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活的仰角L

    英國東印度公司,是一個股份公司。是在公元1600年12月31日由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它同時還獲得了協助統治和軍事職能。自己從政府府那裡獲得貿易獨佔權而且擁有軍隊(包括艦隊),對殖民地進行殘暴的政治統治、經濟掠奪以至於販賣奴隸、毒品的軍政經合一的殖民機構。它們產生和存在於16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期,對各國資本主義原始積累起了重要作用。那麼它又是如何崛起的呢?小編為大家帶來分析...

    東印度公司可以說是伴隨著清朝歷史的發展,從乾隆後期開始,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對中國引發的鴉片戰爭,對清朝造成的損傷可以說是致命的,損傷了清朝臣民的身體健康,賺走了大清國的白銀,破壞了清朝的金融秩序,加深了清朝的官吏腐敗,可以說,其毒害之深,已經深入清帝國之骨髓。這樣一個罪惡累累的公司它的發展小編為大家總結一下四點:

    第一,葡萄牙殖民船隊控制印度及印度洋海域,

    主要從事貿易壟斷,從印度廉價購買胡椒和香料,出售到歐洲各國,賺了很多錢。賺錢這麼快,那麼歐洲各國眼紅了,譬如荷蘭、英、法、丹麥於等各諸國的商人開啟了對印度的探索之路。後來這些國家都紛紛成立了自己的東印度公司。

    1596年6月,荷蘭的浩特曼率領4艘商船登上爪哇島,並且成功進行了第一次貿易,滿載胡椒等物返回。此後,荷蘭快速以商業貿易的機會介入印度,繼而對印度的胡椒、香料等產品進行強勢壟斷,以至於最後實現了對印度的殖民目的。

    1605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透過武力奪取了葡萄牙人控制的要塞安汶島。1614年,荷蘭事務總長簡·皮特斯佐恩·科恩以強大的武力佔領了馬六甲,對率先崛起如今正在走下坡路的海洋霸主葡萄牙以致命打擊。荷蘭的海洋霸權時代來了。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無疑是最大的贏家,貿易成功使得荷蘭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胡椒等貿易壟斷長達200年之久。

    第二,於此同時英國東印度公司也迅速崛起但是它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在荷蘭不斷實現壟斷的同時,英國東印度公司一直是最強力的競爭者,甚至是對抗者。

    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之後,開展的商業貿易並不順利,它開始學習荷蘭的商業模式。譬如股份制,分紅制等等,並在公司經營模式上有了質的提升。

    即便如此英國東印度公司,無論在武力還是市場貿易都無力與荷蘭抗衡,1691年,英國東印度公司以100萬多英鎊的資本,成為大規模貿易公司的龍頭老大。在1671年到1681年間,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紅利總量更是高達300%。在1681年到1691年間,公司分出的利潤更是高達600%。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這期間實現了成立以來的大繁榮。

    第三, 1688年,英國國內發生革命戰爭,重新成立一個新的東印度公司。新的公司建立了民主的股東大會、董事會、財務委員會等各種委員會等,已經完全具備了現代化企業的諸多基本特徵。因此,它在更為穩健的執行中迎來了自己的商業輝煌。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取得商業成功的同時,它在印度的影響力和作用,也不再僅限於商業貿易領域,二十為了迎合政府,進行殖民侵略。

  • 2 # 白河夜船

    第一個階段是成立。

    從1498年葡萄牙船隊進入印度,直到1515年,印度及印度洋海域基本一直在葡萄牙王國的掌控之中。葡萄牙主要搞貿易壟斷,向歐洲出售香料,賺了很多錢。吸引了歐洲各國對印度的探索熱情。然後各國的東印度公司紛紛成立。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也在此時成立。

    第二個階段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摸索階段。

    雖然諸國都先後成立了東印度公司,但是真正的代表只有荷蘭和英國。因此,在荷蘭不斷實現壟斷的同時,英國東印度公司一直是最強力的競爭者。

    英國東印度公司正式成立的時間是在公元1600年的12月31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正式授予皇家特許狀,得到官方的認可和支援。

    但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之後,開展的商業貿易並不順利,主要原因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最開始的運作模式效率低下,根本無法跟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熟穩定的股份制模式相抗衡。在此期間,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在歐洲的市場,兩家公司曾嘗試進行合併共贏。荷蘭和英國都表示支援。但是這個計劃最終失敗,原因是在鉅額的利潤面前,駐守印度的荷蘭總督簡·皮特斯佐恩·科恩不願放棄荷蘭的利益。他不但沒有遵守荷蘭和英國兩家公司的合併協議,反而在1621年,派遣艦隊以武力驅逐了普洛倫島的英華人。荷蘭和英國兩公司合併計劃落空,並且還為以後埋下了戰爭的火種。

    第三個階段是改制。

    在被荷蘭東印度公司驅逐出了香料的主產地後。

    克倫威爾在1650年成為英國的一把手後,經過他的努力,在1657年,在低谷的英國東印度公司被重新授予皇家特許狀。並且經過克倫威爾的改革,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組織形式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原來的臨時性組織模式的公司,變成了跟荷蘭東印度公司一樣的股份制公司。至此,英國東印度公司有了全面挑戰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基礎。到1691年,英國東印度公司以73萬多英鎊的資本,成為大規模貿易公司的龍頭老大。在1671年到1681年間,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紅利總量更是高達240%。在1681年到1691年間,公司分出的利潤更是高達450%。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這期間實現了成立以來的大繁榮。

