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gzj6068
-
2 # 明學23
其實這些事我正在做。至於如何傳承與發揚,則需要與具體的實踐相結合,不能只有說教,只有當古代先進的文化與思想與自己的實踐結合起來,你才會體會其中的意義與用處,自然你就會為中華文化而自豪。西方人常稱東方文化為神秘的東方文化,其實東方文化並不神秘,其中包含有許多先進的思想與方法。非常遺憾的是:許多華人將這些文化神化與宗教化化,不能體會其中的要義。從自然科學的角度來看儒家文化不能說是先進的,但道釋卻包含了許多先進的與科學的思想,值得我們去挖掘。
-
3 # 使用者何生華
這個話題可見出題者的良苦用心,中國傳統文化和科學文化是兩個不同學科範疇,怎樣才能時兩個文化相互互動起來,這是一件好事,又是需要兩個文化需要良好文化創意,才能夠找到文化的結合點和擴充性,這是需要大家集中智慧的艱苦勞動,甚至整個生命付出的,文化的融合往往需要拋棄那些落後保守的思維方式與思想觀念,至少是要‘’楊棄‘’兩個文化內涵中那些不和時尚的文化傳統,才能夠實現兩者之間互相獲得,並且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文化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任何時候都能夠搞好服務,從這個意義上講,就可以將傳統文化服務於科學文化,為科學文化鳴鑼開道。這樣說是不是傳統文化屬於被動地位,科學文化處於主動地位呢?兩個文化的相互碰撞的必然要碰到的具體問題,能不能夠很好的處理這些細枝末節,完全要靠我們的上層建築來具體推動了。這我想就是文化現象出現在具體部門的某種意義的存在,真是有點難為人也。
-
4 # 吳宇斌
科學,是認識世界的方法之一!
最主要的特徵就是透過求證、驗證的過程,能夠將結果在相同條件下予以複製和還原。
而文化,傳統文化,是人類精神層面的體現,在其基礎原理上可以採用某些科學方法、科學原理,但其總體不應該納入科學的範疇。
長期以來,中國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以及一切問題都試圖以是否科學為標準來解釋的做法是錯誤的!
這就導致了科學、偽科學、非科學的思維混亂。
這也排斥了、否定了超出科學的其他認識世界方式方法的存在價值和合理性。
當然,我並不反對最終以科學來解釋一切現象的終極願望。
但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以科學為旗號,來排斥其它思想的存在;以科學解釋為唯一標準,來打擊非科學的存在;這本身就是違反科學原理的!是打著科學反科學的!是一種科學霸權主義行為!
所以,我不贊成將傳統文化上升為科學文化的提法!
更贊成在傳統文化的提煉和發揚、推廣和研究中儘可能多的採用科學的原理和方式。
-
5 # 東哲書院院主
1.從本質上看,西方傳統文化是一種崇尚科學主義的“工具理性”文化,是一種注重自我價值和追求法治的“智型”文化。所以西方人認為做事和做人沒有必然關聯,做事在前,做人在後,人際關係輕於做事的程式和規則;西方文化比較注重對他人的精細化管理,而較少強調對自己的修養和管理。以人性本惡(人有原罪)論為前提。
2.而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崇尚人文精神、倫理道德和中庸和諧,天人合一的“價值理性”文化,是一種德性文化。所以華人根據自己的價值觀念和德性文化,認為做事先做人,做人在前,做事在後。提倡人際關係和諧下的做事;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首先要求對自己的修身和管理,其次才是管理他人。以人性本善論為前提。
3.因東西方文化各有側重和不同,所以我們必須摒棄全盤西化或全盤中化的思路,既不自視甚高,也不自我輕視,不卑不亢。堅定走“綜合動態創新”之路,以中為主,中西融合,會通古今,相互借鑑,相互協同,相互發展。
-
6 # 香漫寶居
這個可不容易。那首先的對傳統文化,有堅定的信心。肯定我們的先人,是非常有智慧和眼光的。在就是,非常重要的。要實證。這個難!現代的科學,和中國的傳統文化,最大的區別就是。科學是一種意識形態的東西。就是說,科學是在用意識研究。而傳統文化,是先人對生命和自然的感悟。是從心性中流露出來的。首先這是本質上的區別。想想看,以前沒有這些探測儀器。先人們,是透過什麼,發現宇宙萬物的自然規律的。比如,道德經和佛經。都是闡述生命起源,和宇宙萬物真相的?可以肯定,他是用智慧,在定量境界裡看到的。而科學的發現是比量境界。到底哪個看到的更真實。還的讓事實說話,但我更相信定量境界。因為古時候的人,不像我們,被物質和貪婪所迷惑。那時人心安定淡泊。尤其像老子孔子這樣的大聖大賢。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和看法,是非常透徹的。他們的心是定的。而定才能生慧,所以他們對事物,看得清看的透。我們不行,被自私自利矇蔽,心性被貪婪和慾望控制。智慧透不出來。看事物完全是迷惑顛倒。不但什麼都看不清。還自以為是。否定這些聖人,甚至毀謗。所以證明傳統文化的科學性,就難在這裡。這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的。需要政府,和華人的共同努力。再就是有識之士,身體力行後的證明。才能讓人們認識,並接納她的科學性。這樣才能順利的,把傳統文化歸納到科學領域。
