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楊緒成

    在中國歷史上張姓有7位做過皇帝。這7位皇帝是十六國前涼世系(公元314年一公元376年)。曾任西晉涼州刺史張軌後代,分別是:張寔,張茂,張駿,張重華,張祚,張玄靚,張天錫。前涼張氏總共經歷63年。

  • 2 # 琵琶嘴

    請翻看新華字典,詞典,其附錄均有朝代,都城,皇帝姓名年號等,一看便知。

    不少朋友回答說姓張的其實沒有一個稱得上是皇帝的,說法是對的。

    那些職位多高,被封為王或自封為王者都不能稱之為皇帝。我有一本《讀史說皇帝》的書,書上邊彙集中國曆代皇帝130餘位,沒有一個是姓張的。

    所以,我認為定性這個題,一是尊重歷史資料,二是弄清楚皇帝的定義。

  • 3 # 不會別的只會吹

    玉皇爺爺也姓張,

    為啥為難俺張宗昌?

    三天之內不下雨,

    先扒龍皇廟,

    再用大炮轟你娘。

    張宗昌在濟南求雨不得,一怒之下把大炮拉到千佛山上,揚言要再不下雨就拿大炮轟天,結果還真下了。玉皇大帝本姓張,張百忍是也。

    所以一種說法是天上有姓張的皇帝那人間就不需要有了。歷史上張姓皇帝創立的朝代都時間不長,而且幾乎沒有聽說過,如果說比較有名點的那張獻忠和張士誠比較出名了。但是張姓謀士和歷史人物是遠遠不能忽視的。

  • 4 # 慕藩怪談

    張姓人口不少,在中國姓氏排第三位,從古至今都是中國的大姓之一;但是張姓皇帝卻很少並不像劉、李那樣有著很多本姓皇帝,確切的說根本就沒有張姓皇帝。

    但是有三位張姓的人,地位卻堪比皇帝。他們分別是五胡亂華時期的前涼國張軌、金人在“靖康之難”後扶持的“偽楚政權”皇帝張邦昌和明清之際盤踞在四川的張獻忠。

    首先,來說張邦昌: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並迅速攻破“東京”北宋滅亡,金兵佔領北方大片國土,但此時處於奴隸社會晚期的金國根本無法統治已處於封建社會頂峰的北宋國土,同時也避免受到北宋軍民起義遭受直接打擊;金人在北宋北方故土,扶植“偽楚政權”立張邦昌為皇帝。但是,33天后金兵北撤之後,在北宋居民的反對下張邦昌被迫退位向南宋稱臣,攜傳國玉璽進見趙構,而後被趙構賜死,所以張邦昌並不能算為皇帝。

    其次,再看張獻忠。

    此人極其殘暴,名字雖為獻忠,但絕不是忠臣。此人大量屠殺四川平民,據《罪惟錄》記載“屠重慶取丁壯萬餘,刳而鼻,斷一手,驅詢各州縣”。

    1645年冬,徵信中下令除大西政權官員家屬外成都“城內居民一律殺絕”由於其太過於殘暴,史學界一直不承認他的皇帝稱號。

    下面只剩涼州張氏了:

    西晉八王之亂後,中央政權再也無力掌控地方政權,在這樣的時局背景下,涼州的大族張軌被任命為涼州刺史,在西晉滅亡後,涼州成為北方唯一的漢人地方政權。張軌一直尊江南的東晉為正統,而一直沒有稱帝,張軌去世後他的兒子張茂繼位,改元永元;涼州正式成為“前涼國”。但但張茂也一直未稱帝,四年後接受北方漢人政權漢趙的冊封為“涼王”。此後張家三代人一直以“涼王”自居,從未稱帝,直到被後來的前秦苻堅所滅。前涼國一度非常繁榮,極盛時期國土一度覆蓋甘肅、寧夏和大部分的新疆地區,雖然前涼張氏一直未稱帝,但在當時的情況下與皇帝無異,無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

    涼州張氏的主要功績還是很大的;功績主要有:

    經濟上:恢復漢朝的五銖錢,結束了以物換物的混亂時期,穩定了涼州的經濟。文化上:不斷振興涼州文化;設立學校,推行儒家教育並設定崇文祭酒,舉行鄉射之禮,大肆表彰漢末以來的為主殉難的節士,樹立士民學習的正面典範。軍事上:設立西域都護府並向向後趙稱臣,為涼州的經濟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營造了良好的環境。經過這一系列措施,使涼州成為北方少有的安定之地,都成姑臧成為西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所以張氏的供給是巨大的深遠的。

