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羅曉說恆大
-
2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曾看到過一種說法,甚至稱為東方三大殿,分別是:
故宮的太和殿
孔廟的大成殿
岱廟的天貺殿
-
3 # 尊前談笑
首先更正一下,“中國三大殿”的說法不夠確切,正確的叫法是“中國古代三大宮殿”,或稱“東方三大殿”。這三座氣勢宏偉的古代建築分別是: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泰安岱廟天貺殿,代表了皇權、治國思想基礎、精神圖騰。
太和殿
俗稱金鑾殿,位於故宮,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其主要用途是作為皇帝舉辦大型慶典,如登基、出征、大婚、大節節慶等活動。
這座大殿是中國古代建築的最高形制,長64.24米,寬37米,建築面積2377平方米,高26.92米,連同臺基通高35.05米,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
它始建於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後來多次重建,現在我們看到的今殿為1695年(清康熙三十四年)重建的。
大成殿
位於曲阜孔廟,是孔廟的主要建築,主祀孔子。
大成殿長45.69米,寬24.85米,殿高 24.8米,連基座高度26.9米麵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名為宋徽宗趙佶根據《孟子》:“孔子之謂集大成”語義而取的。
如今我們看到的大殿是 1724年(雍正二年)重建的,殿上的匾額是雍正御筆。
天貺殿
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岱廟,“天貺”即天賜的意思。大殿是岱廟中的主要建築,主祀東嶽大帝。
天貺殿東西長43.67米,南北寬17.18米,高22.3米,殿闊九間,進深五間。據載,該殿始建於宋真宗年間,元稱“仁安殿”,明稱“峻極殿”,民國始稱今名,但由於始建於宋代,所以叫“宋天貺殿”。
我們今天看到的天貺殿應為清乾隆年間重修時所建。
外華人常說的中國三大殿,指的是故宮的三大殿。下面我們具體來說說故宮的三大殿。
故宮宮殿的建築佈局有外朝、內廷之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權力、舉行盛典的地方。
太和門內,在3萬多平方米開闊的庭院中,是外朝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明朝稱: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嘉靖時改名: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現名為清朝時名稱)。這3座大殿是故宮中的主要建築,它們高矮造型不同,屋頂形式也不同,顯得豐富多樣而不呆板。
太和殿(明朝稱奉天殿、皇極殿),俗稱“金鑾殿”太和殿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面積約2380多平方米。面積是紫禁城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規格,最富麗堂皇的建築。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後各有斜行垂脊兩條,這樣就構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築術語上叫廡殿式。簷角有10個走獸,為中國古建築之特例。大約從14世紀明代起,垂簷廡殿是封建王朝宮殿等級最高的形式。太和殿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殿中間是封建皇權的象徵——金漆雕龍寶座,設在殿內高2米的臺上,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背後是雕龍屏。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的木結構建築,是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宇。整個大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太和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元旦等都在這裡慶祝。
中和殿(明朝稱華蓋殿、中極殿)是故宮三大殿之一,位於太和殿後。中和殿高29米,平面呈方形,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正中有鎏金寶頂。屋頂正中有一條正脊,前後各有2條垂脊,在各條垂脊下部再斜出一條岔脊,連同正脊、垂脊、岔脊共9條,建築術語上叫歇山式。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內閣大臣和禮部官員行禮,然後進太和殿舉行儀式。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和太廟之前,也要先在這裡審閱一下寫有祭文的“祝版”;在到中南海演耕前,也要在這裡審視一下耕具。
保和殿(明朝稱謹身殿、建極殿)也是故宮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後。保和殿高27米,建築面積580平方米。平面長方形,黃琉璃瓦四角攢尖頂。屋頂有4條垂脊的亭子形的方殿。四脊頂端聚成尖狀,上安銅胎鎏金球形的寶頂,建築術語上叫四角攢尖式。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保和殿也是科舉考試舉行殿試的地方。
工字形基臺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臺上,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後。遠望猶如神話中的瓊宮仙闕。基臺三層重迭,每層臺上邊緣都裝飾有漢白玉雕刻的欄板、望柱和龍頭,三臺當中有三層石階雕有蟠龍,襯托以海浪和流雲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檯面上有透雕欄板1415塊,雕刻雲龍翔鳳的望柱1460個,龍頭1138個。用這樣多的漢白玉裝飾的三臺,造型重迭起伏,這是中國古代建築上具有獨特風格的裝飾藝術。而這種裝飾在結構功能上,又是檯面的排水管道。在欄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龍頭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臺雨水逐層由各小洞口下洩,水由龍頭流出,千龍噴水,蔚為壯觀。這是科學而又藝術的設計。
三大殿懸掛的匾額三大殿正中都懸掛著匾額:太和殿為“建極綏猷”匾;中和殿額題“允執厥中”;保和殿的匾額寫的是“皇建有極”。由於三大殿在紫禁城中佔主要地位,因此這三塊匾可以說是最重要的、級別最高的匾額。與其他宮殿匾額上正大光明、勤政親賢等比較好理解的詞彙相比,三大殿的匾額就不太好懂了,今天咱們就來解釋一下,故宮三大殿的匾額都是什麼意思!
