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翻鬥花園黃圖圖
-
2 # 霧都山裡人
你可以和你弟弟聊聊《人間失格》這本書唄,從你弟弟的對這本書的理解和看法就能看出他看這本書的意圖,切忌不能直接把書藏起來或者直接扔了,人都是比較叛逆的,你越這樣我越要反著來。
其實很多人看書要麼是身邊朋友在看,推薦給自己或者朋友在談論時自己啥都不知道,覺得不好後就去看的,還有就是自己隨便找比較火的書隨便看看,像這種情況就無所謂的,畢竟能真正看進去的人很少,大多都是翻翻書而已。當然這本書描繪了太多生活的無奈和絕望,內容比較壓抑,還是少看較好,有著正確的理解或許更能起著激勵學習和生活的作用。
愛看書真的是一種好習慣,但讀書的角度不同,“好書”可以變“壞書”,“壞書”可以成“好書”。
-
3 # 北冥有魚154614741
真的不需要擔心
我人生看的第一部小說就是《穆斯林的葬禮》,小學四年級,根本看不太明白
後來初中開始看各種領域的書
比如說賈平凹的,莫言的,要麼就是恐怖故事,解剖屍體類的
但是我還是非常積極Sunny的,就是好奇心重,喜歡涉獵
他在這個年紀看人間失格,我反而覺得這個男生很有思想跟獨特性,很好的,加油
-
4 # 日中之光q
看來你知道《人間失格》講的是什麼,其實這部作品在剛開始的時候,還是很爭議的,因為畢竟作者的結局不是很好。首先想知道他是偷偷看,還是光明正大看。
不論怎麼樣,給你點建議,供你參考:
1、首先觀察一下你弟弟的最近的狀態吧:看看有沒有什麼變化,比如變得低沉,消極,不願與人溝通,或者經常發呆,或者煩躁,總之就是情緒是否平穩。
2、如果他沒有什麼變化,注意:就是和平時沒有什麼兩樣,直接就跟他聊一聊,聊聊他看這本書的感想,如果你不知道書的內容,可以百度,補一下課,然後跟他聊,如果他很正常看作品人物的人生、事件、結局,那就沒有什麼啊。這又不是什麼禁書。再說青春期的男孩子,很多事需要自己經歷才能成熟,沒什麼可怕的。如果他深深感慨,情緒起伏,或情緒低沉,那你就注意了,他是不是情緒上有什麼問題,甚至有可能有點抑鬱之類的問題。
3、如果感覺不對,就聊聊生活、人生,看看他是不是遇到什麼問題了,比如同學關係,比如單向失戀,但提醒你,不論什麼事都不要大驚小怪,要保持平靜,讓他儘量去說。青春期的孩子很可能會遇到難解的問題,疏導很關鍵。
然後跟你說,一定做兩手準備,別沒事整出事,也別有事去迴避。我高中時候,有個學哥看《少年維特之煩惱》,後來他自殺了,我不知道是不是和看這書有關, 但我覺得他還是生活中遇到問題了,那時人也不知道什麼心理問題,就是覺得他不對勁,就一幫人看著,也沒看住。但是我也看那本書了,我是大一看的,沒感覺怎麼啊。所以建議冷靜處理,有問題解決問題,沒問題別大驚小怪。
-
5 # 天馬行空的第二人生
弟弟在看《人間失格》,該怎樣處理?說實話:我是比較認同提問者的擔憂的,在我接觸過的小說中,將一個孩子對人世間的感受,描寫的如此卑微,如此窒息和如此絕望,還如此細膩的,太宰志是第一人。
本書的主人翁,出生於政治世家,家中有傭人伺候,家境良好,按理應該是成為國家精英,再不濟也應該成為一個揮金如土的紈絝。但主人翁沒有,他最後選擇成為了一個小丑,“搞笑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儘管對人類極度恐懼,且無法對人類死心,於是藉助搞笑,與人類保持了一絲聯絡”,這是作者對自己的詮釋。
“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要用一生來治癒童年”
我們可以看看 主人翁的童年,來理解他“不作不死”的人生。
主人翁從小體弱多病,但在主人翁的童年,基本上沒看到家人對一個體弱多病的孩子的照顧和關懷,主人翁童年還受到傭人的侵犯,更過分的是:他還不敢告訴父母。
