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維奇妹妹762

    做商業航天產業投資的,個人覺得主要是空間站、探月和跨界合作吧。空間站應該近兩年內會出來,對標國際空間站,可做的事情比較多,能進一步開拓航天技術的應用。探月其實離大眾生活比較遠,可以暫時忽略。跨界合作個人認為主要是航天技術和航天材料應用到生活各個領域,有點像“網際網路+”那樣滲透,但前提是成本要降下來。

  • 2 # 老章嘮科

    未來十年,中國航天將會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大事件?我覺得,未來十年,中國航天值得期待的看點有,天問系列行星探測計劃,嫦娥五號登月取樣返回計劃,中國空間站計劃,載人登月計劃,以及開啟載人登陸火星計劃等等。

    本來中下旬,中國航天即將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如果,一切順利,“天問一號”將一步到位,實現“繞、落、巡”三大任務。“天問一號”已在文昌發射中心就位,很快我們就能一飽眼福。除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隨後還會開展對其他行星的探測任務,值得期待。

    接下來的重頭戲應該是“嫦娥五號”的月球探測任務。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個部分組成,將實現月面取樣返回任務的目標。嫦娥五號將為未來的中國載人登月打下堅實的基礎。嫦娥五號探測器重8.2噸,由中國現在運載能力最強的長征五號完成發射。也就是說,我們現有的運載火箭是無法完成載人登月任務的。長征九號的首飛,是中國載人登月任務的標誌。長征九號預計在2028年首飛,所以,載人登月任務可能在2030年才能實現。雖然,2030年才可能完成載人登月,不排除載人登陸火星的計劃會提前部署。

    此外,中國空間站也是值得期待的,預計在2022年底落成。

  • 3 # 涅槃行者

    中國航天建立60餘年來,取得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和火星探測為代表的一系列輝煌成就;

    未來中國探索浩瀚宇宙的腳步將越來越快:

    2、據十九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院長代守侖透露:中國計劃在2030年前後實施火星取樣返回、小行星探測、木星系等探測方案;

    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透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正在推動重型運載、載人登月、重複使用航天運輸系統等重大專案和演示驗證專案立項,並且正在開展用於重型火箭的三型液體發動機的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重型火箭(長征九號)計劃在2030年前後“首飛”;

    4、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嫦娥五號探測器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楊孟飛在受訪時說:希望在新中國成立100週年時(2049年)“我們的深空探測達到100AU”

    1AU等於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1.5億千米,地球距離太陽系中最遠的行星海王星為28.95AU

    5、全華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六院院長劉志讓說:他們正聯合中國核動力相關研究設計單位,開展空間核動力方案論證和關鍵技術研究工作,後續將形成核熱、核電等多種方案;

    核熱火箭發動機通常以氫作為推進劑,採用百兆瓦級以上核反應堆將氫加熱至超高溫度,推力在理論上可達百噸級,目標在2040年前後實現核動力空間穿梭機的重大突破;

    6、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三院院長張紅文受訪時說:他們正研製可執行航天發射任務並多次重複使用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飛行器

    中國航天——未來可期。

  • 4 # 航天記事

    未來十年,中國航天將會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大事件?

    1956年10月8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拉開序幕。64年來,從“兩彈一星”到載人航天再到探月工程,中國航天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準確進入預定地火轉移軌道,截止2020年12月4日21時,“天問一號”距離地球86,147,433 公里,距離火星15,161,617 公里。據悉,“天問一號”計劃於2021年2月到達火星,實施火星捕獲,2021年5月擇機實施降軌,著陸巡視器與環繞器分離,軟著陸火星表面,火星車駛離著陸平臺,開展巡視探測等工作。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取樣返回之旅。截止目前,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取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儲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並擇機返回地球。

    64來中國航天事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積累的豐富經驗。可以預見的是,未來10年、20年中國航天事業將迎來飛速發展,並將取得巨大成就!

    中國探月工程

    中國探月工程規劃為“繞、落、回”三期。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務是實現環繞月球探測。探月工程二期的任務是實現月面軟著陸和自動巡視勘察。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務是實現無人取樣返回。截止目前,探月工程一、二期任務已由“嫦娥一號”、“嫦娥二號”、“嫦娥三號”和“嫦娥四號”圓滿完成。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的成功發射開啟了探月工程三期任務。

    據瞭解,“嫦娥六號”預計在2023-2024年發射,“嫦娥六號”計劃實現月球南極取樣返回,這將是人類首次從月球南極帶回土壤。後續的“嫦娥七號”計劃開展對月球地形地貌、物質成份、空間環境的綜合探測;“嫦娥八號”將集中於科學探測試驗和關鍵技術的進一步突破。

    根據中國航天局釋出的訊息,為了與國際上的其他月球探測任務相結合,中國計劃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建立小型國際月球科研站,邀請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宇航局參與,如上圖所示。這個科研站的目標是支援長時段、較大規模的科學探測、技術試驗與月球資源開發利用。2030-2035年間,還會對其進行擴充套件,滿足短期有人值守、長期自動執行的需求。最終,於2036年至2045年間,建成綜合型的月球基地,實現人類長期駐留,並完成全面、大規模的科學探測、技術試驗與月球資源開發利用。由於月球條件惡劣、資源貧瘠,全封閉的基地完全實現自給自足會比較困難,保持定期的地月往返航班將是維持基地運轉的重要保障。