-
7 # 三千年玉兔
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中國同時還是一個消費大國。你若不擎領世界科技龍頭,你就得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黑頭髮黃面板人種勤于思考,善於思維。全世界不乏眾多華人科技精英。
首先,國家必須建立一支龐大科技後備隊伍,要從基礎學科、前沿科技、到尖端科學,完成金字塔式人才佈局。國家所有工、農、軍事行業等,必須有由國家統領強大、且能佔據世界科技制高點,理論科技與實用科技人才鏈支撐。
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寶庫豐富、龐雜,許多傳統文化,發展、提煉,完全可以成為先進科技。這些,需要國家主導,投入一定人力、物力,進行系統性發掘、研究,不能各自為陣。
譬如中醫。
象【黃帝內經】、【傷寒論】、【本草綱目】等等的這些歷史鉅著,既有豐富辯證哲學思想,又有許多疑難雜症具體診治方法(劑),其中不乏現代科技無法解釋的“五行生剋、精氣、脈絡、寒熱”等理論。
自然生人,人生病,疾病診治方劑,存在於自然之中。先人們探索出一條利用自然路子,我們們完全可以用現代科技去解析、融合。屠呦呦青蒿素拿若貝爾獎就是最好例證。
其實這些歷史一直已經納入其為中華國粹,可現實卻一直欲抱琵琶半遮面沒有得到高層正真重視。
又如漢字。
漢字是人類對自然認知最原始的一種符號表述。“象形”、“指事”就是對自然事物直接描繪。越朔前,越具有考究自然變故歷史淵源價值。可惜,新文化運動,語言文字合一。後來漢字又簡化,現在完全只充當語言表述符號角色。作為文字記述傳承歷史繁體字,幾乎被完全拋棄。
其實,漢字造字,其本身雖是混蒙、但其中卻隱藏相當深奧科學。
例如【易經】,原有【連山】、【歸藏】、後有【周易】。連山,就其字義,應該是研究地表形態,即地理的;歸藏,很明顯則是指地表以下部分,那應該是關於地質學說;“易”,從日,直接解:由太陽延伸出來的變化。“周”,週而復始,旋轉、環繞。所以,說【周易】或【易經】是關於太陽系天體演變論著,應該不會錯。因為其本身就是從“陰陽、兩級、四象”開始,通篇與風雨雷電乾坤等相關聯。
象【易經】句:“龍戰於野,其血玄黃”,其實就是對花崗岩地形形成最形象描述:由於地球重力原因,地球噴發物在風雨中糾結、絞和,懸浮飄逸於空中。天光透射,狂風夾郭,雨水洗刷,混蒙迷惘。溶體物質最後跌落,許多地表“龍脈”如此形成。溫度、Sunny、水,使它們顏色、硬度各異。
另外,【周易】還以一“乾”(上十、下十、中日、右人、乙)字,判定太陽系是一個有十大行星並有生命存在星系(現在已發現九枚行星,或還有未發現及有逃逸)。4000多年前,【易】就對太陽系有如此通透認識,即便現代科技,也望塵莫及。
如果循著陰陽五行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等原始思路解了【易】,我們至少推開認識地球自小而大生長變化大門。
-
8 # 邯山文旅
這是一個戰略課題,需要一代一代有良心的文化工作者不懈努力!
傳統文化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這幾年受到影響很大。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不再為溫飽問題發愁了,取而代之的是賺錢!小學生作文的理想被明星、演員、大款等時尚人物代替,家長們對孩子培養的目標是官員、富豪、高管!小女孩的理想是出國、名車、名包!
不知從何時開始,人工智慧替換了書寫,那墨香濃郁的大毛筆上沾滿灰塵。社會上新的打字軟體卻在層出不窮,新的流行樂在不斷髮展。可又有幾人能記得那陝北粗獷的漢子所拍打的安塞腰鼓。在電影院裡人們接踵摩肩,可再看看戲院那冷清的座位,只有孟姜女的扮演者在燈光昏暗的舞臺上啼哭。她不是在為丈夫哭泣,她是在為中國要丟失的傳統文化而哭泣。
每一部偉大的作品都來自於時代、民族、國家、人民以至整個人類進步發展的深刻關心與思考,承載和傳遞著民族的血液和精髓,是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捨生取義、殺身成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 “天人合一、以和為貴”等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正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精神在中國曆代優秀文化中的積澱與昇華。
如何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擺在我們所有華人面前的一道重大歷史課題,不能繼續拖下去了,必須從少年兒童抓起,從我們做起,開始有計劃、有步驟的行動起來了!
