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布施

    你有何妙招想對農民說,讓他們生產出的農產品能售得出去?

    這個問題,可能是很多農民朋友都會存在問題。我根據在廣告公司從事工作十幾年的經驗,以及助農扶農的愛心,發表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

    一、跟上時代的腳步,走出去,帶回來

    時代一直在進步,很多農民朋友困守於原來的老思想,老套路。等人來收農產品來賺錢。這些辛苦的血汗錢,往往讓農民朋友一年的收入只夠溫飽,趕上個災年,甚至養家餬口都不夠。怎麼解決這個問題?

    多走,多看,多問,多思考。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當您走出去就會發現,很多的機會其實就在眼前,開闊視野和眼界,瞭解更多的產品知識,產業鏈條,銷售知識,運營知識等等,從根本上縮小高層次知識和鄉村知識的差距。大力發展電商產業。電商從淘寶模式的1.0,經過過渡發展到2.0自媒體帶貨,直到現在的2.5短視訊和直播帶貨。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銷售渠道。以零售替代批發,以保證更大的利潤空間。更有很多套路玩法,都已經開發了出來,只要有心,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吸納人才。人才的重要性往往不言而喻。內行人才會懂得行業內的規則,懂得怎麼玩轉商品的流通,懂得電商的規則,懂得談判的技巧,懂得營銷的技巧。摒棄個人農戶之見。心胸放開闊,包容所有有一技之長的人才加入,不要因為利潤的分攤均薄而排斥合作。要懂得1+1大於3的道理。二、精細加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如果現在自有農產品,更要大力加強農產品的附加值。比如稻米品種,大豆品種,雞鴨蛋等。如何著手,需要根據自己農產品的特點,去尋找相關產業,來進行合作或者自主創業。比如與當地城市中的大型超市合作,與果蔬店合作,和外賣配送合作,和品牌合作等等。

    中國的稀土行業曾經只賣稀土。但賣給日本後,日本加工成各種高精尖的產品,反以幾百倍的價格銷售給中國。所以二次加工行業,會給原農產品帶來新的盈利增長點。

    三、合作制公司,抱團取暖

    比如蔬菜類,以村級或鄉級為單位,組織人才建立公司模式。有人擅長種植,有人擅長營銷談判公關,有人擅長運輸等等,充分調動每個參股人的積極性,發揮自己的特長,抱團取暖,實現盈利。

    四、加強品牌意識,形成自有品牌產品,提升客戶依賴性

    在精細加工的同時,做好包裝、品牌以及配套服務。海底撈和其它火鍋店沒什麼不同,但海底撈有名氣的原因,在於他的品牌包裝以及他的顧客至上的服務。你把手機放在桌上,馬上就會有服務員給你手機套,防止你的手機濺上油汙;你的杯子永遠不會沒有水或飲料;你的任何一個合理或稍微不合理的要求,服務人員都會盡最大努力幫你實現。

    人都是懶的,當把客戶養“懶”了,他就不會再去找其它的替代產品,也不再信任其它和你同品類的商品了。這就是修練好“內功”強化產品質量之後的,配套武功招數。

    探索這些現象級事件背後的故事,總有一個方法是適合自己的。

    先就簡單談這五點吧,其實還有很多,但篇幅有限。在我看來哪怕就是一個貧困縣,也會有其特產或特殊的產品存在,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只有不會賣產品的人。很多農民朋友長期缺乏的只是思維觀念的轉變,和見識的增長。

    現代社會靠自己單打獨鬥,很難在市場上站穩腳根。所以懂得合作共贏,懂得接受新鮮事物,懂得從別人的成功或失敗吸取經驗和教訓,懂得借鑑其它行業的經驗,來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這也是很多農村大學生回鄉創業,很容易成功的原因之一。

  • 2 # 生態潮人

    種得好,還要賣得好。農產品銷售是農民實現豐收又增收的最後一公里。我是一名“三農”創業者,怎麼樣讓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能售得出去,賣個好價錢?我也談談自己的看法:

    30多年前,有位老師上課的時候,講過一個老農種菜的故事,說的是老農的菜為什麼總是賣得很好。當時,老師的老農有種菜經,我還記著:“人無我有,人有我早,人早我優,人優我多”。簡單幾句話,20個字,十分樸實,卻富含哲理,很經典。

