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飛老師,有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被譽為“中國二胡皇后”、“中國當代譽滿國際樂壇的二胡演奏家”,有“二胡皇后”之稱、二胡名家、她是第一個走向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的中國二胡演奏家。
金色大廳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廳之一,它以奉獻高品位的音樂演出而著稱,其中最重要的音樂活動就是每年1月1日舉行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而在1998年1月28日中國農曆新年這一天金色大廳即將舉辦中央民族樂團虎年春節中國民族音樂會,這個訊息令當時的許多人興奮不已。金色大廳是因為每年的元旦世界直播的新年音樂會而知名,那麼中國音樂能夠走出去與世界並駕齊驅那是在劉天華這些前輩他們的理想,那1998年的新春音樂會又是在華人的一個節日的特定的時刻能夠去金色大廳去演出,社會上關注非常非常多,好像人們都非常興奮。當時宋飛作為中央民族樂團的二胡獨奏演員即將登上金色大廳的舞臺演出,但她的心情卻十分平靜。因為她覺得我們的音樂不因為去金色大廳而沾上了金色的光環、變得價值高了,其實它本來就是那樣優秀的。第一次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展現中國民族音樂的風采,演出的節目必定是中國民族音樂中最具代表性的,宋飛的二胡獨奏自然成了節目單上的重點。二胡既適宜表現深沉委婉的感情、也能描寫氣勢宏大的意境,音色接近人聲,情感表現力極為豐富。我們古話講是絲不如竹、竹不如肉,就是絲不如竹管的樂器,因為竹管樂器是吹奏的,它可以透過你的呼吸這樣的一種吐露,可以讓你感到人的心聲;那麼竹不如,俗話是肉,念起來就是不如你在唱,用自己的嗓子在唱、它更直接,所以二胡雖然是絲絃樂器,但是它的聲音酷似人聲,特別有華人內斂的性格,所以把二胡拉好、反而更能接近人的內心。為這場金色大廳的音樂會選擇曲目,宋飛動了一番腦筋。經過反覆思量。她決定演奏盲人民間音樂家華彥鈞、也就是瞎子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像《二泉映月》它這種獨特的表達是非常中國化的,從情感上它是華人的那種內斂的、表達出作者他坎坷的人生,其中當然也有華人對月的這樣的一種冀望、一種寫景的東西,也有美的、優美的旋律和情感的傾訴,在二胡的演奏手法上是跟西洋的絃樂小提琴完全不同的,沒有那麼光耀的光澤的聲音,它是像如泣如訴的這樣一種音色,它有它的旋律當中的各種各樣的滑音的腔調、去委婉地訴說。好的音樂可以是超越國界、超越民族、甚至跨越時空,可以讓心靈互相碰撞,宋飛她想這種音樂的魅力、特別是華人音樂的魅力就體現在像《二泉映月》這樣的作品當中。
果然,在金色大廳裡,宋飛演奏的這首《二泉映月》征服了維也納觀眾的心,宋飛隱約記得自己第一次聽到《二泉映月》的幽怨旋律還是在她很小的時候。1969年,宋飛出生在一個音樂之家,父親宋國生是天津音樂學院的二胡教授,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讓宋飛從小就對二胡這種樂器有著一種過人的領悟力。