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淺芳幽笛人

    有十對栗子:

    一、王粲《詠史》超過班固《詠史》

    班固詩作:

    三王德彌薄,惟後用肉刑。太蒼令有罪,就遞長安城。

    自恨身無子,困急獨煢煢。小女痛父言,死者不可生。

    上書詣北闕,闕下歌雞鳴。憂心摧折裂,晨風揚激聲。

    聖漢孝文帝,惻然感至情。百男何憒憒,不如一緹縈。

    鍾嶸《詩品》:“班固詠史,質木無文。”“孟堅才流。而老於掌故。觀其詠史。有感嘆之詞。”

    王粲詩作:

    自古無殉死,達人共所知。秦穆殺三良,惜哉空爾為。

    結髮事明君,受恩良不訾。臨歿要之死,焉得不相隨?

    妻子當門泣,兄弟哭路垂。臨穴呼蒼天,涕下如綆縻。

    人生各有志,終不為此移。同知埋身劇,心亦有所施。

    生為百夫雄,死為壯士規。黃鳥作悲詩,至今聲不虧。

    此詩透過兩相對照的描寫來表現主題。這種描寫和刻畫凸顯了三良的形象,使歷史人物形象的塑造與詩人主觀情志的表達產生了良性互動,詩人的情感也因此更為豐富和複雜,詩中的詩性成分得到了加強,可以說是詠史詩發展史上一個比較大的進步。

    二、劉琨《扶風歌》超過曹操《苦寒行》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 艱哉何巍巍!羊腸坂詰屈, 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 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 虎豹夾路啼。

    谿谷少人民, 雪落何霏霏。延頸長嘆息, 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 思欲一東歸。水深橋樑絕, 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 薄莫無宿棲。行行日已遠, 人馬同時飢。

    擔囊行取薪, 斧冰持作糜。悲彼《東山》詩, 悠悠使我哀。

    悲則悲矣,然並不消沉。這就是這首《苦寒行》的基調,也是所有曹操詩的風格。古則古矣,但古氣翻新意。這既是這首詩的特點,也是曹操所有樂府詩的特點。曹操正是以悲涼古直結構《苦寒行》的,也正是這悲涼古直為曹詩贏得“漢末實錄”的美譽的。

    扶風歌

    朝發廣莫門,暮宿丹水山。左手彎繁弱,右手揮龍淵。

    顧瞻望宮闕,俯仰御飛軒。據鞍長嘆息,淚下如流泉。

    繫馬長松下,發鞍高嶽頭。烈烈悲風起,泠泠澗水流。

    揮手長相謝,哽咽不能言。浮雲為我結,歸鳥為我旋。

    去家日已遠,安知存與亡?慷慨窮林中,抱膝獨摧藏。

    麋鹿遊我前,猿猴戲我側。資糧既乏盡,薇蕨安可食?

    攬轡命徒侶,吟嘯絕巖中。君子道微矣,夫子故有窮。

    惟昔李騫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獲罪,漢武不見明。

    我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棄置勿重陳,重陳令心傷。

    聞雞起舞的主人公之一——劉琨

    詩人採取一種低沉的寫法,突出的行軍中種種淒涼感傷而憂懼的心情,展示的是普通的人情,大約詩人本來就不是為了寫給別人看的,所以詩中沒有半點客氣假象,有的是一片赤子之真誠,與曹公《苦寒行》十分的相近。

    此詩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且九解蟬聯而下,逐解換韻,採用復疊、接字等手法,造成既一氣貫注又千迴百折的,迴腸蕩氣的感覺,是這首抒情詩激動人心的又一原因。

    三、李白《白紵辭》超過鮑照《代白紵曲》

    代白紵曲

    朱唇動。素腕舉。洛陽少童邯鄲女。古稱淥水今白紵。

    催弦急管為君舞。窮秋九月荷葉黃。北風驅雁天雨霜。夜長酒多樂未央。

    開頭三三七體,以急促的節奏寫出急管繁弦催人及時行樂的急迫感,然後利用轉韻,兩句羅列窮秋景色,暗示暮年易至,時不我待。末句點醒主旨,正是漢樂府“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的意思。

