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的狀態使人們對自身的現狀產生不滿、焦慮,沒有辦法好好做自己,甚至很多人無法感受自己內心的感受,他們往往更在意外在的自己能否和別人的某些方面一致,這時候他們會開始追求一些與自己當下關聯不太大的事物。
事實上很多挫敗感源自於:
1、對自己能力的高估:人們常常認為自己能做到某些事或承諾,於是會下定決心,但努力到一半若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會產生放棄的念頭,太重視結果,導致事情沒能順利進行。
2、自我否定(對自己能力的低估):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做不到,從而產生自責、自卑,會透過指責自己不行,來進行自我催眠,為了不接受挑戰而向他人和自己證明“是自己能力不足”,但內心卻對自己感到失望。
不論是哪種狀況,也不論最終人們是在向自己還是他人證明自己或高或低的能力,其實都是無法精準評估自己能力的表現。
其實對於這種常常喜歡給自己能力下定義的人,建議在很多事情開始之前,先不去對自己進行評估,暫時不考慮行或不行,不要糾結於自己究竟能不能做到,不去過度在意最終的結果,而是先去做,去嘗試,有方向、沒有目標的情況下,人的壓力感會減小很多。
這時候做事也比較容易專注,當事情做到一半或是接近尾聲時,再選擇停下來感受一下自己這段經歷,你會發現“得到一個結果”本身就是過程而已,不必太過在意哦!
當你對自己能力可以進行精準評估的時候,你會發現定目標、追過程、拿結果只是一套連貫的動作而已。
呵呵,可能是嘴上說著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中庸之道,保持一顆平常心,知足者常樂!但是心裡未必這樣想,這樣做。大概是心口不一吧!
對比的狀態使人們對自身的現狀產生不滿、焦慮,沒有辦法好好做自己,甚至很多人無法感受自己內心的感受,他們往往更在意外在的自己能否和別人的某些方面一致,這時候他們會開始追求一些與自己當下關聯不太大的事物。
事實上很多挫敗感源自於:
1、對自己能力的高估:人們常常認為自己能做到某些事或承諾,於是會下定決心,但努力到一半若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會產生放棄的念頭,太重視結果,導致事情沒能順利進行。
2、自我否定(對自己能力的低估):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認為自己做不到,從而產生自責、自卑,會透過指責自己不行,來進行自我催眠,為了不接受挑戰而向他人和自己證明“是自己能力不足”,但內心卻對自己感到失望。
不論是哪種狀況,也不論最終人們是在向自己還是他人證明自己或高或低的能力,其實都是無法精準評估自己能力的表現。
其實對於這種常常喜歡給自己能力下定義的人,建議在很多事情開始之前,先不去對自己進行評估,暫時不考慮行或不行,不要糾結於自己究竟能不能做到,不去過度在意最終的結果,而是先去做,去嘗試,有方向、沒有目標的情況下,人的壓力感會減小很多。
這時候做事也比較容易專注,當事情做到一半或是接近尾聲時,再選擇停下來感受一下自己這段經歷,你會發現“得到一個結果”本身就是過程而已,不必太過在意哦!
當你對自己能力可以進行精準評估的時候,你會發現定目標、追過程、拿結果只是一套連貫的動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