大概四五歲吧,她父親他常常在家裡教學生,所以她就很好奇,他們走了以後她就跑進去看,什麼東西能夠唱出歌來,她拿起二胡她就能試一試她自己就能拉出來自己會唱的兒歌,所以她當時特別興奮,然後就跑出來說爸爸你快來看啊,不用你教、我也會,所以可能她爸爸就看到她身上有這種悟性天分吧,所以就大概在宋飛她六歲的時候正式教她。二胡的構造十分簡單,在木製的琴筒上只有一張蟒皮膜和兩根金屬弦,但就是這種簡單的樂器掌握起來卻極具挑戰。二胡在民族樂器當中是入門最難的一件樂器。因為你像古箏或者是其它的樂器它本身有音高,你順手一撥弄它就會有旋律出來,可是二胡要靠你的手去摁出來音準。它就需要你對音高的天然的把握和對手指的這種支配的能力,它要發出像人的聲音一樣,它有那種擦弦的震動,還需要你的揉弦這樣一種歌唱感,能夠有一種把心裡的聲音能夠拉出來這樣一個功夫其實也需要至少幾個月的時間。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二胡都只是民歌或戲曲演出的伴奏樂器,直到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現代民族音樂大師劉天華借鑑小提琴的演奏技法,融合琵琶、古琴的演奏技巧,並運用西洋器樂創作手法為二胡從樂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藝術表現的深刻性,從而使這件古代並不受人重視的民間樂器變成近代專業獨奏樂器,併成為中國民樂的主角與代表出現在舞臺上,二胡在民族樂器中的地位被空前提高。它的演奏的曲目裡面不僅能夠記錄生活小景、不僅能夠表達個人的這種情感遭遇、講述個人的經歷,同時它也可以成為一個宏大的敘述、敘事去記錄歷史,表達一種民族共通共同的情感。二胡演奏形式和演奏技法的發展為演奏家帶來了更高的要求,宋飛的父親宋國生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民樂演奏家,清晰地看到了二胡的變革,他為了讓女兒打下紮實的演奏功底,專門創造了一套二胡基本功的訓練方法,還針對不同的演奏技巧為宋飛創作了近百首二胡練習曲,大量的練琴功課幾乎塞滿了宋飛整個的童年時光。她小時候管父親叫宋扒皮,小的時候有那個故事叫“周扒皮半夜雞叫”的故事,然後他總是對她非常嚴格。宋飛她記得有一次都晚上十一點多了、他還在那個協奏曲裡的某一個段落的某一句上一絲不苟地給她提要求、讓她練,然後他說你做得不錯了,他說你連著再做五遍對的,自己以為就讓自己休息呢、他說繼續往下走,後來那個時候就是有一個同學來她家看到了,就是說我要是你哥哥我就帶你看電影去,然後她當時眼淚“刷”就流下來了,特別委屈,然後她爸爸說你怎麼了、你至於嗎,我不就是愛在雞蛋裡挑點骨頭,誰不是在訓練當中要這樣艱苦的、好委屈啊你。然後自己說,那我跟你堅持著練琴哭還不可以呀。
1987年宋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中國音樂學院,在這所音樂殿堂裡宋飛的眼界更加寬闊了。對於我(他)們來說應該是接觸這些大師的作品,你就會了解到比方說劉天華和阿炳他們都留下了二胡的曲目和琵琶的曲目,那你就自然知道他們跟我們今天的人不一樣,他們不僅會擅彈琵琶、還擅拉二胡,這個在我們現在這種音樂的行為方式當中是很少見的。所以他們是可以觸類旁通,他們可以有豐富的這樣的相互借鑑的這樣的一種音樂語言的表達,也能留下很多經典的作品,所以在宋飛她讀大學的時候她就常常會思考我們民族器樂的這種傳承方式應該是什麼樣的。
