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村娃的村
-
2 # 黑農小胡
現在農村存在的很多老傳統其實是帶有民風民俗在裡面的,相當於一種無形的文化傳統了,屬於一個地方的生活特色,體現當地的風土人情,有時候對老一輩而言也是一種精神寄託。
例如除夕晚上要“敬天”,我們除夕晚上每家都會點上一根超大的香和吃的來祭祀老天爺,家裡每個人都會磕頭,在心裡默唸各種願望。
例如“掉在地上的錢不能隨便撿”,老一輩人都會說,這有可能是別人故意為了躲災扔的,要用腳踩一下把黴運踩走再撿起來,而且要及時花出去,當然現在如果撿到鉅款肯定要上交的不能據為己有。“躲災錢”現在我有時候夜路遇到小動物突然從前方跑過,都會扔一塊錢,消災。這個就是老人們說的為什麼不能隨便撿地上錢了,因為你不知道是別人不注意丟的,還是故意扔的。
例如“喜不見喜”這個大家都應該知道,就是懷孕的人不要參加別人的婚禮,不能迎婚車,所以有時候你會看到車裡新娘手裡拿個小鏡子,遇到其他婚車都要照一下,孕婦也不要做新娘床,不然對新人家庭不好。
其實農村的很多老傳統老習俗還有很多,這些習俗都是老一輩世世代代傳下來的,雖然有一部分不靠譜,但大部分已經是一種風土人情的傳承體現了,所以我們應該傳承下去。
-
3 # Mylife祁西陸
不需要。
一個老人,按照60歲算,他從小的生活經歷,他在60年內所形成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要改變,也就意味著他要推翻60年所依靠生活的“真理”。看似轉變思想是一瞬間的事情,但卻是這個世界上最難做到的事情。為什麼這麼說?以自我為中心是人的本質之一,潛意識裡我們認為自己都是對的,推翻自己,認定真理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短時間內轉變思想可以,但要嘗試去改變一個思想不變幾十年的人,就好像讓他幾個月不能吃飯一樣。
凡事量力而行,我們透過外界的聲音給他們“刺激”,能接受當然是最好,改變不了也無法強求。
-
4 # 厲害了大欽州
你有這個本事嗎?
優良傳統就不說了,很多傳統習慣確實沒什麼實際意義,更多是一種象徵、紀念或者寄託,但因此就要改變或者取消,實在是閒的。
很多傳統習慣就是老百姓沒事找來的事,一較真,你就輸了!
只要不危害社會和他人,請給老百姓保留一些節目吧……
-
5 # 村姑星姐
在農村存在著很多習俗,有些習俗可以改變,有些卻不能改。不能改的習俗,老一輩人既然定下了這種習俗就自然有他的道理。
第一、按輩分取名
在農村給孩子取名,有些人喜歡按輩分來取。“假如這個孩子姓王,是燕字輩兒的”,那麼有些人取名的時候,非要帶這個“燕”字進去。給孩子取名之前,還會找人來掐指一算,算一算孩子的命運。五行之中缺哪一行,然後取名會按輩分的字和五行缺的那一行來,這種老習俗得改變一下。有時候按照這種取名方法,不僅名字取的不好聽,還會覺得很奇怪。因為時代在進步,思想比較潮流,所以現在不流行這種取名方法了。
第二、取賤名
在農村,人們認為不好養活的孩子取個“賤名”就好養活了。其實這種方法簡直是自欺欺人罷了,他們經常會取一些什麼“狗剩”、“瓜娃子”、“二蛋”、“傻愣”之類的“賤名”,他們會覺得取這種名字的孩子好生養,不生病,不夭折。正因為是他們的愚昧無知,才會導致有這種風俗。取這種名字,不僅影響孩子前程,以後還會成為笑柄。所以這種習俗可以改變。
第三、結婚習俗
在農村結婚,新娘出嫁的時候,出孃家門時,必須要哥哥或是弟弟背出大門去。說是新娘的腳不能著地,沾了孃家的灰塵,會給孃家帶來窮運的。這種習俗也是愚昧無知的現象,也可以改變的。
第四、正月初一不能出門拜年
在農村很多人都說正月初一不能出門拜年,只能在家宅著。掃地的垃圾也不能倒出去,不能倒水。總之關於一切送出門外的事情都不能做,說是這麼做了,散財。後來這種習俗被人改變了,說是初一不能拜年,個個照樣去拜年了,打破了這種習俗這麼久,也沒聽說有誰散過財呢?
