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月對弈
-
2 # 使用者盧新民
因為當時中國的大學錄取率非常低嗯,是屬於精英教育,相對中專錄取的比例呢,就要大了很多,所以說那個時候60年代的中專生是最聰明的,應該是指的大機率事件,如果說撇開這個大學生中專生真的是那個時候最聰明的,如果按照現在的條件,那個時候的中專生的50%甚至更多可以進入大學學習從這個角度上講就是最聰明的我認為是合適的
-
3 # 陸俠劍客
聰明不聰明我不知道,反正我就知道我1982年初中畢業的時候考上了中專,但是我沒去上,而是考上了另一所重點中學,該中學是今天的,全國百強重點中學。
-
4 # 寶山頌
這與招考有關,學習成績好的先入取中專,農村孩子唯一跳出農門的渠道!當時全國大中專共招收25~32萬人,因此考上的都是過獨木橋的嬌嬌者
-
5 # 溫新123
初中畢業能進中專,不說萬里挑一,也是千里挑一。當年我也做過讀中專的夢,只是中考分還差了十多分,幸好還能讀省重點高中,三年高中結束後,進了日思夜想的l武漢大學!仔細比較,那些中專生能不是牛人?!
-
6 # 曉寧亂彈琴
這個觀點,有一定道理。60後,考的中專,一是高中畢業考取的,一是初中畢業考取的。高中畢業考取的中專,肯定不如考住大學的同學,我們當年高中畢業後,全班50個人,大專以上的30多個,考取中專的,屬於班裡的中等偏下。但在那個年代,能夠透過高考,進入中專學習,那也是相當了不起,據說當年的中專生,相當於現在的985、211。初中考取中專的,那真是厲害,我們初中畢業,全年級有十多人考入重點中學,只有一人考入中專,當年山西電力學校中專的錄取分數比大同一中、礦務局一中還高。考住中專的同學,比我們早工作幾年,老百姓話講,多掙幾年錢。但是從後來發展看,不如考住大學的同學。當然,任何事情,都是事在人為,中專也有乾的非常好的,大學也有乾的很差的,不能一概而論。
-
7 # 中正仁和985
60後的中專生真能與現在的985大學可比。一個鄉鎮考上中專才五、六個人、高中老師參加高考都考不上中專。中考結束按成績先錄地區一中、其次錄縣一中,為考大中準備生源。最後錄縣師範和衛校、技校、農校。中正億和
-
8 # 雁77
60後、70後初中考中專的都是尖子生,如果是農村娃,那肯定是學霸。
那個時候的中專比現在大部分大學還難考,非尖子生不能。
文革後國家急需人才,而農村孩子想盡早跳出農門,得到鐵飯碗,於是中專成為農村學子的第一選擇,成績最好的才能考上中專,考不上中專才帶著失意去上高中。當年中專的錄取難度不亞於現在的211、985大學,錄取人數非常少,競爭十分激烈,不是最優秀的學生是考不上的。
98年前中專、大學都包分配,考上中專意味著有個國家工作,尤其是農村孩子從此是非農業戶口,脫離農民身份。中專生十八九歲就可以出來工作,也不用讀三年高中後再接受命運的選擇,可以為家裡減輕負擔,也讓父母早點看到果實。
如果當年沒有中專,都上大學,那現在中國的精英階層肯定是另一批人了。回過頭來我們也為那一代的中專生惋惜,由於只讀了中專,都是到人才缺口很大的基層工作,基本在基層默默無聞的一輩子,到不了高位。如果讀高中,很大可能考上大學,那將擁有不一樣的人生。那個時候的大學生稱為天之驕子啊,但他們真的不是最好的初中生。
那個年代最好的初中生為什麼選擇讀中專?現在的年輕人是無法理解的,只是當代人能明白。那個時候剛解決溫飽,家中兄弟姐妹也比較多,孩子讀書是個很重的負擔,讀中專看似沒有遠見卻是很現實的選擇。其實有時候是沒有選擇的,農村孩子不敢奢望太多,很多孩子只讀到小學,有些小學都沒讀完,貧困地區還有文盲。
我是77年的,92年考上重點中專,前幾年我母親還在感嘆當年怎麼不送我上高中考大學。但當時考中專是最合適的選擇。
我家在山裡面,自然條件比較艱苦,我上有一個姐姐,下有一個弟弟,父母都很能幹,其勤勞與艱苦只有我們真正明白,他們雖然竭盡全力想給我們全部,但大勢所限,只能盡力保證我們有吃有穿有書讀。我們已比大多數孩子幸運,父母把讀書放到第一位。姐姐初中時沒考上中專,但考上了比現在大學還難考的高中,念及父母的不易,姐姐想像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早早出來打工,減輕家裡負擔,但父親很堅定的要姐姐上高中。姐姐應屆無法考上大學,91年高中畢業出去打工了,由於有高中文憑,比一般人還是強上不少。我當時初二,如果姐姐堅持復讀,那我的處境就比較艱難,父母負擔會太重。我的成績是班上最好的,年級基本前五,如果上高中肯定是縣一中重點。父母由於常年辛勤勞作,身體已不堪重負,姐姐剛出去自顧不暇,下面還有個弟弟。如果選擇讀高中,還要等三年,結果未知。
我那一屆只有兩個尖子生選擇考高中,都是老師子弟,其餘尖子生全部考中專,考不上中專再去讀高中。這是大家共同的選擇。
我們先預考,預考過了才有資格到縣城參加統一的考試,考試安排在6月份。根據預考成績分配指標到各個學校,正式考試前先填志願選擇報考那一類。
我們那時七門功課總分740,我發揮不太好,總分691。我中專的班長712分。
我是92屆的,考的學校四年制,在長沙,我們縣裡只錄兩個,一個公費,另一個自費生。我是公費生,一年學費750,每個月發補貼,好像是30幾塊吧。錄取通知書到了後遷戶口到長沙,轉組織關係,好像還有糧油關係,反正是吃上國家糧了,實現了父母夢寐以求的跳出農門的願望,這是城市孩子和現在的年輕人所不能理解的追求,套用現在的話:我們的終點是城市人的起點。
記得我們中專班主任在班上講的第一句話是:“你們是國家幹部了”,全體同學鬨堂大笑,當時我十五週歲,笑得很大聲。同學們基本來自農村與基層,我們是中專熱尾聲的開始,經過學長們同樣的艱辛與考驗,但畢業後結果有點不一樣了。
我只是77年生人,60後的中專生那才了不得。
-
9 # 樹也是生命
我是六零後的中專生,我又是城鄉結合部的高中畢業的,當年情況我很清楚。當年高考有一個不合理的規定,農村戶口不可以上技校,只能考中專或大專.本科。學習優秀的肯定是上了大專和大本,中等生只能上技校和中專了,當時的技校畢業生肯定是分配到大國企的,國企當時收入又高。所以當時,我們這裡中專錄取分數線是低於技校分數線。
-
10 # 吹皺滿塘水
我是63年出生的,79年高中畢業,那時就想著考出農門,弄個居民戶口,當時,高考和考中專只能選一個。保險起見,很多人都選擇了考中專。
回覆列表
60後中專分為小中專和大中專,小中專就是初中畢業考上的,學制三年,大中專是高中考,學制二年。應該說小中專都是好學生,主要是家庭負擔重,早考上出來早工作,都是公費公派。不一定是全班第一名,但都是全班前幾名得好學生,基本素質不錯,屬於智商比較高的聰明人。大中專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