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小陳談
-
2 # 淼渺520
首先七歲的孩子,個人感覺可給可不給。
給,可以讓他規劃自己金錢觀,如何支配,如何使用,父母不要完全撒手,要時刻引導正確的消費。
我們家小孩我每次帶他去超市迴帶他對比商品,哪些零食相對安全,比如有餅乾,我會帶他看成分,有反式脂肪的(代可可,起酥油之類)我會跟他說這些最好不要買,吃了對身體沒有好處。時間久了,他就自己知道如何判斷了,再想吃的零食他看到成分後就果斷放棄了。再有,類似商品,我會帶他比較,告訴他無需看品牌(這是我個人的觀念),只要健康的好吃的,也無需考慮價格。如果差不多的商品那就買便宜的。如果有大超市或便利店,那就去這些正規店買,儘量不要去私人店鋪(這也是我個人感受,大家參考)。
所以就這麼引導孩子消費,我感覺對孩子也是有一定好處的。起碼他知道哪些東西不要買,不能吃。
我家孩子沒給過零錢,但是也從沒有限制過他消費,我家零錢通常都放在家裡大家都看得到的地方,但是孩子沒有自己拿過,我覺得這跟我們沒有限制過他有一定關係,因為他不缺。如果家裡錢管的比較緊或者物質上沒有滿足孩子,加上沒有對消費進行引導,我猜孩子可能會對錢產生一定慾望,無路可走的情況下就可能會出現所謂的偷偷拿這樣的行為。
出現這樣的行為,我感覺家長也不用特別擔心,畢竟孩子還小,跟他講清楚,有需要跟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也要說到做到,我相信,父母只要能滿足孩子需求(當然是正確的需求,理性的需求,這個需要靠長期的引導)很快孩子就可以改掉的。
-
3 # DAD手作
我覺得對於孩子金錢的管控,我從小都沒有限制孩子不能碰錢,我習慣問他們需要什麼,去商超的時候,我都會放任他們挑選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是前提就是需要給我一個合理的理由。
讓孩子懂得說出自己的需求很重要,因此他們習慣需要就跟父母提,這個時候我們也要理應對待,如果孩子覺得真的是有必要的,那麼我就會給他買,這樣孩子不會躲著父母買東西!
那麼你的孩子7歲,引導的教育還是來得及,你發現這個問題的時候,我覺得不要打,也不要生氣,好好問孩子,拿錢是去幹嘛,哪怕讓同學幫忙買,你也要知道他買的用途,如果覺得是正確用途,你就鼓勵孩子,以後需要跟媽媽說,錢是媽媽的東西,你自己拿就是不對,在行為上就是會判定偷,這個是違法的,但是你主動跟父母說,媽媽覺得可以的情況下,給你錢才是正確的方式。
或者孩子還是不怎麼懂,但是你得告訴他是非對錯,這樣才有助於孩子的成長,孩子愛買除了玩具也就是吃,因此在這些方面我們做父母也要適當滿足孩子的需求!
作為父母不能把孩子限制太死了,有時候適當給孩子一點空間,我也知道吃零食不好,但是孩子想吃我也會滿足,小的管得住,孩子大了我們就管不了,還不如讓他敞開著吃,總比躲著吃好。
因此我覺得最大的問題還是你們溝通出問題,親子關係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孩子做朋友,一般孩子也不會躲著父母偷錢。
-
4 # 大魚育兒
孩子從大人錢包裡拿錢,當我們知道的時候,我們很多家長會比較擔心,比如認為這是一個不好的行為,或者直接給孩子貼上一個“偷拿”的標籤,這個我們都可以理解,畢竟我們大人都有自己的一些經驗認知,會自覺不自覺的去評判孩子。
我們要客觀看待孩子的行為,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表象,並不知道孩子拿錢的動機,這個是要我們去看到的,也就是是能夠站在孩子的視角去理解,看到孩子的感受和需求。通常當孩子被認可接納的時候,孩子也更願意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我們可以去共情孩子,設身處地的去體會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說出孩子的的感受和需求而不是急著去打或者講道理。
那孩子七歲了,完全可以給孩子每週適當數額的零花錢去自主支配,比如,我在我女兒5歲的時候會時不時給她1-5元,放學後去超市自己選擇自己數額內自己喜歡的,當然也可以提出哪些是不能買的。6歲的時候我每週給她10元,我不管她買什麼,只要用完了,如果再要可以從下週扣或者再等一週,也可以自己存錢買自己喜歡的玩具。7歲基本這個事就淡化了,孩子想要什麼了會找跟我說,自己知道最多就是十元的。
-
5 # 愛寫作的初柒
首先在得知孩子私下拿錢後,家長要進行反思。為什麼孩子出現了用錢需求,自己卻不知道?