    第四個階段是新、舊東印度公司的對抗與重組。

    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繁榮卻不是持久的,英國東印度公司由於1688年的光榮革命,國王詹姆斯二世下崗,於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失去了保護傘。並且因為公司主管查爾德的專橫,引起了許多英華人的不滿,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反對派就藉機組織人們請願,要求解散查爾德領導的東印度公司,然後再成立一個新的東印度公司。

    這項訴求最終在1698年的9月實現了,新公司成立,名為東印度貿易英國公司。舊的東印度公司則因被新上位的國王威廉三世取消了特權,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兩家公司,在對立或對抗中,各自開展著自己的貿易。但這種對抗並沒有給兩家公司帶來好處。在1709年,兩家公司合併為一家公司,取名為聯合東印度公司。

    合併重組的聯合東印度公司,在制度上更健全,在運營模式上也更科學,因此,它在更為穩健的執行中迎來了自己的商業輝煌。

    時間到18世紀初,英國東印度公司實現了銷售額和利潤的持續增長,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 3 # 陸吾司

    從16到19世紀的3百年間,在世界歷史上,恐怕沒有哪家公司具有英國東印度公司那樣的影響力。熟悉中國清朝歷史的看官,應該對這家公司不算陌生,它曾橫行東南亞,雖然從事的是商業貿易,但卻令以大國自居的清政府痛苦不堪,造成的惡劣影響時間跨度之長,從乾隆帝開始,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引發的鴉片戰爭,對清朝造成的損傷可以說是致命的,損傷了清朝臣民的身體健康,賺走了大清國的白銀,破壞了清朝的金融秩序,加深了清朝的官吏腐敗,可以說,其毒害之深,已經深入清帝國之骨髓。比如吸食者是上至皇室下至百姓,比如咸豐皇帝,比如末代皇后婉容就是吸食鴉片而被奪取了性命。那麼對於清朝而言,猶如一顆毒瘤般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到底是如何崛起的呢?

    第一個階段是成立。

    有關東印度被歐洲介入,主要經歷了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歐洲諸國的海洋擴張先行者葡萄牙,從1498年葡萄牙船隊從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港口進入印度開始,到1515年,印度及印度洋海域基本一直在葡萄牙王國的掌控之中。

    後來這些國家都紛紛成立了自己的東印度公司,比如英國東印度公司、法國東印度公司、丹麥東印度公司、蘇格蘭東印度公司、瑞典東印度公司(1713年)、德國奧斯坦德東印度公司(1722年)等。

    第二個時期,雖然歐洲諸國都很積極,但是真正在探索印度上率先取得良好成績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時期。1596年6月,荷蘭的浩特曼率領4艘商船登上爪哇島,並且成功進行了第一次貿易,滿載胡椒等物返回。此後,荷蘭快速以商業貿易的機會介入印度,繼而對印度的胡椒、香料等產品進行強勢壟斷,以至於最後實現了對印度的殖民目的。

    為了實現徹底的壟斷目的,擠兌當時試圖介入印度貿易的葡萄牙、英、法等國,荷蘭東印度公司投入了極大的財力,甚至兵力。1605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透過武力奪取了葡萄牙人控制的要塞安汶島。1614年,荷蘭派遣了一個事務總長,叫簡·皮特斯佐恩·科恩。此人的到來,使得荷蘭在印度尼西亞的壟斷行為更為嚴重。恰好,在這一年,荷蘭又以強大的武力佔領了馬六甲,對率先崛起如今正在走下坡路的海洋霸主葡萄牙以致命打擊。而此役也使得荷蘭在東亞和東南亞的控制權得到了加強和提升,荷蘭的海洋霸權時代來了。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貿易成功,主要源於他先進的公司制度。首先荷蘭東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東印度公司;其次是它科學的股份制制度;第三是它雄厚的財力,建立之初的資本金已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時的十倍以上;第四是它的分紅率比較穩定,使得公司基本金充足穩定,不存在股東撤資等不良情況的發生。這使得荷蘭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胡椒等貿易壟斷長達兩個世紀左右。

    第三個時期就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崛起,不過它需要經歷一個比較曲折的過程。首先是完成自身公司制度的完善,其次是以實力對抗荷蘭東印度公司,逐步實現後來居上獨佔鰲頭。我們可以來看看第二階段。

    英國東印度公司正式成立的時間是在公元1600年的12月31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正式授予皇家特許狀,猶如皇帝頒了一道聖旨一樣,得到官方的認可和支援。

    但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之後,開展的商業貿易並不順利,主要原因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最開始的運作模式是,單次航行,單次籌資,單次結算。也就是說,準備遠航進行一次貿易,需要臨時籌措資金,然後根據銷售額等進行投資和紅利的分配。倘若某次失敗,就會造成對下一次的資金籌措造成巨大困擾。

    因之,以這樣不穩定的充滿臨時性的運營模式,根本無法跟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熟穩定的股份制模式相抗衡。因此,英國東印度公司可以說一直走在公司模式的探索之路上。