    白紵辭

    揚清歌,發皓齒,北方佳人東鄰子。且吟白紵停綠水,

    長袖拂面為君起。寒雲夜卷霜海空,胡風吹天飄塞鴻。

    玉顏滿堂樂未終,館娃日落歌吹濛。

    《唐宋詩醇》:蕭士贇曰:全篇句意間架,並是擬鮑明遠者,杜少陵所謂”俊逸鮑參軍”者與?此詩雖出入古詞,要自情景雙美,別具丰神。

    詩分兩段。前五句正面描寫歌者,後四句以環境反襯諸美的客觀效果:胡地之秋夜如此寒冷,唯有塞鴻飄飛到國中。滿堂的美女玉顏,樂曲沒有終散,日落時分在館娃宮中傳來了陣陣美妙的歌聲。

    四、高適《燕歌行》超過盧思道《從軍行》

    從軍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長安飛將出祁連。犀渠玉劍良家子,白馬金羈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魚麗逐左賢。谷中石虎經銜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無窮已,薊門迢遞三千里。朝見馬嶺黃沙合,夕望龍城陣雲起。

    庭中奇樹已堪攀,塞外徵人殊未還。白雲初下天山外,浮雲直向五原間。

    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流水本自斷人腸,堅冰舊來傷馬骨。

    邊庭節物與華異,冬霰秋霜春不歇。長風蕭蕭渡水來,歸雁連連映天沒。

    從軍行,軍行萬里出龍庭,單于渭橋今已拜,將軍何處覓功名。

    作為隋代的詩人盧思道,在他的詩中,也融會了南朝和北朝的風格,在《從軍行》中,既寫將士的英勇出征,又寫了思婦閨怨,既有“長安飛將出祁連”“白馬金羈俠少年”的奔放、雄健,又有“誰能坐對芳菲月”“流水本自斷人腸”的清麗、哀怨,南北的風格在盧思道的《從軍行》裡得到了較和諧的統一。

    燕歌行

    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

    摐金伐鼓下榆關,旌旆逶迤碣石間。校尉羽書飛瀚海,單于獵火照狼山。

    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大漠窮秋塞草腓,孤城落日鬥兵稀。身當恩遇常輕敵,力盡關山未解圍。

    鐵衣遠戍辛勤久,玉箸應啼別離後。少婦城南欲斷腸,徵人薊北空回首。

    邊庭飄颻那可度,絕域蒼茫無所有!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斗。

    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君不見沙場征戰苦,至今猶憶李將軍!

    《燕歌行》不僅是高適的“第一大篇”(近人趙熙評語),而且是整個唐代邊塞詩中的傑作,千古傳誦,良非偶然。全詩氣勢暢達,筆力矯健,氣氛悲壯淋漓,主旨深刻含蓄。

    《燕歌行》是唐人七言歌行中運用律句很典型的一篇。平仄相間,抑揚有節。除結尾兩句外,押平韻的句子,對偶句自不待言,非對偶句也符合律句的平仄。這樣的音調之美,正是“金戈鐵馬之聲,有玉磐鳴球之節”(《唐風定》卷九邢昉評語)。

    五、崔顥《黃鶴樓》超過沈佺期《龍池篇》

    龍池篇

    龍池躍龍龍已飛,龍德先天天不違。池開天漢分黃道,龍向天門入紫微。

    邸第樓臺多氣色,君王鳧雁有光輝。為報寰中百川水,來朝此地莫東歸。

    《唐詩成法》:五“龍”字,二“池”字,四“天”字,崔之《黃鶴樓》所本,而神韻過之,然此味較厚。結句,一時應制諸公俱不能到。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田子藝:“人知李白《鳳凰臺》《鸚鵡洲》出於《黃鶴樓》,不知《黃鶴樓》又出於《龍池篇》。”趙宦光:“《詩原》引沈佺期《龍池篇》,崔顥篤好之,先擬其格,作《雁門胡人歌》,自分無以尚之,別做《黃鶴樓》,然後直出雲卿之上,視《龍池篇》直俚談耳!