然後弄清楚,孩子拿錢都買了什麼。
只有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如果一味責罵,恐怕會適得其反。
從小培養財商,才能給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在他長大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金錢。
千萬不要告訴孩子,做家務可以賺零花錢。因為家務是每個家庭成員的義務,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力所能及的就好。
也不要根據考試成績發放零花錢,學習是學生必須要做好的事情,是不能以金錢來衡量的。
1.每月固定數額,教會孩子合理規劃,如遇超支,絕不提前預支。
2.教會孩子記賬,明確每一筆開支的去向。
3.設立“利息”制度,培養孩子的財商。
只要用心,相信孩子都能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正確對待“金錢”。
-
6 # 千里老師
我就是這樣一個小男孩,在很多年前我7歲左右,拿家裡的錢買了個玩具一直偷偷藏在身上,直到有一天玩具掉出來被發現了,於是一頓胖揍。從那次之後,我內心深處有了偷這個字的概念……
我媽以後打我就能引以為戒,然而並沒有。後來我又拿了錢去買別的玩具,我媽只能和我玩貓和老鼠的遊戲,她負責藏錢我負責找錢,那段生活的樂趣就是找錢。錢總是能找到的,因為生活中的零花錢總是需要的,不像現在家裡完全沒現金。我找到了錢有時候買玩具,有時候買學習資料,我爸遇到我買學習資料又不忍心打我,所以導致偷錢這事的教育原則上跟亂套。
只要某一天她偷拿了東西,我就會給她發工資。她不需要去拿別人的東西,她需要的東西她能夠買得起。如果不夠,我再告訴她如果賺錢,讓她能夠有賺錢的能力!
-
7 # 瑜妃
七歲的小男孩,父母不僅要給他零花錢,還要經常帶他去超市教他怎麼花錢,怎麼記賬,怎麼辨別錢的真偽。
我兒子6歲開始管理自己的壓歲錢,他要求我給他買一個小木箱,刻上他的名字,把壓歲錢都放進去,鑰匙交他保管。
每次給他買玩具,學習用品,我都會讓他給我報銷,他自己有個小賬本,自己做記錄。
有時候他還會自己拿錢出來請我和他爸爸吃冰淇淋。偶爾還可以幫我買醬油,醋等生活用品。
父親節的時候他讓我帶他去給他爸買了一個蛋糕,兩條牛仔褲。
母親節的時候,他給我兩百錢做禮物,叫我喜歡什麼就自己去買。
他還會拿自己的錢去給他外婆交話費,拿錢給他表姐,叫人家帶他去吃燒烤。。。
-
8 # 樂高積木空間
我家孩子剛剛過四歲生日。在過生日前一週的時候,我就告訴她,寶寶,你四歲就是大孩子了,媽媽可以每週給你一塊錢,是你的零花錢,你可以買你想要的東西。
我們約定好,零花錢不能買家裡已經有的東西。比如如果已經有棒棒糖還沒吃完,就不能再買。已經有零花錢,就不能要求大人再給買零食了,需要用自己的零花錢去買。(這一點其實沒法執行)
這麼做的想法是:
一、讓孩子有“我是大孩子”的概念,而不是做的不好的時候以“我還小”作為藉口。
我家孩子在鍛鍊自理能力的時候,家中老人總是會唱反調,說孩子還小啊,長大就好了……久而久之我家孩子就有一種錯覺,長大是一件還遙遠的事,未來某一天她“長大”了,就會像開啟遊戲,突然觸發某個情節然後就具有了某種技能。所以我現在努力在給她灌輸,每一天的你,對比昨天,都是長大,現在做不好的事情,必須要經常練習,否則不會有某一天“長大就會”這件事發生。現在給零花錢,就是強化她每天都在長大這個概念。
二、讓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念。
錢是一種工具,錢能帶一個人通往幸福,還是通往深淵,取決於她怎麼看待金錢。怎麼談錢,怎麼掙錢,怎麼花錢……我希望從小能讓她有概念。讓她有能夠自主使用的錢,也是承認她獨立個體的一種形式,讓她有選擇的自由。
家長總是給孩子我們認為他們需要的,有時候會忘記想想這是不是孩子想要的。我們總害怕他們犯錯,吃虧所以替他們選擇,那為什麼不從一些小事,可控的給他們自由選擇的機會,或者犯錯的機會。經歷以後才知道什麼選擇是正確的。我們無法一輩子替他們做判斷,做決定。引導他們正確對待金錢,而不被金錢所困,需要從小做起。
