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鑫西蘭
-
2 # 家鄉葫蘆島
農業發展到今天,必須從數量的追求轉為提質和增效,也就是說農業也要走一條高質量發展的道路,要由過去的增產導向變為提質導向。所以就這點來講,我覺得應該在五個方面進行研究和思考。
第一,要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農業的綠色發展是農業發展觀的一場深刻變革,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們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舉措。農業綠色發展是滿足消費升級的必然選擇,生產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導向和消費者導向。長期以來,我們為解決華人的吃飯問題做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隨著社會的發展,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要讓人民在吃飽的基礎上吃得好,吃得安全放心和吃得健康營養,還要付出艱鉅的努力。
我們也要看到,農業的綠色發展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那麼這些年,農業在不斷髮展的同時,也付出了一定的資源和環境的代價。如果我們不立即行動起來,採取堅決的措施來加以扭轉,真正走上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農業就難以維計。我們還要看到,農業的綠色發展是生產生活生態協調融合的必然選擇,產業要綠色,農業也要綠色,農村也要綠色。
所以我們要先從生產入手,透過綠色生產來創造綠色的生活,更好的保護好綠色的生態,實現農村的生產、生活和生態的協調發展。
第二,要推行綠色生產的方式。農業的綠色發展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誌,所以我們看農業的現代化,不僅要看它的產量的高低,更要看它綠色發展的水平,所以要把綠色發展作為一種導向,也要作為我們今後考核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指標。
第三,要建立綠色產品的品牌。這些年,農業的“三品一標”逐漸成為農業品牌的項重要基礎;現在我們要保護好品牌,發揮好品牌的作用,使品牌真正具有公信力。品牌的建立,是透過市場主體在保證推進標準化生產,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創建出來的。所以我們要引導企業在質量,品質上下功夫,這樣品牌才能經得起消費者的檢驗;同時政府要在維護品牌的公信力和維護市場的秩序上加大力度。
第四,要保護綠色生態的環境。總書記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那麼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所以農業農村的發展,必須守住生態環境這條底線。
第五,要構建綠色發展的政策體系。(1)要建立起政策的激勵,把農業引上綠色發展的道路。(2)要建立法律的約束機制,沒有法律的約束,保護生態環境就很困難。(3)按照標準化生產的產品要能夠優質優獎,發揮市場的激勵作用。(4)要建立服務體的帶動機制。(5)要建立科技支撐的體制和機制。
總之,農業的綠色發展,是鄉村振興和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的抓手,我們相信在十九大的指引下,我們一定能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真正實現鄉村振興。
-
3 # 東北創業聯盟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環境汙染和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該如何發展綠色生態農業,產出放心合格的產品呢?
發展綠色生態農業
1、因地制宜,發展綠色農產品的品質特色。
補充專業的農業知識,不盲目從眾,因地制宜發展適合自己的品質特色,吸引廣大的消費人群。
2、選擇銷售渠道,加快綠色農產品的消費體驗。
建立完善多樣的銷售渠道,定期舉辦品嚐促銷活動,讓消費者品嚐從而購買新鮮的蔬菜水果;加盟購物類APP、比如美團、農產品購物APP等,或者開發一款屬於自己的APP,實現僕消費者從網上購物,訂單式派送到家的銷售方式;開發一款屬於自己的農場理財遊戲APP,結合網際網路金融模式,既可以讓使用者透過種植養殖遊戲模擬經營賺錢,也可以在遊戲商城中購物綠色農產品從而獲取遊戲福利。還可以帶給消費者賺錢的方式,是目前最受歡迎的一種銷售方式。