太和殿“建極綏猷”匾建:即建立、建立之意;極:原指房屋中脊之棟樑,在此引申為治理國家的最高準則;綏(suí):原義是古代的旌旗或上車時繩索製成的拉手兒,後來也有安撫、順應的意思;猷 (yóu):既有謀劃、功績的意思,也指道和法則。“建極”二字出自《尚書·周書·洪範》中的:“皇建其有極”。商朝末年,紂王之叔箕子為中華第一哲人,可是被紂王囚禁。後來武王伐紂,紂王自焚而死,周朝建立。箕子重獲自由,武王求教於箕子,箕子為其講解 “洪範大法”,即天地間宏大的法則,其中第五條即為“皇極”,意思就是說君王為萬民之主,應當自己建立宏大中正之道,然後才能教化臣民。
“綏猷”同樣出自《尚書》,夏朝末年,夏桀王殘暴不仁,湯順應民意討伐夏桀,建立大商。然後將伐桀的大義誥示天下,即是《湯誥》。《商書·湯誥》所載:“惟皇上帝,降衷於下民。若有恆性,克綏厥猷惟後”,意思就是天帝將善道賦予世人,使人們有常性,能順乎其道的則為天子。因此“建極綏猷”的意思就是:身為皇帝,肩負著上對蒼天、下對黎民的雙重使命,既要順承天意建立宏大中正的法則,又要順應大道安撫天下萬民。
中和殿“允執厥中”匾允:既有同意、答應之意,也指公平、誠信;執:含義很多,在這裡指遵守、堅持;厥( jué):在這兒沒有昏厥的意思,而是代表乃、其、於是;中:即指中正。允執厥中出自《尚書·大禹謨》:“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舜為上古時期“五帝”之一,他的王位是堯禪讓的,堯禪讓王位時傳給舜四個字,即“允執厥中”;後來舜將王位禪讓給了大禹,並告誡了他十六個字,便是剛才提到的:“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這十六個字被尊為中華心法,是中華民族的至高文化理論,意思是:“人心危險難安,道心幽微難明,只有精心一意,誠懇地秉執中正之道,才能把國家治理好”。所以中和殿“允執厥中”匾的意思就是:皇帝的言行需要不偏不倚,符合中正之道,這是治理國家最好的方法。
保和殿“皇建有極”匾
皇建有極與建極綏猷一樣,同是出自《尚書·周書·洪範》:“皇建其有極”。此乃箕子為周武王講解 “洪範大法”時提到的,別看短短五個字,其中包含著五行、五福、五祀、三德、八政等等諸多資訊,是帝王治理天下之根本。
總結起來,意思就是:“天子的訓導,可以作為百姓永遠的行為準則”。因此,“皇建有極”匾代表不偏不倚,取中庸之意,告訴世人,由天子來制定中正的法則,是天下最高準則,在這裡有強調皇權的意思。
三大殿的匾額,都是包含強調皇權、和治理天下的大道理,這與三大殿的作用和地位有關,三大殿是紫禁城外朝的核心,也是級別最高的建築,其中又以太和殿為最,太和殿就是俗稱的金鑾殿,是舉行重大朝會和盛大典禮的地方,如皇帝登基、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等。中和殿居中,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並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的地方;皇帝參加親祭儀式,會在前一日在中和殿閱視祝文;皇太后上徽號,玉牒也存放在中和殿,並舉行隆重的存放儀式。保和殿在最後,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冊立皇后、太子時,皇帝在此殿受賀;到了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賜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就在保和殿。
所以說三大殿是過去紫禁城最重要的場所,匾額所蘊含的意義,自然也要“高大上”,集中體現封建帝王治理天下的理想,和至高無上的皇權。此三塊匾額,全部由乾隆皇帝御筆親題,只不過現在懸掛的,都是在故宮為恢復“康乾盛世”風貌,維修時的複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