養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建立他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一個有歸屬感的孩子,才會對自己,對其他人產生認同感,在認同感的基礎上,產生信任和交流,從小體弱多病的主人翁,很明顯被家人忽視,自己的感受被漠視,從小不知道飢餓是什麼,從來沒有被他人真正的關愛,感受被接納。一個感受不被接納的人,一個自己的感受又特別敏銳的人,一個和家人沒有建立起親密聯結的人,他最終總結:
“覺得人類對名叫葉藏的我緊閉上了信任的外殼“
最終葉藏也關上了自己對人類信任的大門。在 少年期,他總結到:
1) 自己不理解人類的多面性,恐懼人性中的動物本性,對自己身為人類的言行也毫無自信
2) 不能理解旁人痛苦的性質與程度
3) 缺乏在喜歡和厭惡之間選擇的能力
所以,養育小孩,無關貴賤,家庭的第一道屏障:是建立小孩的歸屬感,無條件的接納他,認同他的感受,和他建立親密的聯絡,是幸福童年的第一步。
看看 人間失格的 一些經典語言,
因為怯懦,所以逃避生命,以不抵抗在最黑暗的沉淪中生出驕傲,因為驕傲,所以不選擇生,所以拒斥粗鄙的樂觀主義。
我知道有人是愛我的,但我好像缺乏愛人的能力。
讀人間失格,如果對這本書產生強大的認同或者共情,則有可能整個人生觀會比較消極,對處於叛逆期的年輕人帶來不好的影響。
但是你也不要太焦慮,首先 人間失格 是一本非常優秀的書,開卷有益,要鼓勵你的弟弟能夠閱讀經典書籍,其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林妹妹,你可以和你弟弟溝通一下。
-
6 # 根芥微塵
作為高中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管理中也遇到過類似的事情,也是在慢慢摸索中,逐漸確立了一種相對有效的方法。
對此,我給出的建議是:冷靜應對,設身處地,因勢利導,適度監督。
第一條建議:冷靜應對
示意圖:如太極大師出拳般冷靜
首先,發現你弟弟在看《人間失格》,這件事本身是應該關注,但似乎不必大驚小怪。
不過,絕大多數學生還是在課下偷偷摸摸地看,只有個別自制力較差的會心存僥倖,堂而皇之地擺在桌面上看。
被我們當老師的發現、沒收(現在流行叫“暫扣”,也就是說不是罰沒,因為老師沒有執法權。叫“暫扣”,意思是畢業後學生可以找老師來領走)的,基本都是這種情況。
也就是說,類似看《人間失格》的行為,是比較普遍的行為,不是個例。
其次,太宰治《人間失格》也不是沒有優點,也有一些積極意義包含在裡面。
《人間失格》相關圖書圖片
比如,主人公葉藏的行為,看似荒唐,實則痛苦。
他交友不慎,空虛放縱,遍嘗世態炎涼,但心地不壞、思想單純,是個“神一般的孩子”。
比如,作者第一人稱視角敘述,語言真實感很強,有濃郁的自傳體風格,很能直擊心靈,打動人心。
下面簡單列舉幾句:
實用性的苦惱,僅憑吃飯就能一筆勾銷的苦惱,或許才是最強烈的痛苦,是慘烈得足以使我所列舉的十大災難顯得無足輕重的阿鼻地獄吧。我的不幸,恰恰在於我缺乏拒絕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絕別人,便會在彼此心裡留下永遠無法癒合的裂痕。女人若是突然哭泣,只要給她一點甜食,她吃後就會恢復平靜。比如,作者用葉藏的事例,以小見大,以點帶面,反映了現代社會青年人的心理心靈苦悶和精神空虛以及探索出路而不得的現狀,為我們現代社會的某些特點“畫像”(注,此處是動詞),提出了我們現代人應該關注解決的問題,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
當然,這種積極意義需要我們去挖掘、去引導。
第二條建議:設身處地
就是說我們要有“同理心”,能進行換位思考。
你想啊,現在上高中的孩子們,“起的比雞早,睡的比狗晚”。一天十幾節課,主要是學習科目,交友圈子相對狹窄,生活不能不說單調乏味。
高中現在一般都要禁止學生帶手機。
這時,一旦有吸引力的課外讀物出現,就會在學生中廣泛流傳。
假如我們就是這樣的高一學生,是不是也很愛跟上這種風氣、加入這股潮流呢?