抱著繼承大師宗風的想法,宋飛在苦練二胡的同時,還學習了京胡、高胡、墜胡等多種胡琴,並研習古琴、琵琶等撥絃樂器。1991年宋飛被授予中國音樂學院學院大獎,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央民族樂團擔任二胡獨奏演員。此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港臺流行歌曲像潮水般地湧向內地,民族音樂市場受到了衝擊。就在這時,一個名為“愛樂女”的室內樂樂團引起了宋飛的注意。“愛樂女”是被稱作“低谷當中的鮮花”的一個業餘的愛樂性質的團體,那是指揮家鄭小瑛和大提琴演奏家司徒志文她們這樣的從事西樂交響樂的音樂家志願在一起組合的一個女子的室內樂團體。那麼她當時看到以後,她就發現她們也有民樂的合作在一起,所以她就找到了鄭小瑛老師,跟她說我願意加入你們的團體。當時“愛樂女”室內樂樂團既有西洋器樂、又有民族器樂,樂團的演出風格也常常是中西合璧,樂團邀請作曲家專門改編中國的民歌名曲或是創作由西洋樂隊伴奏的民族器樂曲,這讓宋飛腦中靈光一現。1995年,宋飛邀請作曲家將華彥鈞創作的琵琶名曲《大浪淘沙》改編成二胡協奏曲。但是起初,宋飛並沒有想到中國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要想配合默契竟然那麼不容易,因為從樂曲一開始宋飛就和樂隊總也合不上拍。開始的那種空靈的這樣的一種感覺,當中有很多速度變化,他們行話講叫猴皮筋,它有很多變速,但是跟樂隊配起來的時候就會有一定難度。當時她記得指揮在排練的時候,說這個地方合不上、然後自己說那我就按著西洋音樂的語言的規律拉吧、不費這個勁了。當時司徒志文老師她就說不要,她說再等等、你再拉兩遍讓我們感受一下它有規律,只是我們還沒有駕馭那個規律。她而且她說我們探索具有中國民族氣派的中國室內樂就是要去解決這樣的難題,不要怕困難。於是宋飛又將樂曲演奏了幾遍,同時更加詳細地講解了民樂演奏的規律,漸漸地西洋樂隊的演奏員們找到了民樂的感覺,順利地和宋飛的二胡配合到了一起。1996年宋飛為了在演出市場上為傳統民族音樂爭得一席之地。聯合了曾格格、吳玉霞等八位民樂女演奏家組成了國內第一支民樂女子組合“華韻九芳”。她們用青春女性特有的表現力一改民樂以往給人留下的老氣橫秋的形象,在視覺和聽覺上為民樂注入了新的活力。1998年中央民族樂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的“虎年春節音樂會”點燃了國內外聽眾對中國民樂的熱情。隨著新世紀的來臨,中國民樂也迎來了新的春天,此時,宋飛在樂壇的聲望更是如日中天,然而就在這時她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選擇,離開中央民族樂團、回到母校教書。
那個時候她就有一種感覺,覺得這個舞臺那麼大怎麼就變窄了呢,就是別人把你已經設定成他想像當中的那個優秀的你;但是如果我在課堂當中跟學生去講課的時候,你可以圍繞著音樂,把中國的審美、中國的倫理、中國的道德、華人獨特的情懷、中國音樂的特質、二胡的獨特的表達和自己對音樂的獨特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感受海闊天空地講給他,看起來好像就是兩個人 琴房很小、課室很小,可是那個空間世界是非常大、非常讓你覺得欣慰的。中國音樂學院更加純粹的音樂環境讓宋飛積聚著新的力量。2002年宋飛舉辦了一場名為“絃索十三弄”的音樂會,在這場音樂會上,宋飛一個人演奏了二胡、高胡、古琴、琵琶等十三種樂器,引起音樂界極大的反響,被人們稱為“民樂皇后”。當時這場音樂會也引起了作曲家史志有的注意。
