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筱月54

    我認為漢獻帝並不是慫人

     先來介紹一下漢獻帝。漢獻帝劉協是漢朝的末代君主,對於熟悉《三國演義》的眾多“三國迷”來說,他肯定是一個不陌生的人物。但是在大家的心目中,這個漢獻帝與浩如煙海的漢末三國群雄豪傑相比,歷來都不是一個怎麼樣舉足輕重的人物,他雖然擁有皇帝的高貴身份,但由於他手中沒有軍隊,沒有掌握管制天下的實際權力,因此他只是個被曹操擁立的一個傀儡、一張可供他操縱的政治王牌而已,對於漢末三國的歷史程序而言,他自然起不到什麼關鍵性的作用。後來當曹操去世之後,由於北方已經統一,局勢比較穩定,他的兒子曹丕就輕而易舉地把漢獻帝這件已經沒什麼用處的擺設趕下了臺,然後自己取而代之,是為魏文帝。不僅小說裡是這麼寫的,史書上也是這麼說的,現代的很多史學家也對這個問題沒有多大疑問。那麼,歷史的事實果真是如此嗎?最近,我讀了百家講壇由復旦大學姜鵬先生撰寫的《三國前史:一個傀儡的力量》一書,對這一問題產生了很多新的認識。

    首先,漢獻帝本人並不是一個懦弱怕事、既無權又無能的人物,而是一個明大事、識大體、心懷天下、心繫蒼生、很有戰略眼光、很有治國才識的皇帝。我們過去評價漢獻帝,常常會想到曹操批評漢獻帝的一句話:“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即是說漢獻帝從小嬌生慣養,空有心志,沒有無治國安邦的能耐。事實上恰恰相反,漢獻帝從小命途多舛,在他出生不久之後母親王美人就因宮廷鬥爭而被何皇后毒死,因此他連自己的媽媽長什麼樣都不知道,自幼得不到母愛的體貼,日子過得應該是很苦的。董卓攻入洛陽,廢掉少帝劉辯,擁立劉協為帝,並將之脅迫至長安。

    董卓被王允設計殺掉後,他的手下軍閥起而作亂長安,更是一片兵荒馬亂的氣象,漢獻帝在這種環境下長大,小小年紀就要去應對如此複雜的局面,受到的磨礪不可勝數,是非常不容易的,怎麼能與那些富家紈絝子弟先提並論呢?再者,漢獻帝劉協從小天資聰穎,處事得體,董卓擁立他為帝雖是出於更便於加以控制的原因,但有一點也不容忽視,那就是他比他的哥哥更有“帝王風度”:當董卓率軍來到洛陽郊外偶遇少帝劉辯和劉協時,劉辯當即就被嚇得大哭不止、一句話都說不出來,而年紀更小的劉協卻臨危不懼,對董卓提出的問題應答如流,這是很了不起的。在長安時,有一次鬧饑荒,漢獻帝命一位大臣開倉放糧,結果這位大臣監守自盜,饑荒依然嚴重。漢獻帝通過當庭煮米實驗戳穿了他的罪行,但卻沒有下令將這位大臣依罪斬首,而是打了他幾十大板,然後令他再去處理此事,這位大臣自然不敢再搞鬼,很快就處理好了鎮荒的事。

    漢獻帝絕非沒有什麼實際權力的傀儡。漢末的局勢雖然軍閥掌權,局勢混亂不安,但人們對於皇權的認識跟今天人的看法有著巨大的差別,皇帝在他們的心目中依然有一種很神聖的權威性,以至他們雖然傭兵作亂,但絕不敢輕易染指皇權。即便是曹操也不能一手操縱整個朝廷局勢,他的很多決策和命令,必須要得到漢獻帝的同意才具有效力,可以向外釋出。

    漢獻帝與曹操的關係絕非是簡單地利用與利用、脅迫與被脅迫的關係,而更近似於一種合作的關係。在漢獻帝的朝廷之中,並非全部都是隸屬於曹操的嫡系勢力,也有很多聽命於自己的大臣。當時天下的很多有才之士人心歸漢,依舊懷有著強烈的擁護漢朝廷恢復天下一統、實現漢室中興的志向和願望,因此,他們奔著擁護漢獻帝的目的才來到曹操的帳下,表面上是作為曹操謀士協助他平定地方割據勢力,實際上是代表漢獻帝與曹操合作。這裡面最為突出的代表是荀彧。正是因為漢獻帝的向心力,才吸引了大批的人才來到許昌,一時間人才濟濟,這給曹操集團提供了巨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援。可以說,漢獻帝離不了曹操,曹操也離不了漢獻帝,如果沒有漢獻帝,就絕對不會有後來的曹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卡牌帶移動速度符文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