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繫農村538873358716

    夏日夜晚,人們不約而同的來到村裡的“人市咀”,聽五爺說書。

    五爺六十多歲,中等身材,身體稍胖,是個涼性子,讀的古書多,對秦腔瞭如指掌。你一提戲名,五爺就給你講的頭頭是道,讓人心服口服。村裡每年的社火排演,臉譜化裝,人物安排,都是五爺說了算,五爺懂得多,是行家。村裡人都聽他的。

    天氣炎熱,人們就來人市咀,既能涼快點,還能聽五爺說書,一會兒一大堆人,蹲著,座著,站著,靜靜的聽五爺講《三國演義》,《說岳全傳》,《封神榜》《秦腔》……

    只有抽旱菸的,一明一滅,人們聽的津津有味,不知不覺,夜己深,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人們求五爺再講會兒,五爺讓大家回家歇著,明晚再聽,人們意猶未盡的散了。

    夏日夜晚,人們在五爺說書的故事中,不知不覺度過。

    我就是在五爺夏日夜晚說書後,愛上了小說,慢慢懂得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樂無窮。

    過去農村沒有電視,夏日夜晚,村裡人集在一起聽五爺說書,是勞累一天的莊稼人,避暑解乏消磨時間最快樂的事,還增長了閱歷。

    這個美好的鏡頭,永遠定格在了過去,再也沒有了。

  • 2 # 韓哥帶你吃水果

    這種是童年回憶了,夏天天氣熱吃完晚飯,拿著小板凳,到村口的大樹下,拿把扇子,磕著瓜子,聽聽哪些上了年紀的阿姨,聊聊東家長李家斷的,別有一番風味!

    每年還有有電影免費看!一張大白布,太陽沒落山就拿著小板凳等著播放了!看完武俠片,回家總是蹦跳著,做一些功夫動作!

  • 3 # 朱朱愛生活

    記得小時候 每到夏天的夜晚經常搬著小板凳,聽得可精神啦!聽爺爺奶奶輩的人講鬼子進村的故事,講那個時候的生活是真的苦,不但一日三餐肚子填不飽,而且整天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農民都是保命最重要,啥東西都是浮雲 !正是因為那個時候的人艱苦奮鬥 ,才換得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感恩感恩!

    所以現在的一切困難都不再是困難,只要我們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去努力生活,相信以後的我們都會越來越好!

  • 4 # 平昌川哥

    這種現象現在只能成為一種回憶了,再也體會不到那種感覺了。夏天裡面,村裡左鄰右舍經常聚在一起聊聊天,有時候看看電影,聽聽說書,這種氣氛真的很溫馨幸福,左鄰右舍的關係也很融洽。現在進城了再也沒有這種畫面了,只能成為兒時的一種寶貴的回憶。

  • 5 # wo愛我家

    小時候夏天晚上每條衚衕口都會聚集一群鄰居,大人們聊家長裡短,孩子們跑跑跳跳做遊戲,父母手裡拿著扇子時不時的給孩子們扇扇驅趕蚊子或蟲子,現在想想真是美好的回憶啊

  • 6 # 範正偉

    鄉村的夜晚靜悄悄,夏天明月星星的夜晚不一樣的情節。大家吃好晚飯,三三兩兩鄉村小路走一走看一看。小溪上孩子們用手電筒燈光照著抓魚,魚好像迷茫了容易被抓到。大人們三個一夥五個一組談古論今甚是熱鬧,年輕人有自己的想法。約上幾位好友一起交流學習海闊天空,我的父親從小沒讀過書。十幾歲就去地主家放牛背樹打雜工,剛開始幾百斤重的樹背不動。被地主家打得遍體鱗傷,後來意志堅強起來。四五百斤重的黃泥挑著依然健步如飛,他從小聽到長輩老人講過的各種故鄉傳說。加上各種親身經歷,自己的故事也是一本書。他自己還為編故事講給大家聽,村裡的大人小孩姑娘小夥都喜歡聽他講各種故事。每天晚上大夥都把位置早就坐好了,給我父親的位置早就留著了。不用說什麼大家彼此共鳴己經習慣了,聽他講故事就是一種享受。不由自主就被帶到故事的情節之中去了,天天講故事有時候自己都不相信是真的。有人告訴我,你爸爸很會講故事。耳聽能祥漸漸知道自己父親是一個活潑開朗的人,白天給隊裡做工。積極表現最好其中之一,晚上就是與村裡父老鄉親們在一起。生活樂趣豐富了大家的生活,給他自己也帶來一份感動和快樂。自己在讀書,聽父親講故事沒有幾次。當時一個小孩子,也沒有什麼想法。看見人多熱鬧就好了,後來十歲左右。爸爸媽媽帶著我去臨海雙港鎮店前鄉趕集市日,走在鄉間鵝卵石小路上。媽媽對我說,爸爸很會講故事。就叫爸爸講幾個故事給我聽,在家人前面父親剛開始好象不自然,一會就好了。故事講得很生動,二十四彎石門故事傳說。還有一根揙擔寄宿一晚的故事,真實生動奇思妙想引人入勝。聽到幾次沒有放心上沒記憶多少,只記住一點點。還好有一點影象記憶在心裡了,鄉村的詩與遠方。就是父老鄉親和一個小家的情緣故事,流金歲月山水之間。一瞬間三十功名塵與土,百千公里星和月。歲月長河日升日落又一次相遇,往事隨風漠然回首一切己經發生了根本變化。有一些感概不想提起,還有一份思念深藏不露。靜靜的回憶一刻舊時光,耳旁彷彿又聽到小溪潺潺流水叮咚響。鵝卵石鄉間小路上又聽到一言一語熟悉的聲音,剛好遇見你原來你也在。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人故鄉的原風景……