3、形成企業文化,堅定發展綠色農業的信念。
三流的企業賣產品,二流的企業賣標準,一流的企業賣文化。文化是產品的昇華,是精神的創造。所以企業也需要在特定的時候形成屬於自己綠色農業的文化特質。
-
4 # 農村人講講
真正的綠色農業除了自己家種的水果蔬菜,其他的很難知道,就跟韭菜不噴敵敵畏顏色不綠,這是我聽菜販子說的,從此以後不要買超市的韭菜,自己種了一點完全可以的,小區的人也可以自己買幾個盆種一點吃,指望超市的不可能,都喜歡壓價,中國的行情都是知道的。現在跟以前不一樣了什麼東西都不打藥,現在沒有東西不打藥
-
5 # 冬青裡的駱駝草
農村發展綠色農業已經是刻不容緩的事情,在種植方面,幾十年為了單純地提高農作物的產量,每年都使用大量過量的化肥和農藥,造成了耕地土壤養分(有機質)嚴重的失衡,酸鹼化程度越來越高,很多耕地不得不進行休耕輪換作業對土壤進行有機化的改良,同時農作物的品質也嚴重下降,吃飽吃不好已成為了全社會的共識。在養殖方面,為了追求高利潤,出欄率成倍的增加,比如拿養殖雞來講,從至少120天一次壓縮到了現在的40天一次,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也已經到了氾濫化的程度。而於此必須要強調的是,過度化肥、農藥、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已經對中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嚴重的威脅到了生物種類的存在和人類的生存質量,特別是在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表現的最為明顯,最典型的莫過於鄱陽湖流域和黃河中下游地區的許多地方已經不適合於人類生存,被迫休漁、休耕、居民遷移。
這種嚴峻的形勢要想徹底的改變,唯一的辦法就是以國家的力量制定出相應的法規條例,用來約束、阻止、懲罰、甚至是禁止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不利於土壤因素和環保因素的化肥、農藥以及抗生素和激素的使用和濫用,把用於農業補貼方面的資金主要用於對綠色生態環境的整治和發展,用於對綠色生態農業的推廣和支援,在全國推行有機肥對土壤的改良和播種以及綠色生態無公害化的養殖。根據測算,這一切並不是很難,只要下定決心,五年內就可以完成,就可以徹底的實現綠色農業的發展。
-
6 # 土家嫂子
農村如何發展綠色產業,該怎樣選擇,在這個問題上,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我有幾點見解和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點見解,從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不管在什麼產業方面,都只在抓數量,向錢看,沒有抓質量,卻忽視了綠色產業。
第二點見解,這就是我的實地參觀,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在2017年10月份在湖北省,宜昌市,山峽大學,培訓學習了半個月 的理論知識,在這期間,還參觀了,如何綠色發展經濟鏈。
如何發展經濟鏈,我所參觀的幾個專案,需要做幾點來講解,第一天參觀的是營養塊茶葉苗床基地,第二年10月份到正月,把那些茶葉苗發放到貧困農村農民手中,移栽到田地裡,一行一行的載上,這就是發展綠色產業的第一個專案。
參觀的第二個專案是,食用菌,在玻璃罐裝瓶裡面,種植的食用菌,利用糧食作物,玉米,小麥,大豆,透過發酵,長出來的食用菌,這也是綠色食品之一。
參觀的第三個專案是,在湖北宜都市,養殖的波爾山羊,種羊基地,綠色養殖,種植的大面積的黑麥草,白三葉,之類的牧草 ,那個養殖場,是個很了不起的,大行牧場。
參觀的第三個專案是,養豬,這也是我今天所寫的關鍵點,如何發展綠色產業,該怎樣選擇的一個點,這個養豬是村帶農辦企業,就在宜昌某個村,我們去參觀的時候,圈裡面以有幾百頭大黑豬,聽養豬廠的工作人員介紹,上半年買了一批,我們去參觀問的很仔細喲,看豬吃的啥,全是玉米麵,和各種各樣的菜葉,有人就要問了,菜葉是從哪裡來的,這就訓成了一個鏈條,整個村的農民,分成了幾波人員,一坡大量級發展綠色養殖豬,豬的糞便沖洗全部進了沼氣池,產生大量的沼氣,沼氣供應一個村電燈,和生活燃氣,沼氣池子裡面的,廢汙水,就灌溉到大棚地裡種植各種各樣的有機蔬菜,蔬菜的底葉,又返回餵豬,還有一波,人員就發展綠色有機蔬菜。供應到哪些地方,今天就展不寫了,就聽下回分解,以上你該怎麼選擇,心中有數了嗎?有不足之處,多多提出保貴的意見,和建議,大家一起關注探討。謝謝!