在這些古老的傳統習俗中,像春節、端午節、清明節、磕頭這種古老傳統習俗是不能改變的。有些節日是對逝世先人的一種緬懷,是一種敬重。有些節日是家人團圓的節日,所以在這些重要的傳統習俗中,是不能去改變的。好了,今天就分享到這裡了。支援這些習俗改變的,記得點贊哦!
-
6 # 羊羊佯
習俗也就是習慣與風俗,一般指的是集體的一種傳統行為,傳統禮節或者是一種習性,有一定流行範圍、時間或流行區域的意識,歷代相傳、積久而成。
習俗是農村的一個重要的地域性共識,對咱們歷代村民的生活起著很大的引導作用。習俗也是經過一代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傳承,才能形成的一種行為習慣或儀式,在某個區域內可以呈現為一種正確的生活哲學,以及謀求平安的一種生活策略。就其功效而言,它還支配著村民個人與集體的社會活動,必不可少的一種風俗。
所以說農村的很多老傳統老習俗,是不需要改變的,也是很難改變的!
農村的老習俗是農村生活中一種強大的傳統力量,在更多時期習俗體現在人們日常的生活的各種倫理道德、行為規範、以及對待社會的思維角度和認知方式之中。習俗涉及的範圍是很廣的,包括農村的生產、生活、娛樂、衣著、風俗習慣、居住房屋、宗教信仰等 。
農村習俗是土生土長的鄉村文化,是有著濃厚的鄉土特色的。幾千年以來,歷代相傳,成就了天然的穩定性。因此,因為村莊社會風俗的穩定性而具有共同的運作邏輯,可以自我連續,而這種自我連續的耐性,就來自於村莊社會主體農人的風俗。村莊再也找不到農人那魂牽夢縈的少年時代村莊,也再 也找不到曩昔那憨厚忠厚的農人” 。
農村風俗是一種獨具當地特色的傳統鄉土文明,經村莊數千年積累與發展而構成。一方面,跟著村莊人口流動到城市和全國各地,村莊人口的認知視野不斷拓展,接受 了現代城市文明影響的農人回到村莊,把現代城市文明滲透進入傳統風俗,促進村莊風俗與城市文明加快交融。另一方面,一部分接受城市文明的農人工,不再遵從傳統的村莊風俗,加快對鄉 村傳統風俗的現代改造與揚棄,使鄉土本性與城市本性有機結合,構成新時代的村莊風俗,推動了村莊風俗的城鄉交融和重生。
在農村的很多老傳統老習俗,可以改進,但無法改變!
如今,咱們在農村社會也能看到一些傳統 的、鄉土的文明元素,但越來越多的鄉土文明成分如傳統的技藝、道德和價值觀念逐漸離咱們遠去,不斷變遷的村莊文明已具有了後鄉土性的特徵。不能再用村莊與城市的規範來分辨。
鄉土社會經歷了一系列改造運動,無論是準則體系,還是經濟與社會結構,乃至文明價值觀念,都發生了很大的改動。就是說農村莊風俗觀念不再是一元化的,而是被分化成了的多元綜合性風俗。 伴隨著農人在城鄉之間大規模流動,也帶動了“鄉土本性”的村莊生活方式加快向現代性改動。
綜上所述,農村的很多老傳統老習俗,無需改變,也沒法改變,但可改進!