  • 5 # 逍遙瘋子雨

    歷史上姓張的皇帝有哪些人呢?皇帝乃是一國之君,對整個國家有著最高的指揮權,一個國家的興衰,可能就掌握在皇帝的手中,關於姓張的皇帝有哪些人?本文將為大家詳解。

    張耳

    張耳(前264-前202),大梁(今河南開封西北)人。楚漢戰爭時被項羽封為常山王,後成為劉邦部屬,封為趙王。

    張步

    張步,字文公,漢代琅玡不其縣(治今山東省即墨市西南)人。梁王劉永稱帝,張步為輔漢大將軍,督責青、徐2州。後因據郡城有功,得劉永封爵,又立張步為齊王。

    張舉

    張舉,東漢末年漁陽郡的土豪,為泰山太守。後與張純等聯合發動叛亂,自稱為天子。

    張純

    張純(?-189年),東漢末期漁陽人,曾為中山太守。靈帝光和中,逃入遼西烏丸丘力居部中,自號彌天將軍、安定王、彌天安定王,為三郡烏丸元帥。

    太平道首領張角。

    張角

    張角(?-184),號大賢良師。鉅鹿(治今河北平鄉)人。中國東漢末年農民起義軍“黃巾軍”的領袖,太平道的創始人。

    張梁

    張寶

    張梁、張寶,黃巾軍首領,人稱“人公將軍”,“地公將軍”。

    張魯

    張魯,字公祺,祖籍沛國豐縣(今江蘇省豐縣)。東漢末年割據漢中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自稱“師君”,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政教合一的政權。

    十六國時期前涼張氏歷9帝。

    張大豫

    張大豫(?—386),安定烏氏(今甘肅平涼西北)人,前涼的世子,在淝水戰前秦瓦解後在河西地區的獨立勢力裡具有一定的政治威望。

    張琚

    張琚(?-352),馮翊大族。後趙時為車騎司馬,京兆人杜洪佔據長安後,命張琚為其司馬。352年,張琚在宜秋(陝西涇陽)擊殺杜洪,自稱秦王。

    張育

    張育,即張亞子,東晉寧康二年(374年)自稱蜀王,仍奉東晉正溯,建元黑龍。

    張翹

    張翹王國行唐402~402,北魏帝國。

    張鳳

    張鳳,南朝宋時豫章農民起義。豫章(治今江西南昌)人張鳳在康樂山(在今江西萬載)聚眾起義,屢敗李雙、蔡保的政府軍。

    張孟明

    張孟明,高車王國建立第二年,高車王阿伏至羅率部殺害了闞首歸,立敦煌人張孟明為高昌王。

    張承奉

    張承奉,歸義軍節度使張承奉在公元910年(一說是公元906年)在瓜沙地區(今甘肅敦煌、瓜州一帶)建立西漢金山國,自稱“白衣天子”。

    張遇賢

    張遇賢(?-943),博羅(廣東)人,五代時南漢農民起義軍領袖。公元942年,在循州(廣東龍川)殺刺史劉傳,被推為首領,稱中天大國王(一作中天八國王),年號永樂。

    張餘

    張餘(?-995),北宋初川峽地區農民起義軍領袖。

    張海

    張海(?-1043),北宋農民起義領袖。公元1032年郭邈山在商山(今陝西省-商縣)起義後,他在京西路(今陝西、河南省、湖北省交界處)起義,被推為領袖。

    張邦昌

    張邦昌,字子能,永靜軍東光張家灣人(今河北東光縣大龍灣)。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擄走徽欽二帝及皇族470多人,及文武百官2000多人北歸,立張邦昌為大楚皇帝,大漢帝張鯨。張鯨,北直隸新城縣人。大漢稱遼西王。

    張致

    張致(?—1217),遼寧錦州人,金朝時聚眾反金,投降蒙古,後又叛蒙自立為帝。

    張士誠

    張士誠(1321-1367),東臺白駒場人(今屬大豐縣大龍鄉張家墩)。元末明初的義軍領袖與地方割據勢力之一。至正十四年(1354)正月,張士誠在高郵建立臨時政權,國號大周,改元“天佑”,張士誠自稱“誠王”。