    在此期間,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在歐洲的市場,兩家公司曾嘗試進行合併共贏。荷蘭方面也對其公司進行了指示,要求停止對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不友好行為。但是這個計劃最終失敗,原因是在鉅額的利潤面前,駐守印度的荷蘭總督簡·皮特斯佐恩·科恩不願放棄荷蘭的利益。他不但沒有遵守荷蘭和英國兩家公司的合併協議,反而在1621年,派遣艦隊以武力驅逐了普洛倫島的英華人。荷蘭和英國兩公司合併計劃落空,並且還為以後埋下了戰爭的火種。

    第三個階段是改制。

    既然英國東印度公司,無論在武力還是市場貿易上,都無法和荷蘭東印度公司對抗,還被荷蘭東印度公司驅逐出了香料的主產地。那麼它的出路在哪裡呢?這就要等到一個人的出山,才會改變東印度公司的被動局面。

    此人叫奧利弗·克倫威爾,他在1650年成為英國的一把手後,對東印度公司的情況格外關心,經過他的努力,在1657年,在低谷的英國東印度公司被重新授予皇家特許狀。並且經過克倫威爾的改革,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組織形式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原來的臨時性組織模式的公司,變成了跟荷蘭東印度公司一樣的股份制公司。至此,英國東印度公司有了全面挑戰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基礎。

    經過多年的經營和發展,它的貿易額一直在持續增加,到1691年,英國東印度公司以73萬多英鎊的資本,成為大規模貿易公司的龍頭老大。比如在英國商業革命期間,漫長的一個世紀裡,英國東印度公司基本平均保持了一年7千多鎊的貿易額在穩定增長。

    在1671年到1681年間,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紅利總量更是高達240%。在1681年到1691年間,公司分出的利潤更是高達450%。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這期間實現了成立以來的大繁榮。

    第四個階段是新、舊東印度公司的對抗與重組。

    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繁榮卻不是持久的,原因是就像其他公司一樣,如果想獲得更大的貿易權,就必須得到政府的授權和保護。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一號人物查爾德,之前曾拿出大筆利潤孝敬當時的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

    但到1688年,英國爆發了一場政變,叫光榮革命。國王詹姆斯二世在這場革命中被下崗了,於是英國東印度公司也失去了保護傘。並且因為查爾德的專橫,引起了包括東印度公司在內的許多英華人的不滿,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反對派就藉機組織人們請願,要求解散查爾德領導的東印度公司,然後再成立一個新的東印度公司。

    結果,這項訴求在托馬斯·帕皮倫的領導下,最終在1698年的9月實現了,新公司成立,名為東印度貿易英國公司。舊的東印度公司則

    因被新上位的國王威廉三世取消了特權,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兩家公司,就這樣在對立或對抗中,各自開展著自己的貿易。但因為各種複雜的原因,對抗並沒有給兩家公司帶來好處。因此,經過慎重全面的考量,在1709年,兩家公司合併為一家公司,取名為聯合東印度公司(後來在許多資料中,仍然稱之為英國東印度公司)。這在世界貿易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因為合併後的東印度公司將扮演在貿易之路上走得更遠,甚至走得更為極端,以至於在以後將會脫離貿易的軌道,對英國乃至英國在亞洲的影響和局勢都產生一定的影響,不過這是後話,在此暫不贅述。

    且說合並重組的聯合東印度公司,在制度上更健全,在運營模式上也更科學,比如建立了民主的股東大會、董事會、財務委員會等各種委員會等,已經完全具備了現代化企業的諸多基本特徵。因此,它在更為穩健的執行中迎來了自己的商業輝煌。

    比如後來,當股票誕生並風靡世界各國的時候,英國也沒能例外,當時英國誕生了一家非常厲害的商業公司,叫南海公司。這家南海公司把英國的股票熱潮推到了極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此期間,除了貿易穩定執行外,其股票也漲的很厲害。但是由於南海公司的違規操作,終於引發了影響巨大的經濟泡沫,全英國的金融秩序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但是隻有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這場金融風暴中平穩航行,沒有受到影響。從這一點,也足見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合併之後的運營是如何穩健,以及它的勢力是如何雄厚。

    時間到18世紀初,英國東印度公司實現了銷售額和利潤的持續增長,尤其是1750年,在英國首相兼財政大臣亨利·佩勒姆的改革之下,東印度公司的股票又取得了新輝煌,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持有1萬鎊以上東印度公司股份之人高達47人,而且有多位是外華人,可見東印度公司的商業聲譽已經在外中中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不過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取得商業成功的同時,它在印度的影響力和作用,也不再僅限於商業貿易領域,而是根據英國政府的需要,開始涉足殖民等政治領域,這一方面為英國東印度公司贏得了某種利益,但另一方面也把東印度公司帶入了歧途。不過英國東印度公司曾經取得的貿易成功商業輝煌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時在獲得鴉片專營壟斷權後,不斷對清朝輸入鴉片,對大清臣民和國體造成致命傷害,雖然這段歷史是屈辱的,甚至是值得可恨的,但卻是最值得深思的

  • 4 # 聰穎夢幻小魚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或作“英國東印度公司”,是一個股份公司。1600年12月31日由英皇伊麗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許可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

    隨時間的變遷東印度公司從一個商業貿易企業變成印度的實際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權力為止,它還獲得了助理政府和軍事作用。