他就給她打電話,他說我看了你一場音樂會、你演奏了很多種胡琴。自己說對。他說如果我要是寫新曲子,你能用它們演奏嗎,自己說應該能。然後他說我想寫《清明上河圖》、一直覺得不知道是寫獨奏好還是寫合奏好,寫獨奏是寫不同的樂器的、換不同人演還是怎麼樣我一直舉棋不定,看到你能演奏很多種樂器那不就是你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嗎,而且你演奏的這些胡琴都是河南音樂裡面具有特色的這樣的樂器,我就可以用它了。
宋飛老師,有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被譽為“中國二胡皇后”、“中國當代譽滿國際樂壇的二胡演奏家”,有“二胡皇后”之稱、二胡名家、她是第一個走向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的中國二胡演奏家。
金色大廳是世界著名的音樂廳之一,它以奉獻高品位的音樂演出而著稱,其中最重要的音樂活動就是每年1月1日舉行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而在1998年1月28日中國農曆新年這一天金色大廳即將舉辦中央民族樂團虎年春節中國民族音樂會,這個訊息令當時的許多人興奮不已。金色大廳是因為每年的元旦世界直播的新年音樂會而知名,那麼中國音樂能夠走出去與世界並駕齊驅那是在劉天華這些前輩他們的理想,那1998年的新春音樂會又是在華人的一個節日的特定的時刻能夠去金色大廳去演出,社會上關注非常非常多,好像人們都非常興奮。當時宋飛作為中央民族樂團的二胡獨奏演員即將登上金色大廳的舞臺演出,但她的心情卻十分平靜。因為她覺得我們的音樂不因為去金色大廳而沾上了金色的光環、變得價值高了,其實它本來就是那樣優秀的。第一次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展現中國民族音樂的風采,演出的節目必定是中國民族音樂中最具代表性的,宋飛的二胡獨奏自然成了節目單上的重點。二胡既適宜表現深沉委婉的感情、也能描寫氣勢宏大的意境,音色接近人聲,情感表現力極為豐富。我們古話講是絲不如竹、竹不如肉,就是絲不如竹管的樂器,因為竹管樂器是吹奏的,它可以透過你的呼吸這樣的一種吐露,可以讓你感到人的心聲;那麼竹不如,俗話是肉,念起來就是不如你在唱,用自己的嗓子在唱、它更直接,所以二胡雖然是絲絃樂器,但是它的聲音酷似人聲,特別有華人內斂的性格,所以把二胡拉好、反而更能接近人的內心。為這場金色大廳的音樂會選擇曲目,宋飛動了一番腦筋。經過反覆思量。她決定演奏盲人民間音樂家華彥鈞、也就是瞎子阿炳的名曲《二泉映月》。像《二泉映月》它這種獨特的表達是非常中國化的,從情感上它是華人的那種內斂的、表達出作者他坎坷的人生,其中當然也有華人對月的這樣的一種冀望、一種寫景的東西,也有美的、優美的旋律和情感的傾訴,在二胡的演奏手法上是跟西洋的絃樂小提琴完全不同的,沒有那麼光耀的光澤的聲音,它是像如泣如訴的這樣一種音色,它有它的旋律當中的各種各樣的滑音的腔調、去委婉地訴說。好的音樂可以是超越國界、超越民族、甚至跨越時空,可以讓心靈互相碰撞,宋飛她想這種音樂的魅力、特別是華人音樂的魅力就體現在像《二泉映月》這樣的作品當中。
果然,在金色大廳裡,宋飛演奏的這首《二泉映月》征服了維也納觀眾的心,宋飛隱約記得自己第一次聽到《二泉映月》的幽怨旋律還是在她很小的時候。1969年,宋飛出生在一個音樂之家,父親宋國生是天津音樂學院的二胡教授,生活中的耳濡目染讓宋飛從小就對二胡這種樂器有著一種過人的領悟力。大概四五歲吧,她父親他常常在家裡教學生,所以她就很好奇,他們走了以後她就跑進去看,什麼東西能夠唱出歌來,她拿起二胡她就能試一試她自己就能拉出來自己會唱的兒歌,所以她當時特別興奮,然後就跑出來說爸爸你快來看啊,不用你教、我也會,所以可能她爸爸就看到她身上有這種悟性天分吧,所以就大概在宋飛她六歲的時候正式教她。