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傑西娛樂醬
-
2 # 栗子瞄看點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了解什麼是IP影視化,我個人理解是將一些智慧財產權(出版物,作品,商標,版權等),改編成,電影,電視劇等,更簡單的說就是源自於作品的影視劇,比如由四大名著改編的電視劇,《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三國演義》都是非常成功
近些年來,IP影視化較為成功的我認為有以下作品
一、《甄嬛傳》
改編流瀲紫的小說,2011年出品的電視劇,到現在仍然可以引發熱門討論,電視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懵懂的官家大小姐成長為一個心思縝密,手段高明的深宮婦人的故事,全劇看點十足,超越以往的電視劇套路,每一集都能解讀出更深層的含義,是清宮劇中最成功的一部
二、《琅琊榜》
改編海宴的同名小說,是一部超高口碑的良心劇制,講述的是一個被冤的赤焰軍少帥林殊,化身梅長蘇,經歷十二年精心佈置,改頭換面,重回朝堂平反冤情,扶持靖王的故事。故事發展層層推進,看一遍根本就看不明白,劇情引人入勝,個個事件環環相扣,情節跌宕起伏,絕對值得一看
另外我覺得《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偽裝者》都是很不錯的IP電視劇
以上,都是個人觀點哦!
-
3 # 朱晶加油
《西遊記》目前仍是中國電影產業的第一IP,一部經典小說《西遊記》,無論是人物、情節架構、世界觀設定等,一方面具有很高的辨識度,另一方面又有極大的延展空間。因此,從《西遊記》這個IP來的《西遊降魔篇》、《大聖歸來》、《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分別被不同的公司運營,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當代流行小說當然也是IP,有人曾稱《小時代》開啟了中國電影產業的“小”時代,這裡的“小”指的就是細分的觀眾群體。這樣的群體甚至可以形成一個獨特的亞文化,這就造就了獨特的分眾群體。
除了《小時代》之外,《盜墓筆記》、《鬼吹燈》、《微微一笑很傾城》等系列小說都改編成了成功的電影,並且都有系列化、多元化運作的模式,除了電影、網劇、電視劇之外,網遊、手遊、衍生品等開發都有逐步推進中。
-
4 # 隔壁西瓜君
西遊記
與其他當下知名IP的天價版權費相比,《西遊記》可以說是免費的IP午餐。現在市場上所有這一IP的衍生品無不以吳承恩的原著為框架進行二次創作。除了80年代央視拍攝的那版《西遊記》外,三十幾年間,和這一IP掛鉤的影視作品層出不窮,比如《春光燦爛豬八戒》、《西遊記後傳》,動畫片版《西遊記》等。
而另外一部分就是以星皓影業為核心的“西遊記”電影系列挖掘,包括《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以及還未播出的《西遊記之女兒國》,並且按照星皓投資35億元人民幣拍攝《西遊記》系列共八部影片的計劃,未來這一系列的作品將會陸續上線。而剩下的“西遊記”IP作品分支就比較零散了,比如號稱良心中中國產動畫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等。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改編的IP作品雖然以《西遊記》為母版,但二次創造的過程中不再僅僅侷限於師徒四人歷經磨難取得真經,更多地則是對人生哲理、理想、愛情、人性等多緯度的深度思考。
商業價值
2013年,《西遊降魔篇》票房12.46億;2014年《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票房10.46億元;2015年《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票房12.01億元;2017年《西遊伏妖篇》截止到目前16.56億票房……迄今中國電影票房過10億元的不足20部影片中,改編自“西遊”題材的就有《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西遊·降魔篇》《西遊·伏妖篇》四部,此外《大聖歸來》也取得了逼近10億元的票房,足見這一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超級 IP,在影視轉化中蘊含的巨大能量。