    東印度公司的全名是“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創業心和有影響力的商人所組成。這些商人獲得了英國皇家給予他們的對東印度的15年的貿易專利許可。公司共有125個持股人,資金為7.2萬英鎊。但一開始東印度公司對荷蘭的香料貿易威脅很小,因此起初它也未能在東印度建立一個持久的據點。

    在公元,1608年,公司的船到達蘇拉特,並在那裡建立了一個貿易點。此後兩年中,東印度公司得以在孟加拉灣賽葵的默吉利伯德訥姆建立了它的第一所工廠。由於公司在印度登陸後報告說獲得了很高的利潤,促使英皇詹姆士一世向其它公司頒發了許可狀。

    1609年,詹姆士一世向東印度公司發出了一張不設期限的許可狀,許可狀只會在公司連續三年沒有盈利的情況下才會被取消。

    11717年莫臥爾帝國皇帝下令免除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的關稅,這給該公司對印度貿易一巨大優勢。 1757年羅伯特·克萊武爵士在普拉西戰役中的決定性勝利使東印度公司成為了一股有力的經濟和軍事力量。 1760年除少數海岸貿易點外(如本地治裡等),法國已被逐出印度。 這個時候的東印度公司可以說在印度是一家獨大,已經沒有人可以撼動它的地位。東印度公司對從英國到印度的路途也有興趣。早在1620年該公司就聲稱對南非桌山一帶有擁有權。後來它佔領和統治了聖赫勒拿島;又參與佔領和建設香港和新加坡;以及僱傭威廉·基德對付海盜;另外,公司在印度引入和種植茶。公司歷史上其它值得注意的事件包括:將拿破崙關押在聖赫勒拿島上、伊利胡·耶魯靠東印度公司發財,而其貿易在英國美洲殖民地則導致了波士頓傾茶事件。

    但是,英國商人經常在印度洋與荷蘭和葡萄牙競爭者發生武裝衝突。 1612年東印度公司戰勝葡萄牙人,使他們獲得莫臥爾帝國皇帝賈汗吉爾的青眼。英華人認識到在遠洋作戰的勝敗是暫時的,因此他們決定在印度本土建立受雙方政府支援的立足點。他們要求英皇採取外交措施來達到這個目的。 1615年,英皇詹姆斯一世派托馬斯·羅伊爵士拜訪賈汗吉爾,賈汗吉爾是印度亞大陸70%的領域的統治者。這次外交拜訪的目的在於在蘇拉特和其它地區授予東印度公司定居和建立工廠的權利。作為交換,公司願意向賈汗吉爾提供歐洲市場上的貨物和珍品。這次旅程非常成功,賈汗吉爾透過羅伊爵士向詹姆斯一世回信道: “作為對你的皇室的恩愛我向所有我統治的王國和海港下令接受任何英國商人作為我的朋友。他們可以在任何他們願意的地方居住,他們享受無限制的自由。不論他們到達哪個海港,葡萄牙或其他人不準打擾他們。不論他們在哪個城市定居,我下令給所有我的總督和長官給予他們任何可以給予的、他們所需要的自由。他們可以任意買賣和向他們的國家運輸。 為了加固我們之間的熱情和友情,我希望陛下下令您的商人,用他們的船運來各種珍品,和適合我的皇宮的商品,以及您有機會給我傳遞您的王家信件,以讓我歡欣您的健康和事業發展。願我們的友誼永恆。就這樣,東印度公司便獲得了印度封建王朝的認可,才能在印度立足,開始了它在印度的擴張。

    在這樣明顯的保護下東印度公司很快就超過了在果阿和孟買建有基地的葡萄牙人。在蘇拉特、金奈(1639年)、孟買(1668年)和加爾各答,它建立了大本營。 到1647年為止它在印度已經建立了23個工廠(即基地),有90個僱員。其中大的基地有位於孟加拉的威廉堡、在金奈的聖喬治堡和孟買城堡。 1634年莫臥爾皇帝將他對英國商人的優待擴充套件到孟加拉地區(1717年甚至完全赦免了孟加拉地區的關稅)。東印度公司的主要貿易貨物是棉花、絲綢、靛青、硝酸鈉和茶。同時東印度公司不斷對荷蘭人透過馬六甲海峽對香料貿易的壟斷挑戰。 1657年奧利弗·克倫威爾更新了1609年的許可狀並對公司的股份分配進行了小的調整。英國皇室復辟後公司的地位更加提高。 1670年查理二世釋出了五條法律,授予東印度公司自主佔領地盤、鑄造錢幣、指令要塞和軍隊、結盟和宣戰、簽訂和平條約和在被佔據地區就民事和刑事訴訟進行審判的權利。東印度公司的敵人包括商業競爭者、敵對國家和國內的敵對勢力,因此它需要更多的保護權利。從事軍事行動的權利因此對公司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711年,東印度公司在中國廣東建立了一個貿易點來使用銀換取茶葉。 1680年代公司很快就建立了一支自己的武裝力量,其主要人員來於對當地居民的徵募。 到1689年為止東印度公司可以說擁有了一個“國家”的特性,它自主地控制著孟加拉、金奈和孟買的統治,擁有可怕的和有威脅性的軍事力量。 在1698年,公司擁有了自己的格言“從屬於贊助者——英格蘭國皇和國會”(Auspico Regis et Senatus Angliae)。