    這首詩首聯巧用典故由仙人乘鶴歸去引出黃鶴樓;頷聯緊承首聯,說自從仙人離去,黃鶴樓已經歷經千百年之久;頸聯詩意一轉,進入景物描寫,寫晴日在黃鶴樓所見之景;尾聯以寫煙波江上日暮懷歸之情作結,使詩意重歸於開頭那種渺茫不可見的境界。全詩雖不協律,但音節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遠。

    六、柳開《塞上》超過李益《從軍北征》

    從軍北征

    天山雪後海風寒,橫笛遍吹《行路難》。磧裡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詩辯坻》:七絕,李益、韓翃足稱勁敵。李華逸稍遜君平,氣骨過之,至《從軍北征》,便不減盛唐高手。

    《峴傭說詩》:“天山雪後”一首、“回樂峰前”一首,皆邊塞名作,意態絕健,音節高亮,情思悱惻,百讀不厭也。

    塞上

    鳴骹直上一千尺,天靜無風聲更幹。碧眼胡兒三百騎,盡提金勒向雲看。

    “碧眼胡兒三百騎”,描繪一隊少數民族的年輕驍騎,句中雖只排列名詞,實是以靜寫動,使人想像那眉宇間流露著威武氣概的草原漢子們揚鞭躍馬、奔逐追馳的熱烈場面。“盡提金勒向雲著”,則又以動寫靜:拉緊了馬韁,抬起了望眼,一個接一個的動作霎時聚落在全體騎手的屏氣凝視中;正見喧騰,忽歸沉靜,“向雲看”的“三百騎”深深被“直上一千尺”的“鳴骹”所吸引,全神貫注、目不轉睛,宛如戲曲舞臺上的角色亮相,具有一種雕塑型的美。

    李益《從軍北征》末二句,寫“徵人”因聞笛思鄉始翹首望月,情原非由所“看”之“月”引起,“月”僅作為鄉心之寄託,故而茫然“回首”,格調低沉、色彩灰暗,且無雕塑型的美。對照起來,柳開詩可謂青出於藍了。 因為是一首絕句,字數有限,詩中就難以面面俱到地展開一個全過程。詩人恰能利用短小篇幅,捨棄次要情節,捕捉最為精彩動人的意象,將北方少數民族的剽悍性格與尚武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不愧為宋代邊塞詩的“壓卷”之作。

    七、范仲淹《岳陽樓記》超過呂溫《虢州三堂記》

    虢州三堂記(選段)

    春之日眾木花折,岸鋪島織,沈浮照耀,其水五色。於是乎襲馨擷奇,方舟逶迤,樂魚時翻,飄蕊雪飛,溯沿迴環,隱映差池,咫尺迷路,不知所歸。此則武陵仙源,未足以極幽絕也。夏之日石寒水清,松密竹深,大柳起風,甘棠垂陰。於是乎濯纓漣漪,解帶升堂,畏景火雲,隔林無光,虛甍沈沈,皓壁如霜,羽扇不搖,南軒清涼。此則楚襄蘭臺,未足以滌炎鬱也。秋之日金飆掃林,蓊鬱洞開,太華爽氣,出關而來。於是乎絃琴端居,景物廓如,月委皓素,水涵空虛,鳥驚寒沙,露滴高梧,境隨夜深,疑與世殊。此則庾公西樓,未足以澹神慮也。冬之日同雲千里,大雪盈尺,四眺無路,三堂虛白。於是乎置酒褰帷,憑軒倚楹,瑤階如銀,玉樹羅生,日暮天霽,雲開月明,冰泉潺潺,終夜有聲。此則子猷山陰,未足以暢吟嘯也。

    《岳陽樓記》膾炙人口,這裡就不展示原文了。

    明朝人孫緒說,“范文正公《岳陽樓記》,或謂其用賦體,殆未深考耳。此是學呂溫《三堂記》,體制如出一軸”,“但《樓記》閎遠超越,青出於藍矣。夫以文正千載人物,而乃肯學呂溫,亦見君子不以人廢言之盛心也。”他認為《岳陽樓記》是模仿唐朝呂溫的《三堂記》而作的,不過《岳陽樓記》比《三堂記》寫得更好。

    兩篇文章的寫法確實比較接近。大體都分為緣起、四時之景和思想昇華三大部分,寫景又都有總寫和分寫,分寫均按季節。不同之處在於,《三堂記》的緣起中有一段議論性質的虛寫說明宗旨,《岳陽樓記》則直接交代文章緣起;《三堂記》寫景總寫很簡單,四時之景則分春夏秋冬,《岳陽樓記》寫景總寫很有氣勢,分寫則只有春秋兩季;最後一段表達思想觀點,則一詳一略。