-
9 # 御貓老師
孩子在這個年齡已經有了自己渴望的東西,他可能在小時候意外得到了一些親戚們的“紅包”、“壓歲錢”,他不明白貨幣到底是什麼,但是卻嚐到了可以用它換取自己想要的玩具、零食、衣物等的甜頭。
因此應該理性看待孩子偷偷從大人錢包拿錢的行為。
在7-9歲的年紀,孩子對於金錢和商品的認識概念有所飛躍。
而該不該給孩子零花錢的問題,其實是父母的核心觀念的問題——你有沒有把你的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來看待?你是否認為孩子的一切都是你的,所以就有權利掌管他的一切,包括“零花錢”?
給孩子零花錢,只要有方法,能做到定時、定量、有原則,就是對於孩子統籌安排財富的一種啟蒙與鍛鍊,在這樣鍛鍊下的孩子會因為能支配一定的財富而學會“不亂花錢”。
反而是被家長一直當成“小、不懂事、要照顧”的孩子,容易養成對金錢不健康的認識。
要麼完全不給零花錢,孩子想要什麼都必須跟爸媽“申報”,請求爸媽同意後給予購買。
孩子無法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要麼會壓抑自己的慾望;要麼會想別的辦法,比如:讓別的小朋友給他買,或者偷偷翻大人的錢包。
另一種極端則是,給孩子零花錢毫無規律,純粹憑大人的心情。
有時候大人興致一來,用金錢“獎勵”孩子,孩子面對這種“意外之財”毫無珍惜的概念,可能會導致慾望毫無節制,也不懂得它的價值。
還可以通過一些獎勵原則,讓孩子學會“勞動創造財富”的概念。比如通過“做家務”、“幫助家裡老人做事情”等方式,賺取額外的零花錢。
我們很多家長朋友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學習條件,對孩子抱著一種“只要好好學習,絕對別浪費時間在別的事情上”的想法,這樣對孩子的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孩子需要通過家務、勞動來融入家庭、社會,需要通過勞動來培養勤勞的習慣,懂得每一分錢來之不易,在長大之後才會懂得珍惜生活,理解父母。
而一味被父母“庇護”在理想世界裡,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只會培養未來的“巨嬰”。
最後,請家長朋友謹記:給零花錢的關鍵點,是讓孩子擁有對於零花錢的支配權。
既然給了孩子零花錢,就不要過多關涉孩子。比如“給你零花錢,要去買書、買學習用品”或者“不要亂花,爸爸媽媽幫你存著”。這樣的做法會失去培養孩子理財意識的意義。
孩子有了消費慾望,才會渴求財富,才會懂得金錢的價值。
家長過多的干涉只會適得其反,孩子還是原地踏步在過去的基礎上被束縛。
-
10 # 小銳在西安
不該給,上一年級了,給了會在學校的小賣部買垃圾食品,影響什麼健康。我婆婆偷給了30元,4天,送人,請別人吃東西,買垃圾食品消費完了。
-
11 # 地球9999
給孩子零花錢的問題
給一定的但數額不大的零花錢,滿足孩子的需求,讓孩子可以自主地購買一些物品,知道“錢”的用處,並且漸漸地養成權衡購買物品的思想,懂得節約用錢,正確用錢。
這裡是需要家長時常的關注孩子的行為,並進行適當的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金錢觀念。諸如亂買、攀比等行為,都要及時地給予化解。
但是,未經同意私自從大人錢包裡拿錢,無論什麼理由,都必須進行批評教育,但不贏是打罵。孩子從小開始出現的壞習慣,必須將它扼殺在萌芽之中。應該教育孩子,未經允許而動用別人東西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引導他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孩子。
請求別的小朋友給他買東西,那就是自尊的問題了。要引導孩子養成獨立的人格,與他人平起平做。合理的需要,可以找父母商量,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回覆列表
你這是三個問題,一、孩子從大人錢包拿錢,要怎麼處理?二、孩子讓別的小朋友給他買東西,怎麼處理?三、該不該給零花錢?