    東印度公司能夠崛起,離不開英國政府的支援!當時的英國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社會生產力及國家實力得到了飛躍性的發展!由於英國本身國土狹小。資源稀少,急需向外部獲取資源。但是當時的西班牙,法國等老牌歐洲國家是英國的主要對手為了能與他們競爭,而又不撕破臉皮,東印度公司應運而生。東印度公司就是英國侵略印度的代言人!不過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取得商業成功的同時,它在印度的影響力和作用,也不再僅限於商業貿易領域,而是根據英國政府的需要,開始涉足殖民等政治領域,這一方面為英國東印度公司贏得了某種利益,但另一方面也把東印度公司帶入了歧途。不過英國東印度公司曾經取得的貿易成功商業輝煌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時在獲得鴉片專營壟斷權後,不斷對清朝輸入鴉片,對大清臣民和國體造成致命傷害,雖然這段歷史是屈辱,我們應該永遠銘記!

  • 5 # 時代盛典

    從16到19世紀的3百年間,在世界歷史上,恐怕沒有哪家公司具有英國東印度公司那樣的影響力。熟悉中國清朝歷史的看官,應該對這家公司不算陌生,它曾橫行東南亞,雖然從事的是商業貿易,但卻令以大國自居的清政府痛苦不堪,造成的惡劣影響時間跨度之長,從乾隆帝開始,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引發的鴉片戰爭,對清朝造成的損傷可以說是致命的,損傷了清朝臣民的身體健康,賺走了大清國的白銀,破壞了清朝的金融秩序,加深了清朝的官吏腐敗,可以說,其毒害之深,已經深入清帝國之骨髓。比如吸食者是上至皇室下至百姓,比如咸豐皇帝,比如末代皇后婉容就是吸食鴉片而被奪取了性命。那麼對於清朝而言,猶如一顆毒瘤般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到底是如何崛起的呢?

    第一個階段是成立。

    有關東印度被歐洲介入,主要經歷了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歐洲諸國的海洋擴張先行者葡萄牙,從1498年葡萄牙船隊從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港口進入印度開始,到1515年,印度及印度洋海域基本一直在葡萄牙王國的掌控之中。

    後來這些國家都紛紛成立了自己的東印度公司,比如英國東印度公司、法國東印度公司、丹麥東印度公司、蘇格蘭東印度公司、瑞典東印度公司(1713年)、德國奧斯坦德東印度公司(1722年)等。

    第二個時期,雖然歐洲諸國都很積極,但是真正在探索印度上率先取得良好成績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時期。1596年6月,荷蘭的浩特曼率領4艘商船登上爪哇島,並且成功進行了第一次貿易,滿載胡椒等物返回。此後,荷蘭快速以商業貿易的機會介入印度,繼而對印度的胡椒、香料等產品進行強勢壟斷,以至於最後實現了對印度的殖民目的。

    為了實現徹底的壟斷目的,擠兌當時試圖介入印度貿易的葡萄牙、英、法等國,荷蘭東印度公司投入了極大的財力,甚至兵力。1605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透過武力奪取了葡萄牙人控制的要塞安汶島。1614年,荷蘭派遣了一個事務總長,叫簡·皮特斯佐恩·科恩。此人的到來,使得荷蘭在印度尼西亞的壟斷行為更為嚴重。恰好,在這一年,荷蘭又以強大的武力佔領了馬六甲,對率先崛起如今正在走下坡路的海洋霸主葡萄牙以致命打擊。而此役也使得荷蘭在東亞和東南亞的控制權得到了加強和提升,荷蘭的海洋霸權時代來了。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貿易成功,主要源於他先進的公司制度。首先荷蘭東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東印度公司;其次是它科學的股份制制度;第三是它雄厚的財力,建立之初的資本金已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時的十倍以上;第四是它的分紅率比較穩定,使得公司基本金充足穩定,不存在股東撤資等不良情況的發生。這使得荷蘭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胡椒等貿易壟斷長達兩個世紀左右。

    第三個時期就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崛起,不過它需要經歷一個比較曲折的過程。首先是完成自身公司制度的完善,其次是以實力對抗荷蘭東印度公司,逐步實現後來居上獨佔鰲頭。我們可以來看看第二階段。

    英國東印度公司正式成立的時間是在公元1600年的12月31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正式授予皇家特許狀,猶如皇帝頒了一道聖旨一樣,得到官方的認可和支援。

    但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之後,開展的商業貿易並不順利,主要原因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最開始的運作模式是,單次航行,單次籌資,單次結算。也就是說,準備遠航進行一次貿易,需要臨時籌措資金,然後根據銷售額等進行投資和紅利的分配。倘若某次失敗,就會造成對下一次的資金籌措造成巨大困擾。

    因之,以這樣不穩定的充滿臨時性的運營模式,根本無法跟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熟穩定的股份制模式相抗衡。因此,英國東印度公司可以說一直走在公司模式的探索之路上。

    在此期間,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在歐洲的市場,兩家公司曾嘗試進行合併共贏。荷蘭方面也對其公司進行了指示,要求停止對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不友好行為。但是這個計劃最終失敗,原因是在鉅額的利潤面前,駐守印度的荷蘭總督簡·皮特斯佐恩·科恩不願放棄荷蘭的利益。他不但沒有遵守荷蘭和英國兩家公司的合併協議,反而在1621年,派遣艦隊以武力驅逐了普洛倫島的英華人。荷蘭和英國兩公司合併計劃落空,並且還為以後埋下了戰爭的火種。