    從文章構造和表現手法方面的異同來說,顯然是同多異少,若說范仲淹模仿了呂溫的文章,也能說得過去。我們不妨作這樣的想象:收到滕宗諒的《求記書》,范仲淹查閱了許多“唐賢今人”的有關作品,《求記書》提到的呂溫(有詩云“襟帶三千里,盡在岳陽樓”)的詩文集,一定是閱讀的重點之一,於是從集中的《虢州三堂記》得到了靈感。

    但要說兩篇文章的高下,也是很分明的,範高於呂。在寫景方面,範既更為精緻,更有節奏感,而又更為簡明,更有氣勢。在思想觀點的表達方面,《岳陽樓記》全文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鋪墊,第二部分已經將情和景結合在一起,景中有情,情從景出,第三部分更是口吐金石、簡明扼要、易記易誦,而《三堂記》全文不夠精煉,三個部分缺乏有機聯絡,情與景甚少結合,所表達的思想,未能達到擲地有聲、超凡脫俗的境界。所以孫緒謂“《樓記》閎遠超越,青出於藍”,是完全正確的。

    八、楊維楨《鴻門會》超過李賀《公莫舞歌》

    公莫舞歌

    方花古礎排九楹,刺豹淋血盛銀罌。華筵鼓吹無桐竹,長刀直立割鳴箏。

    橫楣粗錦生紅緯,日炙錦嫣王未醉。腰下三看寶玦光,項莊掉鞘欄前起。

    材官小塵公莫舞,座上真人赤龍子。芒碭雲端抱天回,咸陽王氣清如水。

    鐵樞鐵楗重束關,大旗五丈撞雙環。漢王今日須秦印,絕臏刳腸臣不論。

    《唐詩品彙》:劉雲:從容模仿,有情觸妙(“方花古礎”六句下)。劉雲:不必其有,事幽與鬼謀,才子賦古,但如目前。至“三看寶玦”,始喻本末,自不待言。“抱天”語奇俊,俯仰甚稱事情。復作項伯口語,尤壯。

    鴻門會

    天迷關,地迷戶,東龍白日西龍雨。撞鐘飲酒愁海翻,碧火吹巢雙猰貐。

    照天萬古無二烏,殘星破月開天餘。座中有客天子氣,左股七十二子連明珠。

    軍聲十萬振屋瓦,拔劍當人面如赭。將軍下馬力排山,氣卷黃河酒中瀉。

    劍光上天寒彗殘,明朝畫地分河山。將軍呼龍將客走,石破青天撞玉斗。

    全詩造語奇崛,意境幽詭,頗有些接近李賀的風格。他沒有正面去實寫劉、項對峙的軍事形勢,而是用了一連串似乎無關的奇特的比喻加以烘托。如“東龍白日西龍雨”、“殘星破月開天餘”、“碧火吹巢”、“石破青天”等詞句,均難以通常的語法或邏輯去理解。然它們組合在一起,卻又十分形象地勾畫了秦末動亂的社會狀態以及波譎雲詭的政治、軍事的形勢。這樣一種以許多奇麗古怪的物象來烘托詩歌意旨的手法正是李賀詩歌的特徵,顯然楊維楨此詩頗多借鑑李賀之處,特別是同一題材的《公莫舞歌》。然比較而言,李賀的《公莫舞歌》稍嫌堆砌,格局不大,此詩則縱橫馳騁,元氣淋漓。

    九、何景明《津市打魚歌》超過杜甫《觀打魚歌》

    觀打魚歌

    綿州江水之東津,魴魚鱍鱍色勝銀。漁人漾舟沈大網,截江一擁數百鱗。

    眾魚常才盡卻棄,赤鯉騰出如有神。潛龍無聲老蛟怒,迴風颯颯吹沙塵。

    饔子左右揮雙刀,膾飛金盤白雪高。徐州禿尾不足憶,漢陰槎頭遠遁逃。

    魴魚肥美知第一,既飽歡娛亦蕭瑟。君不見朝來割素鬐,咫尺波濤永相失。

    浦起龍《讀杜心解》:前八句,敘打魚事。“鮁鮁”“數百”,皆“眾魚常才”耳;“赤鯉騰出”,特筆以表之,乃是主句。……鯉為人得,蛟龍惡之,故怒而鼓風:二句為“赤鯉”分外增勢。後八句,志啖膾事。