    那麼,怎樣理解呢?“人無我有”指的是別人不生產的、沒有的產品,我們生產擁有,物以稀為貴,會有好銷路。“人有我早”就是別人還沒生產的、沒有成熟的,我們比別人早一步。比如,早熟的果蔬新鮮,更吸引人。“人早我優”指的是品質、特色,別人有的,我們比別人好,講究品牌效應。“人優我多”說的就是別人有優質的,我們不僅要優質,有足夠的產量,還能做到物美價廉。總之,在競爭過程中,保持產品的特色與優勢,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要積極去擴充套件渠道和門路,避免重種輕銷、守株待兔的現象。生產經營中,我們常看到一種現象,不少種植戶在地頭路邊上攤個賣水果,身後是一大片的果園。只想到種,沒考慮到怎麼賣,這種生產方式很被動。如今資訊時代,資訊傳播途徑多又快,要學習掌握和應用起來。

    要隨機應變,講究營銷策略,先保本,再求利。典型的近年來的柑橘產品。開始的時候,種植面積少,產能未能滿足市場需求,上市以後越賣越貴,種植的人賣得興高采烈。後來,大家都盲目跟風,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出現產能過剩。沒有經驗、對市場需求資訊不敏感的人,還以為像以往一樣供不應求,結果該賣的時候不賣,加上遇上不可預測自然災害,導致滯銷。比如凍災造成消費慾受抑制和疫情帶來市場流通梗阻。類似情況下,營銷策略顯得尤其重要,策略與原則掌握得好,及早應變,及早出售,減少損失。

  • 3 # 守望發明

    農民生產的農產品想賣出去,我認為應做到:

    1.安全可靠。

    農藥、肥料、水源等使用科學安全,生產乾淨安全的農產品。

    2.新鮮。

    長的不新鮮了,難賣。新鮮的時候及時收穫,去銷售。

    3.按顧客需求包裝。

    例如豆角要在新鮮時採摘,並歸類捆綁成把,一斤多點一把,適合一戶做一頓菜的量,如果一把2斤多,很多顧客就不願要,一次吃不了,剩下的存放就不新鮮了,還麻煩。

    4.有銷售方法。

    尋找合適的銷售方法:

    (1).去農貿批發市場批發。一般早晨去批發,很多超市到批發市場批貨,所以只要有好貨,能批發出去。

    (2).擺攤。得會擺攤售貨。即使是一種,也要儘量分類,價格對應分類,價格合理,顧客滿意,一般就好賣。

    (3).網上銷售。

    對於價高的農產品較適宜。如果自家的農產品品種多,也可進行同城快遞,網上銷售,這種方式最好有專門銷售的超市完成,農民自己網上銷售有時沒時間。

  • 4 # 黃方萬158

    現在有很多農村人的親人都在城市,他們都需要自家生產的綠色農產品。每天都要,而且不少。特別是,雞,鴨,肉,魚。那些用自家青草和糧食飼餵,開放放養,接地氣,管理過細,飼養時間長。肉質鮮美,味道特香。如果在城中,定是很好的佳餚。他們用多少錢,也買不到。如果你數量充足,收藏得體。色鮮味美。就直銷賣與他們。這樣你生產出來的東西,不愁銷路。他們按城中的價格購買,產地直銷,利潤特好。所以,一個家庭,在沒有多少農田的情況下。如果能把種植,養殖,結合起來。少用化肥農藥,不用有毒物資。使自己生產出來的東西,很好,自己滿意,食者放心。送樣的生產模式,適用於小戶人家。只有這樣,種得好,種得精,種得綠色,賣得價高。反正都要,暢銷無阻。它也許能給人有很多不一樣的感受。鄉村發芽,城中開花。望我們的人們生活富好,望我們的人們富足永昌。