第三條建議:因勢利導
高中階段,學生自主意識已經形成,喜歡無論幹什麼事情都要經過自己的思考認同、“自我加工”。
與此相關,逆反心理也會特別強烈。大人越是禁止反對,他(她)們越是非要嘗試。
所以,對學生讀《人間失格》一書,正確的處理是禁鯀治水之法,用大禹治水之術——宜疏不宜堵。
這就是要因勢利導。既然他愛看課外讀物,我們可以尋求學校老師的幫助,讓老師推薦一些既有教育意義又適應高中生閱讀趣味的書。此為其一。
其二,對《人間失格》一書,不妨讓您弟弟讀完。當然,可先“約法三章”:只能在課下休息時讀,必須是作業、預習等學習任務完成之後再讀,讀後必須和您交流感受。
交流感受最好是書面形式,讓他寫出二三點來。其目的是引導他全面認識評價《人間失格》,認清優點和不足。一旦他能認識到不足,我們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
第四條建議:適度監管
在做好因勢利導之後,對學生,我們還不能絕對放心、完全放手。
就我接觸的學生來看,高中生畢竟還是孩子,他(她)們往往能認清是非,但經常控制不住自己。也就是說,他(她)們的自控能力還要在實踐中進行反覆錘鍊。
在學校,可以和班主任和老師溝通,爭取請他(她)們多關注、多引導、多要求學生。在家裡,你和家人就要多操心、多觀察、多留意,“外鬆內緊”,適度相信孩子、尊重孩子,但又不能讓他脫離監管。
這個“度”需要拿捏把握好。
最後簡單回顧總結下,就是簡單四條:冷靜應對,設身處地,因勢利導,適度監督。
但願這些能夠幫到您。
-
7 # 物聯科技派
《人間失格》是一本喪到極致的書。我曾一口氣讀完並且失眠了一夜,但是它只是一個文學作品,是瑰寶,表達的是太宰治對生活極致的悲觀。
建議不要大驚小怪,就把它當做一本表達特殊情緒的課外讀物好了。也許讀者本人會有不一樣的理解呢。
畢竟我看後,還是很治癒的。
以喪治喪,藥到病除!
下圖為當初我讀完的這點感悟
-
8 # 賞文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整體來說是一本很喪的書,如果按照價值觀來講,是不太適合心智暫不成熟的人來看的,因為孩子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還是需要天真和憧憬的。但是既然你弟弟已經在看了,也不過過於緊張、悲觀和大驚小怪的。我認為你可以跟你弟弟聊一聊關於這本書的感觸,瞭解你弟弟的內心世界,從而可以更好的引導和看待這本書的故事,因為《人間失格》雖然是一本很喪的書,但也同樣是一本優秀的文學著作,這本著作同樣給人以思想啟發,以更公平的多方位的看待一些事。
下面我來跟大家說說《人間失格》這本書吧。
在昭和6年的時候,也就是1931年,這一年發生過很多大事,比如說九一八事變。在帝國主義的時代背景下,太宰治從事著共產主義,因此搬了很多次家,但在他發現自己的妻子在認識他之前就跟別人有染,一氣之下就跑去警察局自首,從此,共產主義在他的心裡就已消失了。太宰治對人間徹底失望了,在昭和10年的時候,太宰治在鎌倉山自殺,但沒成功。後來,太宰治因生病住院,因沒有繳納學費被大學給開除了,等他出院後,又因為鎮痛劑注射上癮,借錢買藥,從此生活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自縊事件後,太宰治因盲腸炎入院治療了三個月之久,期間因沒能按時繳納學費被東京大學開除。出院後,因鎮痛劑注射上癮,也可以是精神依賴,鎮痛劑因為會讓人產生短暫的快感,因此也是有上癮的這種可能性的。因為這他是借錢買藥,從此,生活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一年後,太宰治住進了精神病院。
這些悲慘的經歷是悲痛的,也是寫作《人間失格》的源泉和動力,也是對他人生的另一種詮釋。
