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伊朗沒有發生伊斯蘭革命,而且白色革命成功,兩伊戰爭伊朗可能打敗伊拉克嗎

5
回覆列表
  • 1 # 論道今朝

    如果伊朗沒有發生伊斯蘭革命,伊朗現在就是一個美國的傀儡國家,整個中東都是美國的菜園,美國想吃哪棵菜就隨便吃。

    二戰結束,美國國際地位超強,由於之前與美國的友好關係,巴列維二世特別崇拜美國,就像美國的親兒子一樣;加上美國的大力支援,在當時的中東,伊朗和以色列就像是美國在中東的兩個親兒子。漸漸地美國文化在當時的伊朗有了市場;後來,巴列維二世向全國強力推行西化,搞土地改革、關閉宗教學校、男女平等,穿著打扮西化,推行世俗制改革;因此,招致宗教派的反對。後來又因任人唯親、奢侈無度、官員腐敗、人民生活困苦等搞得天怒人怨,導致國內矛盾爆發,遊行示威不斷;此時,宗教領袖霍梅尼卻人氣高漲,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戴。1979年1月16日,巴列維二世以度假為名逃離伊朗,就此,巴列維王朝結束。

    就算巴列維王朝還在,老百姓照樣生活在苦難中,估計跟印度老百姓差不多;國家甚至還沒有主權,可能還會有美國駐軍。現在的伊朗雖然貧困,起碼國家還有主權和尊嚴;國家和老百姓的貧困不是伊朗政府無能,而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長期封鎖造成的。放眼看看過去的世界,凡事美國等西方國家制裁封鎖的中小國家,哪個能夠富裕強大起來?歸根結底就是美國和西方國家的霸權行為造成世界的貧困和災難。

  • 2 # 普通人家的一員635

    一定比現在強!伊朗人民上當受騙了,他們後悔也沒用,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可買。

    當時的伊朗是海灣地區最開放的國家,也是最具經濟活力的國家,當時的伊朗可以比肩歐洲發達國家,但是在霍梅尼推翻伊朗國王以後,伊朗的經濟一直在走下坡路,主要的收入都由宗教集團控制,還有就是軍隊,真正的百姓是得不到的,伊朗宗教革命的口號就是推翻腐敗的國王政權,沒想到,宗教集團比國王更黑,更腐敗。

    縱觀全球,只要是用暴力推翻政權的國家,最後都沒有還政於民,也沒有富裕起來。老子打的天下,怎麼可能白乾?這就是它們的理由。只有用和平的方式解決新老政權的國家,才會長治久安繁榮富強。

  • 3 # 諶人

    伊朗原本是親西方的。

    二戰後巴列維王朝選擇棄蘇聯投靠英美,英美獲得了伊朗的石油利益,伊朗也得到了英美的經濟投資等扶持。

    1951年伊朗民主改革浪潮中,誕生了歷史上第一位民選首相摩薩臺,讓巴列維國王大權旁落遇冷。摩薩臺上臺要將伊朗石油產業收歸國有,這就觸動了英美的“乳酪”。

    1953年,英國祕密軍情局和美國中央情報局聯手在伊朗實施“阿賈克斯行動”,推翻了民選首相摩薩臺,最終由小巴列維重新統治了伊朗。

    若伊朗與美國親密關係繼續保持,伊朗今天的綜合國力和在穆斯林世界的影響號召力,不會亞於今天的中東“金主”沙特。

    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伊朗走上一條反美歐、反西方世俗化的不歸路。

    伊朗宗教領袖霍梅尼建立了旨在恢復伊斯蘭宗教原教義、以什葉派教旨至高無上的神權國家。

    伊朗伊斯蘭革命反對西方世俗化開放,在伊朗將帶有西方文化色彩的電影院、酒吧、歌舞廳、賭場、紅燈區、可口可樂洋飲料、肯德基和麥當勞等洋快餐一掃而光。

    伊朗將石油等產業收歸國有,讓西方投資者血本無歸。

    美國與伊朗徹底交惡!