    第三個階段是改制。

    既然英國東印度公司,無論在武力還是市場貿易上,都無法和荷蘭東印度公司對抗,還被荷蘭東印度公司驅逐出了香料的主產地。那麼它的出路在哪裡呢?這就要等到一個人的出山,才會改變東印度公司的被動局面。

    此人叫奧利弗·克倫威爾,他在1650年成為英國的一把手後,對東印度公司的情況格外關心,經過他的努力,在1657年,在低谷的英國東印度公司被重新授予皇家特許狀。並且經過克倫威爾的改革,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組織形式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原來的臨時性組織模式的公司,變成了跟荷蘭東印度公司一樣的股份制公司。至此,英國東印度公司有了全面挑戰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基礎。

    經過多年的經營和發展,它的貿易額一直在持續增加,到1691年,英國東印度公司以73萬多英鎊的資本,成為大規模貿易公司的龍頭老大。比如在英國商業革命期間,漫長的一個世紀裡,英國東印度公司基本平均保持了一年7千多鎊的貿易額在穩定增長。

    在1671年到1681年間,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紅利總量更是高達240%。在1681年到1691年間,公司分出的利潤更是高達450%。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這期間實現了成立以來的大繁榮。

    第四個階段是新、舊東印度公司的對抗與重組。

    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繁榮卻不是持久的,原因是就像其他公司一樣,如果想獲得更大的貿易權,就必須得到政府的授權和保護。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一號人物查爾德,之前曾拿出大筆利潤孝敬當時的英國國王詹姆斯二世。

    但到1688年,英國爆發了一場政變,叫光榮革命。國王詹姆斯二世在這場革命中被下崗了,於是英國東印度公司也失去了保護傘。並且因為查爾德的專橫,引起了包括東印度公司在內的許多英華人的不滿,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反對派就藉機組織人們請願,要求解散查爾德領導的東印度公司,然後再成立一個新的東印度公司。

    結果,這項訴求在托馬斯·帕皮倫的領導下,最終在1698年的9月實現了,新公司成立,名為東印度貿易英國公司。舊的東印度公司則

    因被新上位的國王威廉三世取消了特權,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兩家公司,就這樣在對立或對抗中,各自開展著自己的貿易。但因為各種複雜的原因,對抗並沒有給兩家公司帶來好處。因此,經過慎重全面的考量,在1709年,兩家公司合併為一家公司,取名為聯合東印度公司(後來在許多資料中,仍然稱之為英國東印度公司)。這在世界貿易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因為合併後的東印度公司將扮演在貿易之路上走得更遠,甚至走得更為極端,以至於在以後將會脫離貿易的軌道,對英國乃至英國在亞洲的影響和局勢都產生一定的影響,不過這是後話,在此暫不贅述。

    且說合並重組的聯合東印度公司,在制度上更健全,在運營模式上也更科學,比如建立了民主的股東大會、董事會、財務委員會等各種委員會等,已經完全具備了現代化企業的諸多基本特徵。因此,它在更為穩健的執行中迎來了自己的商業輝煌。

    比如後來,當股票誕生並風靡世界各國的時候,英國也沒能例外,當時英國誕生了一家非常厲害的商業公司,叫南海公司。這家南海公司把英國的股票熱潮推到了極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此期間,除了貿易穩定執行外,其股票也漲的很厲害。但是由於南海公司的違規操作,終於引發了影響巨大的經濟泡沫,全英國的金融秩序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但是隻有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這場金融風暴中平穩航行,沒有受到影響。從這一點,也足見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合併之後的運營是如何穩健,以及它的勢力是如何雄厚。

    時間到18世紀初,英國東印度公司實現了銷售額和利潤的持續增長,尤其是1750年,在英國首相兼財政大臣亨利·佩勒姆的改革之下,東印度公司的股票又取得了新輝煌,根據有關資料顯示,持有1萬鎊以上東印度公司股份之人高達47人,而且有多位是外華人,可見東印度公司的商業聲譽已經在外中中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不過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取得商業成功的同時,它在印度的影響力和作用,也不再僅限於商業貿易領域,而是根據英國政府的需要,開始涉足殖民等政治領域,這一方面為英國東印度公司贏得了某種利益,但另一方面也把東印度公司帶入了歧途。不過英國東印度公司曾經取得的貿易成功商業輝煌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時在獲得鴉片專營壟斷權後,不斷對清朝輸入鴉片,對大清臣民和國體造成致命傷害,雖然這段歷史是屈辱的,甚至是值得可恨的,但卻是最值得深思的。

  • 6 #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521

    黃賭毒世間暴力 奴隸貿易人口買賣 根本原因在於軍事上的失敗海防不重視 被迫開放口岸 前期清廷是有黃金流入的 後期是被殖民統治被迫宣稱黃賭毒合法!