  • 5 # 大愛無疆快樂源

    改革開放幾十年,農村有了很大變化。還是跟不上形勢發展。

    新農村建設才是出路,要努力快速推進。

    一是人才。國家要大力支援鼓勵農村在外發展的老闆或專業學校的高材生,回家鄉當帶頭人。

    二是幫助農村有能力、有頭腦、有經驗、想幹事的人發展小農場。

    三是組織合作社方式。選擇適合當地能發展的農業品種,形成產、加(自己加工)銷一條龍經營。

    四是利用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

    總之,人才是關鍵、品牌是方向,方法很重要。

  • 6 # 一犁膏雨

    農民兄弟別煩惱,這個問題我知道。

    種什麼,什麼多,賣什麼,價不高。

    其實原因很簡單,不要跟著大路跑。

    貴貨從來都必賤,賤貨結果定缺少。

    要想市場銷售好,新聞資訊要知道!

    多看新聞聽廣播,科學種植不會錯。

    選好種,挑好苗,優良品種要記牢。

    口感好,營養高,這樣產品一定俏。

    講生態,講環保,農藥化肥儘量少。

    創品牌,注商標,營銷網路經營好。

    講誠信,講公道,回頭顧客很重要。

    養殖業,理相同,要做勤勞小蜜蜂。

    新社會,新時代,勤勞致富人人愛!

  • 7 # 莊稼老粗

    可是我卻認為這個問題的重點是"售得出"三個字,常言道“行好高價賣,市低賤價出",那有賣不出去的貨,為何自己的農產品價格低且賣出難?那麼這個問題便有了答案。這就是"質量"。

    關於貨幣的交換與流通的本質是"等價",貨物價格的高低雖然市場與銷售等環節起著部分作用,有的人又說"好貨不如好行情",其實不然,品質優的產品是賣上好價錢的首先條件。

    我們可能聽說過,"天價蘋果",都是蘋果,有的沒人吃,有的卻每個賣到50一100元,且供不應求?

    然而種糧難,糧價低這是當今十分現時的事關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說"雷聲大雨點小"等言論,在正常的情理之中。

    所以普遍提高特別是種植者對"農產品食用安全"的認知,最後達到物有所值或物超所值,這是全民、全社會所遇到的任重道遠之路!

  • 8 # 紅豆哥解說紅豆杉

    這其實是難題,現在直播銷售好多都是炒作,網紅炒作,商家炒作,真正的農民想把自己的東西賣出去,還是要藉助商販,但是有很多商販對農民剝削太烈害,我認為農民要報團取暖,藉助政府的一些政策做自己的平臺,相對平等均分利潤。

  • 9 # 贛南虔果臍橙

    堅守品質。不趕早不爭大不比多。

    堅持種高品質的好農產品,不要隨波逐流,被利益蒙了眼睛,比如現在正在上市的葡萄,為了早上市搶市場用催紅素,為了高產用膨大劑,那葡萄一串比手臂還長,個頭比鵪鶉蛋還大個,這是水果嗎,這是藥果,吃完舌尖發麻對身體只有害沒有利。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和對健康的重視,綠色放心高品質的農產品會越來越受到喜愛和市場認可,希望農民朋友能堅守初心,堅守品質,不濫用激素農藥,種出綠色好產品。

  • 10 # 囝囝8652

    說真白點,只要你能種出好東西,都不愁賣。最直接的就是找找發商談價格,要要多賺點就自己拉到批發市場賣,看好行情,價格有浮動,運氣好能趕上好價錢。別問我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我是搞批發,零售蔬菜的。每天零晨一點鐘起床批發,早點七點收攤然後到店面零售。十一點收工回家。

  • 11 # 朱大江說三農大小事

    通過一個月時間的地方扶貧產品走訪調研分析,發現一些問題,首先,一般的農民的農產品是不具備規模的,因為資金實力不夠,沒有專業技術能力,沒有銷售渠道,所以個體戶和合作社種植和養殖的產能都很小,不具備規模就沒有精細化運營,就不可能有品牌意識,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打造品牌。缺乏包裝意識,農村的很多產品都是牛皮紙包裝,然後靠貼個電話號碼去獲取回頭客,暴力而粗糙️,當然,產品也不可能會有嚴格的品控,也不會分揀定級,分別定價。農村目前農業的狀況,還是讓人很擔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羅斯:任何導彈來襲都可能觸發核反擊,這是威脅還是說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