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聰明的小龍女

    明未著名抗清名將並不只有十位,最著名的抗清名將有:熊廷弼,袁崇煥,毛文龍,孫傳庭,孫承宗,盧象升,秦良玉,史可法,滿桂,李定國,鄭成功,夏完淳,曹文詔,張煌言,劉中藻,陳明遇,閻應元,馮厚敦,沐天波,洪承疇,祖大壽。

  • 2 # 天香雲外飄

    明末抗清十大名將分別是 :

    1,袁崇煥。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號自如,廣東廣州府東莞縣人(一說為廣西藤縣人),明末抗清名將,著名愛國英雄、民族英雄。

    袁崇煥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初授福建邵武知縣,在任時喜歡與人談論兵法,遇見退伍的老兵時,袁崇煥與其討論邊塞上的事情,所以對邊塞的狀況比較瞭解,自認為有鎮守邊關的才能。後官至兵部尚書兼右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多次擊敗後金軍的進犯。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

    2,熊廷弼。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飛白,號芝岡,漢族,湖廣江夏人,明末將領,萬曆進士,楚黨。由推官擢御史,巡按遼東。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遼東。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楊鎬經略遼東,招集流亡,整肅軍令,造戰車,治火器,浚壕繕城,守備大固。熹宗即位,天啟元年(1621年),後金天命汗努爾哈赤攻破遼陽,再任遼東經略。與廣寧(今遼寧北鎮)巡撫王化貞不和,終致兵敗潰退,廣寧失守。

    3,孫傳庭。

    孫傳庭(1593~1643年),字伯雅,號白谷,代州振武衛(今山西代縣)人,明朝末年大臣。

    孫傳庭於二十七歲中進士,歷任永城知縣、商丘知縣、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司郎中,因不滿魏忠賢專權而棄官歸鄉,賦閒近十年之久。崇禎八年(1635年)還京任職,歷任吏部驗封司郎中、順天府丞,崇禎九年(1636年)調任陝西巡撫,與洪承疇一起鎮壓農民起義,擒獲“闖王”高迎祥,消滅十五股義軍,穩定了陝西的局面。崇禎十一年(1638年)因清兵入塞,赴京勤王,在盧象升戰死後代其總督各鎮援兵。

    4,李定國。

    李定國(1621年—1662年),字寧宇(或雲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民族英雄,陝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李定國成年後,勇敢善戰,為張獻忠所鍾愛。張獻忠死後歸順南明政權,公元1652年(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初,李定國在經過充分準備之後,出兵八萬攻湖南。先取沅州(今湖南黔陽)、靖州(今湖南邵陽),繼攻廣西桂林,大敗清軍,逼得清軍主帥、定南王孔有德自殺。李定國七月初佔領桂林,隨後,直下柳州、衡州等四州,兵鋒指向長沙。清廷聞訊大驚,增派十萬大軍馳援。為避清軍銳氣,李定國暫時撤離長沙外圍,退守衡州。清軍主帥、親王尼堪率軍尾追,李定國設伏將清軍團團包圍,四面猛攻,清軍大潰,尼堪被陣斬,全軍覆沒。李定國取得桂林、衡陽兩大戰役的勝利,使南明的抗清鬥爭打開了一個新局面。

    5,盧象升。

    盧象升是天啟二年(1622年)進士。自崇禎六年(1633年)起,盧象升參與鎮壓李自成等農民軍有功,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理河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湖廣巡撫,後升任兵部侍郎,再遷兵部左侍郎,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崇禎七年(1634年),擊潰張獻忠農民軍。崇禎八年(1635年),擊敗高迎祥、李自成農民軍。崇禎十一年(1638年),擔任兵部尚書,力主抗清,守衛京師,連戰皆捷,反被太監高起潛陷害,免去尚書職務,以侍郎視事。著有《盧忠肅公集》、《盧象升疏牘》。

    崇禎十二年(1639年),盧象升率部在鉅鹿賈莊被清軍包圍,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死疆場,年僅三十九歲。

    6,洪承疇。

    洪承疇(1593.10.16—1665.04.03),字彥演,號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今英都鎮良山村霞美)人。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在鎮壓明末農民起義中立功,升任延綏巡撫、陝西三邊總督,崇禎十二年(1639年)轉任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後投降清朝。

    7,史可法。

    史可法(1602年—1645年5月20日),字憲之,號道鄰,漢族,明末抗清名將、民族英雄。他為官清廉,堅貞不屈,是明末著名的政治家。祖籍河南鄭州市中牟縣後史莊,生於開封府祥符縣(今開封市祥符區雙龍巷)。

    崇禎元年(1628年)進士,任西安府推官。後轉平各地叛亂。北京城被攻陷後,史可法擁立福王朱由崧(弘光帝)為帝,繼續與清軍作戰。官至督師、建極殿大學士、兵部尚書。

    弘光元年(1645年),清軍大舉圍攻揚州城,不久後城破,史可法拒降遇害。

    8,夏完淳。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別名復,字存古,號小隱,又號靈首。明末(南明)詩人,松江府華亭縣(今上海市松江區)人,祖籍浙江會稽。

    十四歲從軍征戰抗清,十七歲英勇就義。殉國前怒斥了洪承疇一事,稱名於世。有《獄中上母書》等。

    9,鄭成功。

    鄭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儼、大木。生於日本九州平戶藩,後被其父鄭芝龍帶回福建。明末清初著名軍事家,抗清名將,民族英雄。

    1644年清軍入關,一路南下,勢如破竹。1645年鄭成功跟隨父親鄭芝龍擁護南明隆武政權,得隆武帝賜國姓“朱”,賜名“成功”,所以鄭成功被民間尊稱為“國姓爺”。1646年,因父親鄭芝龍降清,鄭成功與之決裂,率軍在東南沿海堅持抗清。清軍多次圍剿不成,曾試圖將之招撫,但被鄭成功嚴詞拒絕。1659年鄭成功率部沿長江北伐,大軍一路勢如破竹,包圍南京,引起震動,但終遭清軍擊退,隨後只能憑藉海戰優勢固守泉州府的海島廈門、金門。

    10,施琅。

    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號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今晉江市龍湖鎮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軍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將領。

    施琅早年是鄭芝龍的部將,1646年(順治三年)隨鄭芝龍降清。不久又加入鄭成功的抗清義旅,成為鄭成功的得力助手;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採納了李光地的意見,授施琅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積極進行攻討臺灣的部署準備。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決定攻臺,命施琅與福建總督姚啟聖一起進取澎湖、臺灣。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揮清軍水師先行在澎湖海戰對臺灣水師獲得大勝。上疏籲請清廷在臺灣屯兵鎮守、設府管理,力主保留臺灣、守衛臺灣。因功授靖海將軍,封靖海侯。

  • 3 # 文舀

    明未抗後金名將袁崇煥,面對八旗勁旅死守寧遠,用紅夷大砲痛擊後金軍,主帥努爾哈赤重傷斃命。在明錦擊退皇太極侵擾,穩住關外戰局。南明將領李定國集中兵力攻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戰敗自焚,又在衡州設伏誘敵深入,大破十萬清軍,斬敬謹親王尼堪外蘭,兩厥名王,一度扭轉戰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考失敗了兩次,你認為是對人生有消極影響還是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