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白晝星光

    曾經的夢想,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荒廢,最後只存在於夢裡。而今看到那些將夢想變為現實的人,其實未必比你我聰明,也未必比你我勤勉,是因為,他們有著比你我更強的自控力和執行力。

    我們總是喜歡嘴上說說,卻不願付諸行動,而那些優秀的人,高效的執行力已然成了他們對平庸生活最有力的回擊。

    那到底如何破除只想不做的魔咒,走出平庸呢?以下5個方法供你參考——

    01、積極地自我對話

    內心噪音太多會造成過多的內耗,延遲我們的執行力,那就要想辦法去消除那些噪音。

    事實上,完全消除內心噪音是不太可能的,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與自己的對話,一個更好的方法,是將消極的內心噪音轉化成積極的自我對話。

    當擔心自己做不好,害怕自己犯錯,內心有各種自責,焦慮和恐慌的時候,可以對自己說——

    “失敗了又怎麼樣,大不了從頭開始。”

    “只要自己盡力而為,就沒有什麼可害怕的。”

    “與其在這裡擔驚受怕,不如什麼都別想,直接去做。”

    當透過積極的自我對話戳破了那層恐懼的面紗,從中獲得了積極的能量,就會明顯地發現內心更加平靜和諧,行動力變強,而原來一直不敢面對不敢去做的事情,也會變得能夠輕鬆地開始了。

    02、拆解目標

    當一個目標太大時,會感到無所適從,因為我們從中獲得的常常是挫敗感,卻很難有成就感。

    而只有當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能夠獲得源源不斷的成就感,我們才能夠持續地行動下去。對於大腦而言,成就感才是最有效率的激勵方式。

    所以,可以將目標拆解成一個一個能讓自己產生成就感的小目標,讓自己能夠在小目標中循序漸進,不斷獲得成就感,獲得正反饋,從而讓持續行動下去,最終達成一個大目標。

    比如:目標是減重20斤,每天運動一小時,那不妨讓自己在行動上的第一個目標設定為每天運動15分鐘,當能夠穩定而順利地完成第一個目標,那就可以進一步,讓自己每天運動20分鐘,半個小時,逐步地提高目標的難度,最終完成最終的大目標。

    03、細化任務

    在我們設定好了一個合適的目標,就需要對要執行的目標進行任務細化。如上面所說,每天運動15分鐘,那進行任務細化的時候,就需要問自己:

    這15分鐘的運動要安排在什麼時間段?

    在這15分鐘裡,要做什麼運動?跑步,跳舞還是瑜伽?

    如果是跑步,多少速度合適?如果是跳舞,選擇什麼舞種?瑜伽是偏力量型還是拉伸式?

    只有當我們在計劃的時候把這些細節的問題考慮清楚,那我們在執行的時候才不會因為需要費力地思考而延遲行動。

    04、營造便利

    當想畫畫的時候,如果還在找畫筆,找顏料,那隻會在這些瑣碎的事情上耗費掉自己行動的熱情。

    想要提高執行力,就需要給自己營造行動上的便利,讓行動所需要的客觀條件一應具足,從而減少我們行動的阻力。

    也就是說,在你做好計劃之後,你需要想一想:

    這項任務需要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工具?

    哪些是需要提前準備好的,放在哪裡可以減少行動阻力?

    要跑步,如果運動裝備都深藏在櫃子裡,還需要翻箱倒櫃再拿出來,那還願意去跑步嗎?

    所以,當要讀書的時候,不妨把書放到顯眼的地方,當準備學習的時候,不妨關閉手機,免受干擾。

    05、內在驅動

    當發自內心地想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往往可以毫不費力地行動起來,而且因為全神貫注於所做的事情,更容易進入心流狀態,不僅僅是達成目標,並且能收穫內心的幸福感。

    所以,我們需要去給自己的目標任務構建意義感,並且清楚地瞭解自己為什麼要去做這件事情。

    比如現在的持續寫作,並不是想要透過寫作賺錢養活自己,而是給它賦予了更多的意義:

    將寫作作為自我成長的一個工具,透過記錄,完成深入思考的過程,從而來重構自己;

    將寫作當做一個溝通交流的媒介,希望自己的生活理念和正面思考,可以給別人帶來價值和改變。

    這些更深層次的意義感,才能在焦頭爛額忙不過來的時候,依然能夠堅持輸出,持續地寫作。

    直面內心,找到自己做一件事情的意義和驅動力,這是我們擺脫平庸最本質的解決之道。

    一個人的執行力強不強,要看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是否能夠持續不斷地踐行。

    如果能夠直面自己的問題,明確知道自己是誰,想要什麼,應該怎麼做,就會非常堅定,擁有高效的執行力,從而對生活充滿掌控感。

    很多時候,平庸或者卓越,都潛藏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個行動細節中,最重要的不是曾經想到過什麼,而是最後做到了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象棋的起源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