二胡的構造十分簡單,在木製的琴筒上只有一張蟒皮膜和兩根金屬弦,但就是這種簡單的樂器掌握起來卻極具挑戰。二胡在民族樂器當中是入門最難的一件樂器。因為你像古箏或者是其它的樂器它本身有音高,你順手一撥弄它就會有旋律出來,可是二胡要靠你的手去摁出來音準。它就需要你對音高的天然的把握和對手指的這種支配的能力,它要發出像人的聲音一樣,它有那種擦弦的震動,還需要你的揉弦這樣一種歌唱感,能夠有一種把心裡的聲音能夠拉出來這樣一個功夫其實也需要至少幾個月的時間。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裡,二胡都只是民歌或戲曲演出的伴奏樂器,直到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現代民族音樂大師劉天華借鑑小提琴的演奏技法,融合琵琶、古琴的演奏技巧,並運用西洋器樂創作手法為二胡從樂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藝術表現的深刻性,從而使這件古代並不受人重視的民間樂器變成近代專業獨奏樂器,併成為中國民樂的主角與代表出現在舞臺上,二胡在民族樂器中的地位被空前提高。它的演奏的曲目裡面不僅能夠記錄生活小景、不僅能夠表達個人的這種情感遭遇、講述個人的經歷,同時它也可以成為一個宏大的敘述、敘事去記錄歷史,表達一種民族共通共同的情感。二胡演奏形式和演奏技法的發展為演奏家帶來了更高的要求,宋飛的父親宋國生作為新中國培養的第一批民樂演奏家,清晰地看到了二胡的變革,他為了讓女兒打下紮實的演奏功底,專門創造了一套二胡基本功的訓練方法,還針對不同的演奏技巧為宋飛創作了近百首二胡練習曲,大量的練琴功課幾乎塞滿了宋飛整個的童年時光。她小時候管父親叫宋扒皮,小的時候有那個故事叫“周扒皮半夜雞叫”的故事,然後他總是對她非常嚴格。宋飛她記得有一次都晚上十一點多了、他還在那個協奏曲裡的某一個段落的某一句上一絲不苟地給她提要求、讓她練,然後他說你做得不錯了,他說你連著再做五遍對的,自己以為就讓自己休息呢、他說繼續往下走,後來那個時候就是有一個同學來她家看到了,就是說我要是你哥哥我就帶你看電影去,然後她當時眼淚“刷”就流下來了,特別委屈,然後她爸爸說你怎麼了、你至於嗎,我不就是愛在雞蛋裡挑點骨頭,誰不是在訓練當中要這樣艱苦的、好委屈啊你。然後自己說,那我跟你堅持著練琴哭還不可以呀。
1987年宋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中國音樂學院,在這所音樂殿堂裡宋飛的眼界更加寬闊了。對於我(他)們來說應該是接觸這些大師的作品,你就會了解到比方說劉天華和阿炳他們都留下了二胡的曲目和琵琶的曲目,那你就自然知道他們跟我們今天的人不一樣,他們不僅會擅彈琵琶、還擅拉二胡,這個在我們現在這種音樂的行為方式當中是很少見的。所以他們是可以觸類旁通,他們可以有豐富的這樣的相互借鑑的這樣的一種音樂語言的表達,也能留下很多經典的作品,所以在宋飛她讀大學的時候她就常常會思考我們民族器樂的這種傳承方式應該是什麼樣的。