除此之外,以西遊記為主題的遊戲產業鏈開發也是該IP產生商業價值的核心產業。在遊戲行業,每年都有與《西遊記》相關的遊戲開發,產生至少超過百億的收入。最著名的莫過於《大話西遊》、《夢幻西遊》、《西遊降魔篇》等遊戲專案了。這些遊戲頻頻霸榜國內遊戲市場,深受年輕人喜愛。網易遊戲2016年度總營收173.14億元人民幣,單單就《夢幻西遊》手遊收入預計已超過50億。
2015年,由中國西遊記文化產業創意研發中心組織,以《西遊記》未來十年文化創意產業中的地位與產值做了專題研討,與會專家保守估計十年內其產值將遠超過萬億。可以說,《西遊記》是當之無愧的最具商業價值的超級IP。
鬼吹燈系列
《鬼吹燈》是天下霸唱於2006年3月開始創作的網路小說,首發於天涯,後於起點中文網進行連載。《鬼吹燈》是中國盜墓類小說的開山鼻祖,奠定了盜墓世界的基礎與名詞體系,如以“粽子”指代“墓裡儲存的比較完好,沒有腐爛但已經屍變的屍體”等。除天下霸唱所著的《鬼吹燈》前後兩部八冊與《鬼吹燈之牧野詭事》之外,《鬼吹燈》還有許多番外小說,利用原有作品中的人物角色、故事情節或背景設定等元素進行二次創作。
《鬼吹燈》系列目前共有三種開發方式:除了以2015年上映的《九層妖塔》、《尋龍訣》2017年上映的網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鬼吹燈之黃皮子墳》《鬼吹燈之牧野詭事》為代表的影視劇模式之外,還有漫畫、遊戲兩種手段。
然而對於“鬼吹燈”IP的使用,遠沒有“西遊記”拿來主義這個IP用得太平,而問題的核心在於對改IP的理解和改編。比如,2015年,天下霸唱起訴陸川及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認為他們的不恰當改編侵犯了自己的權益,提出 100 萬元的索賠,再比如,2017年《牧野詭事》和《黃皮子墳》因為啟用演員、以及內容架構的問題遭到了觀眾們特別是原著粉的集體吐槽和質疑
商業價值
《尋龍訣》票房16.82億,《九層妖塔》票房6.82億,《牧野詭事》兩部累計21.9億播放量,《黃皮子墳》累計播放量27.4億,《精絕古城》45.8億。可以說,但凡和“鬼吹燈”沾邊的影視作品,即使口碑不好,收穫也不會差,而這就是超級IP被奉上神壇的原因。
盜墓筆記
《盜墓筆記》是一本最初連載在起點中文網上的小說,後由中國友誼、時代文藝、上海文化於2007年-2011年陸續出版發行,作者南派三叔。《盜墓筆記捌:大結局(上、下)》於2011年12月19日上市,至此《盜墓筆記》系列完結,共出版實體書九本。南派三叔8年完成9部作品,2006年6月《盜墓筆記》小說開始在網上連載,2007年第一本實體小說出版至今總銷售量超過2000萬冊,漫畫版三年銷量再次突破2000萬冊,堪稱出版界的奇蹟。同時,南派三叔也以158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2位。
近年來,以“盜墓筆記”為IP開發的影視產品炙手可熱,包括2015年愛奇藝播出的超級網劇,井柏然、鹿晗主演的同名電影,陳偉霆、張藝興主演的《老九門》等。事實上,和《鬼吹燈》比起來,《盜墓筆記》的影視開發數量絕不算多,但是在商業版圖上的野心卻比《鬼吹燈》只多不少。
商業價值
還是先看下資料,《盜墓筆記》電影票房10.04億元,《盜墓筆記》網劇累計播放量43.9億,《老九門》累計播放量122.2億。《盜墓筆記》在2015年暑期上線的時候,引發熱議:觀眾一邊吐槽劇集的特效問題,一邊大量充值愛奇藝會員。藉由付費會員可搶先觀看全集的模式,愛奇藝付費會員增加了500萬(其中也有《蜀山戰紀》的功勞),整部網劇24小時點選破億,並最終為愛奇藝帶來了27億流量。《盜墓筆記》網劇的製作方歡瑞世紀,財務資料顯示,《盜墓筆記》由此從愛奇藝獲得的貼片+會員分成高達5280萬,而版權費用談得早,費用也不高,所以,歡瑞世紀2015年的淨利潤翻了兩倍。
而《老九門》更是該系列截止至目前的巔峰改編,根據該劇製片人、“網劇一哥”白一驄的說法,全劇投資應該是1.68億元。其中,製作成本佔到了總投入的65%左右,平攤到48集的網劇中,其每一集的製作成本超過了500萬元。
九州
最早的七位作者被稱為“九州七天神”,他們是:江南、今何在、大角(潘海天)、遙控Shakespace、多事、斬鞍和水泡。他們從2002年開始設定了“九州”的基本規則、地理和種族等等,並於2005年建立了雜誌《九州幻想》。 這期間誕生了一系列的作品:江南的《九州縹緲錄》,今何在的《羽傳說》、《海上牧雲記》,潘海天的《鐵浮屠》、斬鞍的《旅人》系列,唐缺的《星痕》、《無盡長門》等等。這些作者和作品,以及《九州幻想》這本雜誌,毫無疑問一度代表著國內最好的奇幻水平。
然而,當“九州”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原創作者們在公司運營、世界觀設定等各方面產生了矛盾,最終於2007年走向分裂。江南北上做自己的雜誌,“九州”分裂為“北九州”和“南九州”。這個事件被稱為“九州門”,至此之後九州系列作品由盛轉衰。現在市場上有6部“九州”系列影視作品:電視劇《海上牧雲記》、《華胥引》、《九州·天空城》、電影版《華胥引》、《鮫珠傳》以及還未播出的電視劇《九州縹緲錄》。