你是在想,如果給了零花錢,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是不是就可以解決了?我個人覺得這是三件事情,看似關聯,實際上是沒有關聯的,或許你給了零花錢,還會發生第一個和第二個問題。
我不知道這個七歲的男孩是第幾次從家長的錢包裡面拿錢。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要嚴厲教育。
我六歲左右的時候,一天早晨醒來,我妹妹說抽屜裡有錢,然後我們姐妹倆把抽屜裡的錢拿走去買吃的東西,回到家的時候,被我媽毒打了一頓,還跪在地上,跪到凌晨天亮,是在那一天,我第一次知道了“偷的概念”,未經父母允許,私自從家裡包括父母的錢包拿錢,就是“偷”。從那之後,我們再也沒有做過這種事情。
當做錯事情,不需要成本的時候,那麼就還有可能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所以,對於很小的孩子,有時候會嚇唬他們偷東西警察叔叔會抓走,就是要讓小孩子知道犯錯誤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你要要打他還是和他講道理,我個人覺得道理是必須要講的,打倒不一定行之有效,懲罰也是必須有的,比如罰站,沒收他的玩具,懲罰他做家務,等等,總之,就是要讓孩子明白要付出代價的,物質的代價,身體的代價,自由的代價等等。
第二個問題,孩子讓別的小朋友給他買東西,家長知道後該怎麼辦?
我不知道他是怎樣說服其他小朋友給他買東西的,如果是脅迫等不良方式,性質還是比較惡劣的。必須要跟孩子講道理的,也必須要進行懲罰的,同時他要和小朋友道歉並要償還對方小朋友所花費的錢。
如果是小朋友自願給他買的,那倒是性質不夠惡劣,但是行為不值得提倡。理應償還對方小朋友所花費錢財。
古人說不食嗟來之食,無緣無故拿人東西,總是不太好,除非是禮尚往來,你送我東西,我也送你東西,倒是增進友情。必須告訴孩子,不能隨便拿人東西,更不能讓別人給自己買東西。
以小見大,當官的讓別人給他買東西,就是要求別人要行賄。小時候,一些看起來無關痛癢的小事導致了長大後的品行不端。
三、該不該給零花錢?
首先,你要先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後,才能給孩子零花錢。
從小到大,我媽媽都會給我們兄妹一些零花錢,她說,孩子不能沒有錢在身上,萬一發生什麼事,好歹還能有錢打電話,買什麼東西應急。
所以,可以給孩子零花錢。
給了零花錢的同時,還要告訴孩子什麼該花什麼不該花,不要亂花錢。
零花錢的好處在我看來有幾點。
首先,可以培養孩子的財商,對錢有概念,建立儲蓄的觀念,怎麼支配等。
再次,可以培養孩子幫忙做家務的能力等等,我們小孩才五歲半,我就已經給他一個存錢罐了,每次他幫我做家務時,我都會給他報酬。他每天表現好——有學習,複習功課,不亂髮脾氣,尊老愛幼等,會獎勵小貼貼,小貼貼可以換錢。
所以,零花錢可以給,也該給。但是也要幫助孩子塑造正確的金錢觀,價值觀,合理花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