    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巴列維國王二世被迫逃亡美國避難,伊朗為了強迫美國交出巴列維國王,慫恿伊朗激進學生佔領美國駐伊朗大使館,扣押館員及家屬“444天”,製造了聞名世界的“德黑蘭人質危機

    美軍企圖夜襲德黑蘭搶出人質,結果空中突擊隊遭遇沙塵暴機毀人亡未能成功;美國被迫把巴列維國王二世移送到埃及(後病死於埃及),伊朗仍不善罷甘休;直到美國被伊朗勒索被迫祕密供應戰略物質、解凍伊朗在美國的數十億資產。伊朗才釋放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人質。

    從此,美國把伊朗列為世界“邪惡國家”之首,毫不留情的打壓。

    美國對伊朗的打壓是全方位的。包括;消除伊朗向外輸出伊斯蘭革命擾亂歷史文明發展程序;消除伊朗對地區對世界的軍事威脅,不允許伊朗研製核武器和戰略導彈、不允許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境外從事顛覆以色列的恐怖活動;要求伊朗改善殘暴黑暗的人權狀況等。

    為逼伊朗就範,美國竭力困死伊朗經濟,要讓伊朗石油“零出口”。

    今天伊朗充滿痛苦艱辛,未來前途也不光明。

    這一切都源於那場伊朗伊斯蘭革命,讓伊朗逆歷史發展潮流而行。

  • 4 # 陳能先A

    伊朗曾經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庶之國,甚至連西方有些國家都豔羨

    1925年,巴列維王朝成立,國王巴列維接受西方教育,執政期間更是高舉改革大旗,進行了一系列工業化程序。

    同時,終止了愷加王朝與英國簽訂石油開採協議,改簽與美國的石油開採協議。

    1941年,由於巴列維國王奉行親德路線,遭英、蘇打壓,被迫讓位兒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

    伊朗是雅利安人的三大分支之一,也就是德國鼓吹的優秀的日爾曼種族,伊朗又是波斯帝國的後裔,在中東地區看不起遜尼派阿拉伯人。

    激進派不安於平淡無奇的日子,1979年1月16日,掀起了伊斯蘭革命運動,雖然革命人數極少,革命運動幾乎沒有章法,甚至革命之後的領袖人物也是憑藉著宗教勢力推舉的,但狂熱的革命潮潮還是席捲全國,伊斯蘭革命運動成功了。

    在外度假的巴列維國王從此浪跡天涯,其實也是很富足的生活在美國,一堆爛事丟給美中國人解決。

    如果說沒有發生伊斯蘭革命,伊朗當仁不讓的成為中東第一富庶國,沙特的今天就是伊朗的昨天。

    失去了伊朗,美國才與沙特聯手,用最先進的開採工藝,20美元一桶的開採價,主導著世界石油價格的話語權。

    伊朗的今天就是激進狂熱革命運動的結果

  • 5 # 亓官仁

    上世紀1979年以前伊朗處於巴列維國王的統治下,當年的伊朗是中東僅次於沙特的第二大產油國,雖然排名世界第二,伊朗卻是全世界石油質量第一的國家。同時伊朗也不是美國的敵人,而是美國在中東最親密的盟友。

  • 6 # 海中巖haha

    和沙特差不多吧,沙特是中東民主的燈塔,罵國王只會被砍成十八塊還是在大使館裡,沒什麼大不了。沙特是中東的模範,中東國家要學習沙特,沙特的制度最適合中東的國情,在中東搞總統制偽民主是沒有出路的,只有國王獨裁才符合中東國家國情,在中東搞總統的國家沒有不出亂子的,中東國家不能沒有國王,看中東國家,凡是搞國王制的都是國家和平富裕,搞總統制的就是內亂不休。西方的民主制度不適合中東地區,伊斯蘭教眾不要總統制,必須堅定不移的走國王道路。

  • 7 # 逆轉天堂

    如果沒有伊斯蘭革命,白色革命成功。

    那結果大概會是大眾對白色革命統治日生不滿,然後推翻白色革命,迎來伊斯蘭革命。

    一個地區會迎來什麼樣的制度,取決於那種制度的統治力最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平時做其他題目還好,只要遇到難題就總想著看答案,不想去思考,這該怎麼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