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正義放映室

    百越又稱為百越族,是居於現今中國南方和古代越人有關之各個不同族群的總稱。

    百越的百是多數、約數,而不是確數。百越是對南方諸族的泛稱。夏朝稱“于越”;商朝稱“蠻越”或“南越”;周秦時期的“越”除專指“越國”外,亦同樣是對南方諸族的泛稱。周朝稱“揚越”、“荊越”;戰國稱“百越”。

    【歷史】 和“古越族”相關的最早文字記錄涉及“于越”,于越是春秋時期之越國的前身,最早在商朝的時候就已經存在,雖然沒有參加武王伐紂,但至少曾經北上當周成王的賓客。該國傳至勾踐 (500 B.C.)的時候,他試著向北擴張,曾經沿著江蘇的海岸北上膠州灣。古越族和漢族早期的關係主要在貿易,越人以象牙、玳瑁、翠毛、犀角、玉桂和香木等奢侈品,以交換北方的絲帛和手工產品(鍾倫納 2004)。 春秋晚期至戰國前期,越族曾在今江浙一帶建立強大的越國,共傳8代,歷160多年,與當時中原國家會盟,雄視江淮地區,號稱“霸主”(請參見“勾踐”條目;陳國強 2000)。有學者根據《史記》“越王勾踐世家”的描述,認為越族是夏禹的後代。不過,研究百越族的中國學者宋蜀華認為:“勾踐的祖父夫鐔以上至夏少康庶子無餘,世系不清楚;夏少康經商至周敬王共60餘代,兩者世系相差近1000年,把越王勾踐說成是夏少康的後裔,實難信服”(引自龔佩華 nd)。此外,宋蜀華也認為夏文化和越文化截然不同,因為:“夏人活動地區從未發現過‘印紋陶文化’,而‘印紋陶’流行地區也從未發現過‘二里頭文化’”(引自龔佩華 nd)。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興兵伐越,大敗越國,盡取吳越之地。自此,越人流散到南方一帶,分化成眾多的支系。故而,從這個時候開始,文獻中便出現了“百越”這一個新的稱謂。戰國後期,除了有百越這個名稱以外?還有“揚越”的名稱?即揚州地區的越族。揚州包括今淮南、長江下游和嶺南的東部地區,有時又包括整個嶺南地區。所以揚越實際也是戰國以來至秦漢對越人的另一種泛稱(王東 2003,3;陳國強 2000)。 秦漢時,相關史籍則泛稱中國南方的民族為“越族”,史稱“北方胡、南方越”。由於歷史的發展和變化,至遲在漢朝初期,百越族已經逐漸形成幾個較強盛而明顯的部分,即“東甌”(東海)、“閩越”、“南越”、“西甌”、以及“雒越”(駱越)。東甌在現今浙江省南部的溫州一帶;閩越在今福建省福州一帶?南越在今廣東省境,後來又發展到廣西以及以南地區?西甌則大概分佈在今廣東西部、廣西南部及以南地區?駱(雒)越主要分佈在現今的越南北部。這些部分都形成了當時該地的政治中心,比如說閩越第一代君主無諸、東海第一代君主騶搖、以及南越王趙佗,都曾經叱吒風雲過一段不算短的時間(陳國強 2000)。 越族所建立的這些政治中心,後來都被漢武帝征服,改為漢朝的郡縣。此後,百越這個名稱就不見於史載,越族之名也十分罕見(陳國強 2000)。

    【文化特點】 百越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和生活、文化特點。百越語為黏著型,不同於漢語的單音成義,故百越語譯成漢語時一字常譯為兩字,如愛為“憐職”,熱為“煦蝦”。有人認為越語與今壯侗語系的語言十分接近。 百越族的生活、風俗習慣也有特點,主要是?鑿齒; 斷髮紋身;契臂為盟;多食海產;巢居;善使舟及水戰;以及善鑄銅器,如青銅劍、銅鐸(大鈴)等。

    【文化影響】 雖然在今天已經找不到一個名字叫做“百越族”的民族或族群,不過,百越文化事實上卻透過種種不同的方式,在很多不同民族的文化裡面留下了種種痕跡。以下是一些比較值得加以探討的議題。 〔對於當今某些民族語言的影響〕 現有的一些語言學研究均指出,在百越族被漢化以後,其所使用的很多字詞,卻依舊遺留在不少民族現在的語彙當中,比如說屬於侗壯語系和苗瑤語系的中國某些少數民族,被歸為漢語方言的一些南方方言,甚至包括印尼、馬來西亞、夏威夷、紐西蘭等地的南島民族,其語言中都可以找到屬於古越語的“同源字”(盧溢棋 1997)。比如說古越語的“蜘蛛”(lakwa)一詞,就可以在鶴佬語(發音為laaqiaa)、客家話(發音為lakia)、畲語(發音為laukhoe)、馬來/印尼語(發音為lawa、lawa-lawa、labah-labah)、夏威夷語(發音為lanalana、nananana)以及紐西蘭毛利人的拉巴怒伊語(Rapanui)(發音為nanai)等語言當中找到類似的發音(Hoklo.org nd)。 〔對於當今某些民族之習俗的影響〕 所謂的“洗骨葬”,或稱“二次葬”,在中國長江以南各地,比如說江蘇、浙江、福建、廣東、臺灣的漢人,以及很多少數民族,比如說壯族、藏族,都有這種習俗。事實上,一直到現在,臺灣的鶴佬人和客家人也都還採用這種喪葬儀式,在土葬數年後開棺取骨,然後將全副骨骼一一置入一稱為“金斗”的陶甕當中。 這種洗骨葬的習俗,事實上並不是漢族所固有的,而是環太平洋原始民族中普遍分佈的一種文化特質,廣及中國大陸、東南和東北亞洲、南太平洋諸島、以及南北美洲。根據臺灣中央研究院民族學學者凌純聲的研究,整個洗骨文化圈裡諸民族所採行的洗骨文化,基本上均為來自相同起源的一個文化習俗,而這個習俗最早的起源地,正是百越族所分佈的華南地區。

    地域情況 百越包括現在的閩南、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和雲南等大部分地方,在春秋以前的百越景象可以用兩句話來表達:白蟲遍野,千里荒居。是一個放眼萬里無一戶人家的地方,野獸經常出沒,後來由於戰爭、天災、疾病等原因促使大量的漢人南遷並開始在當地演化出更多的生活文化內容。但最新遷入的族群並不是春秋戰國中任何一個國家的百姓,而是上古時期炎黃部族中炎帝的部下蚩尤,他的遷入給後來的人們做了榜樣使人們懂得成群南遷可以避免野獸、疾病侵襲的危險。如今在江西、湖南、廣東等地的許多地方仍舊保留了許多以寨或姓氏族人為基礎的生活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在自然規律、叢林法則基礎上建立良性社會而非人間天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