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諾先生
-
2 # 紅雨瓢潑泛起回憶潛
分食制,又稱分餐制。
現今中國認為傳統的宴飲方式是共享一席的合食方式。其實,這種傳統並不古老。中國最早的就餐方式則是分食的。就是用餐器具分開,大家坐在一起每人一份各吃各的,吃多少就要多少,夾多少就吃多少。
【周秦】周秦時代,人們鋪席於地,上放置桌案,天子五重席,大夫二重席,這樣的情況反映出我們當時還是分食。
這是有證可考的記載和遺址考古。更早的有夏商兩代,不過所存資料不多了。
隨著元朝異族統治,元朝的統治者,對分食制並不感冒。
【明朝】大量古制被恢復,養生和分餐被髮揮到極致。
中間每個朝代都有分食得普遍記載。那麼具體是什麼時候開始合食制了呢?其實大家仔細想想也能想明白,遊牧民族的合食是最為普遍的。
【清朝】到了清代時期異族入主中原,這些都標誌著飲食文化的發展,人們的分餐制被正式同化,一種延續至今的合餐“傳統”便逐漸形成,並流傳了下來。
也就是說,合食制其實歷史並不久遠。
分餐有利衛生,上海震驚世界的甲肝流行,廣州非典時期人們開始大力推行分餐制。而合餐一個人為了乾淨,舔乾淨筷子再去盤子裡夾菜吃,很影響他人食慾,簡言之就是非常地不衛生,而分餐制可避免這點。
今天西方同樣在大力推行分餐制。
分餐衛生,減少消化道疾病傳染機率。
從疫情角度來說,推廣分餐制是合理而且科學的。但是畢竟是因為疫情,疫情如果控制住了,像家人朋友親戚之間還是合食制比較熱鬧和有親切感。當然在現今大範圍全球傳播的疫情嚴峻形式下,除了家人以外,不建議合食。減少聚餐聚會頻次,儘量避免人群聚集。畢竟還有境外輸入病例的風險。合食制已經隨著清朝的一個朝代的流傳化為一種傳統的飲食方式融入了華人的血液,成為一種飲食文化,除非在極其複雜而嚴峻的情況下,不然不會因為一場疫情,親友間的合食制就因此而被改變。
-
3 # 考拉與廚子
其實分食這個點子很好,相當於一人食但是大家聚在一起吃,跟吃西餐差不多,很好的避免了傳染病,大大的提高了健康。
但是對於華人來說一家人,一群好友聚在一起吃飯,熱熱鬧鬧一起吃,不分你我,而且中國菜都是熱氣騰騰的,有些菜也不合適分食,比如毛血旺啦,紅燒魚啦,乾鍋之類的,不單單是吃,擺盤也很重要,年夜飯的年年有魚也是整條的,一盤盤熱騰騰的菜,幾雙筷子你夾我吃的。一杯小酒喝著別提多滿足了。所以分食的話比較困難。所以你來一塊,我來一塊,有的人愛給別人夾菜,熱情的不行,用自己剛嘬過得筷子。都是口水或有細菌病毒。你也難擋人家的熱情。有的人夾個菜好像要翻遍盤子裡的每一塊才能決定夾哪塊,導致每塊菜上都是他的口水,很容易導致同桌的人不被傳染。特別是感冒流感,幽門桿菌,肝炎。讓人聞風喪膽。
還有一種就是用公筷,公筷操作起來沒那麼難,多備幾雙筷子,就是怕吃著吃著忘了公筷,用著公筷大快朵頤,忘乎所以啊,然後吃飯感覺沒那麼好,夾個菜又得換雙筷子讓人很煩躁,吃飯體感不行,這飯局估計沒人想去了,又或者同行的人覺得都這麼熟了還分什麼筷子,大家都沒病,沒必要這麼生疏,傷感情,都是自己人沒必要。
所以呢看情況,最好是像西餐一樣,一人份,你不夾我的肉,我不分你的菜,開啟安全模式,減少病毒細菌傳染,或者使用公筷。為了我們的健康,必須要做出改變。
-
4 # 呆呆沙拉醬
分食制又稱分餐制。中國很早以前的就餐方式就是分食制。指的是用餐器具分開,大家坐在一起每人一份各吃各的,類似於現在西餐廳那樣。
對於現在新冠疫情,我覺得分食制在某些方面要好於我們現在的合食制,分食制也能夠儘量的避免疾病在餐桌上的傳播。
但即使是這樣,我覺得分食制也很難在我們國家流行起來。
其實,我們國家早在春秋戰國以前的就餐方式就是分食制,但是隨著朝代的演變,分食制被人們慢慢的改變,最後成就了我們現在合食制,合食制並一直沿襲至今。
並且,我們中國也有豐富的的餐桌文化。合食制也儘量的滿足了各位食客的需求,大家可以圍坐在桌子旁,團團圓圓,同餐而食,相互禮讓。食客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想吃什麼吃什麼,想吃多少吃多少,不必強求。
合食制的就餐方式上,也為就餐的食客們創造了一個溝通交流的環境。透過就餐時間,促進了在座各位食客的相互瞭解,增加合作機會,也正應了那句話“生意都是在酒場上談成的”。
我們現在吃飯已經不單單是解決自己的溫飽問題了,三五個人圍坐在桌子邊,邊吃邊聊更是透過就餐來滿足我們自己的精神和情感需求。親朋好友其樂融融在一塊吃個飯,好不愉快。
我們經歷了分食制,但最終分食制被歷史所淘汰,我們的先輩選擇了合食制,說明它比分食制有著極大地優越性。他更是歷史文明發展的產物,也深深的影響著我們幾十代人的的就餐習慣。
在2003年的“非典”時期我們也沒能改變我們的就餐方式,所以在這次的“新冠肺炎”面前,我相信我們的合食制不會被分食制所取代。
回覆列表
個人感覺不會。義大利和美國就是分食制,然而這兩個國家確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而且中國絕大部分人還是非常傳統的,分食制在中國不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