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老表生鮮
-
2 # 西門吹水哥
電商+農產品,我算是入行比較早的,並且是從源頭地裡種植開始到打包發出,一整條產業鏈都親自參與,多的時候同時經營3個網店,日銷最高一萬六千多元。而今我雖然已經退出來了,但我想目前大部分從事電商+農產品的人,經歷都沒有我豐富,也沒有我吃的苦多,那麼今天也藉著這個問題談談對這方面的看法。
這個行業不管有多火爆,多少企業和人來參與,始終不能解決的短板問題,第一是貨源不長久,季節性太強,第二是物流運輸問題,損耗大,售後難做。第三是質量意識太差。
先說農產品,七八成的商品有季節性,那麼等電商把它做起來,貨架期就只有那麼點時間,做完就沒有了。而且很大可能是你還沒有把它做起來,季節就已經過去一大半了甚至直接沒了,這不利於商家。
第二個運輸問題,這個不必多說,一句話就是生鮮運輸,閻王爺也不能保證不出問題。而假如提升包裝檔次,那樣又會成本增加,而且大量消耗紙品和塑膠,會增加對環境的汙染,這真的不可估量。
而且這個售後問題,做了傷害商家,不做傷害消費者,就是這麼矛盾。
第三是質量意識,大部分農民意識真的很差,這絕不是幾句話或者多少時間可以糾正,這個沒有辦法搞,而且傷害的是消費者。假如高價低產,質量是上去了,但成本又增加了,同樣的傷害了消費者。
以上3個問題,都是過去,目前,還有未來必須面對的農產品+電商的主要矛盾所在,而且相輔相成,很難解決。
至於題主說的按需種植,這個說法很扯。你的意思類似於分配經濟,你可能不瞭解農村的形式,真的它不適合按需和分配。第一,這個需求是有很大限制的,假如它在今年需求一百噸西紅柿,等你把它種出來,也許需求已經過去了。第二,農民不會聽你的,他們不會聽任何人的,做出來的東西也很難達到你的要求,這就是現實。
農產品+電商,真的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光鮮,裡面問題太多太多,我一時也想不起來了,打字打得頭痛。
不過如果你有好的產品,我可以幫你運作,一定是低價質量好的,這種產品包賺錢
-
3 # 探秘隴之南
首先,糾正一下,應該是多家網際網路平臺發展的農村電商,農村淘寶只是其中之一,它是阿里為推進電商在農村地區的落地而實施的一個專案。
作為農業從業者來說,如果想要在農業領域內取得一定成績,我認為要堅持以下幾個策略:
第一,要走標準化、產業化發展道路,將農產品由低層次的原料轉化成中、高層次的加工產品,實現初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轉變,提升產品的附加值。
第二,要走品牌化發展道路,透過推行農業標準化、產業化,從而提升農產品質量,走品牌化發展之路,標準是質量的準繩、品牌是質量的展示,透過品牌打造,藉助品牌更易於傳播的優勢,提升質量附加值,提升產業市場競爭力。
個人見解,不妥之處,還請見諒。
-
4 # 炫火六文
首先要清楚自己手裡的資源優勢,經過專門的評估找出適合種養什麼型別的農產品?是已經限定了的哪類產品?(不能認為自己土地等資源什麼都能種養)將自己的現有資源瞭解清楚和發揮到極致,再來種養產品去網上銷售。利用網際網路的無限寬廣市場保質保量樹立品牌形象地順暢銷售就好。如果是易於儲存的堅果、乾燥中藥材、幹竹筍等等一類的容易儲存的品種,儲存保鮮相對容易一些定位非常容易明確;如果是鮮果鮮菜、生鮮禽畜魚肉等等不易保鮮容易腐爛變質的儲存期短的品種,那就要聯絡專業的保鮮包裝類公司產品,讓專業的保鮮儲存公司參與到產業鏈中來,定位也就趨向於明確了,還有一種辦法就是就地深加工!讓這些不易儲存且容易腐爛變質的農產品,加工成容易儲存的高附加值產品,例如:現採柑桔加工成高階桔子罐頭、鮮魚加工成包裝精美的曬魚乾、散養土雞變成包裝精美的土罐雞湯等等進行銷售。
-
5 # 招財樹song
在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農村電商是當下發展的新趨勢,農村、農業及農產品要想走出低谷,走出困境,必須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思路決定出路,腦袋決定口袋。要想在農村成就一番事業,資訊時代,先人一步,遍地黃金,要搶抓機遇,搶佔先機。必須具備接受新生事物,保持清醒的頭腦,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優勢,聯手一切可以合作的合夥人,引進先進的技術,借鑑先進的經驗及操作、管理模式。取長補短、抱團取暖、優勢互補共同把你所做的農產品,特色化、品牌化,用優質的產品來滿足市場消費者的需求。來達到互利共贏的目的。可以自已搞一個農村特色產品三級分銷供應鏈,讓更多的人替你分銷,賺取相應的佣金,利用現在快速、便捷的物流、快遞銷向全國各地。去贏得更大的市場空間的同時也讓農村特色化、品牌化農產品得到它應有的價值
