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重複的事用心做
-
2 # 幸福雙遼
由於新中國改革開放自古以來國家經濟發展和科技政策都在推動。依照鄧小平推動建設中國奔小康主義,養殖業增長高速發展,國家每年都在推動增長糧食,中國養殖業都不缺少糧食的,養殖業產量每年都在提高品質。
-
3 # 曉曉厚德載物天道酬勤
答是的。主要是飼料成本極高。養殖業飼料的價格高,主要是因為中國是個人口極多優質耕地少的國家,糧食供給始終是不充裕的。養豬養牛等養殖業,歐美普遍可以用過剩的小麥作為精飼料。而中國小麥人吃都不夠用,還需要進口補充。中國的養殖業飼料,已經儘可能的把玉米、豆粕(大豆榨油後產物)作為主要精飼料了,但成本仍然高於歐美50%-100%,這在歐美只能算半精半粗飼料餵養,因此肉品質上也不夠高,賣不上價。實際上玉米大豆,中國也大量依靠進口美洲。在原產地美國等國玉米大豆的成本當然也遠低於中國。如果中國的養殖業飼料,也向歐美看齊,需要額外消耗一億噸小麥等穀物糧食,肉價格至少上升三倍,糧食價格至少上升三倍到十倍(一億噸小麥已經接近全球的小麥國際貿易額了,相當於買盡)。如果中國要完全自產玉米大豆,並且把這些飼料的生產成本壓低到美國水平,需要中國有額外的一億畝優質耕地,或相當於中國現有中西部可墾土地三億畝,但如何保證這三億畝地開墾後的種植問題、水土環保問題等等問題呢。因此,中國養殖業生產成本遠高於美國是不可避免的。中國曆來重視綜合開發利用山地、水面、草原等國土資源,增加各類食品產量。今後,中國將繼續堅持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積極發展多種經營的方針,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更多地增加肉類、禽蛋、奶類、水產品、蔬菜、水果等食品的供給。同時,注意保護農業資源,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逐步建立符合中國資源特點的畜牧業生產結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食草型、節糧型動物食品生產發展較快,耗糧較多的豬肉佔肉類的比重由1978年的90%以上降到的70%左右,牛羊禽肉的比重迅速提高。到2000年,牛羊禽肉比重將再提高10個百分點。在農區,主要利用農作物秸稈,養牛養羊;調整飼料結構,大力發展配合飼料和飼料新增劑生產,發展青綠飼料和南方水生飼料。在牧區,加強草地資源的開發、保護和利用,提高載畜能力,大規模進行草地改良和人工種草,發展飼草加工業,提高生產率。到2000年,肉類總產量達到5850萬噸,人均45公斤,禽蛋總產量達到1750萬噸,大體保持現有人均水平。——加快開發利用淺海、灘塗和內陸水面。中國政府將繼續堅持“以養殖為主,養殖、捕撈、加工並舉”的方針,積極擴大內陸淡水養殖面積,進一步開發利用淺海灘塗,發展遠洋捕撈。到2000年,水產品總量達到3200萬噸,人均25公斤。——提高水果、蔬菜和木本食物供給水平。中國政府將採取措施,利用非耕地資源發展水果生產,支援農民利用房前屋後栽果、種菜,發展庭院經濟。到2000年水果產量達到6200萬噸,人均48公斤。鞏固完善大中城市蔬菜生產基地,鼓勵農區透過間作套種等多熟制栽培措施,發展蔬菜生產,穩定提高蔬菜均衡供給水平和有效供給能力。中國將加快宜農荒山開發,調整林地結構,逐步增加木本食物生產。實現糧食生產的持續穩定增長,發展食物多樣化生產,必須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加強農業資源管理,保護生態環境。八十年代以來,中國積極進行生態農業建設,尋求既能增產糧食等農產品,又能使生態環境得到改善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綜合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積6700多萬公頃;建立了不同型別、縣鄉村不同規模的生態農業試點2000多個;在全國範圍內開展了大規模的水土保持,建設平原農田防護林網,治理水土流失;組織實施了“三北”(東北、華北、西北)、長江中上游和沿海防護林等重大生態工程;在廣大牧區採取退耕還牧,建設人工草場,防治沙漠化。這些措施對於改善中國的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中國將繼續加強生態農業建設,開展大規模的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防治土地荒漠化和草場退化,努力提高森林植被覆蓋率。中國將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程序中繼續保護和改善農業自然環境:重點控制工業發展帶來的環境汙染,推廣有利於防治工業汙染的適用技術;積極發展農村新能源,努力減緩由於農村能源短缺造成的植被破壞和土質下降;加快水電建設,降低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減輕酸雨和氣候變暖對發展糧食生產的負面影響。
回覆列表
①1頭母豬一年1噸飼料左右
②1頭育肥一牛,1噸精補料左右,4.5噸酒醋糟左右,0.5噸乾草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