    中國行星探測

    2020年4月24日,在第五個中國航天日之際,“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正式上線。7月23日12點41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科學目標,主要是實現對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佈、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等研究。據悉,中國將於2024年前後實施小行星探測任務,探測物件為近地小行星2016HO3,探測任務是對這顆小行星先開展繞飛探測,並採樣返回地球。此前國家航天局已對外徵集總重66.3千克的8種科學載荷,包括中視場彩色相機、熱輻射光譜儀、可見紅外成像光譜儀等科學儀器。按照以往慣例,小行星探測任務將命名為“天問二號”。在接下來的十年裡,第二次火星探測預計在2028年,在“天問一號”的基礎上,第二次火星探測將實施取樣返回地球。當然,中國行星探測並不止步於小行星和火星,還計劃開展木星探測乃至太陽系邊際探測。下圖為未來10年中國行星探測計劃(含探月工程)。

    中國空間站(中國載人航天)

    2020年5月5日18時00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拉開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序幕(建造空間站)。預計到2022年到2023年,中國將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計劃。到2024年,現役國際空間站將提前退役,屆時中國將成為世界上唯一有空間站在軌的國家。

    在未來兩到三年裡,中國將計劃進行11次發射,先後發射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進行空間站基本構型的在軌組裝建造。從航天載人工程開展以來,中國航天

    先後發射11艘神舟飛船、2艘天宮實驗室、1艘天舟貨運飛船及新一代載人實驗飛船試驗艙,在此之間積累了豐富和寶貴的經驗,也成為僅次於蘇聯(俄羅斯)和美國的第三個能進行獨立自主載人航天的國家。

    2020年10月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批18名預備航天員(含1名女性)最終入選,包括7名航天駕駛員、7名航天飛行工程師和4名載荷專家。航天駕駛員和航天飛行工程師主要負責直接操縱、管理航天器,以及開展相關技術試驗。載荷專家主要負責空間科學實驗載荷的在軌操作。第三批航天員的誕生,使得中國航天員隊伍體系不斷完善,為中國航天員隊伍長遠建設與空間站工程後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長征系列火箭

    1970年4月24日長征一號成功將“東方紅一號”衛星送入太空,經過50餘年的發展,長征系列火箭已經擁有退役、現役共計4代19種型號。其中長征2F目前是中國載人航天主要火箭;長征五號系列是目前中國起飛規模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運載火箭,主要承擔大質量載荷、空間站建設和深空探測等發射任務;長征七號作為新一代運載火箭,主要承擔發射天舟貨運飛船任務,以滿足中國載人空間站建設的需求;長征十一號系列火箭是中國目前長征系列火箭中首枚小型固體運載火箭,能夠在24小時內完成星箭技術準備和發射任務,主要用於快速機動發射應急衛星。

    2015年12月21日Spacex公司研製的獵鷹9一級火箭完成首次回收,第一次實現運載火箭的回收和重複利用。為滿足中國商業航天的發展,研發可回收火箭早已提上日程,長征八號就是中國在火箭回收領域實現的一次新突破。據悉,長征八號遙一運載火箭(CZ-8A)發射時間預計為2020年12月下旬,現已從垂直總裝測試廠轉至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工位,進行發射前的合練準備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此次發射的CZ-8A運載火箭並不是可回收火箭,但可為回收技術開展前期的鋪墊工作,預計未來的長征八號R型(CZ-8R)就將使用箭體垂直起降技術,其芯一級和助推器將分別使用2臺和1臺1200KN液氧煤油發動機,可具備2次啟動以及65%變推力能力,大幅降低火箭生產和發射費用,提高發射效率。

    2019年3月24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六院研製的500噸級液氧煤油發動機燃氣發生器-渦輪泵聯動試驗取得成功,標誌著中國500噸級重型運載火箭發動機關鍵技術攻關及方案深化論證達到預期目標,為後續重型運載火箭工程研製打下基礎。 長征九號運載火箭是為執行未來載人月球探測、火星登入等深空探測任務所研製,是中國運載能力最大的一型火箭。長征九號芯級最大直徑為10米級,總長約100米,起飛質量超過4000噸,近地軌道(LEO)運載能力140噸,地月轉移軌道(LTO)運載能力約50噸,與美國土星五號運力相當。按照目前的研究進度,長征九號有望在2029年左右實現首發,並在不久的將來實現載人登月!

    民營商業航天

    未完待續。。。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

    未來十年,值得期待!

  • 5 # 工業視覺化

    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又已經與天和號與天舟二號的組合體對接,對接的是天和號核心艙的節點艙,對接位置是正向對接,神舟十二飛船由推進艙、返回艙、軌道艙三艙結構,總長度約9米,總重量約8噸,這又使得中國空間站組合體的長度增加了9米,約36.2米;其總質量也增加8噸,達到了42.6噸,大約相當於30輛普通家用小汽車的重量,如今中國的空間站已成為太空中除國際空間站之外最大的航天器組合體,而且今明兩年中國還將發射“問天”和“夢天”兩個空間站實驗艙,所以空間站組合體將會越來越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開始學拍vlog,影片沒有營養,如何改善?如果是你,會關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