  • 7 # 鄉土老康

    在六十年代農村最流行的一種娛樂形勢。民間藝人說書唱戲換取錢財,養家餬口。《平原槍聲》當時在我們這一帶很出名。

  • 8 # 憨娃春哥

    你的提問一下就勾起了我的回憶,讓我想起了我們70後這一代人的童年。也讓我想起了沒有文化,但記憶力超群的已過世多年的么叔。那時的我們,父母是要忙著掙工分養活一家人,沒有時間管我們的。

    我們也真正算得上是一群野孩子,熱天來了上山尋茶泡,掏鳥窩;下河泡澡,捉魚耬蝦或是今天去偷人家的果園,明天去摸別人的雞蛋,做些小壞事,換來大人的怒罵尋求開心外。最興奮的就莫過於夏日的晚上聽么叔說書,他拿一方木塊往桌上使勁一敲,調皮的我們便能馬上安靜下來。

    那時的老街還有一個低矮的戲樓,戲樓前有一方几百平米的場地,用作平時生產隊開會用。放在現在,應該叫文化廣場,村民茶餘飯後的活動場所。那時生產隊就用來放一些簡單的農具兼作收秋後的曬場。

    么叔那時是生產隊的小隊長,白天派好生產隊的活路,記好工分。晚上,便點上一盞油燈,就著月光,在戲樓當中,擺上一張舊了的抽屜,說書給我們聽。由於家裡窮,么叔沒有讀過多少書,但天資聰潁,記憶力超群。他能把道聽途說的一些三國、水滸、西遊記或是白娘子的故事串起來說。甚至把張飛說成是“水滸”裡的人物,把宋江說成三國裡的將軍;或者把白娘子描繪成扈三娘。

    么叔在臺上木塊使勁一拍,伴隨著啪地一聲,衣袖一擼就說起來:“且說這日月上梢頭,夜過三更,紅顏珠來到宮牆外,縱身一躍便上了牆頭。只見牆內守衛提著燈籠,來回穿梭,不時喊著口令,守衛森嚴。紅顏珠不禁心頭一緊,內心嘀咕著這可如何是好?防衛如此嚴密,又不知今夜雍正那狗皇帝在哪個嬪妃處過夜?罷了,今日就是龍潭虎穴,也要闖上一闖”。

    么叔在臺上說得唾沫橫飛,我們在臺下聽得津津有味。說到緊要處,么叔還不忘賣關子,吊我們的胃口。只見他又把木塊使勁一拍:“欲知後事,且聽下回分解”。搞得我們心氧難耐,抱著他的大腿求他再說一段再說一段。

    多年後,我讀過呂四孃的故事後才弄明白。原來那個在我心裡烙下深深印跡的俠女,么叔口中的女俠“紅顏珠”原來就是呂四娘。張飛也是《三國演義》裡的人物而非《水滸傳》裡的英雄;宋江是《水滸傳》梁山頭領而非“三國”裡的將軍。

    如今戲樓亦不復存在,么叔也物是人非。但站在戲樓中間揮舞著手唾沫橫飛說書的么叔印象,卻似嵌入腦中的晶片,隨時點開都能憶起來的。

    七十年代的農村,日子都過得緊巴,許多人連電視都沒聽說過。我都是讀初中後當幹部的哥哥買了一臺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才看到電視,都是八幾年了,就更別說什麼文化生活。可以說聽么叔說書就是當時我們最好的文化生活,他雖然有時說得張冠李戴,人物不清;但也養成了我愛讀書和喜歡寫作的習慣,對我的影響是很深的。

  • 9 # 大城小鄉村

    那時農村的文化娛樂生活十分單調,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要算是現場聽書了。植根於民間土壤的說書藝術,活躍于山村鄉野,老少皆宜。晚上沒什麼好去處,村民都三五成群的搬著小凳子去聽說書。臺上放著一張長方形的小桌子,一把椅子,桌上有一塊驚堂木。臺下坐滿了一群老少看客。 內容豐富有趣,加之說書藝人繪聲繪色地講解,引人入勝,把聽眾的心同故事中人物的命運牢牢拴在一起,在險象環生、跌宕起伏的氣氛中推進情節發展。聽眾屏息凝神,在歡樂時忍俊不禁,在悲傷處唏噓不已,在精彩處喝彩不斷。現在想想 真是美好的回憶 。

  • 10 # 三農張老師

    老王爺爺是村裡的名人,他讀的書多,很有學問,每到夏天的晚上,人們吃完飯,連碗都顧不上往家裡送,圍成一個大圓圈,把老王爺爺圍在中間,開始聽書,聽書的有老人有小孩,老人講的抑揚頓銼、津津有味,四周的人們聽的聚精會神,講到精彩之處,人們笑的前仰後合、拍手叫好,人們把老王爺爺稱為“故事大王”。

    聽書這件事給當時還是小孩子的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現在想來覺得很有意思,不僅是一種娛樂,更重要的是可以增長很多知識,現在的小孩足不出戶,眼睛全天都盯著電視、電腦、手機,雖然見識廣泛,但是會帶來很多問題,首先眼睛很早就近視,其次人與人之間缺乏交流,電子產品的出現確實給人們帶來了方便,但是也有一些弊端。歡迎大家留言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投資二百萬左右,現在做什麼生意能風險小一些,好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