-
7 # AA火紅色的九尾狐
隨著華人口增長、專業化分工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出現,人們不得不大範圍、大規模、高強度開發耕地等自然資源,以支撐快速增長的工業化城鎮化對農產品的需求,“石化農業”“白色農業”的出現則加劇了農業面源汙染和生態環境退化的趨勢。當前,中國的農業農村發展需要以綠色理念為引領,以綠色保護為基礎,以綠色科技為支撐,以綠色供給為目標,以綠色政策為保障,共同推進現代農業的永續發展。
首先,一是牢固樹立農業綠色發展理念。理念是行動的先導。要從根本上扭轉高投入、高消耗、高強度的傳統農業發展方式,樹立綠色生態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方式,必須以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始終。我們應將綠色發展理念植入農業發展規劃、政策制定、法律修訂和管理執行等全環節,用綠色發展理念統領農業資源保護、生態修復、科技研發、生產經營、加工流通、市場消費等的全過程,讓綠色發展理念覆蓋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鄉村休閒旅遊業等全領域,真正將綠色的理念和精神融入現代農業發展。二是嚴格實行農業綠色保護制度。資源和環境是農業發展的基礎。嚴格保護農業資源和治理農村生態環境,就是築牢現代農業綠色發展的根基。要實行最嚴格的資源保護制度、最集約的資源利用制度和最有力的生態修復制度,有效保護農業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實行最嚴格的資源保護制度,就是要有效制止資源過度開發,緊緊守住耕地淡水資源紅線和基本農田底線,逐步建立起農業生產力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實行最集約的資源利用制度,就是要依靠科技創新和勞動者素質提升,提高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實行最有力的生態修復制度,就是要把山水田林湖草作為一個有機整體,進行系統化保護、修復、治理。
三是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科技創新。科技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源。實現現代農業綠色發展,關鍵要靠科技支撐。要緊跟新一輪世界農業科技革命浪潮,以綠色、集約、高效為引領,推進現代農業基礎科技、應用科技和前沿科技全面振興。加強生物技術、田間管理、疫病防控等基礎科技研究,提升支撐綠色發展的原始創新能力。加大前沿科技研發攻關,為農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技術條件。加快節水技術、加工技術、倉儲流通技術等實用技術推廣應用,特別是推進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等資訊科技與現代農業相融合,實現農業精準投入、精細管理和高效利用。
回覆列表
第一、讓農業真正的綠色、純天然、無汙染
現在很多鄉鎮都屬於農業鎮,原始的土地、水質、空氣質量都保護的比較好。這就給綠色農業發展提供了先天性的環境,也適用於不同的農產品種植。但是現在農村是在火熱的發展中的,很多巨頭都把建廠目標放在了土地和人工便宜的農村。這樣,一些工廠勢必會破壞原有的生態環境。而賴以生存的農業,是離不開土地、水質等自然資源的。
好在很多地方政府都重視了這一問題,在招商引資的時候並沒有引進一些汙染企業。另外,現在國家也在大力的整治農村生態環境。我相信這一點是有保障的。
另外,在農藥、化肥方面,也不能因為急功近利而砸了自己的招牌。綠色的農產品,就是我們生存的根本。
第二、讓綠色農業找到符合自己的定位和價值農村老百姓最頭疼的是什麼?就是一年上頭辛苦種植的農產品找不到買家,賣不出應有的價值出來。把農民的心傷了,誰還去種地?就算你吹的天花亂綴,誰還配合你搞綠色農業?
我接觸農業這幾年,最頭痛的事情莫過於老百姓沒有把農產品分級的意識。好壞摻在一起賣,有人還慶幸自己賣了一部分壞的出去了,一樣的價。最終,還是老百姓自己划不來。
綠色農產品就應該分級分類,上等產品賣給誰,什麼樣的價格。中等、差的又如何處理,這都要有一個計劃。而不是農產品上市的時候,一窩風的銷售。
希望越來越規範的合作社能在這方面起到一些作用,讓普通老百姓養成這樣的習慣。農產品賤賣,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第三、綠色農業和電商相結合,提高品牌效應和產品單價價低傷農,傷的是一年的付出。如何減少中間環節,如何提高硬體設施不是一天二天能解決的。可是,在適當的地方合適的發展電商,是可以解決一部分問題的。
電商可以解決綠色農產品的知名度也就是品牌,同樣在單價提升上也起到作用。電商的功能不是買和賣,也有推廣和宣傳。
綠色農業+電商,對農業本身的要求更高。甚至可以帶動一方的農業觀光和旅遊,這都是有成功的先例在的。
在網際網路時代,沒有不可能。
第四發展綠色農業要從根本條件出發,不能勞民傷財記得我們隔壁一個鄉鎮是以種植地瓜和青椒出名的,在90年代就是遠近聞名的萬元鎮了。可是前幾年。不知道聽誰誤導,全部去種植菊花,還說是大集團的訂單。悲劇就這樣產生了,很多老百姓根本就種植不好菊花,到了交貨的季節,也沒有見這個大集團來收購多少。
在農村最可悲的就是跟風種植和一些不負責的宣傳,我經常看到這樣的新聞:“種什麼,一年可畝產多少,年賺幾十萬“,”包種包收,不讓百姓虧一分錢“等等。
所以,綠色農業一定要適合本地的風土人情,更重要的是符合民情、民心。老百姓,真的傷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