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zeng微塵
-
2 # 昨日雖愁仍年少
《後漢書》是二十四史正史之一,到唐代,范曄《後漢書》取代《東觀漢記》,與《史記》、《漢書》並稱“三史”,盛行於世。後世將其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范曄在《後漢書》中,承襲了《史記》中的《滑稽》、《日者》、《龜策》而創制了《獨行》、《逸民》、《方術》等類傳,並首創了《列女傳》以褒美女子中“才行尤高秀者”,打破了以往史書中拘於正統思想而除皇族女性外不為女性立傳的禁例,足見范曄著史書的科學態度和才華膽識,非班固等所能比擬。至於後世史家承襲《列女傳》體例而將其內容改為“烈女節婦”傳,比范曄的編著思想正統卻遜色多了。
范曄所新設定的七個類傳,《黨錮傳》、《宦者傳》、《文苑傳》、《獨行傳》、《方術傳》、《逸民傳》、《列女傳》,除《黨錮列傳》以外,對後世史家影響是比較大的,多數類傳都為後來的史家所沿襲。從歷史編纂學的角度看,范曄所撰的《後漢書》雖比不上司馬遷所著《史記》那樣,創立紀傳體史書的宏規,也沒有如班固撰《漢書》那樣,建立紀傳體斷代史的範例。但是在完善紀傳體斷代史方面,卻作出了較大的貢獻。這主要表現在類傳的設定。《史》、《漢》類傳比較少,一方面是社會歷史現實反映還沒有這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就是史家造作之初,還沒有顧及到這些方面。
《後漢書》所以成為不朽的史學名著,也因為它在編撰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紀傳體 是一種綜合體裁,在這種體裁中如何統籌全域性,詳略得當地再現史實,是個很棘手的問題。范曄對全書作了細緻的整體規劃,對史實進行了認真的剪裁。書中所述史實規避得法,彼此間既有照應,又不重複繁冗,表現出高超的史學技巧。透過他的妙手剪裁,《後漢書》井井有條地敘述了東漢一代的歷史興亡大勢,錯落有致地描畫出東漢一代的社會、民情與人物百態。劉知幾稱讚《後漢書》“簡而且周,疏而不漏”(《史通·補註》),王應麟則說:“史裁如範,千古能有幾人?”(王先謙《後漢書集解》引)都充分肯定了他這方面的成就。
回覆列表
《漢書》開創了斷代史紀傳體,使之成為中國封建史學最主要的編纂形式.其史學思想和學術成就,長期地廣泛地影響著中國史學的發展.《漢書》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封建史學的確立與傳承。
漢書,又稱《前漢書》,由中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東漢班彪、班固、班昭、馬續等合著,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陰陽災異說多為後世史學所效仿,產生了不良影響。
《漢書》中的歷史變易思想也曾對中國封建史學產生過積極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