抱著繼承大師宗風的想法,宋飛在苦練二胡的同時,還學習了京胡、高胡、墜胡等多種胡琴,並研習古琴、琵琶等撥絃樂器。1991年宋飛被授予中國音樂學院學院大獎,畢業後被分配到中央民族樂團擔任二胡獨奏演員。此時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港臺流行歌曲像潮水般地湧向內地,民族音樂市場受到了衝擊。就在這時,一個名為“愛樂女”的室內樂樂團引起了宋飛的注意。“愛樂女”是被稱作“低谷當中的鮮花”的一個業餘的愛樂性質的團體,那是指揮家鄭小瑛和大提琴演奏家司徒志文她們這樣的從事西樂交響樂的音樂家志願在一起組合的一個女子的室內樂團體。那麼她當時看到以後,她就發現她們也有民樂的合作在一起,所以她就找到了鄭小瑛老師,跟她說我願意加入你們的團體。當時“愛樂女”室內樂樂團既有西洋器樂、又有民族器樂,樂團的演出風格也常常是中西合璧,樂團邀請作曲家專門改編中國的民歌名曲或是創作由西洋樂隊伴奏的民族器樂曲,這讓宋飛腦中靈光一現。1995年,宋飛邀請作曲家將華彥鈞創作的琵琶名曲《大浪淘沙》改編成二胡協奏曲。但是起初,宋飛並沒有想到中國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要想配合默契竟然那麼不容易,因為從樂曲一開始宋飛就和樂隊總也合不上拍。開始的那種空靈的這樣的一種感覺,當中有很多速度變化,他們行話講叫猴皮筋,它有很多變速,但是跟樂隊配起來的時候就會有一定難度。當時她記得指揮在排練的時候,說這個地方合不上、然後自己說那我就按著西洋音樂的語言的規律拉吧、不費這個勁了。當時司徒志文老師她就說不要,她說再等等、你再拉兩遍讓我們感受一下它有規律,只是我們還沒有駕馭那個規律。她而且她說我們探索具有中國民族氣派的中國室內樂就是要去解決這樣的難題,不要怕困難。於是宋飛又將樂曲演奏了幾遍,同時更加詳細地講解了民樂演奏的規律,漸漸地西洋樂隊的演奏員們找到了民樂的感覺,順利地和宋飛的二胡配合到了一起。1996年宋飛為了在演出市場上為傳統民族音樂爭得一席之地。聯合了曾格格、吳玉霞等八位民樂女演奏家組成了國內第一支民樂女子組合“華韻九芳”。她們用青春女性特有的表現力一改民樂以往給人留下的老氣橫秋的形象,在視覺和聽覺上為民樂注入了新的活力。1998年中央民族樂團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的“虎年春節音樂會”點燃了國內外聽眾對中國民樂的熱情。隨著新世紀的來臨,中國民樂也迎來了新的春天,此時,宋飛在樂壇的聲望更是如日中天,然而就在這時她卻做出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選擇,離開中央民族樂團、回到母校教書。
那個時候她就有一種感覺,覺得這個舞臺那麼大怎麼就變窄了呢,就是別人把你已經設定成他想像當中的那個優秀的你;但是如果我在課堂當中跟學生去講課的時候,你可以圍繞著音樂,把中國的審美、中國的倫理、中國的道德、華人獨特的情懷、中國音樂的特質、二胡的獨特的表達和自己對音樂的獨特的感受和對人生的感受海闊天空地講給他,看起來好像就是兩個人 琴房很小、課室很小,可是那個空間世界是非常大、非常讓你覺得欣慰的。中國音樂學院更加純粹的音樂環境讓宋飛積聚著新的力量。2002年宋飛舉辦了一場名為“絃索十三弄”的音樂會,在這場音樂會上,宋飛一個人演奏了二胡、高胡、古琴、琵琶等十三種樂器,引起音樂界極大的反響,被人們稱為“民樂皇后”。當時這場音樂會也引起了作曲家史志有的注意。
他就給她打電話,他說我看了你一場音樂會、你演奏了很多種胡琴。自己說對。他說如果我要是寫新曲子,你能用它們演奏嗎,自己說應該能。然後他說我想寫《清明上河圖》、一直覺得不知道是寫獨奏好還是寫合奏好,寫獨奏是寫不同的樂器的、換不同人演還是怎麼樣我一直舉棋不定,看到你能演奏很多種樂器那不就是你一個人就可以完成的嗎,而且你演奏的這些胡琴都是河南音樂裡面具有特色的這樣的樂器,我就可以用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