  • 7 # 小武書記官

    國王與商人的聯盟

    公元1600年12月31日成為了英國曆史上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是女王頒佈了一份特許狀,授予“倫敦商人對東印度貿易的管理和公司”商業特許權:在15年之內,其餘的英格蘭商人未經批准不得在好望角至麥哲倫海峽之間的廣大地區貿易,違者要接受懲罰,包括沒收船隻以及貨物、處以罰金、實施監禁等。

    這份特許狀意味著一個具有極大特權的壟斷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的誕生。在這裡所指的東印度不僅僅包括現在的印度,好包括了孟加拉以及廣大的東南亞地區。東印度公司之所以成立,就是因為英國商人迫切地想擴大與南亞、東南亞的貿易往來。在16-17世紀,受限於當時的航海技術,從英格蘭南下經過好望角前往距離遙遠的印度,這一趟就需要6月以上。漫長的航海時間帶來的是巨大而昂貴的商船以及常駐亞洲港口的貿易點。只要擁有這些貿易戰,就能夠儲存來到亞洲的貨物以及將要運往歐洲的貨物。如此昂貴的費用以及極高的商業風險,是任何個人或者小公司不能承受的。於是由坎特伯雷伯爵為首的215名商人、貴族以及市議員聯合力量成立了東印度公司。

    為什麼英國政府會給東印度公司貿易特許狀呢?這是因為其中的第三條:“為了王國海軍的壯大和商業貿易的發展,公司應憑藉其所有的成本,進行海外活動,開展同東印度、亞洲和非洲各國和地區的貿易,並負責開啟這些地區廣闊的市場。”

    對於1600年的英國,商業貿易至關重要。在當時的歐洲,從事戰爭的能力以及征服殖民地的多少是衡量一個國家強大與否的標準。在過去的中世紀,莊園領主可以依靠自己領地上提供戰爭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而近代王朝國家則要依賴僱傭軍隊和國家儲備。這就需要國家支付大量的貴金屬以供戰事開支。但是對於英國這樣的貴金屬缺乏的國家,獲取財富只有兩條路:掠奪和貿易。

    東印度公司成立的第二年就向東方派出了自己的貿易艦隊,旗艦“紅龍號”連同其餘四艘帆船自英國出發駛向東方。此次出航,東印度公司一共募集了7.2萬英鎊,船上的商品包括鐵、錫、鉛等一些金屬之外,還有260件紡織品以及金幣。這支艦隊在海上漂泊了兩年半之後,順利到達了爪哇。當時的歐洲商人和海盜沒有明顯的區別,這群商人在馬六甲海峽就客串了一把海盜,搶劫了一艘葡萄牙的大型商船。1603年9月,東印度公司的第一支海外貿易船隊的“處女航”以滿載香料而歸告終,獲得了3倍以上的利潤。

    除了商人們,英王政府此時也是樂成了花,1621年東印度公司一共向英王政府交納了2萬英鎊的稅金(當時的2萬可真是個數!)。英國政府嚐到了甜頭,覺得東印度公司的生意做得越大,自己能撈的錢也就越多,絕對的雙贏啊!於是英國政府給予了東印度公司越來越大的特權。在1609年,詹姆斯一世將給與公司的貿易壟斷權變成了永久性的。此後的1623年,東印度公司獲得了任命官員、審判和懲處下屬的權利;而到了1661年,查理二世國王賦予東印度公司宣戰、媾和、招募軍隊、獨立處理與其他國家關係等權利。就這樣不斷膨脹的東印度公司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純粹的商業組織,而是搖身一變成為英國侵略亞洲的排頭兵!

    蠶食印度

    1689年,東印度公司收到了一份新的特許狀,裡面有這樣一條:“除對印度進行貿易之外,公司還可以對印度實施管理,可以在印度設立商館、倉庫以及生產廠等,並要對貿易點實施管理。”東印度公司在進一步擴充套件自己的貿易之外,還可以在印度建立殖民地,透過在印度獲取土地霸權來維護公司的商業特權。東印度公司的高層開始謀劃在印度建立一個國家了!

    其實東印度公司從1607年開始,幾乎每一年都有船隻到印度進行貿易。在1613年,東印度公司從印度的莫臥兒帝國手中獲取了在蘇拉特建立商館的權利。但是當時的印度是葡萄牙人的勢力範圍,在17世紀,英華人只能在印度東西海岸(孟買、馬德拉斯以及加爾各答)建立一下據點。但是英華人是很安分的,他們來到東方只為了跟東方貿易,不敢有其餘的非分之想。英華人懇請當地的王公能夠賞賜他們一點土地來建立城堡。當莫臥兒帝國走向分崩離析時,東印度公司分別同各地的王公地主建立租賃購買土地的關係,慢慢地東印度公司反而鳩佔鵲巢,這些建立的據點成為了印度的“國中之國”。

    對於東印度公司而言,這些據點不但能夠保證公司的商業利益,而且由於印度人前來躲避戰亂,使得英華人開始向印度人徵稅。於是東印度公司的董事們開始忘記自己的本職工作,充當起將軍和政客的角色了。

    “貿易和征服之間的界限已經變得模糊了,在公司發展出了可怕的領土征服以及軍事力量。”

    1757年,在普拉西戰役中克萊武僅僅率領數千東印度公司私兵就擊敗了孟加拉統治者的7萬大軍。東印度公司儼然以土地征服者的姿態出現在印度,不但成為了印度最為富庶的孟加拉地區的統治者,還讓印度的其他封建王工成為了自己的附庸。就這樣東印度公司股東會成為了另一個“議會”,印度總督需要經過英國議會甄選之後由東印度公司任命,而且印度總督必須對公司董事會負責。到此時,東印度公司真的變成了一個國家政權。