-
7 # 鄉村小彬
我覺得順其自然吧,老傳統文化,老習俗是我們的根,國家現在還注重傳統文化。我們為什麼要,讓老一輩人改掉呢。有一句古話是這麼說的: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
8 # 愛吃墨魚的杞子
不僅農村會存在很多傳統習俗,城市也有,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傳統習俗都是上傳下效而傳承下來的,這是一個國家文化底蘊決定的。
傳統習俗有兩面性,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積極的好的一面需要繼續發揚光大,消極的不好的一面,特別是在舊的老的傳統習俗中,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就應代代傳承,發揚光大,比如春節習俗:上墳,拜年,串門,貼對聯,吃團圓飯,放爆竹煙花。
清明習俗:掃墓,踏青,包清明果。
端午習俗:包粽子,掛菖蒲,抬龍燈,划龍舟。
中秋習俗: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
例如:有些地方還依舊保持著舊社會的鬧洞房婚俗,整蠱新郎新娘甚至伴娘,或是攀比彩禮、天價彩禮等,這些就應順應社會及時摒棄。
所以,要一分為二地來看待傳統習俗,好的繼續傳承,無需改變,不好的就及時擯棄,向好的積極的一面改變。
-
9 # 鄉村阿進
我覺得不需要刻意去改變老人的傳統觀念看法,有如下幾點:
1.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在一些老人們的身上,我們總有學習不完的一切。比如他們身上,我們總是發現他們對傳統的執念非常的注重,非常的擁戴。
2.落葉歸根。這詞對全世界華人來說是最不陌生的詞語。這觀念越是老人越對這詞語執著,我也相信大家也是對這詞語一樣的執著,這是我們中華的文化傳統。這也是為什麼在鄉下住了好幾十年的老人,孩子們接他到城鎮上住,反而很不習慣,老是念叨著沒鄉下的地方住著舒服,又或者說地裡沒種莊稼又生什麼雜草了…等等!不是他們不想享受,而是他們放不下落葉歸根的思想…
3.重男輕女。這個不用說了吧!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了。
以上都是我簡單的舉幾個例子…
我們中華的文化傳承了幾千年…為什麼沒人去改變…不是不去改變…而是去接受、融合、體諒,去除糟糠,留下的才是精華。
所以…我們不用去刻意改變老人們的傳統觀念,而是要去體諒老人們的傳統觀念。
-
10 # 裴ge
關於題主所問的:在農村存在很多老傳統老習俗,特別是老人、老一輩,需要改變嗎。
人是感情動物,在為生活忙碌之餘,也會要有尋找情感寄託的方式。農村的傳統習俗,並沒有真正的現實意義,有很多隻是先人們為發生的某些事情,人為的製造了一種儀式感而已。農村的傳統習俗,已經包含了農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像婚喪嫁娶,房屋修繕、添丁做壽。世界只有五彩繽紛才會感覺到精彩,讓你生活在單調的黑白世界裡,時間久了也會變得壓抑。在老人缺少娛樂的情況下,正好可以藉助去參加這些習俗的機會活躍一下,這也應該是老人精神活動,感情寄託的一種最好的方式吧!所以任何事物能夠長期存在就有它的道理。這也是農村的很多習俗能夠長期流傳,並且還有進一步加深的原因,所以也沒有必要去刻意的去改變老人的這些觀念,就讓它自然的去演變吧。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感興趣,可以關注、點贊、轉發或收藏,以方便自己隨時查閱,謝謝。文章插圖來自網路,如有侵權可聯絡刪除
回覆列表
我覺得這會一直傳承下去!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思想。比如00後和農村那種5060後的大大爺,思想完全不一樣。那個年代人思想根深蒂固的多。封建守舊!隨著時間的推移。那種老傳統,老的思想會脫節。跟不上當今新時代。。。最後在不久的將來,十年,三十年以後就會斷代。年輕人想了解也只能從課本和父親哪裡,道聽途說。文化斷層就會必然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