和上述的三大IP比起來,雖然九州的前身有些複雜,但其目前呈現出的影視作品改編質量卻是公認最好的。
商業價值
在筆者看來,九州的商業價值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但是目前可以參考的資料只有《九州天空城》,累計播放量21.7億,《鮫珠傳》1.1358億,成績不算好,但也絕不平庸。
《海上牧雲記》的製作方是九州夢工廠,這家公司可以說是一家完全為了"九州"系列作品而誕生的公司;從陣容上來看,導演,服裝設計,動作導演都在國內是較高水準,耗資3億,曹盾導演是第一次拍攝古裝劇,質感相當不錯。這部劇在2017年可以說是風波不斷,先是被延播、之後被電視臺拒收無奈轉為全網播出,最終在已經播出第一輪後被湖南衛視以3折價格收購,將在湖南衛視獨播。
《九州縹緲錄》是在檸萌影業啟動的專案;2月底江南成立了"靈龍文化",專注於暢銷作品的創作、劇本改編、影視研發和遊戲授權;在劇本改編這方面,目前靈龍文化有六個編劇組同時創作,其中只有兩個專案是由江南本人統籌,其中就包括《九州縹緲錄》。
《九州天空城》和《鮫珠傳》製作方都是上影寰亞,並以國際化的幕後班底,考慮到電影大片的目標群體而決定的,也是目前最先接受市場考驗的九州系列作品。
而另一方面,這個跨越十六年的超級IP依然受到粉絲的狂熱期待,並且希望以九州為核心,能夠搭建出一個像指環王那樣的魔幻世界,打造屬於我們國家自己的東方神話世界。
-
5 # Tanshy
中中國產電視劇比較成功的IP系列,
《愛情公寓》這部電視IP,
《愛情公寓》是由韋正執導,陳赫、婁藝瀟、孫藝洲、李金銘、趙霽、金世佳主演的都市青春喜劇。
該劇講述住在一幢普通青年公寓裡的7個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夢想的青年男女每天所發生的平常又樂趣十足的故事,從2009年,第一部上線後,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一開始這個劇組以窮著稱,一些群演的都是工作劇組的工作人員,而且導演的聲音也是經常出現在電視劇中。不過這個劇組窮是窮了點但電視劇的質量還是很高的。之後出的愛情公寓系列也是很成功的,這四部出完,光谷與小姨媽組成了cp,呂子喬還是那麼花心,美嘉還是那麼會算數,而曾小賢和胡一菲竟然演了四季還沒表白,還沒走到一起。難道你們兩得罪編劇了嗎???
回覆列表
首先解釋下什麼是IP,IP目前在影視IP方面提及的相對比較多,IP即“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知識財產,是一個指稱“心智創造”(creations of the mind)的法律術語,包括音樂、文學和其他藝術作品,發現與發明,以及一切傾注了作者心智的語詞、短語、符號和設計等被法律賦予獨享權利的“知識財產”。
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包括專利權、商標、著作權、版權,對於版權來講,可以是一首歌,一部網路小說、話劇,或是某個人物形象,甚至只是一個名字、短語,把它們改編成電影的影視版權,就可以稱作IP電影了。
電影產業的IP來源已經多元化。不過,《西遊記》目前仍是中國電影產業的第一IP,一部經典小說《西遊記》,無論是人物、情節架構、世界觀設定等,一方面具有很高的辨識度,另一方面又有極大的延展空間。與當下知名IP的天價版權費來比,西遊記可以說是免費的IP午餐。因此,從《西遊記》這個IP來的《西遊降魔篇》、《大聖歸來》、《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分別被不同的公司運營,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當代流行小說當然也是IP,有人曾稱《小時代》開啟了中國電影產業的“小”時代,這裡的“小”指的就是細分的觀眾群體。這樣的群體甚至可以形成一個獨特的亞文化,這就造就了獨特的分眾群體。
除了《小時代》之外,《盜墓筆記》、《鬼吹燈》、《微微一笑很傾城》等系列小說都改編成了成功的電影,並且都有系列化、多元化運作的模式,除了電影、網劇、電視劇之外,網遊、手遊、衍生品等開發都有逐步推進中。
像《盜墓筆記》不僅以八部系列小說為本體,還衍生出了《老九門》、《藏海花》等系列內容,可以說由一個IP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盜墓”奇幻世界。這與好萊塢的漫威等奇幻IP運營者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