    此時的東印度公司既是印度的統治者,又是商人。而兩種身份都讓東印度公司變得比印度以往任何一位征服者都貪婪,孟加拉的田賦由81,7萬英鎊每年直接飆升到268萬英鎊。18世紀後半葉,英國從印度獲得了將近10億英鎊的財富,印度的財富基本上被東印度公司榨乾了!在攫取金錢的同時,東印度公司的那些董事們是不會關心自己治下的人民的死活。1770年,印度爆發大饑荒,僅僅孟加拉就有1000萬人在那場饑荒中喪生,印度成了人間地獄。而東印度公司的年度報表卻顯示當年的稅收收入超過了1768年。

    在蠶食印度之後,東印度公司將下一個目標鎖定在中國。但是在當時強勢的中國封建王朝面前,東印度公司又變回了商人,安分守己,不敢越雷池一步,所有的商業活動只能在廣州十三行進行。

    茶葉與鴉片

    “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

    這是18世紀後期乾隆皇帝對來華的英國公使馬嘎爾尼的一句回覆。在很大程度上,這就話也符合當時的實際情況,中國生產的瓷器、絲綢、茶葉等商品令歐洲商人趨之若鶩,其中尤以茶葉為最。

    從17世紀末開始,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與清朝建立穩定的貿易關係,在廣州建立了自己的商務聯絡點。進入18世紀之後,東印度公司就將其所有的生產轉到中國茶葉的進口上來。到了19世紀,每年茶葉進口的金額已經達到東印度公司對華總貿易金額的90%。其實不僅僅英國如此,當時的茶葉貿易已經成為了所有歐洲東方貿易公司最重要、最盈利的專案了。

    但是東印度公司發現自己出現了一個極大的問題:那就是誰來購買英國的商品呢?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使得英華人費力運到中國的商品根本沒有市場。於是英華人只能極不情願地帶著自己的硬通貨——白銀——來中國交換茶葉。例如1730年,東印度公司的5艘商船來到中國,一共載有白銀582112兩,而貨物只有13711兩,白銀佔比竟然高達97.7%。這艘船成了名副其實的運鈔船。從1760年到1833年,英國輸入中國白銀總計3358萬兩,其中80%用來支付茶葉的費用。在那時,東印度公司從孟加拉榨取的金銀都被彙集到了廣州,在那裡東印度公司將採購各種等級的茶葉將其運往倫敦。

    在當時主導西方經濟學的“重商主義”看來,這是國家經濟的災難!他們認為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就是為了攫取金銀。國家要想強大,對外貿易就必須多出口少進口,這樣才能保證金銀能夠儘可能多的流入國內。作為商人,東印度公司對於這種“虧本”的問題自然也就更加敏感。他們鬱悶地看著中國的茶葉被買入,而更多的白花花的銀子流出。於是公司決定找到一種能夠用來大量輸入中國市場的商品,用來平衡進口茶葉所帶來的鉅額赤字。

    最終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找到了鴉片。在當時印度人使用鴉片的情況已經相當普遍了,或是作為藥品,或如同酒精一樣成為享樂型的物品。莫臥兒帝國的皇帝和貴族就大多數服用鴉片。鴉片果然沒有辜負東印度公司對它的厚望,作為一種奢侈的毒品在中國迅速蔓延。東印度公司還為此專門成立了鴉片事務所,並且壟斷了印度對中國的鴉片出口。在這種罪惡貿易的支援之下,東印度公司賺得盆滿缽滿!1807年,英屬印度總督指示原本各地準備運往中國的白銀全部改運加爾各答,因為東印度公司在廣州依靠鴉片走私已經足夠支付茶葉貿易的貨款,當年從廣州運往加爾各答的白銀高達243萬兩。就這樣,英華人喝茶養生的同時華人卻在抽大煙自戕!!

    對於中國經濟而言,這也是毀滅性的打擊。在將近50年的時間裡,每年銷往中國的鴉片從2000箱激增到40000箱。到虎門銷煙時,輸入到中國的鴉片已經價值2.4億兩白銀,這是中國白銀的大量流失。中國並不是一個白銀富國,所以白銀的流失造成了國內的銀荒。道光初年,每兩白銀能夠折換銅錢1000文,而到了1838年升至1638文。用銅錢折換成白銀再上交田賦的廣大農民的實際稅負也隨之大大增加,這對於一個農業帝國的打擊是致命的。

    最終的覆滅

    依靠著對印度的壓榨以及對中國的鴉片走私,東印度公司在鴉片戰爭之前過的那叫一個優哉遊哉。在鉅額的利潤之後造成的公司職員貪汙走私成風,使公司總收入銳減。而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橫徵暴斂帶來的是印度封建王公的不滿,由此引發了不斷的起義暴動。東印度公式不得不花費巨資進行鎮壓,而後再加徵更多的稅負,這樣就造成了一個惡性迴圈。

    本著卸磨殺驢的原則,英國政府從18世紀60年代起開始取消賦予東印度公司的種種特權。1813年,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貿易壟斷權被取消,同年,英政府又取消了它對中國的貿易壟斷權。1858年,東印度公司破產,英國政府開始直接統治印度直到1947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人三十應該創業還是繼續留在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