《人間失格》主要是講述了主角葉藏從小到大,為了逃避現在,而不斷的沉淪、墮落、自我否定,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抒發自己內心深處的苦悶和對愛情的渴望。太宰治以葉藏的形式把自己的一生經歷和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表達出來,把這一切都以文字的形式體現出來。
透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一生的經歷與思想表達出來,並藉此提出身為人最真切的痛苦問題。
《人間失格》發行的同一年,太宰治再一次選擇了自己的方向:逝去。或許這對他、對他這個失望的世界來說,也是最放鬆最滿意的一種選擇吧。
-
9 # 婷135135744
精神健康的看了也不會受影響,精神本身就不健康的就會說自己感同身受,然而你問他為什麼感同身受,哪裡讓你觸動,他又說不出個所以然。
《人間失格》這本書,我看了,沒看到什麼特別的東西。他的人生,他的自傳,他的經歷,對於我需要有什麼觸動嗎?配一張袁隆平爺爺的照片:還是吃太飽了。
也許有人抨擊我:沒有深刻的理解能力。
是的。也許,我對這種好死不死,偏要作死這種作品確實無法理解。我甚至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人要把自己的負能量以這種方式赤裸裸的方式寫出來。
我喜歡那些敘說時代苦難,而不是個人苦難的文字。比閻連科,餘華的作品。
-
10 # 曉角心語
怎麼辦?
這不是很正常嗎?
沒有什麼值得擔心、憂慮的。
從“高一的弟弟”自身來說高一的孩子應該十五六歲的樣子吧。都已經高一了,難道還不能看《人間失格》?
在刑法上,十六歲已經是完全刑事責任年齡。意思是說:“已滿十六週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在民法上,“十六週歲以上不滿十八週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其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法律這樣規定,一定有其普遍性、規律性的原因。
十六歲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九年義務教育已經完成。已經形成了初步的三觀,難道一本《人間失格》會令他“窒息”,甚至精神失常?
從《人間失格》這本說的角度來看“生而為人,我很抱歉”,很喜歡這句話。不想糾結這句話到底是不是太宰治說的,只想說讀《人間失格》,就像這看到這句話一樣,絲毫沒有感到“自殺”之類的消極情緒,相反卻是對生命滿滿的熱愛。
只不過這個令人心疼的小孩比一般人更加熱愛生命,更加追求“真善美”,更加委屈自己、成全別人。
讀完全書,只是看到一個對愛無限渴望的孩子,哪裡有所謂的精神失常?這個可憐的孩子,為了討好父母、長輩、朋友、同學甚至是陌生人而小心翼翼、故作歡笑、乃至惡作劇自己。
可悲的是,這個可憐的孩子從未得到過一份真正的愛,這他短短的一生之中,如果能有一個人能夠給他一份關心、一份溫暖、一份愛,他都不止於走向毀滅。
我相信即便是一個心裡無比Sunny、健康的人讀此書,也總會有那麼幾處情節感同身受。誰又不是這樣呢?
在這個辛苦的世界裡,誰又不是那個令人心疼的孩子呢?
因此,不覺得一個高一的孩子會因本書而變得“陰暗”,反而覺得本書會讓孩子更“慈悲”。
這個弟弟有個關心他的兄長不知道提問者的性別,暫且用兄長代替。無論您是哥哥或者姐姐,您能提出這樣的問題,足見您對弟弟的關心。有這樣關心他的兄長,弟弟就不會是《人間失格》中那個令人心疼的孩子。
您不妨也讀一下《人間失格》,和弟弟交流一下讀後感,及時給予弟弟關心與引導。
手足一起讀書,人生樂事!
回覆列表
我也是高一的時候看完了《人間失格》
看完確實很壓抑
情感的描述很細膩
會隨著葉藏對世界的恐懼而難受
但是它只是一部作品
每一個讀者都可以從中得到不同的感觸
不用這樣緊張擔心 ˙Ⱉ˙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