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獨的旅行者33557633

    農村的,以前小時候在曬糧打糧的場上,一兩個月會有一次放電影,白色的幕布一臺放映機,到處都是人,草垛上牆頭樹枝上,全是過去的革命老片,真的很好看。地雷戰地道戰上甘嶺英雄兒女平原槍聲白毛女十字街頭烏鴉與麻雀南征北戰冰山上的來客小兵張嘎屈原八女投江狼牙山五壯士還有好多,一切都是回憶啊

  • 2 # 錢串子揹著錢袋子

    小時候和姐姐去隔壁村看電影要穿過一片樹林,樹林裡很多墳堆,因為姐姐要幹家務活,我倆總是最後趕去看電影,漆黑的夜迴盪著腳踩落葉發出的嚓嚓聲,前方樹影婆娑……

  • 3 # 到底用啥名字才行

    我小時候就在城市,下鄉了三年。下鄉前父母在工廠上班,有“俱樂部”。“俱樂部”小編你懂不?你小盆友肯定不懂了!那時各廠礦都有俱樂部,就是工人開會娛樂的大場館,可演出文藝節日、可演戲劇,更能放電影!開會和演戲劇時,銀幕布是電動捲上去的。我們孩童知道會後有電影,老早就在俱樂部外玩耍等待。看見人們出來知道散會了,趕緊從大人群中擠進去。這時前幾排沒人了,我們孩最喜歡坐前面,因為沒人襠著看得到。看到銀幕布緩緩放下都異口同聲大喊:是打仗的電影!最急我們孩童的就是,電影就是不放,大人們都坐滿了還不放,只有亂吼亂叫等吧。突然電鈴一響,立刻高呼要演了,可還不演。要是白天就看見有人在關,十來高兩邊都有的二十多個窗戶,窗戶一關完,第二遍鈴響,燈全滅了,電影終於開演了。先是假(加)演,有後到的孩童就問真演還假演?假演後,要是金光閃閃的“八一”一出現,解放軍歌一響,別提多高興了。那時到處都放映露天電影尤其是雷鋒叔叔的汽車隊,每個禮拜都在“本溪路”小學(後來的雷鋒學校)操場放電影。我們離得近,老早就把凳子放好佔地方。有電影我就不刷碗了,可以藉口凳子別丟了的問題,又老早就跑去操場了。附近學校操場、公園、燈光球場、居民休地空場等都有機會被放映露天電影。也就是說,文化大革命前,每個禮拜都能看到兩三個露天電影。文化大革命中,江青一口氣點了上千部中外電影是大毒草,不準放映了。這個“文攻武衛”女“旗手”,把我們孩童害苦了。還好有十幾部電影可放,有《小兵張嘎》《平原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民兵的兒子》《難忘戰鬥》。後來江青等人指導拍的樣板戲和故事片電影《海霞》《創業》《閃閃的紅星》,新《平原游擊隊》《南征北戰》。又有阿爾巴尼亞、蘇聯、北韓電影可放映。下鄉只能在大隊等公社半年放映一回的電影了,下鄉三年只看到三次公社到我們大隊放映的露天電影,還是全看過的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白毛女》《沙家浜》基本都沒看完,就和物件回知青點“學習”去了。回城後支援“國防三線建設”,到的四川。雖說是廠礦,但國防企業地點在山區。電影場就是露天壩,每週放一次到兩次電影。也是城裡的習慣,把凳子提前放好,上班了,自由了。老早就到物件家或是物件到我家,家裡有人就趕緊雙雙出去去場壩。家裡沒人,就親熱一會再去看電影。冬天放映露天電影時,社員有披著棉被來看電影的,還是把白裡子披在外面,有點嚇人啊!小編能知道為啥他(她)們披著棉被看露天電影嗎?原先我也不懂,後來懂了,人家也不披棉被來看露天電影了,大都是穿著工人的棉工作服和棉大衣來看露天電影了。1996年廠裡蓋了娛樂館,也可放電影,但是一年放映不了一場電影,沒人看了。小編能知道為啥子麼?