小學生以禮儀教育為主 在傳統文化中,“修身進德、知書達禮”是孩子上學的首先要完成的任務。甚至《大學》中寫道:“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意思就是說,要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成員,就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自律自愛,彬彬有禮。這些都是修身的主課,而且應該在小學教育中完成。 “少成若天性,習慣之為常。”這也啟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就應該將孝親、尊師、友愛、勤勞、節儉、禮讓、謙和等禮儀融匯進來。這些禮儀大多簡明易懂,孩子在小學階段心性單純、可塑性強。讓孩子每天踐行,久而久之自然變成修養的一部分了。
中學時期,是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時期。幫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首要的是人格教育。孟子就將仁、義、禮、智等“四端”作為人格標準來提倡。而家長在這個時候,應該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博愛之心、羞恥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培養孩子有健全的人格後,隨之而來的任務是讓孩子自我價值與社會緊密相連,勇於擔當責任。這個時候,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所存者神,所過者化”等座右銘用來激勵孩子養成品德,孩子定將胸有大志。
有句話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按照這種思路再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當這些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他們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認識上就有了高度,他們的下一代也更承載父輩的旗幟,一代一代傳下去,那麼中國的傳統文化就一定可以發揚光大,也會成為民族精神的!當然這肯定就成了先進科學文化了!
-
9 # 浪淘沙1499
題目就很有問題了,矮化也沒必要這樣嘛。
鴉片戰爭前,華人是自大的,後來又是極端自卑,又迫切想重回天朝大國地位,結果各種批判之聲不絕於耳,首當其衝就是禍國殃民的傳統文化,跟政治家批紅顏禍水如出一轍
先看看鴉片戰爭後近兩百年中我們在做什麼?不是政治運動就是戰爭。即使是和平年代,我們除了嘴仗,能靜下心來做研究做學問的也幾乎沒有。開拓創新方面呢,也幾乎被急功近利的山寨模式取代……
這些也是傳統文化的毒害?文化是中性的,相反只有理性看待問題,才能真正找到解決方法。
我從05年就開始在網上參與各種辯論,包括民歌西洋歌劇、東西方建築、中文與表音語言、東西方文學、水墨畫與油畫、東西方服飾、中西醫等等等等,不是因為我愛國,而是我發現華人已經自卑到無法理性看待自己的文化了
中國引進西學超過百年了,大多數人都有西學的基礎。資訊傳播如此便捷的年代,也沒那麼容易蠱惑。就拿我們的近鄰日本來比,我們就沒人家的眼光跟心胸,自信也不如人家。你自身的問題可別賴上傳統文化
-
10 # 校園小蘑菇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就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科學的文化嘗試做一個界定。題主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想必是覺得優秀的傳統文化與科學的文化之間是有差異的,甚至更偏向於科學的文化。
從中國的歷史來看,科學這個詞可以追溯到新文化運動提倡的德先生和賽先生。也是從那時候起,我們開始倡導白話文、接受現代化的理念。
但是,這是否就能證明西方傳遞進來的科學文化就一定優於我們的傳統文化呢?事實上,不一定。
基於對文化的定義,它包含了生活方式、文學作品等一切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制度文明。如果非要再縮小範圍,則和一個地域的自我言說有關。
西方所謂的科學、自由、民主和平等之類的文化是與資本主義現代化程序分不開的。在他們經濟實力變得強大後,他們透過這些理念來進行自我言說,從語言上來顯示自己的地位,即葛蘭西所說的霸權主義。
前面我提到關於國內關於科學文化的表述是在新文化運動之後。當時,在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封建統治之後,華人再對比西方的強盛後選擇了引進西方的先進文化。所以,最根本的原因並非是科學與傳統之分,而是經濟實力下的結果。
但如今不一樣了,我們的綜合實力開始上升,西方的發展又遇到了瓶頸。同時,全球化趨勢也愈發明顯。因此需要更包容的文化來言說這個時代,而一味的將優秀傳統文化和科學文化分開看並沒有什麼意義。
更深層次來說,所有的文化,不管是西方還是東方,都是經濟政治的表徵。在分析文化時,更應看到這些底層邏輯。
-
11 # 庚鑫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透過長期實踐獲得的智慧結晶,閃爍著哲學思辯的光芒,歷久而彌新。科學有三個明顯特徵:客觀性、系統性和可證偽性。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客觀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在系統性和可證偽性上則有缺憾。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東一鋤頭西一鋤頭的習慣,缺乏系統性,並且沒有抽象昇華出具體的正規化,讓人進行驗證。
回覆列表
唯物主義哲學告訴我們,優良的傳統文化與先進的科學文化是辯證的統一。
先進的科學文化取決於教育大計。中國乃至世界上首創個人辦學是孔子吧?“學而優則仕”其正能量直接推動當今科學文化先進發展。
當今廣大科學工作者都有“精忠報國”的壯志,懷有“為人民服務”的一顆紅心,有雷鋒那種“釘子”精神,有鐵人玉進喜那種“沖天幹勁”,中國的科學技術必定領先世界!
綜上所述,中國的優良傳統文化一定使先進的科學文化上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