    津市打魚歌

    大船峨峨系江岸,鯰魴鱍鱍收百萬。小船取速不取多,往來拋網如擲梭。

    野人無船住水滸,織竹為梁數如罟。夜來水長沒沙背,津市家家有魚賣。

    江邊酒樓燕估客,割鬐砍鱠不論百。楚姬玉手揮霜刀,雪花錯落金盤高。

    鄰家思婦清晨起,買得蘭江一雙鯉。篩篩紅尾三尺長,操刀具案不忍傷。

    呼童放鯉潎波去,寄我素書向郎處。

    此詩輕鬆活潑,自然質樸,白描津市古代百態,具有清新的活力,散發出濃烈的庶民化氣息。清新俊逸,融匯舊典,頗具綿邈悠然情致。

    全詩輕靈流轉,不同於杜詩的沉麗厚重,所謂取神出新,而非摹擬失真,因之極為論者稱許。”在明末許多詩人的眼光裡,何景明的《津市打魚歌》並不亞於唐朝詩人。如宋徵輿就說:“前半去張籍、王建不遠,後半古秀獨絕,即盛唐諸公卻步矣。李雯亦云:“結處婉孌入情,若作泥沙失勢等語,便為粗格。”陳子龍有:“調古辭俊,便覺少陵之作不傖父”葉嬌然《龍性堂詩話》也說:“看打魚歌實踞子美之上。”

    十、黃遵憲《今別離》超過孟郊《車遙遙》

    車遙遙

    路喜到江盡,江上又通舟。舟車兩無阻,何處不得遊。

    丈夫四方誌,女子安可留。郎自別日言,無令生遠愁。

    旅雁忽叫月,斷猿寒啼秋。此夕夢君夢,君在百城樓。

    寄淚無因波,寄恨無因輈。願為馭者手,與郎回馬頭。

    《後村詩話》:“孟詩亦有平淡閒雅者,但不多耳,如……‘路喜到江盡……’”《寒瘦集》:“旅雁二句,承上轉下。一結無中生有,包括一篇。逐段細讀,乃知其妙。”

    今別離

    別腸轉如輪,一刻既萬周。眼見雙輪馳,益增中心憂。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車舟。車舟載離別,行止猶自由。

    今日舟與車,併力生離愁。明知須臾景,不許稍綢繆。

    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雖有萬鈞柁,動如繞指柔。

    豈無打頭風?亦不畏石尤。送者未及返,君在天盡頭。

    望影倏不見,煙波杳悠悠。去矣一何速?歸定留滯不。

    所願君歸時,快乘輕氣球。

    據考證,此詩由孟郊《車遙遙》化出,無論構思還是語句,均與《車遙遙》一詩有淵源關係。

    此詩詠火車、輪船,即以古代車舟反村,以當今火車、輪船的準時、迅速,表現近代人離情別緒的突發與濃烈。全詩的核心是五到到十二句的對比。

    其中有發車之準時:“鐘聲一及時,頃刻不少留”。有馬力巨大的“萬鈞柁”,不畏打頭石尤風,決無“願得篙櫓折,交郎到頭還”之可能性。其迅疾:“送者未及返,君在天盡頭”,“望影倏不見,煙波杳悠悠”。故其離情,既不似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之緩慢;更無鄭谷“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之從容,倏忽之間,人已不見,此時便只能看一個“快乘輕氣衝球“(海上飛艇)的願望而已。

    詩人巧妙地將近代出現的新事物,與傳統遊子思婦題材融為一體,以別離之苦寫新事物和科學技術之昌明,又以新事物和科學技術之昌明,表現出當時人在別離觀上的新認識。這種將新事物與傳統題材相諧調的做法,頗受時人推崇:“意境古人所未有,而韻味乃醇古獨絕,此其所以難也”(範當世語);“以至思而抒通情,以新事而合舊格,質古淵茂,隱惻纏綿,蓋闢古人未曾有之境,為今人不可少之詩。作者神通至此,殆是天授。”(陳三立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專科然後考專升本好,還是學藝術直接上本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