  • 4 # 用什麼都不行

    記的清清楚楚,大喇叭下午就開始喊,今黑家放電影,今黑家放電影。好傢伙,下午一放學去大隊院裡佔地方,畫圈圈。興奮的不行。都顧不上吃晚飯。就等著看電影。兒時的記憶you如昨天。

  • 5 # 羅海程10227367

    說記得的人都是50歲以上的了。我當然記得。現在想起來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放電影的工作人員。

    那時叫電影隊。那時的電影隊是用肩膀挑或者用手推車拉,去到各個生產隊放電影。

    由於那時的普通話還沒有普及,大多數人都聽不懂。能聽懂普通話的也是一知半解,那是電影隊裡肯定有一個解說員,在旁邊一邊看一邊解說電影的內容,由於解說員本身也聽不懂的情況下,他就按照自己的想象解說。反正大家都聽不懂,反而解說員又能說的頭頭是道,現在想來簡直就是一場單口相聲,還有畫面而已。

  • 6 # 菲菲嬌嬌

    風在吹,幕在飄,夕陽西下人們早早的早早地拿著各式各樣的馬紮,一路悠閒地去到打穀場,等待黑暗降臨……蒲草扇噼哩啪啦的趕打……

  • 7 # 六月6F

    兒時農村看露天電影的時候,全村男女老少都出動。村頭的曬穀場上擠滿了人,熱鬧的很。吃過晚飯,隔壁村的青年也陸續趕來。

  • 8 # 我心口歸一

    不管颳風下雨天,

    無法阻止看露天;

    近的帶著小板凳,

    遠的一直站著看,

    看完連夜回家轉,

    十里八鄉家常飯。

  • 9 # 星光84295

    我小時候,農村幾乎沒有什麼文化活動和娛樂設施。只有不定期的露天電影成為農民的最愛狂熱追蹤。我大約七、八歲開始追隨我么爹去到周邊各處看露天電影。下午割牛草刻意早點回家等我么爹從生產隊收工。生產隊一眾男女排著長長的隊伍趕往電影場。二、三十里路程也難不倒看電影的決心。我們小孩子被大人安排到銀幕前面席地而坐。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小孩子完全是去湊熱鬧,許多電影看不懂,只能坐在地上打瞌睡。尤其是八個“樣板戲”,處處年年迴圈放映,輾轉各地還是那幾個影片。小孩子既聽不懂唱腔也感覺審美疲勞。

  • 10 # 極品老瘋子

    90年代早期,我們那兒經常放露天電影,別的不記得,唯一記得的是老是打架鬥毆。

    大人們帶著馬紮,拿著蒲扇,而我們總是跟著爸媽,這些孩子到處亂跑,或者爸媽給兩毛錢,買包瓜子,和小朋友打打鬧鬧,玩到電影散場,總有父母找孩子的事情發生!

    那些十幾二十歲的人,總是一個村聚在一起,他們在等著,等著電影開始後,和別村之人宣洩他們過剩的精力和熱血。

    起初都是小打小鬧,也無傷大雅,可後來有一次,打出了大問題,我們村有人被打之後,從腰間抽出了菜刀,當場就砍了四個,其中一個被剁了三根手指,而這人也因此坐了十幾年的牢!

    幾年之後又發生了一場火災,我們那裡便徹底取消了露天電影!

    那是1995年,下半年,我記得電影放的是烈火金剛,一個女人獨自在家帶兩個孩子,女人為了看電影,讓孩子在家睡覺,可是她忘了熄掉床邊的蠟燭, 導致蠟燭倒掉之後引燃了蚊帳,兩個孩子被火燒死。

    這之後,孩子的爸媽離婚,女人瘋了!

  • 11 # aa老朽

    70年代的人也看露天電影,天沒黑吃完飯就送凳子。有幾次西風起漂來烏雲,放映員話筒講今天不放了。大家掃興,搬椅子回家後一會天空又晴了。四、五年前貼通告,每週四晚在排球場放電影,去年因疫情嚴控停了。放映時從窗子看去最多時不過幾十人站在球場上,當年在露天會場時有一兩千人看露天電影,銀幕後都有一兩百人坐在講臺上。佈告攔看海報現在放的都是傳統名片,我們一次也沒去看過,在家天天看電視,春秋不冷夏不熱沒蚊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購房合同跟貸款丟失有什麼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