-
6 # 歸園野居
電商+農產品,我算是入行比較早的,並且是從源頭地裡種植開始到打包發出,一整條產業鏈都親自參與,多的時候同時經營3個網店,日銷最高一萬六千多元。而今我雖然已經退出來了,但我想目前大部分從事電商+農產品的人,經歷都沒有我豐富,也沒有我吃的苦多,那麼今天也藉著這個問題談談對這方面的看法。
這個行業不管有多火爆,多少企業和人來參與,始終不能解決的短板問題,第一是貨源不長久,季節性太強,第二是物流運輸問題,損耗大,售後難做。第三是質量意識太差。
先說農產品,七八成的商品有季節性,那麼等電商把它做起來,貨架期就只有那麼點時間,做完就沒有了。而且很大可能是你還沒有把它做起來,季節就已經過去一大半了甚至直接沒了,這不利於商家。
第二個運輸問題,這個不必多說,一句話就是生鮮運輸,閻王爺也不能保證不出問題。而假如提升包裝檔次,那樣又會成本增加,而且大量消耗紙品和塑膠,會增加對環境的汙染,這真的不可估量。
而且這個售後問題,做了傷害商家,不做傷害消費者,就是這麼矛盾。
第三是質量意識,大部分農民意識真的很差,這絕不是幾句話或者多少時間可以糾正,這個沒有辦法搞,而且傷害的是消費者。假如高價低產,質量是上去了,但成本又增加了,同樣的傷害了消費者。
以上3個問題,都是過去,目前,還有未來必須面對的農產品+電商的主要矛盾所在,而且相輔相成,很難解決。
至於題主說的按需種植,這個說法很扯。你的意思類似於分配經濟,你可能不瞭解農村的形式,真的它不適合按需和分配。第一,這個需求是有很大限制的,假如它在今年需求一百噸西紅柿,等你把它種出來,也許需求已經過去了。第二,農民不會聽你的,他們不會聽任何人的,做出來的東西也很難達到你的要求,這就是現實。
-
7 # 愛斯基摩魚魚
如果每年種的蘋果都拿去餵羊那誰還敢種,農民朋友們的生活何以為繼?所以說今年的蘋果一斤賣八塊錢是對農民朋友辛勤勞動的回報,也會提高農民對土地的種植收入更加有信心!真心希望農民朋友的生活越來越好!
-
8 # 笨農嫂
現在的涉農電商平臺很多,如農村淘寶,樂村淘等等,作為農產品從業者定位建議從自身處的地域資源優勢著眼,以提農產品的品質提升為發展方向;先要具備優勢產品,然後多渠道線上推廣宣傳,以統一的形象入駐各類涉農電商平臺。二是學習各類競品的包裝樣式,提高自身的產品區別,不僅在樣式與包裝上,更要符合現在人的健康養生需求。三是初期可賣原自號產品,後期如條件允許加工便捷代餐產品或者是健康便捷的方便食品市場巨大。三是產品區域基地化種植,綠色有機種植方式,標準化加工生產,提升產品的利潤空間和附加值。四是藉助網際網路移動端和自媒體屬性,以及未來的5G就是影片的時代,提升農事的體驗感+產品精準化發展為方向。
-
9 # 強哥美食探店
一、必須立足當地!發展電商,首要立足當地,把本地的農產品上行銷售!一方面就地取材貨源穩定,另一方面環境熟悉,人脈通暢,有利發展!
二、要突出特色!發展農村電商要有自己的特色,一是貨品要特,人無我有,這才是特!二是包裝要特,突出土,鄉,原生態!三是方式要特,別處適合的未必適合在你當地!
三、要突出專!發展不可好高騖遠。專心幾個當地特色產品,不要搞大而全!因為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特產,只有專心本地貨品才能突出優勢!
-
10 # 呵護帶你看世界
謝邀!如何定位?這個要結合自己手上的資源,打個我自己很實際的例子,我是贛南地區的,我們這裡土壤和天氣環境很適合種臍橙,皮薄水分充足,以前自家種的臍橙最頭疼的問題就是銷路,以前銷路主要是賣往水果市場和集市上賣,銷路低,價錢便宜,那段時間確實很難熬,也打垮了很大一部分果農,後來經過政府的幫助及推廣,有商家來收購,再後來農村淘寶的興起,我們也認識到網際網路+的重要性,透過網際網路可以讓大家更了家我們的水果,也更有利於銷售及價格,確實可以增加收入。總之現在是網路時代,我們也要緊跟時代,不然就真的會被淘汰!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先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市場需求,現在農產品量變不如質變,首先要保證農產品的品質,定位這一塊,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市場普遍都是農藥殘留的農產品,不安全,更多消費者希望購買到綠色食品,純天然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