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諸葛然

    嚴格來說不一樣的,這涉及到一個翻譯問題了。

    之所以看上去一樣,無非是因為中國式的翻譯。

    中國封五等爵,最早來自禮記。

    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禮記·王制》

    這是先秦時候的制度了,到秦以後,雖然名兒還留著,但是各代有了不少的變化。

    而歐洲的爵位,則依據檔次一一對應,被翻譯為對應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而在拉丁語系中,這些爵位的本意都和公侯伯子男相差甚遠。

    以下以英語為例。

    Duke,被翻譯為公爵,拉丁語本意是領袖。

    Marquess,被翻譯為侯爵,拉丁語本意是邊區諸侯。

    Earl,被翻譯為伯爵,拉丁語本意是部落首領。

    Viscount,被翻譯為子爵,拉丁語本意是副侍從。

    Baron,被翻譯為男爵,拉丁語本意是戰士。

    不要問我勇士 戰士 侍衛有啥區別,我也沒搞懂。

    可以看出這歐洲這五等爵位,和中國傳統的五等爵雖然一一對應,但除了高低階層關係,並沒有意思上的相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歐洲的貴族等級是很複雜的,中國的五等爵根本沒法表達出其內涵。

    Grand Duke,翻譯是大公,從頭銜一看,顯然是公爵的升級版,沒錯的,可以將大公理解為牛B的公爵。大公統治的領土,就是大公國。比如現在還存在的盧森堡,全稱就是盧森堡大公國,國家元首的頭銜就是大公。再比如列支敦斯登、安道爾等歐洲袖珍國,國家元首的頭銜都是大公。

    Baronet,翻譯是從男爵,類比上慄,大公是升級版公爵,從男爵就是降級版的男爵。這個爵位只存在於英國,實際上和騎士的身份相差無幾,但是他們確實是可以被稱為男爵的。

    Prince,翻譯是親王,從名字上聽,似乎這是一個僅次於國王的爵位。但事實上卻又有不同,任何一個一方諸侯的近親,都可以叫親王。也就是說哪怕你只是一個男爵的父系親戚,只要這個男爵是獨立國的統治者,你就可以叫親王。比如一戰時候的巴登親王,他是巴登大公的堂弟,再比如著名的歐根親王,他是薩伏伊公爵的堂弟。當然也有很牛B的親王,比如威爾士親王,這個頭銜是英國王儲的,西班牙王儲的頭銜,則是阿斯圖里亞斯親王。

    類似的爵位歐洲各國不盡相同,以公侯伯子男來對應,難以面面俱到,但確實可以最方便的統一稱呼方便記憶,故而用中國五等爵來概括歐洲的貴族等級制度,但如果想細緻研究,還是要拋開這類翻譯,用人物所在國家語言的對應頭銜來稱呼更為準確。

  • 2 # Hotrock

    一樣的是這種等級制度的劃分,按照等級劃分的稱謂,對應西方君主制度下貴族等級的詞語翻譯成漢語,就一樣了。比如公爵,只限於王室成員,這種劃分在西方君主制度中也是這樣的,只有王室成員才能享有“公爵”這一等級的稱謂,英文寫作“duke”,將這個詞譯成漢語就是“公爵”。其它稱謂也是按照這種劃分的意義翻譯過來就是了。

  • 3 # 孤獨的水滴

    公侯子伯男,是中國標準說法,外國恰好也是這五個等級,所以翻譯只是一一對應了而已。同理我們的公在外國也是另一種叫法duke。

  • 4 # 胃病義工

    ,公、候、伯、子、男的爵位,是中國古代的爵位等級。西方根本就沒有過。是中國以前的翻譯家瞎翻譯,把中國歷史上所有的好名稱都送給外國了,如可口可樂,原名什麼意思都沒有,只是幾個英文字母的簡寫而已,因此可見所謂的英國爵位也是如此,在原文裡只是個稱呼而已,並沒有中文所表達的含義。中國近代的外文翻譯過份美化了西方社會的人和事物,起了誤導中國老百姓的作用。

  • 5 # 越馬長弓

    你把西方文明看的太高了,這事其實是一個有意無意的誤會,有意是說那些傳教士,主要是明清時期,為了抬高他們的國王所以連帶的把他們的所有“貴族”都給抬高了,實際上比如騎士,按中國的標準根本就不入流,基本上就是一個榮譽,其起點就相當於現在計程車官軍銜。

    至於說有意無意則主要是鴉片戰爭以後,華人開始開眼看世界,因為自己弱嘛,所以帶著畏懼看列強,他們的頭銜也就被華人有意的抬高了!

  • 6 # 名字有點長但也不囉嗦

    中國的叫公侯伯子男沒問題。至於外國的嘛,還不是隨我們的高興。你叫地富反壞右也可以,甚至叫老弱病殘孕也不錯,反正都是五類分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啥有的農村人越來越不喜歡城裡的親戚來家做客,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