自己去做出,對我們而言,更多的時候只是“見證奇蹟”而已!
-
3 # 我是老大140528
我覺得主要看你高考發揮如何 不得不承認 高考在普遍拼盡全力的大背景下 個人的悟性和智商也是佔據很大因素比例 如果確實發揮失常 條件允許 我建議復讀 我的親身經歷 高考發揮失常 但是當時家庭條件不允許 且當時心裡素質較差 更不想重回高三去吃苦 稀裡糊塗去了一所很普通的本科院校 大學期間 倒是比較努力 後來畢業參加公務員考試 中途過司法考試 又錄取研究生 但是一直對沒有上個與自己實力相當的本科院校而耿耿於懷 如果可以 我肯定選擇復讀 當然 如果自己已經拼盡全力 還是這樣的結果 那就安然對待 日子還長 機遇難料
-
4 # 總會變好LG
至少你還是二本院校,我是專科院校,還沒有你幸運。我是湖南考生,在大學期間,我也和你一樣有這種自己學校差的感覺,但是,我不願拘泥於現狀,在最差的地方我應該去做到最好,我以後才能在最好的地方站住腳根,否則怨天尤人會使自己耽誤去奮鬥去蛻變的時光。
後來創社團、做公益以及創業,讓我認識了很多學校頂尖的學生和名校的學生,在他們的影響下,我在學校可以獲得“17屆最美大學生”。
所以,出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想要什麼,願不願意去改變。
-
5 # 發光的毛毛蟲2019
本人經歷兩次高考,第二次才考上了一所三流大學。以過來人的身份,我想說:本科大學很重要。普通大學生和985、211的學生差別很大,可能剛畢業前5年看不出來,5年以後就會逐漸顯現。以下我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首先,如今社會競爭太激烈,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下,在剛畢業看不出能力的情況下,很多好的企業招聘面試時第一眼還是看學校,這樣先淘汰一批人,也是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的策略之一,實際上有部分企業自己直接選定學校進行校園招聘,這樣普通大學生機會更少;其次,考研也一樣,導師特別看重本科學校,同等條件下,你覺得會錄取誰?社會很現實,本科大學不好的學生,受到的歧視是赤裸裸的,而且投訴無門,打掉牙只能往肚子裡咽;最後,學校的資源也是天壤之別,包括硬體和軟體,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圖書館,書籍的內容質量肯定不是一個檔次,邀請到校講座的專家水平也是有差異的。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學習氛圍也是完全不在一個平面上。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使你不想學習,耳濡目染,也會不一樣。畢業以後,在社會上、職場中發展,人脈資源也會給人生加分,而大學同學就是最直接的來源。
如果有機會,建議你還是再戰一年,但是心態和學習方法一定得改進,否則成績很難有質的提升。加油,爭取明年考上理想的大學!
-
6 # 蘇老師聊教育
題主這個題目出得有些問題,犯了概念不清的錯誤。
看一下我給出來的附表,表格名稱“江蘇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錄取最低控制分數線”,這意味著什麼意思啊?也就是說我們只要是參加高考的學生,透過這樣的方式被高校錄取,那高校都叫普通高校。也就是說你以省市狀元的分數上了北大清華,那叫普通高校,你只考了兩三百分,上了一所大專院校,那也叫普通高校。
所以呢,你究竟想問什麼?
中國的國民教育大概可以分成這樣幾部分,即透過高考被錄取後上學的被稱作普通高校,透過成人高考被錄取後學習的為成人高校,還有一種是透過教自學考試最後獲得高等教育文憑的方式,目前主要的就是這幾種。
所以,對於參加高考的考生來說,你考得再好或者再差,只要你考上了,那上的都是普通高校。
題主可能想說的是自己上的是一所普普通通名聲不太響的非名校,所以把它稱作為普通高校,自我感覺不太好。我可以告訴你,在你剛剛工作的時候,別人可能看你的學歷,你出自於哪所名校,可能會證明你可能擁有什麼樣的實力,那是你入職的敲門磚。但是,只要你足夠努力,可能過上幾年以後,你就超過了別人,當初的學歷就不再是你看重的東西,到那時候,勤奮和能力才是更多的人看重的東西呢。
考上“普通高校”(之所以加引號,表明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已是既定事實,除非你下決心去復讀,大概沒辦法更改。但是,我們的努力和我們可以擁有的目標和決心,是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堅持下去的。如果你還在為此而自卑,那可能連後面的機會都錯過了。
總結:普通高校不是你想象的概念,概念要糾正。沒考上好學校是一時的,不努力才是一輩子的錯誤。
回覆列表
普通高校依然有優秀的學生,只不過因為高中時的各種原因最終導致考入了普通高校。關鍵看進入大學後的狀態,才能決定你是否被列入優秀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