    張璉

    張璉,號石琚,明嘉靖年間饒平人。明嘉靖年間(1522—1566),因不滿朝政腐敗,殺死族長,投奔大埔鄭八、蕭晚義軍。鄭八死後,被推為首領。嘉靖三十九年(1560)五月武裝起事。在柏嵩關歃血為盟,自稱“飛龍人主”,國號“飛龍”,年號“造歷”。

    張獻忠

    張獻忠(1606-1647),字秉忠,號敬軒,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崇禎十七年(1644年),在四川成都建立大西政權,改元大順。

    張丙

    張丙(?-1833)臺灣台南店仔口人(今白河鎮)。臺灣清治時期民變領袖。1832年天大旱加上清廷的臺灣嘉義知縣邵用之治事無方,農民領袖張丙於是“豎旗起義”,佔領臺南縣大部分縣市與雲林斗六門(今斗六)一帶,建國號為天運,自立為開國大元帥。

    上述內容就是本文要為大家詳解的姓張的皇帝有哪些人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瞭解關於姓張的皇帝有哪些!

  • 6 # 大鳥展刺

    本人就是姓張,所以會特別關注這點,一直以來就聽長輩們說起過這類的話:

    為什麼張姓在歷史上沒有皇帝,是因為3.5個天下,天庭、人間、陰間、海洋,張姓已經佔了1.5個,玉皇大帝就是姓張,管陰間的還有半個皇帝就是張道陵。

    歷史張姓的皇帝到底有沒有?在百家姓上面張姓是一個大姓,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姓張的人可以說是很多了,但是為什麼在歷史五千年的文化上面。我們卻沒有聽說過張姓的皇帝呢?那麼到底有沒有姓張的皇帝呢?其實根據是熟的記載,其實是有的。只是張姓皇帝統治的王朝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足跡實在是太少了,少的讓我們普通大眾很難關注到。

    在西晉之後中國又是一段比較混亂的歷史時期,那就是東晉,為什麼說這段時期混亂呢?是因為在東晉時期出現了一個十六國時期,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張姓皇帝統治的正是這東晉十六國之一。公元301年,前涼人漢族張軌被冊封出在涼州當涼州刺史,在西晉滅亡後,由於政權的長時間的混亂不堪,張氏依然盤踞在涼州,公元320年張軌的後人改國號換國朝,徹底的擺脫了晉朝的統治,這就是前涼國的形成。

    前涼王朝從正式確定了政權統治到公元376年,才短短經歷了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可以說在中國王朝上屬於短命王朝之一了。但是這短暫的王朝時期張姓的皇帝卻換了九位之多,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那段時期的混亂吧!那麼為什麼在這之後或之前的時期就再也沒有張姓人做皇帝呢?這就比較迷信了,有的人說古代神話中玉皇大帝就是姓張的,而這個玉皇大帝又比較自私,自己既然姓張,那麼凡間怎麼允許普通人做皇帝呢?玉皇大帝雖然是傳說中的神話,但是在中國的民間意義非凡。因此普通大眾就被這種毫無根據的話所迷信罷了!

  • 7 # 六菠蘿說歷史

    我是六菠蘿,我談一下看法。

    歷史上張姓皇帝不多,大多隻是割據一方自保有餘的割據勢力。最著名的莫過於前涼主張軌及其子孫。

    這就要講到方式的歷史背景,“八王之亂”後,少數民族匈奴、東部鮮卑三部、羯族、羌族、氐族進入中原。中原陷入長期東方。301年,西晉封張軌為涼州刺史(其實是主動請求外放),開始了張氏經營涼州的歷史。

    涼州歷經漢趙(前趙)、後趙的興衰,到張重華在任期間國力稍微強盛。氐族政權建立前秦後,著手消滅前涼(還有其他割據勢力)。在滅掉前燕政權後,於376年滅前涼。

    張氏父子統治前涼期間,那裡遠離中原戰火,比較安靜,政治清明、吏治寬鬆、經濟復甦。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前涼收復失去聯絡數十年的西域。“張俊攻焉耆,降之”。

    綜上,張氏家族統治涼州,避免了戰火波及,也增強了中原對西域的控制,算得上一個明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時候會突然迷茫,辛辛苦苦忙忙碌碌,拿著死工資不開心又不敢辭職,為了什麼?