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端美
-
2 # 宙心
關於孔子為什麼反對“鑄刑書於鼎”並公之於眾的話題。如何來認知孔子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對於孔子這樣的學術聖人來說,一點都不奇怪。
這是由於自身的境界決定了,因為按照孔子的言行舉止即使沒有“鑄刑書於鼎”,他同樣也不會觸犯那些所謂的刑罰之事。因為聖人修身以德為本,忠孝禮儀為先,仁義禮智信為基礎。這樣的人有沒有“鑄刑書於鼎”,沒有什麼作用。
但是人無完人,人的境界也殘差不齊,更何況還有些利慾薰心的應該如何辦呢。這是孔子未想到的。他按照的是人可以教化,上位者使以仁政,中位者上報君恩下憐百姓疾苦,這樣的施政方略不會出現什麼不道德的事情發生,反而顯得“鑄刑書於鼎”是多此一舉。
境界這種東西,如果不會進行境界切換即使換位思考也只是換的自己的同境界思維,而不能作用於真正的換位主體上。這也是近期才發現的問題,以往本人也是以仁義交友處事,結果每次都被人坑。現在想想其實不是自己的錯,也不是對方的錯,而是境界不同罷了。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提升境界做人上之人,更多的才是喜歡富貴利祿,更有甚至為了利益和富貴可以自降人格做一些齷齪的事,也不難見到。
由此才會出現法學對那些極度不道德的行為進行懲罰和處置。即使這樣還不能完全有效的限制不好的事情發生。因此聖人畢竟只是聖人,聖人還不是真正的智者,即使智者也需要時間頓悟才行。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是孔子關於群體的人的基本思想。就是說家長想咋辦,族裡的成員不太清楚;官(過去也是法官)想咋辦,民也得不太清楚。這樣增強了官的不可測性、威懾力、神秘感。如若把刑法鑄在大鼎上公之於眾,誰都清楚了吧,官的那些上述御民之術就不靈了,官想徇私枉法難度也大一點。
在那個時代,孔子不認為教育能夠那麼普及,主張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做官才為入世。孔子全部學說都在製造三六九等。攀爬社會等級,如同皓首窮經,就不想著造反了。
孔子在根本上沒有平等思想,孔子在根本上沒有主權在民思想。他宣揚的是溫和的御民之術。人民被駕馭當然不舒服;所以女子無才便是德、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人為把婦女降等級,使得男人在家裡求得心理優勢,彌補在社會上的被駕馭之苦。
為何孔子思想成為後世唯一官方意識形態?為何官家喜歡、民也不反感?柔性統治,根本還是統治。他有“父為子綱”,當爹的都支援;他有孝悌,老少爺們心理也需要;他有“仁義禮智信”,個人修為有個參考。所以至今孔子思想不過時;但,非平等思想絕對過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